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课标导航学法点拨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重点是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污染事件及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加以分析;注意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概念较难把握,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新理论,深入理解,融会贯通。课标导航学法点拨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第一节“人地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课堂互动探究2图表技能培养3知识网络构建4学习效果检测5课时作业6课前新知预习1课堂互动探究2图表技能培养3知识网络构建4学习效果检测5课时课前新知预习课前新知预习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________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平衡关系人地关系征服自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_______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和能量环境二、直面环境问题物质和能量环境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土地资源水土流失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环境的自净能力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环境的自净能力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_______、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城市________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________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变暖环境污染资源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_______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1)在农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人地关系仍保持原始的平衡协调关系。(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属于环境污染。(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大于发达国家。(
)(4)渤海实行“休渔”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导学号26730454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导学号267304542.问题思考。(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的崇拜,说明了什么?(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解析】
1.(1)×农业文明时期,人地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2)×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气体,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能导致全球变暖,其含量增加属于生态破坏。导学号267304552.问题思考。导学号26730455(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故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小于发达国家,生态破坏程度大于发达国家。(4)√
“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生长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2.(1)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充满敬畏。(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导学号26730456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答案】
(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逐步扩展到全球。【答案】(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很大不能正1.(2015·山东潍坊高一检测)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1)~(2)题。导学号267304571.(2015·山东潍坊高一检测)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2)图示时期,农耕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资源短缺④环境污染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该图反映的是,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耕作活动,这一时期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第(2)题,这一时期农耕活动产生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导学号26730458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答案】
(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布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3.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2.(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导学号267304592.(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答案】
(1)C
(2)A【解析】
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60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原则。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原则。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原则。【答案】
(1)生态经济社会(2)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1.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2.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原则内容要求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原则内容要求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3.2013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4613.2013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答案】
(1)B
(2)A(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第(1)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2)题,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图表技能培养图表技能培养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2.信息提取(1)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形成的。(2)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环境污染在不同类型国家、地区中的分布规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2.信息提取4.读下面三幅图,图a与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624.读下面三幅图,图a与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答案】
(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从城市转移到乡镇(3)在污染物排放相等的前提下,所需要的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高。不少发达国家为减少生产成本,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大量转移到污染控制费用低的国家或地区公平性(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答案】(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析】
本题侧重读图能力的考查。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重污染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第(2)题,在图b中,通过判读等值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是由城市转向农村。箭头反映出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分布的地域性特点。第(3)、(4)题,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污染控制费用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解析】本题侧重读图能力的考查。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导学号26730463导学号26730463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答案】
1.B
2.C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解析】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导学号26730464导学号26730464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答案】
3.C
4.D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含义。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水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第4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3题,解题的关键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导学号26730465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导学号2673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答案】
5.D
6.C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解析】
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解析】第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导学号26730466导学号267304667.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生产消费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④H表示生活消费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8.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污染物过度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D.②④ D.①④7.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答案】
7.B
8.D【解析】
第7题,题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8题,E表示资源获取过程,如果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能产生环境污染。【答案】7.B8.D9.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A.国际间开展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答案】
B【解析】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导学号267304679.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导学号26730467二、综合题10.读以下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其分布有何特点?(2)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导学号26730468二、综合题导学号26730468【答案】
(1)①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分布特点:乡村、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2)工业排放废水、废气;乱砍滥伐。(3)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答案】(1)①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11.下图表示世界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石油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分布地区,分析后回答各题。导学号2673046911.下图表示世界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石油污染、酸雨、光化(1)A地表示________分布地区,B地表示__________分布地区,C地表示________分布地区,D地表示________分布地区,E地表示________分布地区。(2)造成A地区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造成B地区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3)E海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酸雨光化学烟雾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石油污染(2)工业生产及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3)该海域周围为主要产油区,且为石油输出重要的海上航线(1)A地表示________分布地区,B地表示_____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课标导航学法点拨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重点是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污染事件及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加以分析;注意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概念较难把握,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新理论,深入理解,融会贯通。课标导航学法点拨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第一节“人地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六章课堂互动探究2图表技能培养3知识网络构建4学习效果检测5课时作业6课前新知预习1课堂互动探究2图表技能培养3知识网络构建4学习效果检测5课时课前新知预习课前新知预习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________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平衡关系人地关系征服自然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_______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和能量环境二、直面环境问题物质和能量环境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土地资源水土流失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环境的自净能力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环境的自净能力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_______、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城市________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________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变暖环境污染资源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_______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1)在农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人地关系仍保持原始的平衡协调关系。(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属于环境污染。(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大于发达国家。(
)(4)渤海实行“休渔”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导学号26730454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导学号267304542.问题思考。(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的崇拜,说明了什么?(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解析】
1.(1)×农业文明时期,人地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2)×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气体,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能导致全球变暖,其含量增加属于生态破坏。导学号267304552.问题思考。导学号26730455(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故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小于发达国家,生态破坏程度大于发达国家。(4)√
“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生长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2.(1)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充满敬畏。(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①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导学号26730456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答案】
(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明,④——后工业文明。(2)①——适应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可持续发展。(3)②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③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逐步扩展到全球。【答案】(1)①——采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文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崇拜自然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很大不能正1.(2015·山东潍坊高一检测)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1)~(2)题。导学号267304571.(2015·山东潍坊高一检测)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2)图示时期,农耕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资源短缺④环境污染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该图反映的是,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耕作活动,这一时期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第(2)题,这一时期农耕活动产生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导学号26730458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答案】
(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布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3.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2.(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导学号267304592.(2015·山东学业水平考试)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答案】
(1)C
(2)A【解析】
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60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原则。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原则。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原则。【答案】
(1)生态经济社会(2)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1.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2.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原则内容要求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原则内容要求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3.2013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4613.2013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答案】
(1)B
(2)A(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第(1)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2)题,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图表技能培养图表技能培养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2.信息提取(1)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形成的。(2)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环境污染在不同类型国家、地区中的分布规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2.信息提取4.读下面三幅图,图a与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624.读下面三幅图,图a与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答案】
(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从城市转移到乡镇(3)在污染物排放相等的前提下,所需要的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高。不少发达国家为减少生产成本,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大量转移到污染控制费用低的国家或地区公平性(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答案】(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析】
本题侧重读图能力的考查。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重污染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第(2)题,在图b中,通过判读等值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是由城市转向农村。箭头反映出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有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分布的地域性特点。第(3)、(4)题,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污染控制费用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解析】本题侧重读图能力的考查。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导学号26730463导学号26730463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答案】
1.B
2.C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解析】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课件导学号26730464导学号26730464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答案】
3.C
4.D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含义。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水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第4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诚信做人到永远》课件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篇
- 《网吧消防安全授》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60个常考的经济学原理和定律
- 《XL集团破产重整方案设计》
- 智慧金融合同施工承诺书
- 【7道期末】安徽省安庆市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01月22094法理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2024-2025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 烟草执法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康复治疗技术历年真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024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2021年9月28日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