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_第1页
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_第2页
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_第3页
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_第4页
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和人类未来的进化一、现代人的产生、分化前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进化论学者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研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经几代人类学家的努力,已将人类历史向前推到30万年一40万年前。现在人们可以重建40万年人类从南猿到现代人几乎没有中断的进化历程,包括南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在智人阶段现代人种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人种人种也称族,它是指根据体质形态上某些可遗传的性状(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血型等)而划分的人群。大多数人类学家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或称黄种人,高加索人或称欧罗巴人或称白种人,尼格罗人或称黑种人,澳大利亚人或称棕种人。不同人种在体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肤色肤色有白色、黄色、褐色、棕红色和黑色等,详细划分可分为32种不同色调。眼色眼色由虹膜中黑色素分布区域和数量多少决定,有黑褐色、褐色、浅绿色、灰色、天蓝色等,并可详细划分为12~16级。发色发色包括灰金黄色、浅金黄色、金黄色、深金黄色14种黄色调;棕色有6种色调;黑棕色及火红色各有6种色调,发色共有32种色调,有专门的带实物的发色表可供对比。头发的形状可分为直发、波状发、卷发三大类,其下又分为硬直、平直、微波、宽波、窄波、微卷、松卷、紧卷、松螺旋卷和紧螺旋卷等。髭须可根据多少分为五级

极少(髭须不相接、耳前极少);

少(髭须在口角相连、耳前至下颌角亦有但不与下颌的须相连);

中等(髭须相连、两侧耳前连接成带但面颊部极少);

多(髭须相连但颊部不浓密);

极多(十分浓密包括颧骨以下的面颊部

)。鼻部鼻部包括鼻梁、鼻尖的形态和鼻翼部的宽窄和突度等。唇唇可根据上唇皮肤部的突度、红唇的厚薄和外翻程度等区分为多种类型。头形头形(颅形)是从顶面观察时颅骨的形态,大体上前后为长、左右为宽,可有长头型(颅宽颅长比小于70)、短头型(颅宽颅长比大于80)等7个级别面形面形可形象化的分为方形、倒梯形、圆形、椭圆形等10种类型,亦可根据面高(鼻根至颏下)和面宽(两颧骨最高点间)之比分为宽面型与窄面型等五级。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在1758年给人类取了正式的名字“智人”(Homosapiens)后,又把人分为四大类:林奈在评价这四种人时说:红种美洲人“脾气很坏、顽固,但是满足、自由”;黄种亚洲人“严厉、高傲、多欲”;黑种非洲人“狡猾、迟钝、愚昧”;白种欧洲人“活跃、聪明、而且有发明天分”。蒙古人种

蒙古人种(mongoloidrace)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又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淡黄、头发直而较硬、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颧骨突、眼睑有内眼褶。蒙古人种其起源地在中亚和东亚,两万年前开始从东亚向周围迁徙。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和通古斯人,北极因纽特人(以前一般被称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也都是起源于中亚和东亚,并属这一人种。今天的中亚,西亚,南亚,东欧,中欧,北欧,很多的民族是黄白混血种,比如哈萨克人、维吾尔人、乌兹别克人就是由欧罗巴和蒙古人种的混血型。而今天的东南亚,太平洋诸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很多的民族是黄种人与赤道人种的混血种。地理大发现后,美洲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白人又发生了广泛的混血,如在亚洲北部与欧洲人种混杂,形成了乌拉尔人种和南西伯利亚人种;在亚洲南部与澳大利亚人种相混杂,可能形成了波利尼西亚人种。这种现象在拉美更加明显。2.欧罗巴人种欧罗巴人(Caucasian,White)即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的种族主要有雅利安人、闪人、高加索人等。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白,鼻子狭窄,鼻子孔道长,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预先“温暖一下”,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胡子和体毛发达。事实上除了雅利安人拥有浅色的眼睛及头发颜色外,其他闪含语系民族及高加索人皆黑色头发及深褐色的眼睛,而浅色的眼睛及头发颜色属于隐性基因,南欧及伊朗人多与闪含族人混血,所以今天这两地之白人多属黑色头发及深褐色的眼睛。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和印度北部地区。后来随殖民主义扩张,又逐渐分布到美洲、澳洲及南非等地区。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白种人白种人北欧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巴尔干亚人种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南部斯拉夫人罗马尼亚拉丁人地中海人种典型地中海亚人种高加索亚人种阿尔卑斯人地中海人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中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人西亚雅利安人(伊朗人)尼格罗人种尼格罗人种是世界4大人种之一,又称黑色人种。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黝黑,卷缩发,鼻宽、鼻根低或平,鼻突出度小,凸唇、口宽度大,嘴唇宽厚;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指数大,鼻尖点指数小或中等,鼻根高宽指数小或中等,显著的齿槽突颌。主要分布于后来,随奴隶贩卖分布到美洲等地。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由于几百年前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他们现在也比较广泛地分布在美洲和其他一些地区。1.非洲尼格罗人(Ne-groes1.非洲尼格罗人(Ne-groes)2.2.俾格米人(Pygmies):居居住在非洲热带森林中,个子矮小,肤色比尼格罗人稍浅,呈黄褐色,脸小而宽,头骨顶面观呈五边形轮廓;尼格罗人种尼格罗人种科伊科伊人:常被称科伊科伊人:常被称为“霍屯督人”(Khoikhois意为“口吃的人”)桑人(Sans桑人(Sans):常被称为“布须曼人”(Bushmen,意为“丛林中的人”)3.科伊桑人(Khoisans)澳大利亚人种澳大利亚人种是世界4大人种之一,又称澳洲及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即为澳大利亚土著。人种的体质特征是皮肤黄褐或棕黑色,鼻短而宽,唇较厚,头发波形或卷曲,面部和体部再生毛发达,颧宽中等。澳大利亚人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印度南部等地。由于澳大利亚土著波形的头发和浓密的髭须接近于欧洲高加索人种,而深的肤色、宽鼻、突出的嘴唇与非洲尼格罗人种相似,有人认为他们是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混杂产生的。也有说法是澳大利亚人种是在长期隔离的情况下形成的。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若干过渡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和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有南西伯利亚人种和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和千岛人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人种的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生产、选择、隔离、迁徙、人种混杂等。现代人的分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的后半部,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种起源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具有高而圆隆的头颅和相对较小的面部,低矮的眉弓和突出的下颏等特征,它是现代智人的一种早期类型。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各群体已经积累了文化上和体质遗传上的差异,并在此后3.5万年以上的时间里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改变,形成了现生各个人种的特征和分布状况。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受其制约的社会制度、文化水平等对人类体质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生产状况决定着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人类的配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水平和血缘关系相关,并不完全受性选择制约。突变与选择人的体质特征是在突变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现代各人种由于适应各自居住区特殊环境而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例如,居住在赤道附近的居民,紫外线作为一种选择因素使其皮肤呈现黑色或棕褐色,卷曲浓密的头发又可隔热。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就具有这些特征。而居住在北欧寒冷地区的欧罗巴人种鼻子较高,以利加温空气,保护肺部,是对寒冷的适应结果。3.隔离地理隔离(高山、河流、峡谷、沙漠等)及文化隔离(风俗、习惯等)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基因交流中断,各自基因库组成逐渐发生分异,最终导致人种分化,与生物学上的异域成种源自一理。4.迁徙和人种融合迁徙不但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新的适应性特征,而且有利于人种融合,改变自身基因库组成。迁徙的发生与生产、血缘关系、经济条件、交通等也是不可分的。在现代人的进化过程中,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迁徙事件,这无疑大大促进了人种的融合和形成。现在的许多过渡人种都是人种融合的结果。对现代人类的起源有两种学说1.单祖论与迁徙说单祖论认为,现代智人种在非洲进化到某个阶段后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在消灭当地的土著人群后演化而来。来自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方面的资料也证明,现代人源自一共同祖先。在对居住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土著居民进行生化和免疫学比较研究后发现,现代人种的第一次大分化似乎发生在早期古人迁出非洲进入东南亚和欧洲之后,各地理区域的土著居民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多祖论与系统说与单祖论持相反观点的是多祖论或系统说。系统说认为,现代人种是土生土长的,是由当地的直立人亚种逐渐演化而成,即现代人的起源是多中心。二、人类未来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历史与整个生物的发展历史相比,是十分短暂的,人类还处在发展的幼年阶段,人类应当还有一个漫长的并且是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人类未来的进化除仍受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支配之外,人类的社会文化进化在人类未来的进化中必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1.人类进化的总趋势

虽然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包括体质和行为特征的进化)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这种进化并未停止过,人类的自然进化仍在继续,例如,某些正在进行中的变化,如智齿、小趾和阑尾可能逐渐消失,身高有增加的趋势,人种的界线也在逐渐缩小。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社会文化进化就伴随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社会文化进化是生物学进化的继续和发展。在社会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作用将受到社会选择的制约。社会文化进化的结果必将导致人类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因此,人类未来的进化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智力水平的进化。毋庸置疑,社会文化选择压力是智力进化的动力。2.人类的社会文化进化与人类生物学进化

整个生命发展史包括三个进化阶段:化学演化、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人类进化只经历了后面两个进化阶段。人类的生物进化指人类发展过程中遗传组成及与之相关的体质特征和行为特征的世代改变。文化进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系统(包括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随时间而变更的过程。人类同时经历着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这两个进化过程。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生物学进化与人类的文化进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是依靠思维、劳动、语言三个基本能力来完成的,而这三种能力的载体脑、手、声带等则是生物学进化的结果。反过来,人类的文化进化又作用于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如文化系统中的伦理、法律、生产等对人类生物进化的影响,特别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生物学进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Wilson提出了“基因一文化协进化“的概念,用以表达生物学进化与文化进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遗传蓝图(基因)通过个体发育过程决定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神经系统又制约或影响个体的学习和认识过程以及其他行为特征。而组成社会的这些个体的认识和行为又构成了社会的文化系统。社会的文化系统通过自然选择作用又影响人类种群的基因组成的改变。如此构成了一个循环式的基因一文化协进化。Wilson的观点是当前一部分社会生物学家所主张的人类文化创造行为受生物学因素控制观点的代表。按照这一观点,社会文化特征最终取决于构成这个社会的个人的基因组成。而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已停止于数万年前,因此,数万年以来的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是文化进化的结果,与生物学进化无关。事实上,这两种进化都在影响着人类的进化,人的生物学进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生物学进化相对于文化进化而言,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进化对人的生物学进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显著。例如,医学的发展大大地减缓了自然选择的压力。社会的伦理和法律忽视了个体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智力不再成为影响适应度的重要因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享有平等的生育权。这一文明进步的结果可导致人类遗传素质的退化。例如,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甚至低下的个体可能留下与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一样多的后代,甚至更多的后代。如果说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只是对个体带来好处,那么,文化进化带来的好处为社会全体或大部分成员所共享。3.优生与人类的未来

人类优生是指在社会控制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策来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的后代。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优生措施,例如从族内通婚到族外通婚就是一项原始的优生措施。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自然选择对人类进化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小。自然选择压力的减弱直接导致人类遗传素质的退化。优生学就是基于这一现实提出的。优生学旨在通过社会力量实行人类的优生优育,补偿自然选择压力降低所造成的对人类进化的不利影响。禁止近亲结婚、进行婚前检查,以禁止有严重遗传缺陷的人生育后代,将其有害基因融入人类基因库。这些都是优生对策的具体表现。不过目前还限于“负优生”,即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遗传疾病和遗传缺陷的基因传递到后代。“正优生”则是通过选择和生物技术手段来改良人种,目前处于设想阶段。4.人类的克隆复制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克隆技术日趋成熟,目前已成功地实现了对羊、猪、牛等动物的克隆。前不久,又对猴进行了克隆。就目前掌握的克隆技术而言,人类已完全具备了克隆自己的能力,并且已有一些科学家将人的克隆研究计划纳入议事日程。美国已有科学家宣布,他们计划近期在地中海某个国家实现对人的克隆复制。出于伦理道德上的原因,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反对克隆人的任何计划。按照人类普遍的伦理道德标准,孩子必须是父亲和母亲的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