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区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江都区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江都区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江都区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江都区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B.红绿黄是色光的三原色C.透过蓝玻璃看红花,看到的花是黑色的D.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2.物理兴趣小组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该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由图可知A.该液体密度为1g/cm3B.该液体密度为2g/cm3C.体积为2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40gD.该液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不成正比3.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玻璃凝固特点的图像是()A. B.C. D.4.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5.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 B.4︰3 C.2︰1 D.1︰2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竹笛的笛声主要是由于竹笛本身振动产生的B.开会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是防止噪声的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两者的响度不同7.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下列关于瓶内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仍为m、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B.质量变为、体积变为、密度仍为ρC.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D.质量变为、体积仍为V、密度变为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B.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C.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人带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9.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身边物理量的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A.学校教室墙的厚度约为30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8m/sC.小张的身高约为1.7m D.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10.如图所示,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A.0.2m B.1.7m C.4.5m D.10m11.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像,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12.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39cm、12.39cm、12.42cm、12.41cm、12.19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6cmB.12.4cmC.12.40cmD.12.4025cm二、填空题13.小明爸爸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断发出敲击物体的声音,小明爸爸为了尽量避免声音对小明的干扰,他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这种三种方案中,①是在__处减弱噪声;②是在__中减弱噪声;③是在__处减弱噪声.1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15.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_____,A物质的密度与B物质密度的之比_____。16.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___________.三、实验题17.(8分)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不要求估读),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18.(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清晰的实像,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虫在爬动,挡住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19.(8分)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______;(2)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要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_。(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4)如果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则发现像变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四、作图题20.(8分)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_______.21.(8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在B点位置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的塔尖A在水中的倒影A'.请完成光路图.五、计算题22.(10分)运动会上,一位运动员跑400米用了9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23.(12分)甲、乙两种木块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若把甲木块截去一半,乙木块截去四分之一,求:(1)甲乙两木块的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2)甲乙两木块的剩余部分质量之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详解】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于透明的物体只能透过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蓝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红光不能通过,即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红花就是黑色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时,白衣服能反射所有色光,故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而蓝色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所以,裙子呈黑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A【详解】AB.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当液体的体积V3=20cm3,液体质量:m3=ρ×V3=1g/cm3×20cm3=20g,故C不符合题意;D.该液体密度一定,因此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3、D【详解】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故玻璃属于非晶体。故选D。4、B【详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偏折能力增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需戴凹透镜调节.5、C【详解】我们将天平两侧同时拿掉相同的一个甲球和一个乙球,天平仍将平衡,则左边还剩一个甲球,右边还剩两个乙球,说明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2倍,体积相同,则根据密度公式ρ=m/v,ρ甲:ρ乙=2:1,正确选C.6、B【详解】A.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故A错误;B.把手机调成静音,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错误;D.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7、D【详解】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体积为V、密度为ρ,质量为m=ρV,用去一半氧气后,质量减半,变为,即;体积不变,仍为V,则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B【详解】A.击鼓时用力越大,鼓的振动幅度越大,即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B.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所以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故B正确;C.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D.人带耳罩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故选B。9、C【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学校教室墙的厚度约为30cm=3d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小张的身高约为1.7m,故C符合题意;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0、B【解析】由图知,运动员蹦起的高度与运动员的身高差不多,运动员身高约为1.7m,则蹦起的高度约1.7m。故选B。11、A【详解】由图像可知,三条图线都是正比例图像,时间t=4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5m、2m、1m;由可知va>vb>vc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b、c,还可能是a、c;由s﹣t图像知(或由前面可推出),t=8s时,a、b、c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0m、4m、2m;此时a、b间的距离为sa﹣sb=10m﹣4m=6m>5ma、c间的距离为sa﹣sc=10m﹣2m=8m>5mb、c间的距离为sb﹣sc=4m﹣2m=2m<5m可见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综合①②可知,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c。故选A。12、C【解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详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19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19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故选C.二、填空题13、声源传播过程人耳【详解】[1]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4、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15、正比6:1【详解】[1]由m-V图象可知,A、B两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是线性关系,所以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2]由图象可知,VA=20cm3时,mA=30g,VB=40cm3时,mB=10g,由可得两者的密度之比为16、不变可逆的【详解】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同学们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们感觉走近时变大了,那是视觉,事实上大小没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甲能看到乙眼睛,乙也能看到甲眼睛.三、实验题17、11放大左变小下右【分析】(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详解】(1)[1]使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41.0cm−30.0cm=1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4]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5]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3)[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即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可将光屏适当右移。18、10上放大投影仪左不变变暗【详解】(1)[1]太阳光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在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使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乙图知,若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调节。

(3)[3][4]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应用是投影仪。

(4)[5]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使像的位置延后,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5)[6]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如果凸透镜被小虫挡住一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7]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19、15.0同一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