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旗帜、道路、理论体系_第1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旗帜、道路、理论体系_第2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旗帜、道路、理论体系_第3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旗帜、道路、理论体系_第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旗帜、道路、理论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热点面对面(一):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本期导读: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一条洒满阳光的道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事业的成功又得益于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呢?敬请收看本期《理论热点面对面》。主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讲坛实录:[主持人]: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分析重大的问题,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欢迎大家来到《理论热点面对面》,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主讲嘉宾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李主任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翻开十七大的报告我们发现,标题的第一句和主题的第一句话都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大家对旗帜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这个话题也是关于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和理论体系的问题,节目的一开始我们还是先请李主任跟我们说一说什么是旗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它的由来和实践基础。[李主任]:好,我先说一下什么是旗帜。其实旗帜大家经常用,都不要去查字典,本意不言而喻,当然了我们这所说的旗帜,跟我们脑子里想的、眼睛里经常见的旗帜还是有点不一样,因为我们这里说的是思想政治领域的旗帜。[解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旗帜,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祭祀和军事活动中。按照辞海的解释,旗,就是事物的表识。旗帜后来引申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政治集团的指导理论、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理想等。旗帜对外,是一个国家、政党、政治集团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政治集团的显著标志;对内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引方向、统一意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功能。旗帜鲜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色和固有品格。恩格斯在谈到《共产党宣言》时曾说过,一个纲领就是一面公开竖起的旗帜。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旗帜,统全局、指方向、明道路、聚人心。旗帜问题,是一个政党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效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首要问题。[李主任]:这种政治意义概念上的旗帜,实际上我们党应该说很早就使用了。比如说大家看过二大的文件,二大的文件里面就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这样一个用语。然后再看七大,各位如果到过延安,肯定会去参观七大的礼堂,七大会议召开的地方,这个礼堂里面,这个会场上一副横幅,横幅标语就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改革开放之后,十二大用了一句,叫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而十三大则使用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十四大报告号召“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到十五大,标题里面就使用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六大当时也还是继续称“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了十七大就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作伟大旗帜。可以说十七大的全部议程都是在这面旗帜下进行的,十七大报告的全部内容都是以这面旗帜贯穿和指导的。十七大载入史册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旗帜,主要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主持人]:通过您刚才的讲解,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旗帜的称谓虽然不断有所变化,但是有一点却是从始至终贯穿的,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我们想问一下李主任,可不可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贯穿三十年伟大旗帜以及事业的主线呢?[李主任]:没错,1982年9月,邓小平在十二大的开幕词当中明确地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应该说非常好,它起的是什么呢?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了一个眼睛,这个龙就飞起来了。因为这一个命题实际上把我们党几十年来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总结了出来,把我们党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使命和任务集中概括了起来,明确宣告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旗帜问题上的新觉醒,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探索和确立新的旗帜。那么这一命题在我们党的事业中到底起到了怎样关键的作用?它到底有着怎样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呢?或许我们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这五次党代会的报告标题中能够找到答案。[李主任]:十三大报告的标题是什么?“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的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那么再看十七大,十七大报告的标题我们都很清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好了,把五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放在一块比较一下子,大家马上就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什么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关键词,串起了五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三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赖以成功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贯穿三十年伟大旗帜及其事业的主线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从何而来?实践的基础又是什么?[李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地上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的。那么这个探索、这个产生当然要有一个过程了。什么过程?作为最初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最初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创立和发展,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我们知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和国家实行伟大的历史转折,经历了一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到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回头看看,这三十年是一种什么样的路程?什么样的状况?什么样的成就呢?十七大报告里也做了概括和总结,可以说三十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改革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什么理论问题?就是怎么认识社会主义问题?或者按照小平同志说的,到底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但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也不容易,也需要探索、也需要思考、也需要解放思想。比如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咱们农村改革首先开始兴起,农村改革干什么?包产到户、包十到户、大包干,后来正式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怎么认识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很不容易,因为当时的思想认识还有待于解放,不解放很多问题就搞不清楚。所以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件事情,他说农民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他说这个就在广东听说的,怪得很。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感到不可思议,怎么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的差别就在于两只鸭子呢?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自己编出来的?真实的,告诉你们,真实的。我在农村也干过将近10年,我知道,那个时候对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是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的,包括数量上的界限。你可以搞一点,但是不能多搞,搞多了那就是资本主义,就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确实有一点不可思议,为什么呢?思想僵化,被束缚住了,所以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前进,而解放思想遇到什么问题?核心的问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呢?这就摆在面前了,当然我们最后的大结论已经很明确了,当然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一种基本形式,那么从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件、事例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党和人民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方向,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新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李主任]:从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是内在地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改革开放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不断推进,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的胜利进军中高高飘扬。所以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什么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持人]:按照十七大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那么我们想请问一下李主任,能否给我们具体地介绍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李主任]:那么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道路,那么这个道路的内容是什么呢?怎样来界定它呢?经过三十年的探索,这一次十七大报告比以往更加明确、更加集中地做了一个概括。[十七大实况]: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李主任]: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概括,它实际上就是把基本路线的内容和基本纲领的内容集中地概括在一起。所以这条道路总体来说,就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道路,是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前进发展的道路,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这个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来是不容易的,应该说它是长期探索,经过艰辛努力而走出来的道路。这个“路”,一个字,很不简单,不容易,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甚至用哲学的眼光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历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路联系在一起的。[解说]:道路,就是到达一定目标的路径和办法。道路决定目标的实现、决定事业的成败。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做歧路亡羊,形象地说明了道路选择的重要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话则告诉我们,道路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证明,从革命、建设到改革,都必须找到和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觅路史、探路史、开路史。几多迷茫,几经曲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通过不懈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强大,才有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勃勃生机。[李主任]: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详细回顾了我们党探索革命、建设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分析说明了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指出了三个深刻启迪。第一个是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第二个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条件结合起来,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绝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这是第二个启迪。然后第三个,就是在道路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不断乘风破浪,乘胜前进,就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要求。所以总书记说了三个启迪,应该说非常重要。所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非常珍惜,倍加爱护,无论遇到什么风险和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主持人]:在十七大的报告当中,第一次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概念,并且把改革开放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理论成果,都整合到了这个理论体系当中,这应该说是十七大在探索思想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重要的与时俱进,我们想问一下李主任,那么我们在学习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需要研究和注意哪些问题?[李主任]: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老祖宗的关系。大家如果看过《邓小平文选》,恐怕会记得,小平同志讲过,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他讲了几句话,一句话叫做不丢老祖宗,第二句要讲新话,第三句要搞清楚,这三句话的意思应该说都很明白。不丢老祖宗,就是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又要讲新话,就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讲出一些过去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而实践又需要的新话,这就是与时俱进;还有一个要搞清楚,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把教条式的误解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也当作马克思主义。所以小平这三句话说得是非常形象的,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它既没有丢老祖宗,又立求搞清楚一些基本原理,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又讲了新话,所以我们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总体性的理论成果。[解说]:一个民族要站在历史的顶峰,立于时代发展的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党要引领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的先进,是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理论的成熟,是一个党政治上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指导又具有理论创新精神的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囊括和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这一理论体系内部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的这种关系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李主任]:首先要肯定,这三个理论成果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贯穿,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内容是统一的,相互之间是依次继承发展坚持和创新的关系。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应该说它继承和坚持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继承和坚持基础上的创新,那么有什么理由呢?这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些具体分析。首先从理论上来讲,这些理论观点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应该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和关心发展问题,他们从不同时期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越来越系统的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理论。这是从理论观点上,再从实践上来看,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产物,它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那么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那么这样一种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根本上就是建立在中国发展,中国实践的阶段性的基础之上。每个阶段都会在此前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之上,着力解决一些新的更为突出的问题,因而中国的发展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理论成果当然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一些特点。[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的讲解,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时地还是会听到一些疑问,比如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主义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吗?对于这些疑问,李主任您是如何看呢?[李主任]:这些疑问我们也不时地会听到一点,对于这些疑问,我们的回答,尤其是十七大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鲜明的,也是非常坚定有力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应该说总体上回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拓展了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当然是社会主义,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果探究起来,我们的同志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疑问呢?关键是思想方法问题,当提出这个疑问的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思维框架是什么样的呢?很显然他脑子里有一个标准,脑子里记得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有那么几个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对照现实,一对照发现不完全一样,甚至有的根本不一样,于是疑问就产生了,这是社会主义吗?这是马克思主义吗?其实回过头来看一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话我们应该很清楚,就是理论跟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正确的理论要坚持,但是它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最基本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所以用这样一个书本上的标准来框实践,这个关系,这个真理标准问题就倒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早已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因此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简单地到书本上再去找,有的它找不到的,就像市场经济,过去老祖宗哪一个说过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没有哪个说过。就到现在,国内外,特别是国际上,好多人也搞不明白,社会主义怎么能搞市场经济呢?你搞了市场经济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找不着。但是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惟一的区别,惟一的标准。那么实践证明,我们现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了,真的完善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有的东西书本上找不着,这就要我们根据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给我们的精彩讲述,我想现场的观众朋友听了之后,可能也有很多的问题,想和李主任互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交给大家。[同学]:我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我感觉就是对于这个特色,到底什么是特色?似乎好像没有一个理论的总结和提炼,我想问一下李主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李主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实践的发展过程当中,根据我们的探索不断地提炼和概括,那么到现在来看,应该说我们的特色还是很鲜明的,比如说我们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和根本任务,是要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然后我们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的社会主义,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的特色,然后在经济方面,我们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面我就说过,这个东西在书本上找不着,在国外也找不着,是由我们自己独创的,所以把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应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很显然,我们这个特色非常鲜明,而且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特色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坚持一国两制,这个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所以诸如此类吧,特色还是很鲜明的,到底有多少,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当然还可以继续总结,继续提炼,继续发展。理论热点面对面(二):“又好又快”论发展本期导读: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了哪些重大转变?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还将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妥善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呢?敬请收看本期《理论热点面对面》。主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讲坛实录:[主持人]: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分析重大的问题,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欢迎大家来到《理论热点面对面》。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主讲嘉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欢迎您,欢迎您参加我们的节目,在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我想请您和观众先来看一个短片。[解说]: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曾经是“老、少、边、贫”的典型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沟壑纵横。1978年前后的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4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后三位,8个旗县中有5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那时的鄂尔多斯被称为“内蒙古的西部”,人们用“点灯靠油,耕地靠牛,交通靠走,娱乐靠酒”来形容当时的景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鄂尔多斯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1%,植被覆盖率超过75%,鄂尔多斯一跃成为了塞北高原上的工业大市、绿色大市、畜牧业大市和文化大市。在中国社科院2008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鄂尔多斯市的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进入了全国前列,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创造了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主持人]:刚才我们都看了这个短片,朱主任,我想问一下您去过鄂尔多斯吧?[朱主任]:鄂尔多斯我去过三次,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特别是最近的一年就是十七大召开之后,2007年12月的时候,到过鄂尔多斯。[主持人]:那您应该是完全见证了它的一个变化过程?[朱主任]:我觉得鄂尔多斯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应该来说,对我本身也是有很大的启发的。可以说鄂尔多斯发展巨变的这种奥秘,就在于它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我想了两个词,就是它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化,最后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了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这样一种多赢的局面。[主持人]:朱主任,您提到一个词“科学发展观”,同时还提到一个说法叫“好字优先”。我们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现在是好字优先,大家仔细体味这些字面上的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其实渗透着一种观念的转变,那么我们特别想问朱主任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那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好字优先?[朱主任]:我想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次序上的变化,词句上的变化,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它体现了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一种新的变化和一个新的飞跃。当然,任何理论它不会凭空产生的,任何理论的产生,它必须有深刻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文明传承。我想刚才我们讲的“又好又快”,它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我以为它有三个来源。第一个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着它深厚的实践基础。第二个来源就是我们讲的马列主义,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这种思想,这些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思想源泉。第三个源泉,或者说第三个来源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关于发展从上个世纪二战以后经历了很长的一个阶段,有的讲发展等于增长,有的讲发展的内容在变化,后来又到可持续发展等等。总之我是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利益出发,提出来的重大的战略思想。在这里头大家都知道,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实际上解决了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第二个提出来它重要的内容是以人为本,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重点回答的是发展为了谁和依靠谁来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就是讲不是单一的,协调就是讲不是失衡的,可持续讲就不是暂时的和一段时间的,而是能够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根本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实际上就是考虑到了我们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我想这点对于我们来说,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应该来讲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78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到200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49530亿,按照可比的增长速度,就是每年增长了9.78%,速度应该来说在全球来看都是最快的。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同时又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解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朱主任]:所以说,我想,要妥善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切实解决好我们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想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当然第一个就要处理好“好”和“快”的关系了。实际上“好”和“快”,“好,,往往是潜性的,“快,,往往是显性的,做到“快,,很容易,做到“好,,很不容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处理好“好”和“快”的关系,既要做到快更要做到好,就是实现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相统一。第二个我觉得就是要处理好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原来也是一个农业的大国,13亿人口要吃饭,13亿人口要生存,13亿人口要发展,没有农业这个稳固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来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大家老讲三农问题,讲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什么是农业问题?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的问题。什么是农村问题?就是农村的繁荣和富裕的问题。什么农民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这不就是我们讲的三农问题吗?问题是现在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体上粮食生产、农村面貌都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靠天吃饭,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所以要想做到好字当头,就要统筹城乡发展,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能够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面貌。坚持好字优先还一定要很好地促进我们区域的协调发展。中国很大,东、中、西发展的水平,它不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应该来讲我们区域协调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554亿元到了25560亿元,扩大了接近三倍,青海省也从2000年的264亿元到了2007年的时候达到了761亿元,也接近三倍的样子。总体上来看,都是在快速发展,但是总量差距大家可以看一看,那差距还是比较大。怎么样缩小地区的差距也是要求我们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大家知道,2005年我们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26万亿美元,基本上占到当时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我们消耗的资源,包括消费的石油、原煤、粗钢、水泥和氧化铝分别是世界总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说明什么?经济总量在扩大,但是你为此消耗的资源环境也过多,那么如果我们要想走又好又快的道路,就必须显著地来降低我们资源消耗量,综合地利用经济、法律和技术的手段,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还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人民,我们的发展要依靠人民,我们最终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得到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也一定要得到很好的发挥。当前,我们要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持人]:好,谢谢朱主任,刚才你提到了坚持“好”字优先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当中的“好”与“快”的问题。这个“好”与“快”呢其实是一个通俗的讲法,“好”说的是效益和质量,“快”说的是增长和速度。但这两者它相互制约,想发展的好了,很难快起来,你想要快起来呢,好字就得打问号。但是我们的口号提的是又好又快,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做吗?[朱主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角度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通过十五计划的时候,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作为两个重要转变之一,强调把经济效益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我也记得在起草“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最早的时候咱们大家知道翻两番是一个概念,最早的提法是在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后来就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那么到了十七大的时候又加了一句话,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我们发展过程中,发展观念上在起着这种悄然的变化。那么提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衡量我们经济发展好不好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主要看三条,一个看你整个的要素投入是靠物质投入还是靠科技进步?是靠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还是靠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靠你管理方式的单一和固化,还是看你管理方式的不断调整和提高转变。另外就要看你整个经济增长是不是站在整个的结构升级的这么一个基础上。如果经济增长得很快,十几年下来,速度也上去了,但是你结构没有调整,仍然是原有的这种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结构、技术结构,那我想这样的经济不能说是好的发展。第三个就是看你经济增长是靠什么拉动?如果靠单一的拉动而不是协调拉动,特别是没有把消费的这种拉动提上去的话,那你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在你经济增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物质需要上,所以这样的经济也不能说是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具有的关系是什么呢?那么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它是内在的,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离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升级,经济既发展不起来,也快不起来,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国际形势的这种新变化,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结构,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才能牢牢地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由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去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那现在我们讲的是发展方式,这一词之差其实含义是非常深刻的,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他们都在积极的转变着经济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也是呈现出了新的气象。那朱主任您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这些地方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什么?[朱主任]:我个人理解,现在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要不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依靠什么发展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上大家可能认识比较一致了,关键是怎么样来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就是要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所谓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所谓这个转变实际上是从需求角度来提出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从国际的比较来看,我们的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是投资、出口的增长更快,就出现了投资的比重比较高,贸易的顺差比较大,而消费比重偏低这样一种格局。而投资如果增长得过快,大家也会想一想,你需求又没有上去,那么必然会导致部分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内需不足怎么办?只好去靠需拉动,靠外需拉动的同时,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又主要靠出口,和为出口而增加的这种投资的这种拉动。大家知道外贸顺差的过大,也会引起我们和国际上的贸易纠纷,同时由于顺差的过大,又会造成我们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反过来流动性过剩它又推动了这种投资的增长。所以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从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的消费,促进良性的循环角度来提高人民群众的这种生活水平,这是第一个转变。那么说到第二个转变,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来转变。这个转变实际上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是我们所说的,还存在着农村的基础薄弱,工业的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这几年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在逐步的下降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第二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