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军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古诗、看注释和插图等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教学过程:课前游戏:打节拍(师说数字,生做相应的动作)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1.教师引导: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在这堂课上,我既是你们的老师,还是你们的朋友,那我们先来个“以诗会友”吧,老师说诗的上一句,看你们能不能以最快的反应,接住下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的表现,真的是太棒了,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呀,相信你们在这节课上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2.追问:那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刚刚说的这些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预设:都是边塞诗)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边塞诗主要描写的是军旅生活或塞外风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3.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4.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再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学生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2)从军就是参军的意思。教师引导:还有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堂小助手是怎么说的。(3)课堂小助手: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5.了解诗人。现在让我们走进诗人,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1)教师读黑色字体,生读红色字体。(2)我们了解到诗人的以上信息,谁有什么疑问吗或者想了解更多的吗?学生预设:为什么诗人王昌龄的诗多以边塞诗为主?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战争,但他在边塞生活很多年,他与将士们情同手足,所以他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6.铺垫渲染(1)教师引导:(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预设:荒凉、很多沙漠、很多少数民族、历史问题多、经济落后、艰苦、(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朗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2)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3)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要读出感情来。(4)听范读(5)生根据停顿线再读古诗2.小组讨论:(1)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限时3分钟,小组代表汇报成果。(2)注释(3)学生预设(教师相机点评指导):(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阴云密布,使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学生预设: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课堂小助手: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3)教师引导: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有谁知道原因吗?学生预设: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4)再读这两句诗,哪些字撞击着你的心扉?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学生预设: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让我们感受到凄凉与艰苦的边塞环境追问:还有其他的吗?请同学们再轻声读一读诗的第二句,当你读这句诗时哪个字更能打动你的心扉?学生预设:孤(5)教师引导:假如你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么想呢?---特别想家教师引导:是啊!大漠荒凉,只有呼啸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相伴,守边的将士怎能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6)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这两句诗,读出“望”的动作,读出沉重压抑之感以及戍边将士孤独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在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可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想的呢?——齐读课件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教师引导:这两句诗中“黄沙”不仅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更是形象的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1)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战事很频繁?——“百战”追问:是指打了一百次吗?----不是,在古诗里“百、千、万”都是虚指,表示很多很多。那同学们对“百战”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征战时间之久,同时也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学生预设:不是教师引导:那会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啊这里的“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你觉得是什么磨破的呢?学生预设:敌人的刀剑---可见敌军的强悍,战斗的艰苦,还可能是什么磨破的?---黄沙---长时间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可看出战事的频繁,战斗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5)战事是如此的激烈和频繁,难怪将士们的金甲会被磨破,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学生预设: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6)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学生预设:爱国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炙热的爱国心。)(7)教师渲染: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再读,读出将士们的壮志豪情。(8)教师渲染:刀光剑影里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指导情感递进读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不破楼兰、不破楼兰,终不还!)(9)有感情的背诵古诗(女生前两句,男生后两句)五、主题概括《从军行》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边地环境的恶劣,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直接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壮志豪情)。五、课堂演练(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2)描写将士们戍守之地环境的是哪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3)表达将士们的决心是哪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六、拓展延伸,致敬英雄1.铺垫渲染: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我们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在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同样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无畏无惧,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筑起了一道墙,才有我们现在的安宁生活和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发生在2022年6月16日的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2.播放: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案。3.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预设:心痛、震惊、难受、4.看了这段视频,想必在此的所有人都很心痛,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