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_第1页
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_第2页
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_第3页
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周练61.要了解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状况,应访问的遗址是A.姜寨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 D.镐京遗址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东周时期言论属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这一制度,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此项政治制度”是A.封邦建国B.内外朝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4.代周灭陈并重建大一统的朝代是A.秦朝 B.隋朝C.北宋 D.元朝5.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A.九品中正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内阁制6.“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该朝代应是A.汉B.晋C.唐D.宋7.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列对峙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A.丝路贸易 B.朝贡贸易C.榷场贸易 D.殖民贸易8.2020年将迎来紫禁城(故宫)建成600年。这600年间在此地曾发生的历史场景有A.朱元璋称帝 B.雍正帝创设军机处C.忽必烈改国号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9.下列政策一度引发明朝出现“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B.海禁C.开禁D.闭关锁国1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1.“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A.以仁为本,仁者爱人 B.道法自然,清静无为C.以法为本,一断于法 D.正心诚意,格物致知12.台湾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表示:“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阳屏蔽……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事发生在以下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C.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D.点燃了北伐战争的烽火17.“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里所说的“它”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革命运动D.解放战争18.“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A.以仁为本,仁者爱人 B.道法自然,清静无为C.以法为本,一断于法 D.正心诚意,格物致知19.上海近代竹枝词“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20.右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一)东南西北人(14分)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2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_____(多选题,涂写字母,4分)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2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1\*GB3①其所悲于______;=2\*GB3②其所幸于______。(多选题,写字母,4分)A.动荡离乱B.融合更新C.社会失范D.重归一统2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6分)面临问题应对方案①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②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③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度C.民族和解政策(二)一战中的坦克(26分)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的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24.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6分)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25.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12分)①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②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25.①相对而言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分)但有亲历者的主观情感和立场、记忆局限。(2分)②相对价值较弱;(2分),有虚构演绎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分)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分),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当然也会存在作者视角、立场、史料占有情况而有一定的局限。(2分)26.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8分)材料一“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三)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共20分)唐代孔子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