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_第1页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_第2页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_第3页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_第4页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心理咨询的模式是指导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心理咨询事业的形成和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咨询活动的有效性。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educationalmode1)和发展模式(developmentmodel)o第一节生物医学取向模式一、什么是生物医学取向模式所谓生物医学取向模式,就是指咨询者(或心理医生)在咨询过程中,把求助者当作生物实体,从临床治疗的角度,站在咨询者的角度,按照治疗逻辑来诊断、分析和处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二、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特点1、以综合症状为基础进行心理诊断。坚持医学目标的治疗者常常以2001年4月由中华精神科学会出版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为参照标准,以综合症状为依据进行心理诊断。同性恋的诊断标准:符合性指向障碍的定义;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2、病因一般归于遗传、代谢、生化或其它躯体因素。3、治疗模式以服药、住院为主,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为辅。4、咨询目标是医学目标。正如钱铭怡教授认为的那样,“许多人以心理治疗为名,行的却仍是医学治疗那一套,其目标亦未有从医学角度脱胎出来。”⑵三、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1、大脑结构因素。研究表明,大脑结构畸变,会导致心理功能失调。1861年,布洛卡发现言语运动中枢出现问题会导致失语症;斯佩里创立“大脑半球机能单侧化”学说,研究肌胝体连接机能,发现如果割裂肌胝体就会导致心理功能不协调。因此,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NIMH从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脑功能及其在心理疾病中的影响与改变研究。NIMH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心理、脑与行为机制来减轻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其研究方向有:人脑成像研究;非侵入性光学成像;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标记物脑成像;微成像技术;发育过程中和成人脑的可塑性;正常脑发育图谱;脑健康计划。总之,NIMH的研究目的是设想逐渐理解心理疾病发生和维护心理健康的脑机制,发展对脑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治疗人的心理疾病。2、遗传因素。3、基因缺陷说(染色体异常导致心理异常)。NIMH的专家们认为,弱点(vulnerability)基因可能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这个观点为理解心理疾病的原因以及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生物学基础。目前专家们所进行的研究有:(1)基本遗传数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脑和心理障碍遗传学;(3)导致心理障碍的遗传图谱研究;(4)人类心理健康的时钟基因研究;(5)识别与建构心理障碍的遗传与环境危险因素;(6)行为的基因组研究。总之,NIMH的专家们认为,这些研究是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如果不能更大地关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行为,将不能分享分子革命对于理解脑和行为及心理疾病的最大利益。4、生化因素。5、躯体疾病因素。四、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生物医学取向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化学药物、电休克、漩水浴、二氧化碳吸入、人工发热、人工冬眠(降温)、胰岛素休克、卧床休息、节食疗法、工娱疗法等。采用生物医学取向模式治疗心理疾病存在的副作用和风险都很大。比如,在外科手术方面,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人用额叶切断术治疗精神病,切断背内侧核与前额叶的纤维联系,患者不再因术前的恶性病变叫痛,但仍知道痛。但是术后病人变得冷漠,不关心自己和他人,判断力下降,抽象思维能力减退,不能集中精力并丧失主动性。此外,近年来开展的立体定向术,一般根据临床症状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对躁动、攻击、暴行的患者做丘脑下切断术,对抑郁或焦虑症、强迫症做扣带束切断术等,据报道,均有一定疗效。但是立体定向术后也同样有后遗症,也以迟钝、淡漠、孤独、退缩、少动、寡言、缺乏主动性、注意力减退等为主。再如治疗精神病狂躁症的脑白质切割术,曾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但却在后来被许多国家政府明令禁止。如今,脑外科手术又要进入一个新的戒毒领域,直接面对数百万吸毒人群的大脑神经系统,它将带来的后果必然难以预测。2004年央视记者调查了50名在三九脑科医院做过手术的患者,其中44名表示没有复吸,但过半患者术后有副作用,其中10人性格异常(4人脾气变暴躁,6人神情冷漠),4人记忆力减退,5人性格异常、记忆力减退,剩余7人情况复杂,所以卫生部叫停此业务。五、生物医学取向模式的评价1、仅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2、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遗传、基因、脑结构和生化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3、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4、治疗目标就是消除症状(如吸毒者不再复吸),而忽视求助者的人格重建。5、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因而对某些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法得出正确的解释,更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样就必然不能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此外,采用生物医学取向的“心理医生”,在处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很少使用心理学方法。事实上滥用药物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其表现如下:1、滥用药物使治疗者脱离了中立的观察者角色;2、滥用药物是一种对求助者的主动操纵,使治疗重点(人格重建)转移到对症状的解除;3、滥用药物可满足某些不良医生的私欲,同时也使治疗关系趋向现实关系;4、滥用药物掩盖了求助者的症状,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往往不易被激发出来,增加求助者理解上的困难和自我调节的难度;5、滥用药物的副作用太大。抗精神病药物其副作用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抗多巴胺能、抗肾上腺素能和抗胆碱能作用。其次心律失常偶有报道,药源性抑郁也有发生,某些病人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丙嗪时可以出现体重增加,在某些女性病人中可以诱发乳溢和闭经等。但是,在下述情况下可适当用药:(1)焦虑过强妨碍治疗进程时;(2)失眠过于困扰时;(3)创伤性神经症用药催眠进行麻醉分析时;(4)需要药物辅助治疗时。第二节心理治疗取向模式一、什么是心理治疗取向模式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通过影响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调动其积极性,帮助求助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促进求助者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特征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把咨访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其特征主要有:1、咨询者是从临床心理矫治观出发,更多地考虑临床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心理矫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2、咨询者非常重视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表现症状,因为它已经公开化,或被自身觉察,或被他人发现,并愿意接受矫治。3、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行为定势及其复杂性,需要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矫治和行为训练。4、由于心理矫治过程的复杂性和矫治期间求助者可能出现的失信、中断和反复,因此要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配合。二、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理论依据1、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影响:(1)“潜意识-压抑”理论。(2)人格结构理论。(3)心理病理学理论。。2、行为学习的理论影响:(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影响。四、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心理治疗法。所谓心理治疗法是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求助者的情绪障碍、认知障碍、异常行为和人格缺陷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很多:1、属于动力学心理治疗体系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分析心理疗法、阿德勒个人心理疗法、交往分析疗法、催眠疗法等;2、属于行为与认知治疗体系的有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现实疗法、认知疗法、等;3、属于人本与存在治疗体系的有个人中心疗法、存在心理疗法、完形疗法、支持疗法等;4、属于非传统治疗体系的有森田疗法、超个人心理疗法、团体疗法、心理剧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沙盘疗法、NLP简快心理疗法、积极家庭疗法、工娱疗法、朋辈心理疗法等;5、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有说理开导法、以情胜情法、惊式疗法、气功疗法等。此外,根据治疗对象的多寡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还可根据治疗场所不同分为诊所心理治疗、社会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很多,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患者个体特点和所患疾病类型。此外,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因素。五、心理治疗取向模式的评价1、心理治疗取向模式是在对求助者的心理偏离的咨询、矫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心理治疗取向具有广泛的理论来源,当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几乎都对心理治疗取向模式产生过影响。3、心理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强调深层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咨询关系对咨询进程和结果的影响,这对咨询者来说是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4、心理治疗取向从一开始就注重各种临床心理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像精神分析中对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行为学派中强化技术和模仿学习的使用,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对真诚、接纳、尊重和通情的强调等,都是咨询者应该认真领会和经常使用的,这样才能使得咨询者更了解他们的求助者,并迅速而有效的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节心理咨询的特质指导模式一、什么是特质指导模式特质指导模式是指咨询者通过心理测评、观察等方法,在全面了解求助者素质、专长、兴趣、性格和其他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对求助者的学习、升学、就业、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婚姻、适应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的综合性指导。这种咨询模式的咨询者关注的是求助者已经形成的遗传素质、人格特质、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当前行为的影响,重视求助者的个体差异。二、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特征特质指导取向模式(也叫帕森斯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对求助者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咨询者对求助者成长的理性取向功能。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1、咨询者关心的是求助者本身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于当前行为的影响,即关心求助者的遗传素质、智能、经验、人格特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确定个人发展方向、途径和策略;2、咨询者强调的是咨询的结果,而非咨询者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过程。3、咨询者重视寻求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试图通过咨询者的指导,提高求助者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求助者按指导要求进行自我训练,并将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促进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4、咨询者关注的是社会存在、当前变化和社会变迁及未来预测等多方面信息对求助者的影响,尤其注重社会职业需求预测和当前职业变化信息的搜集和传递,以便于进行职业指导。三、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1)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是一般化了的“内在倾向性”,通过一贯的行为而体现,具有稳定性。(2)特质不同于习惯。习惯很可能经过内化与综合变为特质,而特质比习惯更具有概括性;(3)特质亦不同于品德。特质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的个性结构,而品德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范畴去研究,更具有社会性。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4、认知心理学理论。四、特质指导取向模式的方法1、人职匹配法。2、手段-目标分析法。在指导过程中,指导者要根据认知机制寻找求助者的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程序,发现认知缺陷与薄弱环节,弄清楚在哪一个阶段出现了问题,然后发展出可对问题作最佳解决的程序模式。有的很可能是对问题表征出现错误,这时,指导者要让求助者重新表征。如果是方法和策略问题,则在这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如,有位求助者学习好,平时没有结巴现象,但当他面对许多人(在公众场合)讲话时就出现结结巴巴,这可能由于情绪太紧张的缘故。如果确定是这一原因,指导者可以拟订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培养其在少数人场合下讲话,逐渐使其适应公众场合。这就是“手段一一目标”分析法。3、决策分析法。(1)经验判断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凭咨询者的经验、智慧,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已掌握的情况、信息和对未来有根据的综合分析判断,直接选取某一最佳方案,建议或忠告求助者作出选择,但是这种方法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2)逻辑推理法。运用事实去证实大前提、小前提的正确性,然后指导求助者学习推理得出逻辑结论,促进认知改变或言语改变。(3)数学分析法。它是解决求助者在冲突决策中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化地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得最佳方案。这在职业心理咨询和婚姻心理咨询中比较常见。五、特质指导取向模式评价特质指导模式重视对求助者特质的了解,注意发挥咨询者对求助者成长的理性取向功能,这是符合咨询过程的一般规律的。因为咨询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的双向交往活动,咨询者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咨询者的主导功能不能忽略。然而,从特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来看,特质理论固有的静态性局限和肢解性偏颇,对特质指导模式也有影响,这些显然构成了特质指导模式的不足之处。第四节教育发展取向模式一、什么是教育发展取向模式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1984年编辑的《心理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和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发展取向模式是指心理咨询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求助者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目前咨询心理学特别强调教育发展取向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促进求助者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犀利帮助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英国戴安娜王妃等人均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或心理医生。美国人常说,成功人士必须有两个坚实的臂膀扶持:法律顾问与心理顾问,不然你可能有栽倒的危险或被困住的可能。二、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特征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对求助者发展历程,发展障碍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强调发挥专业咨询人员对一般人成长的顾问作用。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强调从宏观上和长远着眼来看待人的发展问题。教育发展取向模式不仅仅关心求助者当前发展障碍的排除和发展任务的解决,而且还特别关注他们下一阶段发展工作的衔接和发展任务的准备;2、注意对求助者发展障碍的早期发现、诊断和预防,尤其重视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3、立足于求助者发展的具体阶段或情节,强调对求助者周围环境的关注,强调咨询人员的间接咨询作用,以及发挥家长、教师等人的作用,试图使当事人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从周围人那里获得科学的咨询和帮助。三、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发展咨询模式的启示:(1)咨询者对求助者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求助者的年龄。有经验的咨询师知道,预期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帮助求助者发展到适合的水平。(2)在咨询过程中引导求助者讨论两难问题,以帮助求助者发展道德推理。这些两难问题可以是源于生活或学校的课程。一般认为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发展道德推理,并向更高阶段推进。(3)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咨询者评价自己的道德发展水平,更有利于咨询者对他的求助者的思想和行为的感知。咨询者应该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想法。(4)咨询者应该知道对任何一种道德发展理论都是不能全盘接受的。所有的理论都只适合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的人。(5)咨询者应该鼓励和发展求助者的不仅是道德的而且是明智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利益一一最终也是每个人的最大利益。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1)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2)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至;(3)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4)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人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都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不是终止于青春期,而是从出生发展到晚年。他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完成积极品质的发展,避免因发展危机而带来的消极品质,否则就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教育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具有重要意义:(1)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的发展。(2)发展问题贯穿人的一生,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对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咨询对象顺利完成发展任务,这是教育发展取向心理咨询的优势。4、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哈维格斯特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儿童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他在总结前人有关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综合色彩的发展理论,即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哈维格斯特认为人类不是天生就有一种能指引我们生活的本能,要在人类社会中顺利生活,个体就必须学会自我学习、摸索。这个学习过程是应该伴随人的一生的: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也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四、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促进人发展到心智健全水平是教育发展取向的基本目标。治疗大师Sccottpeck认为,假如你的心智是健全的,那么你就可以避免和预防人生的绝大多数灾祸。乔舒亚列勃曼等学者调查发现,假如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到“全人”的水平,那么他会拥有这样的生命和生活:(1)他的心灵会进入一种稳定的宁静状态,他不会产生自扰情绪,也不会受生活困扰的影响;(2)他的生活具有恒久不变的目标和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协调着他的一切活动,使他的生活井井有条,绝不陷入混乱当中;(3)由于他的爱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所以他不仅能够处处爱这个世界,而且能够处处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他的爱,他因此也脱离了偏见,仇恨和肤浅情感;(4)他获得了完整的意志能力,能够应付生活中一切挫折;(5)他更容易在工作、事业和婚姻、家庭方面获得成功;(6)他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始终是恰当的,他能够避免和防止行为不当所招致的不良后果;(7)他摆脱了焦虑,死亡恐惧和生存危机感,而自觉的接受了永恒之臂的保佑。为此,教育发展取向模式要为求助者提供的帮助如下:(1)帮助你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防止人生定位迷失;(2)帮助你实现心智的全面发展,促进你的灵性、心理、身体、爱、工作、娱乐、人类与世界关怀向最高水平发展;(3)帮助你提高对生活挫折的饿水平,使你在诸事不顺时仍能持续精神内部的平衡;(4)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精神运作机制和大脑生理运作机制的特性,使你对自己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学会综合你的个性,发挥你的优势和避免你缺点的过度暴露;(5)帮助你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你能够拥有深挚而珍贵的人际关系,并享用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充实感和无穷的乐趣;(6)帮助你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矛盾;(7)帮助你有效地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获得心灵内部的宁静;(8)帮助你增进真实的自我价值感,使你拥有更多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发展取向模式常用的方法:(1)团体心理辅导。(2)现实疗法。五、教育发展取向模式的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影响很大。咨询人员可以根据求助者的智力和道德发展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将面临的任务,有的放矢的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预防将要出现的问题。这种咨询模式有利于当事人更加了解自己、环境以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关系。其重点是放在影响个人动机与行为的内在改变上。也就是说发展取向的咨询模式,有赖于自我功能长期的发挥,以及内在的自我指导。它的基本假定是人的一生都需要咨询,而咨询工作的累积,可以使当事人真正了解自己,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充分的发展。但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多局限于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对个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的研究,对人格的形成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尚缺乏更具体和深入的说明第五节社会影响咨询模式一、什么是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咨询者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意与求助者的社会文化心理沟通,重视咨询双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社会风俗、经济背景和性别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注重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咨询效果的影响。如果说,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话,社会影响取向的心理咨询则主要采用社会心理学关于个体社会化、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理论。二、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特征社会影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咨询的成效,巩固咨询的结果。其特征主要是:1、重社会文化。咨询者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对咨询过程的影响,强调文化因素对求助者的积极影响,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对咨询过程的干扰。2、重个体社会化。咨询者特别重视求助者社会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性别差异、个性倾向、角色心理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对咨询过程的影响。3、重心理沟通。咨询者重视社会因素在建立咨询关系和处理咨询问题时的作用,非常重视与求助者的心理沟通,在相容的心理氛围中,双方能建立信任而良好的交往关系。4、重合力作用。咨询者重视各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所形成的综合作用力对咨询结果的影响,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帮助求助者解决个人问题,切实帮助求助者巩固咨询成效,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三、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1、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美国的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米德认为,人的行动就是“主我”和“客我”交互作用的产物。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人的主观意义,强调社会互动中的解释过程。米德认为,人的精神、自我和社会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均从使用符号开始。他重视人们借以进行相互影响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主要是语言,也包括表情、姿势等。米德认为,人是唯一能使用语言符号的动物,人在学习语言和其它符母系统时,也就获得了理解别人和为别人所理解的工具。他认为,社会是人际相互作用的结构,是由人们协统的行为构成的。协统就需要相互了解彼此的行为目的,这就需要符号(语言、副语言、非言语符号)。人们在进行交流、扮演社会角色时,逐渐学会了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符号既是人们自我思考的工具,也是交流思想、影响人际关系的工具。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的机械反应,而是人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借助语言符号的媒介功能,对情境进行思考判断,才作出的有针对性的反应。2、人际互动理论。提波特和捷拉德根据人际交往的相互依赖性提出了人际互动理论。他们认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双方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和目的;二是双方对彼此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这里要考虑三个问题:(1)个人言行受动机、目的决定的程度;(2)个人言行与对方相互依赖的程度;(3)上述两方面的结合。3、角色理论。角色是指个人在群体或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其角色规范期待他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范围或界限,即角色义务和权利对角色行为范围的规定,这叫角色域或角色区。个人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角色域,就会出现角色偏差,甚至引起角色冲突,如教师的备课、讲课、指导学生、家访等都是教师角色的域内行为。假如一个教师在家访时离开自己权利和义务范围,出现干预家长个人社会行为的情景,就是超越了角色域,往往会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甚至导致冲突。N.格罗斯与其他研究者在其所写的《角色分析中的探索》(1958)一文中曾指出,角色一致性的缺乏程度(即不一致)越高,角色地位占有者之间的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当行动者认识到在自己与相反地位的占有者之间存在角色定义上的不一致时,解决角色冲突的问题又提到日程上来了。对此,N.格罗斯提出了解决角色冲突的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个人在其他行动者的相互冲突的期望之间进行选择、回避或妥协。其依据是:(1)他认识到这些期望的合法性。(2)他认识到如果不遵守这些期望所将要受到的社会舆论压力与内心谴责。(3)要么他向舆论让步,要么他承认期望的合理性,要么他在两者之间妥协。四、社会影响咨询模式的方法社会影响模式把咨询过程看成咨询者与求助者的人际互动过程,尤其重视语言、社会角色、文化差异、价值观念等社会因素在咨询交流中的作用,这有助于咨询者把握咨询中的人际交往规律,从而提高咨询的效能。1、角色份演。2、心理剧。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维也纳他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心理剧疗法。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3、支持疗法。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运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互动关系,积极应用医生的权威、知识与关心来支持患者,使其发挥自己的潜力,面对现实处理问题,以度过心理上的危机,避免精神崩溃。这种疗法的实质就是通过社会影响来达到治疗目的。五、社会影响模式的评价社会影响模式是咨询者借助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进有效咨询的一个理论上的结晶。该模式注重各种社会因素对咨询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尤其重视社会角色、价值观念、语言、文化差异等社会因素在咨询交往中的作用,这对于深化人们对各类心理咨询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对于更好地解决咨询者在咨询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柯里格(J-Corrigan)和德尔DDell)在《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第一卷)中指出:“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第五节综合取向咨询模式一、什么是综合取向咨询模式任何心理问题都不会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考虑。人性是由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人的心理潜能是由生物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组成;那么,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的因素,概括起来也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一文化因素组成;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里问题,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只不过着重点不同而已。基于这个观点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模式,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或整(integrative)合模式。所谓综合是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综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eitman和Patterson。综合模式有两种:模式内综合和模式间综合。前者如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是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的技术综合模式或疗法兼容模式,着眼于用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去解决求助者的冲突和苦恼;后者如生物心理模式、心理-社会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等,它从多方面的观点来评估心理问题,强调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理论的全面综合,从多角度影响求助者的心理过程。二、心理咨询模式趋向综合的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有人开始讨论心理疗法的综合问题,但它真正成为一种有影响的趋势是在70年代与80年代之间。有两个最为明显的标志,其一是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出版物《综合与折衷心理治疗杂志》正式刊行,其二是两个相关的学术机构:“综合心理治疗探索协会”和“国际折衷心理治疗家学会”正式成立。心理咨询模式趋向折衷一一综合的其主要原因有:1、疗法繁多且各有优缺点,导致取舍困难,期待理想模式的出现。2、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的共同因素,成为趋向综合的内在动力。3、现实社会的要求成为趋向综合的外在动力。二、综合取向模式的特征综合取向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折衷主义(Eclecticism),其表现如下:一是技术的折衷主义。以一种基本理论为框架,吸收和综合其他学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二是综合的折衷主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还有一些人重视研究咨询治疗中的一些共同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综合各种理论和方法。三是非理论的折衷主义。不倾向于某一理论,而是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想把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理论全面综合的代表人物是治疗家索恩。他试图建立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体系。他认为,心理治疗家首先需弄清什么是人格,而要回答这个涉及人类行为广泛领域的问题,就不能不借助各种范式和理论的解释。索恩指出:人格是一种作为整体和变化的有机体的存在状态,它以独特的方式来处理自己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人格由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功能层面构成。过去和现在的经验、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内在和外在的条件都会对人格的发展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人格各层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和各个部分保持的一致性被破坏,那便是出现了病理和失调的状态。对病理和失调的状态的解决被索恩称为“病案处理”。病案处理由以下内容构成:(1)充分认真的诊断探讨;(2)详细地了解治疗方法的局限和试用范围;(3)针对病因而不是症状的治疗;(4)针对个人的治疗计划;(5)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6)如果可能,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法,以便对其作用进行评价;(7)对结果进行评价;(8)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资料;(9)承认没有包治百病妙药和方法;(10)认识到综合是现代科学的主调。此外,索恩还列出了病案处理的心理疗法,在那里他试图把各种已存在的疗法皆囊括其中。三、综合取向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1、恩格尔的新医学理论。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有三个不同的维度。其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体型、神经类型、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特征等;其二,心理因素,包括当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积累、个性心理特征等;其三,社会一文化因素,包括各种环境影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由社会一文化因素而导致的严重心理应激(Stress)。2、折衷主义理论。在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兼采各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某些成份,集会成一个综合性的体系,这种取向被笼统地称之为折衷主义(eclecticism)。试图以折衷的方式进行咨询和治疗,这种尝试早在30年代就有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家费伦齐(French)就试图把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与心理分析的某些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他谈到某些心理防御机制是以学习原理为基础的。后来多拉德和米勒(Dollardand.Miller,)又作了同样但更深入一些的尝试。索恩(Thorne)在50年代就正式致力于一种折衷的咨询体系,他把这种努力称为“依据实证经验对所有已知的方法进行折衷的集合和评价。”索恩是第一个正式的折衷体系的创始人。他对咨询和治疗中折衷取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综合取向咨询模式方法1、多功能治疗法。拉扎勒斯起先是一位著名的行为主义治疗者,但在60年代中后期,他的理论立场有所转变,他意识到坚持用一个现成理论去套咨询者的实际治疗可能会歪曲或丢掉真理,可以接受所有经验证实有效的技术,而不必太拘泥于它们所属的理论体系。1967年,拉扎勒斯正式提出“技术的折衷主义(technical-eclecticism)的主张。作为一种方法论思想,拉扎勒斯主张技术的折衷主义是一种有系统的折衷。即要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原则,并且要使这些理论原则及其概念有内在的一致性,以这些理论构架来组织各种方法和技术。拉扎勒斯所持的基本理论原则主要来自行为主义阵营,其中又以班杜拉的社会的、认知的学习理论占支配地位。另外两个理论来源是一般系统论以及团体和沟通理论。这几方面的理论被协调地组织起来。他把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