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1页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2页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3页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从?诗经?到唐诗1、2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3、4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通调研〕句法参过失落、灵敏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充分表达了我国南方地区民歌特色的文学形式是〔〕A.汉赋 B.唐诗 C.楚辞 D.宋词解析:C汉赋是汉朝涌现出的有韵文的散文,不是地区民歌,故A项错误;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不是南方地区民歌,故B项错误;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根底,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故C项正确;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南方地区的民歌,故D项错误。2.?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以下文学成就表达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汉赋 B.楚辞C.辛弃疾的词 D.白居易的诗解析:A由材料中“大一统〞气度的特点可知是汉赋,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A项正确;楚辞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B项错误;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表达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C项错误;白居易的诗大多是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D项错误。3.〔2019·江苏南京期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以下选项与之体裁和风格都相似的是〔〕A.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解析:A据材料可知题干中这个作品是宋代婉约派李清照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A项是婉约派的词作,体裁和风格都与之相似,A项正确;B项出自?诗经?,体裁不同,B项错误;C项出自屈原的?离骚?,体裁和风格都与之不同,C项错误;D项“千人〞“万人〞“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表达出词藻华美、手法夸大,应为赋,体裁和风格都与之不同,D项错误。4.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如图为其中一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解析:A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为了使小说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图画直观而明朗,合适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阅读,故A项正确。5.〔2019·河南洛阳期中〕古代中国城市的开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能表达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开展到鼎盛时C.南宋的词中低迷感伤的情绪增多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解析:D汉赋是一种带韵散文,主要用于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的情景,故A项错误;唐诗的繁盛,与科举取士的制度有很重要的关联,故B项错误;南宋词中的低迷感伤,与金灭北宋,南宋偏安东南一隅有关,故C项错误;元代杂剧兴盛,与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关,故D项正确。6.〔2019·山西太原期中〕?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情节“关羽温酒斩华雄〞,而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华雄为孙坚所杀。另外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张飞怒鞭督邮,而?三国志?中却是刘备所为。据此可知〔〕A.文学创作是虚构,缺乏为信B.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需慎重C.任何史料之中都有文学成分D.文学作品可以直接用于历史研究解析:B文学创作虽有虚构,但也能反映一定的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与?三国志?中有出入,说明小说作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性,因此作为史料使用需慎重,故B项正确;史料具有广泛性,如实物史料就不存在文学成分,故C项错误;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创作需要,因此不能直接作为史料用于历史研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但凡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假设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聚,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据材料中“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提炼得出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阐述即可。据材料中“实现大团聚,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提炼得出观点二:科举制进步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阐述即可。答案: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阐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确实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权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领域;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进步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观点二:科举制进步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阐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