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外第三人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之间的关系内容摘要: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本诉当事人通过种种手段恶意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案件频繁出现,不仅对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而且已经对我国的民事诉讼秩序和司法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诟病。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案外第三人的权益受损时的救济和保障制度,即第三人直接参加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和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并且从立法目的、适用条件、诉讼提起方式及受理、判决效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指出了几种制度的异同及关系。关键词:案外人第三人权利救济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案外人申请再审在民事诉讼中,案外第三人权益的保护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法律条文中设定案外人权利救济保护措施也经历了相对漫长的从无到有、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艰难历程:1982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四十八条和第一百六十二条就分别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百零八条对1982年民事诉法(试行)中规定的两种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修改;2007年,先前存在的两种救济方式在权利救济的程度和范围方面已凸显不足,当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创设了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先前存在的案外第三人权利救济的方式做出了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2012年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第五十六条增设了全新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使得我国对案外第三人权利保护立法在制度趋于完善。经过几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目前我国案外第三人的权益保护救济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第三人参加诉讼制度;第二,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第三,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第四,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救济制度1、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据此,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已开始的诉讼所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自己享有独立的请求权,以提起诉讼的方式参加诉讼的人。该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对本诉的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请求权。这也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而所谓独立的请求权,是指第三人所主张的请求权既不同于本诉原告对被告的请求权,也不同于被告对原告的反诉请求权,而是直接针对本诉原告和被告的。第三人参加的诉讼,只限于正在进行的诉讼。如他人之间对民事权益、经济权益有争议没有形成诉讼的,属于诉讼外的争议,诉讼外的争议如果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权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但不是要求参加诉讼。因为诉讼尚未开始,谈不到参加诉讼的问题,只有在他人之间的民事权益、经济权益的争议已经形成诉讼,而诉讼程序又在进行中,第三人才能参加诉讼。必须以本诉的双方当事人为被告。不以双方当事人共同被告,只以一方当事人为被告,而与另一方当事人利益一致的,则非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第三人既然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请求权,那么本诉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实质上也就是和第三人的权益发生矛盾,不论原告一方胜诉或被告一方胜诉,都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针对双方当事人,对他们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有独立的请求权,提出参加诉讼请求。2、无独立请求权参加诉讼的特征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同时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据此,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原告、被告已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是因为第三人与本诉当事人一方原已存在着某种实体法律关系,而该法律关系又与本案的诉讼标的有牵连关系。由于本案的实体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使得第三人与诉讼当事人一方已经稳定的法律关系,又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仅解决本案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就可能出现使该纠纷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彻底解决了该纠纷,简化诉讼程序。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提起方式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只能直接向本诉法院提起诉讼,因为在该诉讼中权益遭受侵害的紧迫性较强,一旦其因种种原因不知晓诉讼的发生,或者不能参加到诉讼中,其合法权益挽回的方式和程序相对复杂,民事诉讼法赋予了其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权利,就能够有效阻止侵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问题的发生。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与该案件的裁判结果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则可以向法院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因为其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紧迫性不强,可能性相对较低。即使权益受到了侵害,如果判决其承担责任,他仍有上诉权。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救济制度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据此,确立了案外第三人可以提起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目的如前文所述,案外第三人如对某案件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没有独立请求权但与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时,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然而,如果案外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自己的原因而未能参加到本诉中而自身权益又受到侵害,且案件判决又没有进入到执行阶段,即案外第三人无法通过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或者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来保障和救济其权利时,则此阶段第三人撤销之诉对保障和救济其权利就很有必要。同时,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也为满足日益泛滥的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冒名诉讼等不法行为的需要,使得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全面合理有效的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所谓适格原告,也就是该程序启动主体的资格,即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程序的启动主体。结合理论与立法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启动主体设定为非本案中的当事人(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我们可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第三人)标准归结为以下几个要件:=1\*GB3①原告须为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当事人以外的人;=2\*GB3②须为生效法律文书效力所及的而未被赋予机会参与作出该法律文书的诉讼程序的案外第三人;=3\*GB3③须为非归责于案外第三人本人的原因未参与到诉讼当中;=4\*GB3④须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的内容部分或者全部错误,并且因此直接导致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发生。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被告。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被告应当是是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中的原告和被告当事。然而,当原诉讼本身已经涉及到另外一个第三人,该第三人是否作为被告起诉,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法理上推断,若该第三人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且该第三人在原审诉讼中主张了自己享有的实体权利,则无论其败诉与否,均涉及其实体权利,则其在该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应当列到被告的位置,其主张的诉讼实体权利是否存在的问题,应当在该撤销之诉中一并予以解决。若原审诉讼已介入的第三人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其在原审的诉讼地位实际上是被告,所以在该撤销之诉中亦应将其列为被告。由此可以推知,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被告的范围相对较大,既可能包括原审原告和被告,也可能包括原审诉讼中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方式及受理(1)提起程序。通过分析民事诉讼法关于案外第三人为保护自身权益所提起撤销之诉的期间的规定,特别是该期间与民事诉讼法关于提起再审程序申请的期间规定相对比,它们是一致的,并且均为不可变期间,也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对于法条中载明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期间范围如何界定,应当是从该第三人主观上知悉原审诉讼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对案外第三人造成的损害事实为标准,而且要参照生效法律文书送达的情况,也就是看是否送达给了第三人、什么时间送达的,第三人与原、被告之间进行的诉讼情况知悉程度综合进行分析判断。所以第三人撤销之诉,其诉讼期间的起算可能晚于本诉生效法律文书的生效时间。但是法律明确规定,案外第三人超过该期间提起撤销之诉的,一律不受理。分析法条中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到底该由哪级、哪个法院管辖,应当是由该做出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文书的法院行使管辖权。这样做一是为了便利当事人,二是因为原做出生效文书的法院对该案的案件事实的了解的比较清楚、法律问题分析的相对较为深入。因第三人提起的撤销之诉,由一审法院受理并负责审理撤销一审裁判,由二审法院受理并负责审理撤销二审裁判。这样既有利于受案法院查清事实,做出合理裁判,又有利于方便当事人,合理地节约司法资源。除此之外,采取这样的措施可避免下级法院变更、撤销上级法院生效裁判的情形出现。但是这样也样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由原做出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纠正自己在审判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按照常理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启动,法律规定应当由第三人提出申请,对于递交申请书、举证、提交书面意见等案件材料的时间也做出了的规定。限定对方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意见,但对方不提交不影响法院审查和后续程序的进行。(2)审查与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查和受理,一般认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一般诉讼来对待,也就是法院对该撤销之诉只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另一种是按照特殊诉讼进行审查,即对该诉讼的起诉事由、原诉讼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所依据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对于后一种形式,由管辖法院针对提起该撤销之诉所递交的申请书进行事先审查。这里有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第三人撤销之诉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诉讼,多数情况下,第三人会主张撤销先前法院做出的生效法律文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如果该诉讼的原告胜诉,将关系到法院裁判的既判力问题,法院的权威和公信力也将受到破坏。因此,法院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申请书应当谨慎地面对,一般需要对其进行实体审查,必要时还要进行研讨,综合分析案情或者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当然对于诉讼事由的审查是看该裁判或调解是否存在较大可能的错误。如果经过审查发现并不是存在较大的错误可能性,而是确定的错误,则应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而非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判决的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具体撤销内容并未做出细化和区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对其做出进一步的阐释和具体的规定。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只要第三人的撤销之诉所提出撤销理由是合理的,并且在诉讼中能够得到支持,则法院就应该对其诉讼请求予以支持,无论是对原审裁判的内容部分撤销还是全部撤销。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民诉制度修改或者最高院在做出司法解释时,也应当借鉴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撤销内容的做法,不再简单地一撤了之,考虑仅撤销对案外人不利的部分或案外人主张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则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经过审理,要对该第三人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判,体现司法终局的原则。综上所述,受案法院在具体处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案件时,应当参考遵循下面的原则进行:法院判决改变原审裁判或调解的,则不对原审裁判或调解全盘否定,而是修改其中错误的部分。当然,存在的可能就是原裁判或调解将本应属于第三人的合法财产认定为原告诉求的财产,而错误地通过裁判或调解将其支持给原告,这种情况就应当直接纠正错误,改变原裁判中关于此项财产的归属划分。当然最后无论是改变原裁判还是撤销原裁判,因为是对实体权利的处分,所以在形式上都应使用判决,对该实体问题进行终局性裁判。原判决、裁定被撤销的,则受理该撤销之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事实和证据,正确适用法律做出判决。原裁判被改变的,当人民法院做出新的判决以后,原审判决、裁定或调解自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做出撤销之诉的法院做出的新的判决,形式上与二审法院做出改判判决类似。对于调解书的撤销,因为涉及的是实体问题,同样采用判决的形式对调解书进行撤销。如果受案撤销原调解书,而原、被告在法官的主持下能够达成新的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则法院应当依据新调解协议制作新的调解书。案外人提起的异议之诉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两个法条,是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异议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相关规定。由两个法条可以看出,所谓执行异议,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方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请求执行法院予以救济的制度。执行异议分为申请和异议两种类型,前者为积极的执行救济方法,后者为消极的执行救济方法。所谓“申请”,是指请求执行机关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当执行机关怠于实施或者拒绝实施某种执行行为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权请求其为之。所谓“异议”,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同意执行机关所实施的某种执行行为,而请求执行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意思表示。而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的上述书面异议被人民法院驳回以后,案外人提起的新的诉讼以保障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目的是阻止或者撤销执行机构对执行标的的执行,是执行中对案外人利益保护程度层次更深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制度。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相对独立,是另行提起一个新的诉讼,而案外人执行异议则是附属于执行程序的制度,两者在位置归属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另外,两个制度在救济渠道、提起事由、法院的审查和处理程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是二者在程序构造和价值取向上又有诸多关联,所以共同放置于我国民事诉讼救济制度的框架之下。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案外人执行异议和案外人异议之诉,可以合理、高效地保障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立法目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功能和价值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为案外人提供救济,保护实体权利,同时监督执行行为,保障执行行为正当性;二为最大限度满足程序效率性和经济性需求。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用条件案外人异议之诉原告适格的程序性要件为:一是原告应该为案外人,即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二是原告应经过前置程序后方可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三是原告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应当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后,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案外人异议之诉原告适格的实体性要件为:原告应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在民事诉讼法案外人异议之诉审查程序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能够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原告,在地位上具有特殊性,只能是在执行中已经提出案外人异议的当事人,而对于其他第三人,事先并未提起案外人异议,而在执行完毕或者终结后不服而提起异议之诉是不予受理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格原告应符合上述两项要件。但原为案外人,在执行程序中因执行力扩张而被追加或变更的执行当事人,当受到超越责任财产范围的强制执行时,不应被排除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格原告之外,在此情形下应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原告范围予以扩张,认定其具有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资格。民事诉讼上的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明侵害了原告自己的或由原告管理、保护的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了民事争议,并被人民法院通知参加了诉讼的人。“案外人异议之诉中,案外人主张其实体权利,即意味着与债权人发生了权益上的争执和冲突,案外人要排除强制执行,就必须以债权人为被告,否则便不能达此目的”因此,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被告,应当为执行债权人或其继受人,包括申请执行的债权人和有执行依据而参与分配的债权人。如果在申请强制执行的过程中,申请人有追加或者变更的情形,则被执行人,变更后的申请执行人、被追加进来的申请人和原申请人构成案外人异议之诉新的被告组成,他们都是否认被执行人对强制执行的标的物拥有实体权利,一起列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共同被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提起方式和条件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提起该诉讼排除法院对诉讼标的的强制执行。执行法院作为该案件的合法受理法院,既方便审理,又便于执行,而且对当事人争议了解深入,因此执行法院应作为审理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院。这样的规定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管辖原则。当然,对于接受异地法院委托执行的特殊案件,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受理和审理法院应当是接受执行委托的法院。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和要求,如果是基层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裁决后,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提起了上诉,二审法院最终做出判决、裁定后续出现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应当由第二审法院受理和审理。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判决的效力案外人异议之诉被法院受理,进入审理程序后首先应当对案外人提起诉讼所主张的事由进行判断和认定。如果法院经过审理,认定案外人所提出的异议之诉理由是成立的,则应当根据具体的事实和理由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出撤销强制执行的裁判,及时避免或降低案外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程度,减少损失。撤销执行程序的判决在法定期限界至,没有发生可以改变该诉讼结果可能的情况下,原执行程序即告终止。该判决的出台,其作用仅排除强制执行,并不对原执行根据的既判力进行肯定或否定判断。也就是说该撤销执行的判决仅说明原执行根据的标的指向或导向有误,而非执行根据有误,或者并非说其没有执行力。因此,案外人异议之诉脱身独立出来了,它不受原判决执行力的束缚和左右。5、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保障案外人合法权益的两大制度,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混淆,在此对两种制度做出对比予以澄清和区分。第三人撤销之诉只要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生效之后,无论是否进入执行阶段都可以提起,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则仅限于执行阶段;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事后救济程序,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则是一种事前救济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主要是因为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错误,而使权利受损,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则是因为执行标的错误而使实体权利受损,与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无关,也就是说,执行标的的错误不是由于作为执行根据(判决或裁定)的错误所导致,两者并不存在交叉现象。从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关系可以看出,通过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两种不同的程序构建,在生效判决做出过程、生效判决做出之后以及生效判决执行过程三个阶段,通过事前保护和事后救济来实现对第三人权益的保障。另一个方面,通过这两种类型诉的建立,弥补了诉讼程序包括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在内的先天性缺陷,这符合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规律。制度框架的建立,一方面以诉的类型的增加来实现裁判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两个诉的自身程序以实现程序的合理化发展。这两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以诉的类型为中介相互促进。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救济制度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2008年,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判监督程序司法解释》)又对民诉法作了扩张性解释,允许执行程序外的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同时增加规定了对调解书也可以申请再审,扩大了申请再审的受案范围。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立法目的当事人抓住民事诉讼制度的漏洞,或隐瞒真实事实,或捏造虚假事实和证据,或为不知情的案外人设定义务,或串通实施无权处分行为,其目的无非是逃避债务、损害他人利益、谋求私利的最大化。而在此过程中,堂而皇之的司法程序为恶意当事人的不法行为披上了合法外衣,民事诉讼的产物——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所具有的既判力、拘束力,则为恶意当事人侵害案外第三人利益谋求私利提供了正当化的手段。这种现象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既侵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又浪费了司法资源,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法律和法院的司法权威。在此背景下,为利益受到侵害的案外人提供必要的救济机制,正是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一机制,不仅可以部分弥补刺激虚假诉讼的辩论主义的不足,减少二次纠纷出现的几率,而且有助于净化民事诉讼环境,保证民事诉讼秩序,鼓励诚信诉讼。当然,案外人申请再审只是对案外人利益进行事后救济的一种制度安排,并不能取代法院事前和事中的谨慎审查与防范、向利害关系人通报情况并通知其参与诉讼、依职权调查收集案外人利益受到侵害与否的证据等职责。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12月发布的《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专门就虚假诉讼进行了规制,对于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无疑是一剂良药,其实践价值不可低估,可以广为借鉴。重塑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为利益受到侵害的案外第三人提供积极地、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救济措施和救济机制,是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所在。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是民诉法对案外人合法权益进行事后救济的一种有力武器,对该制度进行立法完善和制度重塑,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净化我国民事诉讼的司法环境,维护民事诉讼的良好秩序,鼓励和强制当事人诚信诉讼,平息当事人争端,构建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战略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适用条件关于案外人申请再审程序的适用条件,通过结合《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法审监程序解释》分析,主要从其制度成立的程序要件进行探讨。根据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案外人申请再审:一是执行程序外的案外人申请再审,也称为“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二是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申请再审。这两者的地位、作用各有不同,其中,案外人直接申请再审被视为主导性、自足性的案外人申请再审类型,而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则被设计为依附于执行程序的带有从属性、辅助性的再审救济形式。同时,这两者各有其独特的适用条件。执行程序外的案外人申请再审规定于《民事再审解释》第5条第一款,这是最高法院通过对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进行扩张解释的产物,它扩大了案外人通过再审程序获得救济的权利。适用这种再审程序需要具备四个条件:1、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2、案外人无法通过提起新的诉讼来解决执行标的物权利争议;3、再审申请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4、再审申请向做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基本为:诉讼双方当事人虚拟事实与证据,致使法院做出侵害案外人利益的裁判;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故意隐瞒事实导致法院做出不利于第三人的裁判;法院对案外人设定不当义务,以及不当确定法律关系性质,致使案外人在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中陷于不利境地;案件当事人对事实陈述不清、法院疏于事实审查导致对标的物做出错误不当处分等四种情形。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提起方式案外人申请再审,也一种特殊的再审程序,或者说是特殊的审判监督程序。依据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程序,再审案件根据不同的情况既有可能按照一审程序审理,也有可能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根据不同的个案,生效裁判如何是按照一审程序经过审理做出,原则上适用一审程序,生效裁判是二审法院作出的,适用二审程序。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判决效力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判决效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主体范围及比较分析根据我国2013年的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应该是相当于诉讼中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地位的案外第三人,这里的“案外第三人”应以“与诉讼标的或者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为标准,不仅包括对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包括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但却不包括在诉讼中已经取得第三人诉讼地位的第三人,此时的他们有权启动当事人再审而无权撤销诉讼,也不包括被遗漏的必要共同诉讼人,因为这里的案外人应该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8)项规定的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因此应该申请再审。也不包括那些在做出生效裁判的诉讼中已经得到事前程序保障的第三人,如代表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已经由代表人代为实施了诉讼行为,即已经得到了事前程序保障,所以不能再提起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被告应该是原案中的原告和被告作为共同被告,而不应该只列其中一方当事人,因为撤销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错误,而不是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审判监督解释》的规定,关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的情况,根据这里权利性质不同,案外人情形也不同,根据“广义权利说”,这里的案外人应该包括物权中的所有权人、担保物权人和其他物权人(如土地使用权人)、债权人等,根据“狭义权利说”这里的案外人主要是指物权中的所有权人及准所有权人。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现有的民事实体法的体系和司法实践来看,这里的案外人应该包括:一是物权所有权人,二是担保物权人;包括质权人、抵押权人、留置权人等;三是用益物权人,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等;四是法定的诉讼担当人,包括破产管理人、财产代管人等。但却不包括可以通过另行起诉来救济自己权益的债权人和占有人。但是这里案外人包含的物权所有权人以及担保物权人可以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是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被申请人应该也是原案中的原告和被告作为共同的被申请人。所以,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的主体之间存在重合现象。适用情形及比较分析根据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主要适用以下情形:一是因当事人之间诉讼欺诈而使案外人不能归责于自己的原因未参加诉讼从而受到生效裁判侵害提起的诉讼。二是因滥用代位权诉讼使债务人权利受到生效裁判侵害而请求撤销原裁判,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的,债权人可直接行使对次债务人的权利,但是债务人因不可规责于自己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而致使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应当赋予其提起撤销之诉的权利来保障对其权益的事后救济。三是其他未得到事前程序保障却受到判决拘束而影响到其合法权益的情形。另外,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审判监督解释》,笔者认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物权确权或者变动案件中侵害案外人权益,因此申请再审。二是生效裁判减少特定人责任财产影响到案外人利益,事先一方当事人又与案外第三人进行交易,然后原案当事人之间通过虚假诉讼转移财产侵害其合法权益,这时案外人可以申请再审。三是以调解书等不易被察觉的形式对未参与程序的案外人设定义务。通过对比以上两种制度的适用情形,我们很清楚的发现存在很多重合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案外人在未得到事前程序保障的情况下却受到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侵害时,既可以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也可以适用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适用程序上的比较分析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把“第三人撤销之诉”放在了“诉讼参加人”一章,却没有仿照法国和我国台湾的程序定位,将其放在再审程序或者上诉程序中,也没按照江伟的民事诉讼修改建议稿将其放在“再审程序”中,说明了立法者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还是和再审程序有着很大的不同的。目前我国学者中有人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属于普通程序,有人认为应该属于再审程序,有人认为属于特殊程序,观点纷繁不一,但是笔者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属于普通程序和再审程序相混合的一种程序,这种比较特殊的混合程序应该由法律对其适用条件范围加以特别规定,对于法律没有规定的部分,可以比照再审程序进行适用。而案外人申请再审很清楚很明确的规定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因此,对比两制度的程序定位,也具有相似的地方。6、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申请再审的关系民事诉讼法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合同
- 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模板
- 办公室租赁经营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租赁经营合同
- 2024货物赊欠买卖合同范文
- 2024年度军事训练装载机租赁合同
- 出口合作:肉禽类协议
- 导演与摄影师工作合同模板
- 成都市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协议示范
- 2024山林流转合同范文
- 2023年初级游泳救生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同仁堂药品目录
- 社会问题概论
- 高中语文-如何读懂古诗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虚假诉讼刑事控告书(参考范文)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优质课件
- 2018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和答案完整版
- T-ZAQ 10116-2023 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0576 工作法操作规范
- 棒球比赛记录基础手册
-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写作(语言结构线索):小鞋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