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中国乳品产业链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中国乳品产业链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中国乳品产业链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中国乳品产业链的发展趋势_第4页
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中国乳品产业链的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课程作业经济热点分析课程作业姓名:皮雁鹏学院:商务学院班级:商务国贸1401S2015年5月21日中国乳品产业链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一、我国乳业现状:1.坚守奶业上游的话语权:2014年注定是我国乳业大变革的一年,国内的牧场突然成为各路资本热捧之地。8月27日,全球最大乳品加工出口企业、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宣布和内资婴童食品企业贝因美全面合作,除成立合资公司外,双方还携手在我国共同投资建设牧场。而在此前的7月11日,恒天然和美国企业雅培忽然联手宣布,将投资18亿元在中国建设包括5家牧场的奶牛养殖基地。如果愿意花费篇幅继续举例的话,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而且,不仅仅是外资乳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纷纷兴建牧场,抢滩奶源地,而且一些外资投行也不甘寂寞,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奶源领域。放眼望去,外资暗战中国奶源地的市场格局,正在悄悄形成。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字表明,中国原奶缺口巨大,奶源建设需求非常迫切。面对这样的一片市场蓝海,不管是外资乳企还是国际投行,显然都不愿意轻易放过。另一方面,在中国乳业江湖素来都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当这些外资乳企通过婴幼儿奶粉等乳制品在中国的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们显然会怀有更大的抱负和野心,于是在中国兴建牧场,掌握奶源主动权,就成为他们长远的市场战略,这也是自然而然的市场选择。然而面对摩拳擦掌的外资乳企和国际投行,国内乳企似乎显得相对淡定。比如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营牧场是一件长期工程,要做好10年不赚钱的准备。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国内乳企对外资乳企的一种忠告或者说警醒,但是反过来想想,面对外资乳企大举进军国内奶源地,真正应该警醒的是谁?不是别人,恰恰是国内的乳企。经过多年来的市场竞争,目前国内奶粉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主导,美赞臣、达能、雀巢等外资品牌几乎占据了中国的奶粉市场。而液态奶市场则基本由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外资目前还无法与本土品牌抗衡。但是一旦这些外资乳企在国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牧场,有了稳定的奶源,完成了整个乳制品供应链的整合衔接,那么他们在液态奶市场必然会绝地反击。也许到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在奶粉市场我们没有取得多大的胜利,却又不得不失去了液态奶市场。更值得担忧的是,当外资在上游占领优势进而影响到下游乳制品加工以及液态奶市场,到时候,乳业上下游均被外资掌控的情况下,中国乳业的定价权也将旁落,本土企业再想崛起就变得难上加难。试问,这还不是对国内乳企的最大警醒吗?所以说,现在是该到了国内乳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并且制定战略,谋篇布局,奋发图强的时候了。否则,等到乳制品上游市场失守,再想夺回来就难了。2.贴牌洋奶粉盛行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此外,有些“洋奶粉”不仅使用中国奶源,连生产工艺也采用双重标准,比如在国外严格遵守湿法工艺,而来到中国却改用简单的干法工艺。(5月15日央视新闻)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中国进口奶粉只有9.8万吨,而到了今年,仅一季度进口奶粉量就达到24万吨,这还不包括“水货”。在国产奶粉信誉大大下跌的背景下,“洋奶粉”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迷信心理,一些“洋奶粉”在中国采用双重标准,除商标是“洋品牌”外,无论奶源还是工艺都是国产化的。而另一些奸商更绝,花低廉的成本去国外注册一个洋商标,交给国外小作坊代加工后,专门进口到国内赚取暴利。我们不得不问,“洋奶粉”为什么就能在中国使用最低的标准?为什么贴牌“洋奶粉”可以大行其道?消费者的守护神在哪里?众所周知,在国外,企业注册虽然准入门槛很低,但一旦出现问题受到的惩罚相当严苛。贴牌“洋奶粉”这种国外代工、回国销售的做法,无疑是在打擦边球:一方面利用消费者对国外情况不了解牟利;另一方面又能逃避国外严苛的监管。因此,这种贴牌“洋奶粉”质量如何,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只要我们的监管也像国外一样严厉,只要我们的惩罚也像国外一样严苛,专供中国市场的劣质贴牌“洋奶粉”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所以,国内贴牌“洋奶粉”的盛行,藐视的不仅是我们的消费者,更有监管者。好的奶粉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监管出来的。只要我们在监管上不沦为世界洼地,我们的奶粉品质也就不会沦为世界洼地。国产奶粉质量不会那么差,“洋奶粉”就不会在中国搞双重标准,专供中国市场的贴牌“洋奶粉”更不会盛行若此。很多时候,市场是会失灵的,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力量也很微弱,尤其是在一个失去理性良莠不齐而又别无更好选择的市场上。这个时候,消费者能享受到何等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直接取决于监管者的品质。“洋奶粉”乱象要驱除,国产奶粉要振兴,监管部门就必须出重拳。3.进口奶源难道是行业的‘质量护身符’?成立于青岛的圣元集团昨日宣布,子公司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将投资9000万欧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在法建设婴儿奶粉工厂,产品主销国内市场,售价未定。上述合作仍待两国相关部门审批。据悉,此前已有哇哈哈等奶企采用进口奶源。(新京报9月20日)在国产奶产品备受诟病的情况下,一些奶企开始选择国外奶源作为奶产品的原材料,甚至直接在海外投资设立奶产品工厂,这些举措无不显示了奶企追求高质量产品的美好愿望和实际行动,值得嘉许。虽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并未完全消除,而且更由于不时有些奶企爆出质量问题,更加重了人们对国产奶的不信任心理,于是纷纷选择进口奶产品,进一步推动了进口奶产品价格的一路飙升。在市场经济时代,消费者可以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甚至用舌头投票,以决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包括奶产品在内的食品领域,质量安全就成为个人追求的最大利益。消费者选择国外奶产品,说到底是国产奶企业的不争气所致:不重视质量安全,不重视企业诚信,不重视社会担当。当然,企业选择进口优质奶源,并不能确保其奶产品就一定有高质量。毕竟,选择优质奶源只是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小步。奶产品到达消费者之前,需要经过生产、存储、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哪个环节都很重要,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奶产品质量,从而损害消费者对奶产品企业的形象,甚至进一步削弱消费者对国产奶质量的信心。近期接连出现牛奶修改生产日期的丑闻,不知何时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说明,只重视奶源选择,对其他环节不重视,仍旧无法赢得消费者青睐。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外优质奶源到了国产奶企业的手中,会不会因为水土不服,以至于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环境变异呢?选择海外优质奶源并不能必然保证国产奶的质量,但却给国内奶源提了个醒。奶企为啥放着国产奶源不用而选择高价格的海外奶源呢?明摆着是对国产奶源的质量存有疑虑。国产奶源是否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当前我们在奶源提供方面,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奶源分散而未形成规模效应,质量控制还存在科技制约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国产奶企不得不把视线转向海外奶源。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奶产品企业和奶源提供者三方担起责任,由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指导奶企和奶农建立优质奶源质量控制系统,保障奶源质量,并畅通奶源供应渠道,首先在源头上为国产奶产品把好质量关。在提高国产奶质量、重振国产奶雄风方面,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除了建立高质量的奶源供应之外,更需要从奶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售后服务以及产品追溯等方面加强监管,规范奶产品企业的行为,督促其加强道德自律和企业诚信,不断提高国产奶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那些罔顾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大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黑心企业”要加大惩戒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代价。此外,舆论监督的力度也亟待加强,但舆论监督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强力支持,共同构造全社会遏制违法企业的立体网络。提高国产奶质量,重振国产奶雄风,选用什么地方的奶源不重要,重要的是奶源要保证质量,而且在整个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个链条中,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健全产品追溯体系,在此过程中,企业的道德自律、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以及消费者的积极维权,一个都不能少。不能等到出现奶产品质量问题之后,仅凭哪个协会领导信誓旦旦地说“我的孙子也喝国产奶”就奢望化解公众心底的信任危机。二、我国乳业发展趋势1.‘喝不起牛奶’的时代已经来临据统计,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牛奶“三连涨”的节奏,像极了之前的成品油价格上涨模式。在价格水平上,也和成品油价格在世界上的排名不相上下—世界第四贵。需要明确的是,牛奶不是“二奶”,牛奶几乎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消费的普通食用品。“喝不起牛奶”的时代,已经来临。牛奶,还是许多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牛奶集体涨价,势必会引来新一轮的食品涨价。继而,近几个月来基本都维持在3%以下的CPI涨幅,恐怕也会回到之前的“过山车”时代。整个社会的民生压力,很可能会随着牛奶价格的上调而继续加重。牛奶价格,成为世界第四高,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当人均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不能成为正比的情况下,每一位消费者都想问这样几个问题:牛奶企业集体调价,有没有垄断嫌疑?物价部门难道对于牛奶价格的集体上涨无能为力?如果说这一次奶价上涨是因为奶荒,那么,奶荒之后,奶价会不会还有下调的空间?难道牛奶就像成品油一样只升不降?奶价上涨,原因似乎已经非常明确。奶源紧张,是最主要的原因;政府检测费过高,检测项目过多,是第二个原因;进入超市的各项费用较高,是第三个原因。政府物价部门、工商部门不妨针对这些原因对症下药。比如,让奶牛喂养规模化、产业化,或者是对奶牛的饲养者进行一些政策性指导,以免造成杀牛现象;再比如,牛奶生产过程中的899项检测以及检测费用过高的问题,虽然好像能够保证牛奶的安全,但是,检测不是收费或是涨价的理由;再者,对相关超市也应该进行一些管理,降低门槛费。牛奶,是一种“刚需品”。政府有责任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不能坐视奶价不停的上涨,对民生形成挤压。对于牛奶企业而言,涨价或许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在微观方面,政府部门并非无能无力,关键要看政府部门有没有去调节的决心和态度。之前,我们经常听说政府部门要开展“菜篮子工程”,现在,针对牛奶价格上涨不妨搞个“奶瓶子工程”。2.食品安全标准——亟待走出的困境近日一则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两倍多的消息震惊国人,中国酒业协会振振有词地说,凡是白酒都含塑化剂,但均未超出卫生部相关规定的限值。也就是说,只要您是喝白酒的人,您就喝过塑化剂了,但身体健康安全着呢。所谓卫生部规定的限值,就是食品安全标准。就营养成分而言,是保底的含量,不能再低;从添加剂来说,就是上限,不得更高。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就可以合法销售,大家吃着也可保无虞。消费者知道产品有有毒成分,但必须视为合理合法。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食品安全标准一方面控制了有害物质的上限,也就给了不法商人人为添加的合理借口。含量高了固然违法,但在安全标准以内,似乎就可以“有理走遍天下”了。塑化剂、三聚氰胺之类,本来不是食用物质,但按照安全标准,食品里可以有一定含量。理由是存在“环境含量”,它们充斥在空气、土壤和水里,必然循环进入食品中。食品里查出有害物质,就不仅合法,而且可以振振有词。与此对应,出现了“少吃无害”论。2005年苏丹红在全世界成过街老鼠,卫生部曾发布一份《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称“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致癌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有专家论证,按照卫生部的限值,一个人得每天喝2公斤到10公斤白酒,所摄塑化剂才会令酒徒致癌或中毒。少吃无害,在专家看来,就是一个真理。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数万名科学家常年忙着实验、比对、分析和论证,再加上律师、社会学家等专业人员把关,以确定一项标准的那个极限。既然存在“环境含量”,人们不可能完全不摄入有害物质。由于科学的担保,事情起了变化,没法不吃变成了少吃无害。但传播学规律决定了,知识与认知会在社会传播中变形,并被人为扭曲。少吃无害是一种专业判断,但商人喊完口号就以为,少吃无害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吃,产品中可以添加有害成分。要注意的只是不超过限量,或者不被查出来。如果政府没有安全标准,他们更要大胆添加。所以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乳制品中,又有人把塑化剂用作“陈化剂”,以制造酒类挂杯的效果。在消费者维度上,相关知识和认知则在社会传播中发生了另一种扭曲:任何产品一旦检出有害物质,大家马上斥之有毒有害,而不会关心它“未超过限值”。也许科学值得尊重,但人们有理由憧憬食品完全无害。乳制品传出坏消息后,很多人发誓不喝奶,或者只买洋品牌。现在又有很多人发誓不喝白酒了,酒企市值一日蒸发近328亿元。于是结论似乎是,安全标准是政府监管的尺度,却未必是企业的市场通行证。产品或许无法做到纯之又纯,但总得律己以最高标准。比如像白酒企业,本来用坛坛罐罐好好的,何必要用塑料桶、塑料管?图了个一时方便,突然企业就垮了。3.中澳自贸协定短期影响难现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协定谈判终于尘埃落定。20日财政部官网报道称,根据自贸协定,澳95%对华出口最终将实现免关税,其中,将逐渐年取消澳洲奶制品行业关税。中国目前对澳大利亚奶制品实施约10%至15%的关税。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认为,中澳自贸协定必将掀起一轮中国乳企澳大利亚投资布局,不过短期内影响有限。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协定谈判尘埃落定,根据谈判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免除澳大利亚对华农产品的出口关税,部分奶制品的关税将在未来4到11年内逐步免除,其中婴幼儿奶粉原本10%~15%的关税将在4年内取消,这意味着4年后中国妈妈们可在超市中选购“0”关税澳大利亚奶粉。对于中澳自贸意向协定的签署,乳业方面反应不一,有业内人士大呼“又一只狼要来了”,自从中国新西兰6年前签署自贸协定后,对中国奶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此番签署,必再掀一次波澜。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澳洲奶短期内并不足以搅动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奶粉进口增速较快,奶粉进口量同比上升49%。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两大奶粉出口国,2013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奶粉量为2.8万吨,奶酪为4.6万吨,奶油产品为1827.3吨。中国目前对澳大利亚奶制品实施约10%~15%的关税。2014年乳我国制品产量自200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需求低迷。同时,由于成本、技术、补贴等因素,国外奶价低于国内,我国乳制品进口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数据上看,如果中国4年内取消澳洲奶制品关税,进口乳制品价格下降,肯定会导致其他国家进口乳制品价格的普降,从而扰乱国内市场。不过,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在接受中国网消费频道采访时,却认为:“中国乳业的奶源仍面临较大缺口,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6000万吨。而2013年全国奶源缺口至少在400万吨以上,奶源缺口在10%左右。中澳自贸协议的签订仅仅是补足了我国对乳制品的刚性需求。”“中澳签署自贸协定后,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将逐步实行免关税政策,那么澳大利亚主婴幼儿配方奶粉及乳制品将会加大对华出口份额。由于澳大利亚的牛奶相对国内牛奶而言价格较低,中国普通百姓是受惠的,而且有助于拉低国内市场的牛奶价格。不过对目前市场格局的冲击不会太大”。对于中澳自贸协定是否会影响国内市场乳制品价格,宋亮解释道:“目前国内奶粉、奶酪等成品奶定价仍然是由国内几大龙头乳企掌握,国外奶企很难形成价格控制。”新西兰发力澳企收购潮生疑中澳达成自贸协定,业内人士分析,澳大利亚必将加大乳制品对华出口,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国内龙头乳业纷纷收购澳大利亚企业的狂潮。然而,就在中澳自贸协定签署的三天后,伊利股份于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将在新西兰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四个项目的建设。加上此前一期投入的12亿元,伊利集团在新西兰的投资额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伊利集团表示,此次投资覆盖包装、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一旦完工即将成为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据中国网消费频道记者调查得知,目前,中国的进口乳制品主要由新西兰和欧洲提供。数据显示,2013年新西兰出口中国的奶粉量为68.7万吨,澳大利亚为2.8万吨。对此,宋亮认为,中澳自贸协定主要是推动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