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之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讲诉_第1页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之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讲诉_第2页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之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讲诉_第3页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之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讲诉_第4页
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之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讲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论文题目: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作者:吴哲凌学号:1113111033所属学院: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筑学院-6-目录摘要、关键词、前言21、传统地域建筑骑楼的价值21.1、骑楼的建筑价值21.2、骑楼的历史价值21.3、骑楼的社会文化价值22、骑楼的主要分布及其名称来历23、厦门近代骑楼的起源34、厦门近代骑楼的发展35、厦门近代骑楼的现状46、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56.1、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56.1、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设计融合的原则56.3、尊重地域文脉的原则56.4、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57、关于厦门近代骑楼发展的一些个人建议68、结论6参考文献6浅析厦门近代骑楼的起源和发展摘要:铺宇鳞次,街随店延,浓厚的西关市井风情,是构成厦门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不可或缺的内容,而绵亘不绝的骑楼建筑,则是构成厦门商业区繁华兴盛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在人们的记忆中,骑楼与浓厚的商贸氛围是分不开的。它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类型,始于二十世纪之初,产生于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是中国社会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实质上是中国早期城市化及城市规划重要体现。然而时至今日,城市形态、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社会理念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骑楼的改造和建设应如何与时俱进?关键词:厦门骑楼保护更新地域建筑前言:“地域建筑”是指建筑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密切关系的特定建筑。它一般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地域性,具有特定地理空间或地域单元;二是普遍性,在地域普遍存在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密集程度;三是关联性,与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密切关联并且和谐共生。它往往代表展示地域文化品质、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调的人文景观。而骑楼就是这样的传统地域建筑。1.传统地域建筑———骑楼的价值1.1骑楼的建筑价值:骑楼是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建筑,它汲取了西方敞廊式建筑的特征,并与中国内地传统的“檐廊式”建筑形式相融合,杂糅了中西建筑各具特点的立面造型风格,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它体现出闽南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内在品质,堪称研究闽南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1.2骑楼的历史价值: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骑楼建筑是我国近代建筑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性建筑类型,骑楼集中反映了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特色,见证了城市社会历史发展的沧桑历史。1.3骑楼的社会文化价值:骑楼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碰撞结合的产物。它是闽南南多元文化的代表,折射了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骑楼的自然、人工的环境,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是近百年来市民生活的承载体,在市民心目中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2.骑楼的主要分布及其名称来源骑楼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骑楼的特色是多为跨人行道架空而建,楼房与楼房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了一条人行走廊。这是当时的设计者们结合南方炎热高温,潮湿多雨,易洪涝等的气候特点设计建造的。骑楼一般沿街而建,古时为2~4层,现代多为5层。底层利用人行走廊的优势多用作营商,楼上居住,体现了中国人对劳逸结合的生活之道。地层为商铺结合人行走廊,2层在地层的基础上向外凸出2到3米,覆盖人行走廊。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与地层商铺前的走廊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中空走廊。远处看去,楼房就像骑在人行走廊之上,所以称为“骑楼”。骑楼并肩而立,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前铺后仓,前街后巷,形成了著名的“骑楼街”。商业区的建筑形式由普通的作坊商铺变成了由骑楼构成的骑楼城。3.厦门近代骑楼的起源何谓骑楼?《辞海》注释为:“南方多于炎热地区临街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将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曰‘骑楼’。”

根据建筑师王宁光的研究,这种建筑形式的雏形早已有之。最早在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券廊”,并盛行于地中海、南欧一带,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我国,被称为“市廊”或“廊房”的类似建筑物宋代已有记载。

据称,骑楼在亚洲最早出现在印度。英国商人为了抵挡当地强烈的日照而设楼下骑廊,欧洲建筑风格中逐渐渗透进亚洲的建筑特点。18世纪,欧洲殖民者从印度经马六甲海峡,将这种东西融合的建筑形式传入东南亚。由此,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骑楼建筑样式19世纪初在新加坡的华人商业街出现了,一开始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这种建筑十分符合当地日照强、降雨多的气候特点。约在鸦片战争后,不少从南洋回来的闽南人建商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厦门建筑上,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他们最早在中山路、大生里一带建骑楼。这种建筑标新立异,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变成与顾客的共享空间,既可以遮风挡雨,让顾客倍感舒适,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显示出店主与众不同的品位。而最为特别的是,由于建筑融入了西方元素,让人们眼前一亮,成为时尚,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厦门极有特色的建筑。4.厦门近代骑楼的发展骑楼的群体特征万变不离其宗,骑楼特征的差异一般体现在外部的特征上。为止我们查阅了部门相关资料,汇总了厦门骑楼各个时期的样式,具体详见下表。可知,早期的骑楼形态较简单粗犷,且做法单一,建筑材料裸陋;1920年前的骑楼形体丰富多彩,构造多样(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少数为砖木混合);1920-1930年的骑楼造型趋于简洁大方,形体尺度扩大,布局因地制宜,做法灵活。不过,无论哪个时期,骑楼里面一直都在沿用古希腊时期的三段式构图形式。时间材料层数廊柱、壁柱、屋顶构图形式风格种类功能细部装饰早期多为砖墙承重的砖木结构;内部中式材料、仅底层或维护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墙体勾缝红砖直接裸露,或以粉刷面层、线脚装饰为主。若是出挑檐口,往往利用石条或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仿传统木构衔接做法。以2-3层居多,很少超过3层廊柱多半为半圆形“券廊柱”;层叠式壁柱;坡顶或平屋顶结合;屋顶有传统挑檐式和叠涩线脚的西洋式以单开间为主,单调横向构图过渡时期的中西合璧风格。如采用传统檐口形式的屋顶或平坡屋顶结合,整体粗矿、方正、拙朴下店上宅常用中式装饰构件,比如匾额、中式传统木构材料和做法等。券柱式装饰有券心石和线脚中期:1920年以前洋灰、钢筋混凝土,清水红砖砌筑(南洋风格),墙体色彩不一,有红色、黄色、暖灰色、白色,以白色居多,灰色次之多数3-4层,少数5层,转角和内部平面等建造灵活以轻盈小巧的“粱廊式”为主;与楼层适应的叠式壁柱;以平屋顶为主但开间居多,窗壁柱水平排列和层叠的横向构图;造型细腻的巨柱式竖向构图成熟时期的折中风格。有传统式、新艺术主义、仿古典文艺复兴式、仿哥特式、仿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整体精美细腻。下店上宅每种风格装饰相应的构件。如新艺术主义;装饰仿自燃植物和铸铁构件;仿巴洛克;复杂的曲线装饰;仿哥特式;垂直的线条、高耸的尖塔、尖拱券构件;仿古典文艺复兴式;窗装饰复杂精致的欧式线条,或修饰花边,壁柱装饰细腻晚期:1920-1930年钢骨与钢筋混凝土。外墙为水泥洗石子或仿石头材料粉刷或者是少数釉面花砖拼贴4-5层,个别有6-7层从廊柱直接檐口的巨柱控制构图,梁柱式,多为平屋顶对称简洁的巨柱式竖向几何构图,大开间平面ArtDeco风格。强调竖向的纯粹装饰线条,整体高耸、简洁、硬朗下为店,上为娱乐建筑或办公楼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影响,不带装饰或装饰极少,窗简单整齐。厦门骑楼多用阳光放射、棱角等几何图案5.厦门近代骑楼的现状如今,随着旧城改造,大部分过去的骑楼街已经消失,仅余中山路、开禾路、思明东(西)路、大同路等处还有少量残存。大部分居民将老骑楼改建成红砖结构,青砖与粘土砖混合结构的骑楼越来越少。那些尚未直面被拆命运的骑楼街道在风吹雨打之中,大多数残旧不堪、伤痕累累,满目疮痍、飘摇不定的状况实在令人痛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讲,在厦门最有价值的、最有历史的建筑是骑楼,而破坏最厉害、市容最差的也是骑楼。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厦门的老骑楼不断消失,逐渐成为了寻旧怀古的陈迹。几乎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旧城区因密度大、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以至于制约了城市发展,因而有待改造。在改造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新与旧、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何对待原有街区的建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改造过后,保持原有街区的经济活力,保持原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独特的吸引力。6.厦门近代骑楼的保护及更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与其它中国传统地域建筑相类似,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了骑楼建筑的价值。一种传统地域建筑形式要在现代社会继续延续其生命力,除了自身的历史价值之外,还必须与当代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等保持高度的契合。像厦门这样的传统骑楼,在保护、改造、更新乃至重生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保护好骑楼这一富于传统魅力的景观,又有效地推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1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骑楼通常以街形态出现的,因此骑楼街道的整体格局与整体风貌是骑楼特征的重要要素。从城市层面上对骑楼形态的应用,是整体性原则的应用,骑楼整体风貌体现其地域性特征,同时是历史记忆的载体。脱离了骑楼整体形态———完整的骑楼街、骑楼街区,单个骑楼单体的“点”的意义有限,正是骑楼整体风貌与骑楼街道空间才是传统空间的活力得以存在与维持,因此保持骑楼整体风貌是骑楼保护与更新的首要原则。6.2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设计融合的原则:保护骑楼不继续遭到破坏的前提下,尽量维护骑楼,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骑楼的原汁原味的老面目。对于一般建筑,可以从传统建筑原型中提取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元素,如山花、女儿墙、罗马柱、满洲窗、砖雕、灰雕等等,进行移植或和整饰加工;也可以将其加以整理和抽象、简化和升华、概括和提炼之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具备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符号有效的传承于现代建筑之中,才是现代建筑设计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的核心和精髓。6.3尊重地域文脉的原则:建筑本体的文脉延续性重点在于寻找“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时代的)”的契合点,以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并达到城市整体文化的传承受与延续。在骑楼更新实践中,应与其所在的区域的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区域文化相协调,尽可能合理地利用其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考虑周围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只有以尊重地域文脉的态度,尊重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城市传统格局和空间特色,才能使城市的建筑与空间得以传承、延续。6.4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商铺在骑楼建筑中占主要地位,骑楼形式充分显示出商住建筑的个性。商住合一是旧时骑楼建筑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骑楼建筑中的居民多半经商或从事小手工业生产经营,重复着日间经营、晚上在铺上或铺后生活的方式。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骑楼建筑也需要追求综合效益,需要更多样化的功能,赋予骑楼发展的生命力。骑楼建筑的保护和更新,不仅商业经营要多样化,市政和服务设施也要多样化,如应设有休憩、服务、娱乐及绿化设施等,在骑楼中开辟多功能空间作为群众表演、展示、游戏、休憩等场所,是一种很好的决策和选择。7.关于厦门近代骑楼发展的一些个人建议(1)在骑楼城原址建一个骑楼历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骑楼的历史文化;(2)在每年X月X日,开展骑楼文化节活动,纪念厦门骑楼的建成;(3)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