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010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试卷第=page99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a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生产工具的进步B.水利工程的发展C.农耕文明的发达D.隋唐盛世的繁荣2.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这段材料强调了“它”A.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提升了中国国际地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3.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间(年)创办人企业类型18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军事工业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1890张之洞汉阳铁厂民用工业1890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民用工业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溪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军备废弛B.观念落后C.资金短缺D.制度腐败5.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6.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A.生死攸关的转折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C.陕甘军民传喜讯D.百万雄师过大江7.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9.“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公私合营B.经济特区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B.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C.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D.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A.国防建设的成果B.科学技术的成就C.文化事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改善12.“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13.“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样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三角贸易B.新航路的开辟C.租地农场出现D.人文主义的影响14.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相信“影响宪政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政本身内部找到”。符合麦考莱观点的是A.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B.工业革命是英国近代的最后一次革命C.《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D.1688年后英国没有对宪政进行任何改进15.“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D.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16.“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物是A.达尔文B.牛顿C.巴尔扎克D.马克思17.“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头市场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着皮毛、瓷器等各种生活用品。”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苏联模式的推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写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这个“灾难”具体是指A.美国从此走向了衰落B.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D.经济全球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19.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A.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20.面对下图反映的问题,我们应直接采取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B.治理污水排放C.停止工业生产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两个人物的思想有何异同点?(2)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请你再列举一例,来证明此观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数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表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23.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3)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1861年1861年农奴制改革材料二:欧洲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已经难以重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了。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材料三:1963年1月22日,法德双方在巴黎的爱丽舍宫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在防务政策以及教育和青年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为切实贯彻条约,两国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2003年,法德内阁联席会议开始举行,每年召开两次,是两国重要的协商机制,由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共同主持,两国各部部长出席。讨论两国在有关社会平等、外交、能源、航空航天、司法、安全、欧洲建设和国际热点等众多领域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等问题。(1)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两大不可阻挡的推动力。两大革命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请用材料一中的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具体指的是什么?丘吉尔的“意识”意味着世界格局开始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德关系的发展体现了欧洲发展的什么趋势?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5.请对比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page1010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答案第=page99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得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含嘉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也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说明隋朝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所以共同反映了农耕文明的发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反映了丝绸之路将不同的区域连接到一起,加强了各区域的交流。结合所学,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创通往西域的道路,成为后来“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通道。从此,历代中原王朝的人们进入西域、中亚等地更加频繁、便利,同时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国来华交往、贸易机会也不断增加。由此,导致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3.D【解析】【详解】根据题中表格可以看出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近代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中表格可以看出在洋务运动中既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工业,也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并不是整个运动都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题中表格只反映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所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未体现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促进作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题中表格只反映了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所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不能反映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4.D【解析】【详解】根据“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溪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从材料中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困境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改变这种困境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的召开是长征途中的转折性会议,在组织和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下一个章节应该是生死攸关的转折,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7.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围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以调动农民阶级的积极性,得到农民阶级的拥护。所以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战略”指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引进工业项目和技术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浪潮,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B符合题意,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A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并没有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C不符合题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D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D【解析】【详解】根据“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体现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1.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由此可知,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科学技术的成就。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个人物的贡献。12.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3.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4.A【解析】【详解】根据“168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为后来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光荣革命用妥协的方式开辟了后来民主渐进的模式特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5.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王国”指的是英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主要是因为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指的是《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乂的历史趋势。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7.C【解析】【详解】根据“1922年”、“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符合题意,AB项是斯大林上台后开始实行的,1922年苏俄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直渴望建立单极世界,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多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强,美国不是一个竞争对手,而是多个竞争对手,所以,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美国来说确实是个灾难,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19.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0.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温上升的问题,导致北极冰川融化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直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掌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的措施。21.(1)相同点:①都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②其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点:老子主张通过学习和体悟的方式来认知“道”(客观规律);苏格拉底认为客观真理是人本就具有的,主张通过研究自我来寻求真理。(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老子认为“世事常变,唯有“道”是永恒的”,苏格拉底“他感觉世界常变”可知,两个人都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老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老子主张通过学习和体悟的方式来认知“道”(客观规律);苏格拉底认为客观真理是人本就具有的,主张通过研究自我来寻求真理。(2)开放题,任举一例,证明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即可,如: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22.(1)民族工业出现:19世纪60年代,“短暂的春天”:1914-1918年;思想因素:救国的思潮。(2)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3)推动近代化进程: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可知,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14-191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实业救国的思潮。(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资产阶级“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前提。23.(1)变化:农民生活从食物匮乏、吃不饱到食物丰盛、吃饱、吃好;政策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变”:由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不变”: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于集体所有。(3)建议:①对农业发展予以补贴;②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③推广农业高产技术;④政府出台相应农业优惠政策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可知,农民生活的变化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生活从食物匮乏、吃不饱到1978年后食物丰盛、吃饱、吃好。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根据材料二“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方面实现的“变”指的是由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不变”指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于集体所有。(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对农业发展予以补贴;②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③推广农业高产技术;④政府出台相应农业优惠政策等。24.(1)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9年英图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