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学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学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学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学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五中学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2.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开水时的情景,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靠近壶嘴处的温度高②“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③“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④壶嘴较远处的水蒸气多A.只有① B.只有①③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③④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4.维恩图是一种比较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方法,中间相交处表示它们的相同点。如图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5.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A.在公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了更多的热量D.同学们感觉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7.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 B.鸟巢倒影C.雨后彩虹 D.故宫日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平行二、多选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D.“一闻其声,便知其人”依据了声音的音色不同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______.故12.小亮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___kg,液体的密度为___kg/m1.13.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如图,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_____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位于该“镜”的_____(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之内”).1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____,最早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1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钢尺由于______发出声音;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声音的______改变。16.如图所示,日食和月食是由光________形成的自然现象。发生月食时,_______挡住太阳;发生日食时________挡住太阳。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画出图丙中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18.如图两个透镜有一个焦距是重合的,请画出经过两透镜的光路(_______)19.(10分)探究水的沸腾:装置步骤如图,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格。实验中,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数据表格中的空缺填充完整。时间t/min0l233.544.555.5温度t/℃9095____100102102____102102方法在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知道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运用的转换法。问题讨论将试管中装入石蜡放入烧杯的热水中,测量试管中石蜡的温度。下面的数据中,物质_____可能记录的是石蜡的温度变化数据。时间t/min0l2345678温度t/℃物质A20242934.54046515560.5物质B303541474848484850五、计算题20.(6分)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步长)如表中所示。接着根据自己的步长,估测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家走到学校共1057步,历时8分30秒。测量次数连续行走的步数/步测得的距离/米121.30231.92353.29(1)测得的步长是多少米?(2)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3)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1.(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k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正确;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重力的作用,不是平衡力,B错误;C.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上运动,C错误;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这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为零,D错误。2、B【详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壶嘴处的水蒸气较多;由于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只有①③正确。故选B。3、A【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解答.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会增大,且像变大.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且物距逐渐减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故A正确.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4、C【详解】A.投影仪和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都能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物体成虚像;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在焦点以内成虚像。故B正确;C.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正确。故选C。5、B【详解】A.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人们闻到花香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中午公园的椅子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C.微风吹过使汗液蒸发加快,液体蒸发从人体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树木能遮挡烈日的照射,所以是避暑的好去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0~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由图知,7s时,通过的距离为6m,则0~7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D.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可知,在0~2s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s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s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时大.所以,C、D错误;故选A.7、B【详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B.鸟巢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D.日晷指针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8、B【详解】A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平行光束射到平面上,每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所以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相等,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漫反射的反射面比较粗糙,入射的平行光的每条光线入射角不相等,则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不相等,所以经反射后,不再平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多选题9、AD【详解】AB.图甲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图乙中,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AD。10、ACD【详解】A.我们平时说声音很“尖”,指的是音调高,“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故A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D.不同的人说活音色不同,“一闻其声,便知其人”依据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11、(1).甲、乙(2).甲、丙(3).丁【解析】解答: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噪声是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丁属于噪声。12、0.041×101【详解】由图象知,当液体体积为零,也就是烧杯中没有液体时,质量为40g,所以烧杯的质量为m0=40g=0.04kg;由图象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60cm1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总=100g,所以液体的质量为m=m总-m0=100g-40g=60g液体的密度为ρ=m/V=60g/60cm1=1g/cm1=1×101kg/m113、凸透一倍焦距之内【详解】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放大了.14、色散牛顿绿蓝【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4]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这三原色混合而成的。15、振动响度音调【详解】[1]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偏离原来位置,钢尺振动发出声音。[2]钢尺的振幅越大,偏离原来位置越大,响度越大。[3]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快慢就不同,频率不同,所以音调就会改变。16、沿直线传播地球月亮【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都是太阳;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2]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3]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详解】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所示:18、【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异侧焦点,但光线到达异侧焦点前再次经过凹透镜折射,此时光线正对凹透镜异侧焦点入射,则经折射后应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作图如下19、98℃102℃加热时间A【详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8℃。[2]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102℃,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