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强度计算2015_第1页
抗压强度计算2015_第2页
抗压强度计算2015_第3页
抗压强度计算2015_第4页
抗压强度计算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部分外窗的抗风压强度计算第一节标准与方法一、相关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用于计算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建筑用塑料窗附录B)——用于进行门窗抗风压强度计算、受力杆件挠度校核《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用于玻璃的设计《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016-2008——用于门窗性能检测及性能分级《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04J906——用于直接查询建筑物的风荷载标准值,编制时间较早(2004年按GB50009-2001编制)。三、计算与分级一)、计算方法有两种:L/15020mm二)、分级抗风压强度计算与分级可分三步进行:1、确定建筑物围护结构风荷载标准值。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计算,可由设计院或甲方提供,也可从相关规范、规定获取。。2、按照《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进行门窗受力杆件挠度的校核或门窗抗风压值的计算3、依据《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确定玻璃风荷载设计值,并进行玻璃强度计算。4、按《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进行级别的判定。第二节风荷载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的确定★甲方或设计院提供(当地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计算确定按规范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是最小值,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可在计算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确定。★风荷载标准值的直接选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2004年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为依据,编制了《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04J906(虽然荷载规范修订了,也许此图册会修订)。《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04J906是采用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建筑物高度三个参数,查表确定该建筑物的风荷载标准值。在查表的过程中,没有用到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因为《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04J906是取最大值计算的,即外表面是按负压区墙角边部位-1.8取值,内表面按+0.2取值的。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以下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的部分内容:8.1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8.1.1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wk=βgμsμzw0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βg----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s----风荷载体形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基本风压(kN/m2)。2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wk=βgzμslμzw0式中: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μsl----风荷载局部体形系数。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0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符合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注:基本风压是以当地比较空旷的地面上离地面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V0(m/s)为标准,一般按V02/1600确定的风压值。8.1.3全国各城市的基本风压值应按本规范附录E中表E.5重现期R为50年的值采用。附表E.5全国部分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节选)省市名城市名海拔高度m风压(kN/m2)R=10R=50R=100北京54.00.300.450.50天津3.30.300.500.60上海2.80.400.550.60重庆259.10.250.400.45河北石家庄市80.50.250.350.40山西太原市778.30.300.400.45内蒙古呼和浩特1063.00.350.550.60辽宁沈阳市42.80.400.550.60吉林长春市236.80.450.650.75黑龙江哈尔滨市142.30.350.550.70山东济南市51.60.300.450.50江苏南京市8.90.250.400.45浙江杭州市41.70.300.450.50安徽合肥市27.90.250.350.40江西南昌市46.70.300.450.55福建福州市83.80.400.700.85陕西西安市397.50.250.350.40甘肃兰州市1517.20.200.300.35宁夏银川市1111.40.400.650.75青海西宁市2261.20.250.350.40新疆乌鲁木齐市917.90.400.600.70河南郑州市110.40.300.450.50湖北武汉市23.30.250.350.40湖南长沙市44.90.250.350.40广东广州市6.60.300.500.60广西南宁市73.10.250.350.40海南海口市14.10.450.750.90四川成都市506.10.200.300.35贵州贵阳市1074.30.200.300.35云南昆明市1891.40.200.300.358.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8.2.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8.2.1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8.2.2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按平坦地面的粗糙度类别由本规范表8.2.1确定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表8.2.1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地面粗糙度类别ABCD51.091.000.650.51101.281.000.650.51151.421.130.650.51201.521.230.740.51301.671.390.880.51401.791.521.000.60501.891.621.100.69601.971.711.200.77702.051.791.280.84802.121.871.360.91902.181.931.430.981002.232.001.501.048.3风荷载体形系数第1步(8.3.3)、计算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风荷载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体形系数μsl1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墙面及屋面可按表8.3.3的规定采用;2檐口、雨棚、遮阳板边棱处的装饰条等突出结构,取-2.0;第2步(8.3.2)、当多个建筑物,特别是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离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一般可将单独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乘以相互干扰系数。相互干扰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当单个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高度相近时,工具施扰建筑的位置,对顺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10范围内选取,对横风向风荷载可在1.00-1.20范围内选取;2其它情况可比较类试条件的风洞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表8.3.3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局部体形系数(节选)第3步(8.3.5)、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建筑物内部压力的体形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封闭式建筑物0.20.22μsl;μsl;μsl;3μsl阵风系数计算围护结构(包括门窗)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应按表确定。表8.6.1阵风系数βgz离地面高度(m)地面粗糙度类别ABCD51.651.702.052.40101.601.702.052.40151.571.662.052.40201.551.631.992.40301.531.591.902.40401.511.571.852.29501.491.551.812.20601.481.541.782.14701.481.521.752.09801.471.511.731.98901.461.501.711.811001.461.501.691.78风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的0.35地区,建筑物风荷载标准值(单独建筑物)建筑物高度(m)ABCD10-1.15-0.95-0.74-0.6920-1.32-1.12-0.82-0.6930-1.43-1.24-0.94-0.6940-1.51-1.34-1.04-0.7750-1.58-1.41-1.11-0.8560-1.64-1.47-1.19-0.9270-1.70-1.52-1.26-0.9980-1.74-1.58-1.31-1.0490-1.79-1.62-1.37-1.10100-1.82-1.68-1.42-1.15例:高30米处wk=βgzμslμzw0=2.4*(-1.4-0.2)*0.51*0.35=-0.685kPa考虑到城市建筑物密集,取相互干扰系数1.2后,建筑物风荷载标准值为:建筑物高度(m)ABCD10-1.38-1.14-0.89-0.8320-1.58-1.34-0.98-0.8330-1.72-1.49-1.13-0.8340-1.81-1.61-1.25-0.9250-1.90-1.69-1.33-1.0260-1.97-1.76-1.43-1.1070-2.04-1.82-1.51-1.1980-2.09-1.90-1.57-1.2590-2.15-1.94-1.64-1.32100-2.18-2.02-1.70-1.38主导风向各地由于气候及地形的差异,主导风向是不同的。以西安为例: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均风速为1.7m/s,月均最高风速为2.4m/s。一般机场跑道与主导风向是一致的,飞机迎风起降可获得最大的升力。第三节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计算方法一、计算方法B.2.1荷载分布建筑外窗在风荷载作用下,承受与外窗平面垂直的横向水平力。外窗各框料间构成的受荷单元可视为四边铰链的简支板。在每个单元的四角各作450斜线,使其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这些线把受荷单元分成四块,每块面积所承受的风荷载传递给其相邻的构件每个构件可近似地简化为简支梁上呈矩形、梯形、三角形的均布荷载。图B.1荷载分布原理说明:Q——受力杆件上的总荷载,单位为牛顿(N);Q1、Q2……Qn——受力单位直接传递给相邻杆件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L——受力杆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图B.2简支梁承受的均布荷载示意图图B.3简支梁承受的均布荷载示意图说明:P——受力杆件承受的由其它受力杆件传递的集中荷载总荷载,单位为牛顿(N)。图B.4简支梁承受的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示意图说明:L1——集中荷载受力点到杆件较远一端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2——集中荷载受力点到杆件较近一端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P1、P2……Pn——由其他杆件受力杆件传递的集中荷载,单位为牛顿(N);X——为梯形荷载的顶宽,单位为毫米(mm)图5简支梁承受的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示意图B.2.1.1当L2/L1<1/2,且X<L/3时,则总荷载Q按式B.1计算,集中荷载P按式B.2计算,荷载示意图见图B.6。Q=Q1+Q2+Q3+Q4……(B.1)P=P1+P2……(B.2)b)若L2/L1≥1/2或L2/L1≤1/2时且X≥L/3时,则按下式计算:图B.6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示意图B.2.1.2当L2/L1≥1/2或L2/L1≤1/2,且X≥L/3时,总荷载Q按式B.1计算,集中荷载P按式B.2计算,荷载示意图见图B.7。图B.7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示意图B.2.2荷载计算建筑外窗在风荷载作用下,受力杆件上的总荷载(Q)为该杆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A)与施压在该面积上的单位风荷载(W)之乘积。Q=A·W式中:Q----受力杆件上所承受的总荷载,单位为牛顿(N);A----受力杆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W----施压在受荷面积上的单位风荷载,单位为帕(Pa);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取值。*当进行建筑外窗的强度计算时,其受力构件上的总荷载(Q)为该构件所承受的受荷面积(A)与该窗的强度等级相对应的单位荷载(WG)之乘积。B.3.1截面特性建筑外窗的受力构件在材料、截面积和受荷状态确定的情况下,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与截面形状有关的两个特性,即截面的惯性矩与抵抗矩。截面的惯性矩(I),它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共同决定着构件的挠度(ƒ)。截面的抵抗矩(Wj),当荷载条件一定时,它决定构件应力的大小。截面特性的确定当建筑外窗用材采用标准型材时,其截面特性可在《材料手册》中查得。当建筑外窗用材采用非标准型材时,其截面特性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简单矩形截面的惯性矩:I=(b·h3)/12;截面的抵抗矩:Wj=2×I/h。计算方法1:用材料力学知识计算。如方管Ix=[(b·h3)-(b1·h13)]/12计算方法2:用CAD软件计算画出型材的截面图,使所有边沿线闭合;对截面图进行面域;用差集命令从外形中减去空腔部分;工具—查询—面域/质量特性移动坐标轴至质心[工具—移动UCS(V)]重复步骤iv查询,即可求出复杂截面的惯性矩和抵抗矩等截面特性B.5最大挠度ƒmax的计算如图所述,建筑外窗受力构件受荷情况近似简化为简支梁上承受矩形、梯形、三角形的均布荷载,有时还可能承受集中荷载,其挠度计算公式如下:abc图B.14B.5.2.1图在矩形荷载作用下最大挠度按下式计算。ƒmax=(Q·L3)/(76.8×E·I)B.5.2.2在梯形荷载作用下最大挠度根据系数K的取值,分别计算ƒmax值。K的取值按式(B.26)计算,ƒmax按式(B.26)计算,系数K和常数λ的取值见表2。表B.2系数K和常数λ值系数K0.10.20.30.4常数λ70.2065.6062.460.60B.5.2.3在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最大挠度按下式计算。ƒmax=(Q·L3)/(60×E·I)ab图15B.5.3.1当集中荷载作用于跨中时最大挠度按计算。ƒmax=(P·L3)/(48×E·I)B.5.3.2当集中荷载作用于任一点上时挠度按ƒmax={P·L1·L2·(L+L2)·[3×L1·(L+L2)]1/2}/(27×E·I·L)计算。B.5.3.3当向外平开窗的窗扇受负压或向内平开窗的窗扇受正压时,其窗框的竖框受荷情况按紧固五金件处有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见图13);B.5.3.4其窗扇边梃受荷情况可近似简化为以紧固五金件处为固端的悬臂梁上承受矩形均布荷载(见图14),其挠度按下式计算。图16ƒmax=(Q·L3)/(8×E·I)式中:I----计算截面的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毫米(mm4);E----外窗受力构件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ƒmax----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挠度,单位为毫米(mm);[ƒ]----构件的允许挠度,单位为毫米(mm)。特注:图16的左侧指五金件固定处(铰链、锁点);右端为门窗扇的端部。计算出的挠度即为窗扇端部的变形量,变形量超过一定值时,对水密性能、气密性能的影响明显。抗风压强度校核的判定依据当窗为柔性镶嵌单层玻璃时:[ƒ]=L/100。当窗为柔性镶嵌双层玻璃时:[ƒ]=L/150。门窗的相对挠度最大值为20mm抗风压强度校核的判定建筑外窗受力构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同时作用时,其挠度ƒmax为它们各自产生挠度叠加的代数和。判定:ƒmax≤[ƒ],且ƒmax≤20mm为合格第四节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计算举例本例题进行主要进行受力杆件挠度校核一、风荷载标准值计算通过计算,确定该工程外窗满足抗风压性能要求。一)、工程基本条件:西安市某居住建筑为10层、3个单元(宽84米),位于城市中心区;外窗尺寸1600*1600mm基本风压0.35kPa;离地面高度30米该工程所在地的地面粗糙度为D类注:按《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04J906查表得风荷载标准值wk=-0.96kN/m2)二)、取值:基本风压w0----0.35kN/m2高度变化系数μz----按D类30米取值0.51;阵风系数βgz----按D类30米取值2.40;局部风压体形系数μsl外表面:迎风面取1.0;侧面墙面取-1.0;侧面角边取-1.4;背风面取-0.5内表面:正压区取-0.2;负压区取+0.2;注:侧面边角部位宽度的确定:2H为60m、宽度为84m,值取其小者即E=60m,E/5=12m三)、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由于计算采用的是建筑物的局部风压体形系数,所以计算出的风荷载为局部风荷载。正压区墙面wk=βgzμslμzw0=2.40*[1.0-(-0.2)]*0.51*0.35=0.514kN/m2负压区墙面wk=βgzμslμzw0=2.40*(-1.0-0.2)*0.51*0.35=-0.514kN/m2负压区墙角边wk=βgzμslμzw0=2.40*(-1.4-0.2)*0.51*0.35=-0.685kN/m2(即-0.69kPa)背风面墙面wk=βgzμslμzw0=2.40*(-0.5-0.2)*0.51*0.35=-0.300kN/m2(即-0.30kPa)我们计算出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风荷载值:迎风面墙面为0.51kN/m2,侧面负压区墙面为-0.51kN/m2,侧面负压区墙角边为-0.69kN/m2,背风面负压区墙面为-0.30kN/m2。风荷载标准值:----单体建筑,不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则该建筑物的风荷载标准值为-0.69kN/m2----群体建筑,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取相互干扰系数1.2,则该建筑物的风荷载标准值为(-0.685)*1.2=-0.82kN/m2按《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塑料窗标准附录)规定,最小值为1.0kN/m2,所以取wk=1.0kN/m2二、外窗参数分析计算一)、外窗基本条件:筑物抗风荷载标准值为wk=1000N/m2,外窗尺寸:1600*1600,配置中空玻璃门窗主受力杆件(中梃)长度1.6m增强型钢的弹性模量:E=2.1×1011N/m2增强型钢的截面惯性矩:Iy=3.15cm4=3.15×10-8m4杆件允许挠度[ƒ]=L/150=1600/150=10.67mm二)、荷载分布分析,作校核杆件受力图三、杆件挠度校核对外窗主要受力杆件(横中梃)进行校核。一)、计算杆件承受的均布荷载1、承受荷载面积S=0.39(Q1)+0.09(Q2)+0.25(Q3)=0.73m22、杆件直接承受的荷载Q=0.73×1000=730N杆件在均布荷载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将受力图中均布荷载近似综合为矩形荷载。ƒ=(Q·L3)/(76.8E·I)=(730×1.63)/(76.8×2.1×1011×3.15×10-8)=2990.08/508032=0.00589(m)三)、计算杆件承受的集中荷载1、承受荷载面积S=[0.21(Q4)+0.25(Q5)]/2=0.23m22、受力杆件直接承受的集中荷载P=0.23×1000=230N四)、计算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按任意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公式ƒ={P·L1·L2·(L+L2)·[3×L1·(L+L2)]1/2}/(27×E·I·L)求出集中荷载ƒ2;ƒ={P·L1·L2·(L+L2)·[3×L1·(L+L2)]1/2}/(27×E·I·L)={230×1×0.6×(1.6+0.6)[3×1×(1.6+0.6)]1/2}/(27×2.1×1011×3.15×10-8×1.6)=779.96/285768=0.00273(m)五)、杆件总挠度杆件总挠度为集中荷载相加ƒmax=ƒ+ƒ2ƒmax=0.00589+0.00273=0.00862m=8.62mm四、判定判定条件:ƒmax≤[ƒ]且ƒmax≤20mm即被校核杆件的最大挠度值小于或等于杆件的允许挠度值,且小于或等于20mm。受力杆件的允许挠度[ƒ]=L/150=1600/150=10.67mm判定结论:被校核杆件的最大挠度值为8.62mm,同时满足小于杆件的允许挠度值10.67mm且小于20mm。本题计算结果能满足上述判定条件,为合格!★最大抗风压值:本窗型最大抗风压值计算结果为1.17kPa精细计算:如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但差距不大,可将塑料型材对抗风压强度的贡献纳入计算。塑料型材为T梃(壁厚2.5mm):Iy=35.21cm4(用I2表示)E=2.5*109(用E2表示)ƒ=(Q·L3)/[76.8*(E·I+E2·I2)]=(730×1.63)/[76.8×(2.1×1011×3.15×10-8+2.5×109×35.2×10-8)]=2990.2/[76.8×(6615+880)]=2990.2/575616=0.00519(m)ƒ={P·L1·L2·(L+L2)·[3×L1·(L+L2)]1/2}/[27×(E·I+E2·I2)·L]={230×1×0.6×(1.6+0.6)[3×1×(1.6+0.6)]1/2}/[27×(2.1×1011×3.15×10-8+2.5×109×35.2×10-8)×1.6)]=779.96/323784=0.00241(m)ƒmax=0.00519+0.00241=0.00760m=7.60mm玻璃强度计算一、计算方法:以下是《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第5章的内容:5建筑玻璃抗风压设计5.1风荷载计算5.1.1作用在建筑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w=γwwk(5.1.1)式中:w—风荷载设计值,kPa;γw—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wk—风荷载标准值,kPa;当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结果小于1.0kPa时,应按1.0kPa取值。5.2抗风压设计5.2.1用于室外的建筑玻璃应进行抗风压设计,并应同时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幕墙玻璃抗风压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执行。5.2.2除中空玻璃以外的建筑玻璃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可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且最大应设计力值不应超过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玻璃强度设计值。矩形建筑玻璃的最大许用跨度也可以按下列方法计算。1最大许用跨度可按下式计算:L=k1(w+k2)k3+k4(5.2.2)式中:w——风荷载设计值,kPa;L——玻璃最大许用跨度,mm;k1、k2、k3、k4——常数,依据玻璃的长宽比进行取值。2k1、k2、k3、k4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四边支承和两边支承的单片矩形平板玻璃、单片矩形半钢化玻璃、单片矩形钢化玻璃和普通矩形夹层玻璃,其k1、k2、k3、k4可按JGJ113附录C取值。夹层玻璃的厚度为应除去胶片后玻璃的净厚度和。2)对于夹丝玻璃和压花玻璃,其k1、k2、k3、k4值可按JGJ113附录C中平板玻璃的k1、k2、k3、k4取值。按本规程式(4.3.7-3)计算玻璃最大许用跨度时,风荷载设计值按本规程(4.3.7-1)的计算值除以玻璃的种类系数取值。3)对于真空玻璃,其k1、k2、k3、k4值可按JGJ113附录C中普通夹层玻璃的k1、k2、k3、k4取值。4)对于半钢化夹层玻璃和钢化夹层玻璃,其k1、k2、k3、k4值可按JGJ113附录C中普通夹层玻璃的k1、k2、k3、k4取值。按本规程式(4.3.7-3)计算玻璃最大许用跨度时,风荷载设计值按本规程(4.3.7-1)的计算值除以玻璃的种类系数取值。5)当玻璃的长宽比超过5时,玻璃的k1、k2、k3、k4应按长宽比等于5进行取值。6)当玻璃的长宽比不包含在JGJ113附录C中时,可先分别计算玻璃相邻两长宽比条件下的最大许用跨度,再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其最大许用跨度。5.2.3除中空玻璃以外的建筑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可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且挠度最大值应小于跨度ɑ的1/60。四边支承和两对边支承的矩形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可按下列规定设计。1四边支承和两对边支承的矩形玻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下式计算:[L/t]=k5(wk+k6)k7+k8(5.2.3)式中:[L/t]——玻璃单位厚度跨度限制;wk——风荷载标准值,kPa;k5、k6、k7、k8——常数,可按本规程附录C取值。2设计玻璃跨度a除以玻璃厚度t,不应大于玻璃单位厚度跨度限制[L/t]。如果大于[L/t],就增加厚度,直至小于[L/t]。5.2.4作用在中空玻璃上的风荷载可按荷载分配系数分配到每个单片玻璃上,荷载分配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直接承受风荷载作用的单片玻璃:ξ1=1.1×t13/(t13+t23)(5.2.4-1)式中:ξ1——荷载分配系数;t1——外片玻璃厚度,mm;t2——内片玻璃厚度,mm;2不直接承受风荷载作用的单片玻璃:ξ2=t23/(t13+t23)(5.2.4-2)式中:ξ2——荷载分配系数;t1——外片玻璃厚度,mm;t2——内片玻璃厚度,mm;5.2.5中空玻璃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可根据分配到每片玻璃上的风荷载,采用本规程第5.2.2条和第5.2.3条的方法进行计算。7建筑玻璃防人体冲击规定7.1一般规定7.1.1安全玻璃最大许用面积应符合表7.1.1-1的规定;有框平板玻璃、真空玻璃和夹丝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应符合表7.1.1-2的规定。表7.1.1-1安全玻璃最大许用面积玻璃种类公称厚度(mm)最大许用面积(m2)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