德国污泥干化标准课件_第1页
德国污泥干化标准课件_第2页
德国污泥干化标准课件_第3页
德国污泥干化标准课件_第4页
德国污泥干化标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Design&ResearchInstitute德国污泥干化标准简介

(ATV-DVWK-M379)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Shangh1目录适应范围概念定义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干燥工艺能量输入及热量回收对污水厂的影响负荷产物质量要求及出路法律许可目录21.适应范围

本标准可方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的设计、运行人员理解污泥干化处理的工艺技术。 本标准涉及各种干化处理系统的适应条件和问题,以便于区别各种干化处理设备优缺点以及理论指导干化系统的实用选择1.适应范围 本标准可方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的设计32.概念定义

1污泥热干化向污泥干化设备中输入热量,使脱水污泥进一步除去水分,实现污泥干燥的工艺过程2污泥干燥设备将经过传统式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进一步除去水分的机械系统。3完全干化干化系统的最终干化产物为粉末或颗粒状,含固率大于等于85%。4部分干化干化系统的最终干化产物含固率小于85%。5粘滞阶段污泥含固率大致在40-50%范围时,污泥流变学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因污泥的粘滞性导致输送性能很差,过了粘滞阶段之后污泥多为块状或碎屑状。6对流热干燥脱水污泥直接与传热介质接触的干化方式。2.概念定义1污泥热干化向污泥干化设备中输入热量,使脱水污42.概念定义

7传导热干燥脱水污泥经过一个接触面与传热介质实现热传递经的干燥方式。8热辐射干燥不需普通传热介质,热量直接以电磁波方式,如:红外线,传递到污泥中的干燥方式。9载热介质热量传递转移的介质,如:蒸汽、受压水、导热油。10直接干燥尾气与传热介质在干燥过程中混合并一同从干燥设备排放的干燥方式11间接干燥尾气气流不直接与传热介质接触而从干燥设备排放的干燥方式12尾气在干化过程中产生的由水蒸气、空气、以及有时从污泥中驱赶出来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2.概念定义7传导热干燥脱水污泥经过一个接触面与传热介质实52.概念定义

13介质气体为满足尾气排放的需要,而从干燥设备中排出的部分已输入干燥设备的空气。14尾气冷凝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对尾气的降温而使蒸发水分的冷凝成水的工艺过程。15不可冷凝尾气指副产气体、介质气体等虽然是尾气的一部分,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能冷凝。16通风为解决灰尘沉降、水汽冷凝、异味气体排除问题而进行的供风和排风措施。要求设备工作区位于负压区。17渗漏气与副产气干化设备处于负压运行条件下,由于密封不完善而进入的气体。2.概念定义13介质气体为满足尾气排放的需要,而从干燥设备6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自由水a污泥絮体中的自由水中间水b黏附水c吸附水单分子-多分子层d毛细中间水e毛细虹吸水f微空毛细水内部水g胞内水h内部毛细水污泥絮体中水的结合形式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自由水污泥絮体中水的结合形式7污水污泥在低含水率时由于其多孔的毛细结构而具有较大的内部和外部表面积。这一结构导致其具有吸湿性的特征,可用吸收-等温线描述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吸收-等温线

污水污泥在低含水率时由于其多孔的毛细结构而具有较大的内部和外8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固体表面水分联结强度可用达到平衡状态时活性污泥与水的联结焓表示;在能量输入水分蒸发干化过程中,联结焓要求附加能量输入以释放与干固体吸附联结的水分;低载水率时,需要相对高的干化能量,其能量将占蒸发热的15%-20%。活性污泥与水的联结焓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固体表面水分联结强度可用达到平衡状态9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完全干化与部分干化关于这两个概念公认的定义目前尚没有,本标准范围内考虑到实用的目的,给出一个与产物的关联的区别。在完全干化中,产物呈粉尘、颗粒状。一般地,由于考虑焚烧和防止爆炸的原因,兼顾后续利用或与处置,干化工艺倾向产物为颗粒状,同样粉尘状的产物可直接为后续焚烧接受。因此,一般完全干化产物含固率达到85%。当干化产物含固率低于85%,称为部分干化。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完全干化与部分干化1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因为出现“粘滞阶段”的存在,含固率20%-35%脱水污泥,稠度很高,在盘式干燥机、转鼓式干燥机、箱式流化床干燥机等完全干化系统中不能直接投加,在干化设备进口前将完全干化的产物回流与脱水污泥在专用设备中混合,将混合物含水率调整到高于“粘滞阶段”含水率。回流的完全干化产物中的干固体量与脱水污泥中的干固体量的比值称为返料比返料比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因为出现“粘滞阶段”的存在,含固率211各种类型干燥机工作区间范围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各种类型干燥机工作区间范围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12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污泥干燥中的热量与物质传递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污泥干燥中的热量与物质传递示意图13设备类型压强(bar)温度(℃)烟道气转鼓干燥机-1≤850BHKW流化床干燥机-1≤350空气转鼓干燥机带式干燥机-1-1≤450≤160蒸汽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5-115-11≤20150-180150-180≤200有压水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5-115-11≤20150-180150-180≤200热油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3-43-4≤20≤200≤200≤250射线射线干燥机红外干燥机-1-1〈50〈5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泥污干燥传热介质设备类型压强(bar)温度(℃)烟道气转鼓干燥机-1≤85014对流干燥过程理论模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对流干燥过程理论模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15图-8污泥干燥过程(理论)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I热传递从固体表面到已经干燥的固体;II蒸发面转移到固体内部III水蒸汽从蒸发面穿越干燥的固体扩散到外表面污泥理论干燥过程

图-8污泥干燥过程(理论)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I热传递16传导干燥过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I干燥过程初始,蒸发面位于与热交换面接触的固体表面,蒸发的水分穿越潮湿的干燥物扩散到固体自由表面。II随着传输阻力的升高,已经蒸发的水分也发生再冷凝,通过毛细管,逆流转移到蒸发面。传导干燥过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I干燥过程初始,蒸17小结如污泥干化要达到低水分残留(含固率90-95%),在确定干燥机规模、能量平衡时,需要考虑污泥水分联结焓。后段(Ⅱ和Ⅲ干化阶段)干化速率降低。由此可知,在从干燥系统设计参数方面出发,要得到高的最终含固率,蒸发效率明显降低,导致需要长的停留时间和大规模的干燥机。考虑到蒸发扩散、热量经过已干燥物传递等物理过程,达到低含水率的完全干化(Ⅱ和Ⅲ干化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污泥具有松散结构具有大的表面积、即颗粒状结构才具有好的热量与污泥物料交换。基于这一观点,单一颗粒近似同样的大小呈现均匀的干燥效果。对于传导干化要特别注意有足够的翻转滚动。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小结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18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安全性问题完全干燥的污泥由于其相对高的有机物含量,表现为均匀状,与褐煤、焦煤相似的可燃物,危险可燃。描述粉尘特征的安全技术的参数,由专业检测方法确定,一般区分静置干燥物(沉降粉尘)、流化干燥物(沉降粉尘)。工程需要考虑预防性措施、设计的措施以及二者组合措施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安全性问题19静置干燥物特征参数(不限于)燃烧特征:用外来点火源(如:点火)着火后的燃烧特征,燃烧反应过程用BZ1至BZ6评价参数描述;爆燃特征:其描述的是物料在有氧(空气氧)条件下、与相应温升关联的一步一步进行的可能的分解,以及点火后可能的气体释放;辉光温度:其描述的是沉降物在达到辉光、熔融、燃烧的最低的、恒定的表面(如:热交换面)温度。自燃温度:可燃物在自升温后自燃时的环境温度或堆置温度。自燃现象同时受物料的结构、通风、堆置形式、堆置时间影响,图-10描述的是污泥干燥物柱壮装料情况下,自燃温度与堆置量的关系。在环境/堆置温度达到80℃左右时,有足够的堆置时间,仅仅大约1m3堆置量就可达到自燃。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静置干燥物特征参数(不限于)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2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21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流化状、在空气中运动的可燃物(粉尘)特征参数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瞬时压升:封闭容器内某一粉尘浓度粉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瞬时压力升高,此二值描述的是爆炸点(Kst-Wert)。最根本的影响参数是可燃颗粒的核分布和平均核尺寸。低爆炸限:给出的在此浓度以下,由于内在原因不发生爆炸的,粉尘/空气混合物中的粉尘浓度。最低点火能量:将待点火粉尘/空气混合物经过放电火花间隙点火,电容需储存的最低电能值。点火温度:在此给出的最低温度时,流化粉尘在热表面刚刚不着灭火。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流化状、在空气中运动的可燃物(粉尘)特22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污泥干燥安全参数案例(BZ=可燃性评价参数,ST=粉尘爆炸级别)试样磨碎的最终干燥物筛分的最终干燥物≤1mm筛分的最终干燥物>1mm流化状粉尘堆置状粉尘颗粒尺寸(µm)601152300可燃性BZBZ3BZ3BZ3辉光温度(℃)260260260粉尘爆炸危险性ST1ST1最大爆炸压力Pmax(bar)6.55.93.16.5压力升高速度Kst(bar.m.s-1)79.041.06.079.0最低爆炸限Exu(g.m-1)250750-250点火温度Tz(℃)45045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污泥干燥安全参数案例(BZ=可燃性评价23爆炸与燃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以下问题需要避免:易爆炸的粉尘与空气的混合,如:通过惰性气体保护;有效点火源;灼热夹杂现象;高干燥物温度;长时间堆置及大体积堆置;发生尘化现象同时,根据干化系统需要,为了灼热夹杂现象和防火的早期预警,有必要测量温度、二氧化碳及粉尘浓度。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爆炸与燃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24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爆炸及燃烧的结构性保护措施防火负压、灭火设备预防措施;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最大爆炸压力;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降低最大爆炸压力的爆炸压力释放;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降低最大爆炸压力的爆炸负压要求;防爆连接或爆炸消除必须注意中间堆置的防潮湿和防水,部分干化的污泥可能的甲烷排出。由于产生残留气体,基于安全原因,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注意有足够的通风和甲烷监测。是否必须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特别是在中间放置时,与一些特殊情况有关联,

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爆炸及燃烧的结构性保护措施254.污泥干燥工艺

生污泥(未消化污泥)和消化污泥都能在后述干燥设备中进行工艺处理和物理处理。对于生污泥,基于污染排放的考虑,禁止尾气不经过冷凝和处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设备。另外,生污泥干燥,特别是部分干燥,一般仅在干燥物直接进入当地已经建成的焚烧设备中焚烧时才有意义。在纤维含量高时,需要设置固体物切割系统保护大型设备。全干化系统的返混比的监测和干燥物含固率的调整需要特别关注4.污泥干燥工艺生污泥(未消化污泥)和消化污泥都能26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27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28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29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30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31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32各干燥工艺技术的优点缺点比较干燥设备类型优点缺点带式干燥1.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2.干燥机内磨损很小3.产物质量很好调整1.有局部过热危险(高热烤危险)2.污泥须适应造粒设备离心干燥可快速启动及停车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很好地适应中等规模污水处理厂的产泥量1.干燥对进料含固率波动敏感2.产物中粉尘含量较高薄层干燥耐用的工艺对进料含固率波动不敏感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完全干燥能耗不适合(设备单体规模大)薄层干燥-/盘式干燥不需要返混(提高了处理流量)与单独一段干燥相比有优势1.需要两个独立的干燥设备2.有时产物中有高的粉尘和纤维状物盘式干燥传热效果好结构紧凑适应大流量1.不适合非连续运行2.视干燥目标需要返混3.有时产物中有高的粉尘和纤维状物转鼓干燥耐用的工艺适应大的流量易调节产物质量不适合非连续运行热传递系数较低需要返混流化床干燥1.干燥机内没有移动部件(没有磨损)2.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3.产物粒径均匀压损较大到目前仅适合小流量阳光干燥/通风干燥能耗小技术简单占地大效率受气候影响干燥时间长各干燥工艺技术的优点缺点比较干燥设备类型优点缺点带式干燥1.33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污泥干燥的载热介质基本包括:烟气、空气、蒸汽、热水、热油及光能热源。热量既可通过干燥附属产热设备(如:蒸汽锅炉)或废热源(如:临近街区供热设备)提供。初级能源可利用沼气、天然气、重油。如果污水厂污泥进行消化,沼气可作为干燥产生热量的能源,干燥的废热可作为污泥消化加热污泥的热源,沼气作为燃料是足够。如果干化后接污泥焚烧,可使用废热锅炉低压系统的蒸汽或蒸汽涡轮的抽汽。考虑到经济性需要单独分析确定。在选定干燥系统前,首先确定干燥物的利用和处置需要的干燥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污泥是不完全(部分)干化,为了实现在后面的污泥焚烧热处理,只需要将污泥干燥到焚烧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了。这重情况下,对于消化污泥含固率为40-45%,对于原生污泥含固率大约为35%。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污泥干燥的载热介质基本包括:34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热能的需求量在标准压力下蒸发1吨水的理论能耗为627Kwh。另外,将20℃的水升温到100℃需要的热量为93Kwh,固体升温需要14Kwh。干燥机表面的直接热损或热源效率。热源大于100Kwh,其中有80%能量有效转换。只有表面损失和能量转换损失可通过设计和设备的优化而改变。因为该损失肯定小于10%,实际上在污泥自身干燥过程中没有能量节约的可能。理论上需要优化整个工艺,干燥前的脱水工艺—离心机、带式机、板框机达到尽可能高的含固率。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存在一个极限。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热能的需求量35电能的需求污泥干燥过程中需要电驱动干燥设备,另外还有大量附属设备,如:污泥输送、尾气处理和锅炉设备。整个系统需要的电能因工艺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在每吨水蒸发量需要电能70-110Kwh。基本上随着污泥干化含固率的升高,电能和热能的需要量增加。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电能的需求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36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能量可回收率(%)=[1-(冷凝后尾气热焓/干燥后尾气热焓)]*100%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能量可回收率(%)=[1-(冷凝后尾37尾气冷凝水对污水厂的影响冷凝水对污水厂的影响与污泥预处理(如:厌氧稳定或好氧稳定及其稳定化程度)、干燥过程污泥的温度及系统压力有关。氨浓度随干燥过程脱水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传导干燥的冷凝水氨浓度明显高于对流干燥的冷凝水氨浓度。冷凝水最高氨负荷为:传导干燥约为2500mg/L,对流干燥约为500mg/L,其波动范围与干燥系统运行有关,最低值为最大值的25%-50%。冷凝水中BOD5及COD的含量仅与干燥系统类型有关,几乎仅仅决定于冷凝水中粉尘的含量。没有后置除尘系统的流化床干燥系统冷凝水中COD负荷高达7000mg/L。产生粉尘的系统除粉尘是不可缺少的。完全干燥系统的冷凝水量仅约为污泥脱水离心液/滤液的10%左右。冷凝水对污水厂的影响比较小,从这层意义上讲,在干燥系统选择的考虑因素中,冷凝水污水厂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情况不适合对个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泥集中干燥的系统,因为冷凝液只能流到干燥系统所在地的污水厂。

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尾气冷凝水对污水厂的影响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38一般地,尾气送入喷淋冷凝器,可利用污水厂出水、回用水、或冷却的冷凝液,根据不同的喷淋系统的运行方式,产生的冷凝液送入污水厂进水处理。不可冷凝部分与冷凝器出气一起排放,但需要进行恶臭处理。除臭可采用生物组合滤池、生物洗涤、吸收/吸附、或焚烧法。不可冷凝部分尾气的焚烧可采用污泥干燥加热锅炉、或外部临近街区热电厂、污泥单独焚烧设备、或送入火电厂。对流干燥系统由于尾气量大(渗漏气,在低压运行条件下进入循环气成为不可冷凝部分进行焚烧)增加了锅炉燃器的负荷,排放气体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传导型干燥系统。对流型干燥系统氮氧化物浓度为125-260mg/m3,二氧化碳浓度50-69mg/m3。而在传导型干燥系统中,氮氧化物浓度约为100mg/m3,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mg/m3。对于对流型干燥系统,燃烧器及气体焚烧系统的选择很重要。

6.对污水厂的影响负荷

一般地,尾气送入喷淋冷凝器,可利用污水厂出水、回用水397.产物质量及出路

干燥污泥包括直接脱水污泥的处置出路:填埋(不经过热处理的污泥)焚烧(热能利用/热处理的填埋污泥)土地改良/修复(营养元素利用/堆肥)土地利用高温热解/气化(能源利用/元素填埋的污泥)7.产物质量及出路干燥污泥包括直接脱水污泥的处置出路:407.产物质量及出路

7.产物质量及出路41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42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It'SAnHonorToWalkWithYouAllTheWay演讲人:XXXXXX时间:XX年XX月XX日

谢谢大家演讲人:XXXXXX4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Design&ResearchInstitute德国污泥干化标准简介

(ATV-DVWK-M379)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Shangh44目录适应范围概念定义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干燥工艺能量输入及热量回收对污水厂的影响负荷产物质量要求及出路法律许可目录451.适应范围

本标准可方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的设计、运行人员理解污泥干化处理的工艺技术。 本标准涉及各种干化处理系统的适应条件和问题,以便于区别各种干化处理设备优缺点以及理论指导干化系统的实用选择1.适应范围 本标准可方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的设计462.概念定义

1污泥热干化向污泥干化设备中输入热量,使脱水污泥进一步除去水分,实现污泥干燥的工艺过程2污泥干燥设备将经过传统式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进一步除去水分的机械系统。3完全干化干化系统的最终干化产物为粉末或颗粒状,含固率大于等于85%。4部分干化干化系统的最终干化产物含固率小于85%。5粘滞阶段污泥含固率大致在40-50%范围时,污泥流变学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因污泥的粘滞性导致输送性能很差,过了粘滞阶段之后污泥多为块状或碎屑状。6对流热干燥脱水污泥直接与传热介质接触的干化方式。2.概念定义1污泥热干化向污泥干化设备中输入热量,使脱水污472.概念定义

7传导热干燥脱水污泥经过一个接触面与传热介质实现热传递经的干燥方式。8热辐射干燥不需普通传热介质,热量直接以电磁波方式,如:红外线,传递到污泥中的干燥方式。9载热介质热量传递转移的介质,如:蒸汽、受压水、导热油。10直接干燥尾气与传热介质在干燥过程中混合并一同从干燥设备排放的干燥方式11间接干燥尾气气流不直接与传热介质接触而从干燥设备排放的干燥方式12尾气在干化过程中产生的由水蒸气、空气、以及有时从污泥中驱赶出来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2.概念定义7传导热干燥脱水污泥经过一个接触面与传热介质实482.概念定义

13介质气体为满足尾气排放的需要,而从干燥设备中排出的部分已输入干燥设备的空气。14尾气冷凝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对尾气的降温而使蒸发水分的冷凝成水的工艺过程。15不可冷凝尾气指副产气体、介质气体等虽然是尾气的一部分,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能冷凝。16通风为解决灰尘沉降、水汽冷凝、异味气体排除问题而进行的供风和排风措施。要求设备工作区位于负压区。17渗漏气与副产气干化设备处于负压运行条件下,由于密封不完善而进入的气体。2.概念定义13介质气体为满足尾气排放的需要,而从干燥设备49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自由水a污泥絮体中的自由水中间水b黏附水c吸附水单分子-多分子层d毛细中间水e毛细虹吸水f微空毛细水内部水g胞内水h内部毛细水污泥絮体中水的结合形式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自由水污泥絮体中水的结合形式50污水污泥在低含水率时由于其多孔的毛细结构而具有较大的内部和外部表面积。这一结构导致其具有吸湿性的特征,可用吸收-等温线描述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吸收-等温线

污水污泥在低含水率时由于其多孔的毛细结构而具有较大的内部和外51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固体表面水分联结强度可用达到平衡状态时活性污泥与水的联结焓表示;在能量输入水分蒸发干化过程中,联结焓要求附加能量输入以释放与干固体吸附联结的水分;低载水率时,需要相对高的干化能量,其能量将占蒸发热的15%-20%。活性污泥与水的联结焓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固体表面水分联结强度可用达到平衡状态52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完全干化与部分干化关于这两个概念公认的定义目前尚没有,本标准范围内考虑到实用的目的,给出一个与产物的关联的区别。在完全干化中,产物呈粉尘、颗粒状。一般地,由于考虑焚烧和防止爆炸的原因,兼顾后续利用或与处置,干化工艺倾向产物为颗粒状,同样粉尘状的产物可直接为后续焚烧接受。因此,一般完全干化产物含固率达到85%。当干化产物含固率低于85%,称为部分干化。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完全干化与部分干化53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因为出现“粘滞阶段”的存在,含固率20%-35%脱水污泥,稠度很高,在盘式干燥机、转鼓式干燥机、箱式流化床干燥机等完全干化系统中不能直接投加,在干化设备进口前将完全干化的产物回流与脱水污泥在专用设备中混合,将混合物含水率调整到高于“粘滞阶段”含水率。回流的完全干化产物中的干固体量与脱水污泥中的干固体量的比值称为返料比返料比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因为出现“粘滞阶段”的存在,含固率254各种类型干燥机工作区间范围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各种类型干燥机工作区间范围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55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污泥干燥中的热量与物质传递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污泥干燥中的热量与物质传递示意图56设备类型压强(bar)温度(℃)烟道气转鼓干燥机-1≤850BHKW流化床干燥机-1≤350空气转鼓干燥机带式干燥机-1-1≤450≤160蒸汽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5-115-11≤20150-180150-180≤200有压水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5-115-11≤20150-180150-180≤200热油薄层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3-43-4≤20≤200≤200≤250射线射线干燥机红外干燥机-1-1〈50〈5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泥污干燥传热介质设备类型压强(bar)温度(℃)烟道气转鼓干燥机-1≤85057对流干燥过程理论模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对流干燥过程理论模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58图-8污泥干燥过程(理论)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I热传递从固体表面到已经干燥的固体;II蒸发面转移到固体内部III水蒸汽从蒸发面穿越干燥的固体扩散到外表面污泥理论干燥过程

图-8污泥干燥过程(理论)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I热传递59传导干燥过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I干燥过程初始,蒸发面位于与热交换面接触的固体表面,蒸发的水分穿越潮湿的干燥物扩散到固体自由表面。II随着传输阻力的升高,已经蒸发的水分也发生再冷凝,通过毛细管,逆流转移到蒸发面。传导干燥过程示意图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I干燥过程初始,蒸60小结如污泥干化要达到低水分残留(含固率90-95%),在确定干燥机规模、能量平衡时,需要考虑污泥水分联结焓。后段(Ⅱ和Ⅲ干化阶段)干化速率降低。由此可知,在从干燥系统设计参数方面出发,要得到高的最终含固率,蒸发效率明显降低,导致需要长的停留时间和大规模的干燥机。考虑到蒸发扩散、热量经过已干燥物传递等物理过程,达到低含水率的完全干化(Ⅱ和Ⅲ干化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污泥具有松散结构具有大的表面积、即颗粒状结构才具有好的热量与污泥物料交换。基于这一观点,单一颗粒近似同样的大小呈现均匀的干燥效果。对于传导干化要特别注意有足够的翻转滚动。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小结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61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安全性问题完全干燥的污泥由于其相对高的有机物含量,表现为均匀状,与褐煤、焦煤相似的可燃物,危险可燃。描述粉尘特征的安全技术的参数,由专业检测方法确定,一般区分静置干燥物(沉降粉尘)、流化干燥物(沉降粉尘)。工程需要考虑预防性措施、设计的措施以及二者组合措施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安全性问题62静置干燥物特征参数(不限于)燃烧特征:用外来点火源(如:点火)着火后的燃烧特征,燃烧反应过程用BZ1至BZ6评价参数描述;爆燃特征:其描述的是物料在有氧(空气氧)条件下、与相应温升关联的一步一步进行的可能的分解,以及点火后可能的气体释放;辉光温度:其描述的是沉降物在达到辉光、熔融、燃烧的最低的、恒定的表面(如:热交换面)温度。自燃温度:可燃物在自升温后自燃时的环境温度或堆置温度。自燃现象同时受物料的结构、通风、堆置形式、堆置时间影响,图-10描述的是污泥干燥物柱壮装料情况下,自燃温度与堆置量的关系。在环境/堆置温度达到80℃左右时,有足够的堆置时间,仅仅大约1m3堆置量就可达到自燃。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静置干燥物特征参数(不限于)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63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64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流化状、在空气中运动的可燃物(粉尘)特征参数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瞬时压升:封闭容器内某一粉尘浓度粉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瞬时压力升高,此二值描述的是爆炸点(Kst-Wert)。最根本的影响参数是可燃颗粒的核分布和平均核尺寸。低爆炸限:给出的在此浓度以下,由于内在原因不发生爆炸的,粉尘/空气混合物中的粉尘浓度。最低点火能量:将待点火粉尘/空气混合物经过放电火花间隙点火,电容需储存的最低电能值。点火温度:在此给出的最低温度时,流化粉尘在热表面刚刚不着灭火。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流化状、在空气中运动的可燃物(粉尘)特65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污泥干燥安全参数案例(BZ=可燃性评价参数,ST=粉尘爆炸级别)试样磨碎的最终干燥物筛分的最终干燥物≤1mm筛分的最终干燥物>1mm流化状粉尘堆置状粉尘颗粒尺寸(µm)601152300可燃性BZBZ3BZ3BZ3辉光温度(℃)260260260粉尘爆炸危险性ST1ST1最大爆炸压力Pmax(bar)6.55.93.16.5压力升高速度Kst(bar.m.s-1)79.041.06.079.0最低爆炸限Exu(g.m-1)250750-250点火温度Tz(℃)450450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污泥干燥安全参数案例(BZ=可燃性评价66爆炸与燃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以下问题需要避免:易爆炸的粉尘与空气的混合,如:通过惰性气体保护;有效点火源;灼热夹杂现象;高干燥物温度;长时间堆置及大体积堆置;发生尘化现象同时,根据干化系统需要,为了灼热夹杂现象和防火的早期预警,有必要测量温度、二氧化碳及粉尘浓度。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爆炸与燃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67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

爆炸及燃烧的结构性保护措施防火负压、灭火设备预防措施;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最大爆炸压力;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降低最大爆炸压力的爆炸压力释放;结构强度建设形式满足降低最大爆炸压力的爆炸负压要求;防爆连接或爆炸消除必须注意中间堆置的防潮湿和防水,部分干化的污泥可能的甲烷排出。由于产生残留气体,基于安全原因,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注意有足够的通风和甲烷监测。是否必须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特别是在中间放置时,与一些特殊情况有关联,

3.污泥干化基本理论爆炸及燃烧的结构性保护措施684.污泥干燥工艺

生污泥(未消化污泥)和消化污泥都能在后述干燥设备中进行工艺处理和物理处理。对于生污泥,基于污染排放的考虑,禁止尾气不经过冷凝和处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设备。另外,生污泥干燥,特别是部分干燥,一般仅在干燥物直接进入当地已经建成的焚烧设备中焚烧时才有意义。在纤维含量高时,需要设置固体物切割系统保护大型设备。全干化系统的返混比的监测和干燥物含固率的调整需要特别关注4.污泥干燥工艺生污泥(未消化污泥)和消化污泥都能69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0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1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2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3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44.污泥干燥工艺

4.污泥干燥工艺75各干燥工艺技术的优点缺点比较干燥设备类型优点缺点带式干燥1.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2.干燥机内磨损很小3.产物质量很好调整1.有局部过热危险(高热烤危险)2.污泥须适应造粒设备离心干燥可快速启动及停车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很好地适应中等规模污水处理厂的产泥量1.干燥对进料含固率波动敏感2.产物中粉尘含量较高薄层干燥耐用的工艺对进料含固率波动不敏感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完全干燥能耗不适合(设备单体规模大)薄层干燥-/盘式干燥不需要返混(提高了处理流量)与单独一段干燥相比有优势1.需要两个独立的干燥设备2.有时产物中有高的粉尘和纤维状物盘式干燥传热效果好结构紧凑适应大流量1.不适合非连续运行2.视干燥目标需要返混3.有时产物中有高的粉尘和纤维状物转鼓干燥耐用的工艺适应大的流量易调节产物质量不适合非连续运行热传递系数较低需要返混流化床干燥1.干燥机内没有移动部件(没有磨损)2.不存在粘滞阶段运行的问题3.产物粒径均匀压损较大到目前仅适合小流量阳光干燥/通风干燥能耗小技术简单占地大效率受气候影响干燥时间长各干燥工艺技术的优点缺点比较干燥设备类型优点缺点带式干燥1.76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污泥干燥的载热介质基本包括:烟气、空气、蒸汽、热水、热油及光能热源。热量既可通过干燥附属产热设备(如:蒸汽锅炉)或废热源(如:临近街区供热设备)提供。初级能源可利用沼气、天然气、重油。如果污水厂污泥进行消化,沼气可作为干燥产生热量的能源,干燥的废热可作为污泥消化加热污泥的热源,沼气作为燃料是足够。如果干化后接污泥焚烧,可使用废热锅炉低压系统的蒸汽或蒸汽涡轮的抽汽。考虑到经济性需要单独分析确定。在选定干燥系统前,首先确定干燥物的利用和处置需要的干燥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污泥是不完全(部分)干化,为了实现在后面的污泥焚烧热处理,只需要将污泥干燥到焚烧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就可以了。这重情况下,对于消化污泥含固率为40-45%,对于原生污泥含固率大约为35%。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污泥干燥的载热介质基本包括:77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

热能的需求量在标准压力下蒸发1吨水的理论能耗为627Kwh。另外,将20℃的水升温到100℃需要的热量为93Kwh,固体升温需要14Kwh。干燥机表面的直接热损或热源效率。热源大于100Kwh,其中有80%能量有效转换。只有表面损失和能量转换损失可通过设计和设备的优化而改变。因为该损失肯定小于10%,实际上在污泥自身干燥过程中没有能量节约的可能。理论上需要优化整个工艺,干燥前的脱水工艺—离心机、带式机、板框机达到尽可能高的含固率。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存在一个极限。5.能量输入与热量回收热能的需求量78电能的需求污泥干燥过程中需要电驱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