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1.gif)
![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2.gif)
![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3.gif)
![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4.gif)
![修辞学读书笔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d0f1ccbfe1762695e233935260b4aa9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学读书笔记一.分析比喻和比拟的关系。比喻是指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一个比喻包含了主体和客体两部分,而且主体和突破口体是互不相同的两事物,这样,比喻才有意义;但是二者在书籍在性质或特征上双必须具备某些共同点,这样,比喻才能被人理解的。例如: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光辉灿烂。我只地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文中用“诗史”比喻不朽的巨篇鸿著,用“英雄们的八宝箱”比喻集名家名著之大成,用“深夜街头”的“地摊”比喻这两本集子是在黑暗势力重重压迫下的零散作品,而“几个小钉、几个瓦蝶”的意思则是说,这些文章虽然短小,却不是什么小摆设,而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对革命人们很有用的东西。这几个比喻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都在内在属性方面,作者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说明比较生疏的东西,使他要说明的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是将物当人来写,拟物是将人当物来写,本体和拟体二者在特征和属性方面同样也要有共通点。例如:不知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汪曾祺《异秉》)句中将牌匾上的金字当作人来写,“无精打采”显然是人才有的精神状态,用拟人的手法就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更令读者容易接受,使句子生动形象了。但是,比喻和比拟在有些句中是很难分辨的。如: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鲁迅《忆刘半农君》)这句话既可理解为比喻,把刘半农的浅比喻成一条清溪,又可理理解为比拟,将刘半农当作物来写,二者理解都可以。对于这一点,在姚殿芳和潘兆明著的《实用汉语修辞》中作了解释:“有相当一部分的比拟是借助比喻来表现的,或可看作比喻和比拟的兼格。”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句话中的修辞理解为比喻和比拟的兼格。二.分析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老的长安街,宽阔明净的长安街,你这伟大的历史见证,经过几回今天这样的场景呢?且不说那遥远的岁月里,你曾亲眼看到农民起义大军怎样纵马驰奔到你身边,一箭射中明皇朝皇宫的南匾额;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八国联军侵略者的铁蹄怎样地践踏街心的青石板,义和团的勇士们怎样视死如归,血染长安;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英雄的人民,怎样砍倒黄龙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狗牙旗,怎样折断日本鬼子的膏药旗和美国侵略者的星条旗,终于,在那个金光灿烂的十月,毛主席在万众欢腾中亲手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长安街上响彻了胜利的礼炮声??且不说那么远了,就说今年这一年里,长安街啊,你经历了多少不平凡、多么难忘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袁鹰《十月长安街》)这一段话作者在描写十月长字街的时候,连用了四个“且不说”句子,这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单的言语概括了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三百年中国人民与本国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历史。四个“且不说”语气较委婉,实际上却强调了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四个“且不说”连用更加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全文更具一种感染力。纵观整篇短文,用了一种设问的手法,第一段提出问题“经历过几回今天这样的场景”在第二段中作者就自述了长安街的历史,采用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一开篇就会引起读者的兴趣。篇二:《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汉语修辞学》研读笔记序言【突出了修辞的“用”,而不是“神化”修辞。一切辞格,最终都是落实于优化“语用”效果。】但是紧接着吕叔湘老师又真诚地提出了王希杰老师书中说明不足的一点,那就是凌驾于一切风格之上的文章原则:“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为了这个追求,要用加倍的力气去修辞。【修辞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一切都恰到好处。】第一章修辞活动和修辞学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古代希腊的修辞学,指的是演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词句的修饰。中世纪的欧洲,修辞学是“七艺”之首,和语法学、逻辑学合称为“三艺,”是文化人必修的。我国先秦典籍,有关于修辞、风格方面的研究。《易经》“修辞立其诚”两汉学者,讨论《诗经》的“赋”“比”“兴”代表性的:《文心雕龙》等二、厘清定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论。运用修辞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就是修辞学。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只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问题;只研究同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恰当得体地表达”。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称修辞格。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归纳、比较、统计等。四、怎样学好修辞学?•摆正修辞学同逻辑学和语法学的关系。逻辑学和语法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但不能完全等同,合乎语法与逻辑的东西,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相反不合乎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也不一定表达效果就不好。如:《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有法子办”虽不合语法,但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顾八奶奶的身份、教养。逻辑学,研究人们思维的规律,解决说话对不对的问题;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解决通不通的问题;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整体观念,是指全面地辩证地把握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如交际对象的特点,交际环境的特点,交际者本人的条件,所陈述的对象的特点,语言特点等等。整体观念,要求交际者从全局出发,要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具体的局部的问题。对具体词和句的选择,应当服从交际的战略原则。例子:《自然科学简介•物理学》的选段与杨朔《荔枝蜜》选段对比,在选择词语、句式、修辞手法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由各自的语体风格所决定的。整体观念,要求照顾上下文的协调。同一词语在上下文中多次重复,就显得单调呆板,必须加以变化: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弄斧凿,兵家儿识刀枪……句式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上下文的协调。《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与薛蟠的“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就不协调了。修辞学总是以一段完整的言语表达对象来做研究对象的。第二章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一、交际的矛盾包括对象与自我的矛盾;语言与内容的矛盾。在交际活动中,不仅是语言、对象、自我等因素制约着理解和表达,而且语境、前提、视点等因素也制约着理解和表达。二、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相结合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的工具。它是社会集体所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言语是运用语言的成果,是语言的实现形式,它是个人的、临时的、多变的。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言语。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言语所表达的内容。在话语中,词有词的意义,句子有句子的意义,这都是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意义同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是一回事。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音外壳一样,都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语言的意义,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一切人,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的人在内,是共同的,而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却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应当把语言和思想区别开来,把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音形式一同当做思想的表达形式。在交际活动中,同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运用于不同的交际环境,与不同的具体对象发生关系,便会表达完全不同的思想,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同样的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修辞学追求的是好语言形式和好的思想内容统一和谐,才是真正美的语言。三、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即语言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第一种,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符号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是属于社会集体的,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但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第一,同一个语言符号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如多义词:杜鹃,一指花,二指鸟;第二,同一对象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指称,如同义词,“妈妈”“母亲”;第三,还有许多事物没有相应的词语。男教师的太太叫“师母”,女教师的丈夫就没有相应的词语;第四,有些词语,其实并没有与之相应的客观对象,如“天堂、仙女”。第二种,在言语表达中,词语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可变的,临时性的,更加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另一方面,不同的词语,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指称同一事物。同一个人,看小说时是“读者,”听广播时是“听众”,看电影时是“观众”,在商店里是“顾客”??交际基本要求:言语形式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也就是话语的真实性。四、对象“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包含三个准则:第一,“理解对象”。把对象相关知识当作选择语言材料的出发点。第二,“掌握关系”。掌握好自己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选择语言材料的依据。第三,“尊重对象”。【学校幼儿园招生名额极为紧张。一位教师打电话给园长,希望能够介绍一位孩子入园,未果。以下是这段失败的语言交际,试根据这个对象原则分析之。教师:您好,XX,(直呼其名)我是XX,还记得我吗?我们一起吃过两次饭。园长:哦一一知道。你好!教师:有件事情想拜托你一下。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想进我们幼儿园的小班,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进?园长:现在呀?我们五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招生了。现在都招满了。教师:现在太晚了?园长:是的。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吗?教师:那当然是。如果不是很好的亲戚,我肯定一口就回绝了。我也知道这个挺麻烦的。园长:确实难办。这样吧,等开学初,如果已招学生中,有人没有来报名,就可以补进来。教师:这样的概率不高吧?园长:这也不好说。教师:好吧,那还是谢谢你!分析:在本次语言交际中,该教师在“理解对象”和“掌握关系”上做得不够,致使交际无效。从园长“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吧”这句话的话意当中,可以看出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教师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亮出底牌,晓以利害一一“其实呀,这是市里面教研室主任委托我打听的,她常常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你可得支持支持”,让园长从同事人情上,从工作关系上都难以推辞,交际才有可能才成功。】五、自我保持自我之本色:首先是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词语,生僻的词语。用词造句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需要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六、语境适应环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语境是话语含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感兴趣的不是语言形式本身,也不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而是语言所表达的说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是语言形式和特定的语境相结合的产物。例:“今天星期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含义不同。(考试、约会、判断等语境)相同的话语,语境不同,其含义和效果也不同。语言世界中的多义形式,之所以不妨碍正常交际,其原因就是语境具有消除多义的功能。例子:“医生扶着病人”,扶是搀扶;“病人扶着医生”。扶是靠着。语境,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指的是上下文,一个词,一个句子,是否合适,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取决于它在上下文中的地位。言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时间、空间等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及心理因素。又可分为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等。物理语境指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空间等因素。例子:文艺作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化语境指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如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溪水西流现象,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个不了解中国地理特征的法国读者,对溪水西流就不奇怪了。因为塞纳河,莱茵河,哪一条不向西流?分两种,一是说话人和写作者的语境,二是话语中的事件发生时的语境。社会环境两层含义:一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是所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心理语境,指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适应语境准则,并不是要消极地迎合语境。也包含选择语境和创造语境。修辞艺术首先是选择语境的艺术。要求表达者积极地改变语境,更进一步说,要主动地创造语境。创造语境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文学作品成功的保证。【不由地想起《望月》这篇美文。开头优美的“江中月”景物描写,不是很好地创造了一个诗意的物理语境?】七、前提人们总是依据前提对话语进行理解的。分为:语言中的前提和语用中的前提。语言中的前提是属于整个社会集体的,是在运用语言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是语言材料的必要条件。例如,“心急、心酸”,其前提是心这个器官。语用中的前提是指交际活动中双方已知的信息,是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例如:你又笑了。前提是你先前笑过一次。前提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相同的话语,前提不同,其含义也不同。理解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有一个知识前提的问题。交际活动中的前提,包括了说写者和听读者的思想、经历、知识等。双方前提多而且明确,则很少的话语就能传递很丰富很准确的内容;反之,前提少而含糊,则虽然说写了许多,传递的信息还是有限而不一定准确的。前提在交际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前提这个因素,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八、视点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可分为:语言的视点、言语的视点语言的视点是全社会所共同的,个人不能改变的。例如:河北、湖南、江南以“黄河、洞庭湖、长江”为视点;言语的视点是交际活动中的事情,是临时的,可以改变的。篇三:周大璞《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训诂学初稿》读书笔记摘要: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属于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解释规律,阐述义例,在此基础上探求研究规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周大璞先生的《训诂学初稿》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温故知新,开拓创新,融会贯通,在传统文化研究中,是一部富含基础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的著作。全书共七章,全面介绍了训诂学研究目的与方法、训诂体式、训诂条例、训诂的运用、读注和作注、训诂源流等方面的内容。关键字:训诂训诂学注释一作者简介周大璞精于古汉语,并把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用到笺释、校勘、辨伪、辑佚、考古等方面,在学术界名望颇高。他一生贯注全部精力从事教学和研究所工作,以古汉语为主,成果出得早、出得多,价值亦高。建国前,著有《荀子札记》、《法言校释》、《传注通论》、《论语撰人考》等。建国后,撰写过《语言学概论》、《现化汉语》、《汉语语法史纲要》等教材。在报刊上发表过《释侬》、《释底》等论文三十多篇。1980年他的专著《训诂学要略》一书正式出版,在国内外颇获好评。接着,他又受教育部委托,编撰一本高等学校文科通用的训诂教材,即后来的《训诂学初稿必该书自1987年出版以来,已先后重印20余次,已发行近二十万册。二读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一)训诂训诂就是解释,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训诂这个词很早就有,最初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各家说法略有不同,可以有如下概括:.“训”和“诂”散言时,都是“解释”的意思,析言时才有区别。“诂”是释故言,“训”是道物之貌。.由于散言无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言“诂”,或单言“训”,也可以连言为“训诂”或“诂训”。“训诂”也叫做“故训”,诂、故,古字通用。.“诂”和“训”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训”“诂”连称也兼具动词、名1词两种用法。《尔雅》的“释诂”、“释训”篇,“诂”“训”是名词,《毛诗诂训传》中,“诂”“训”是动词。(二)训诂学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第二节训诂的任务及其目的(一)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二)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三)辨析词义,增强人们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四)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五)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第三节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传统训诂学是一门以研究语言意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学问。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中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除语音、语法外,还与文字学、词典学、修辞学、语源学、方言学等有关。(二)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训诂学属于语义学的范畴,它研究的重点是语义。语法、语音等专门知识的运用,服从于解释语义这一基本目的。训诂还要阐明名物制度、史实等,这些解释仍应看做释义的范畴。训诂学与语义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训诂学经常要涉及语法结构、篇章大意和修辞手段等,而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语源学的关系语源的研究离不开训诂学。同源词的研究更是与训诂学密不可分:其一,研究语源的实质就是研究语义变化发展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新训诂学的一项任务。其二,研究语源必须掌握大量的训诂资料,熟悉音变音转的各种知识。.与语音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音学也是紧密结合的,不懂语音学就无法进行训诂。因为语言的音和义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不能分离的。词语的孳乳演变,有着明显的语音线索,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往往是从同一个词分化出来的。这为2因声求义提供了可能性。音韵学的发展能使训诂方法更臻完善,而音韵学本身也须借助训诂学研究成果来逐步建立系统。在训诂释义及训诂专著中大量的训诂资料,特别是声讯资料,都为归纳语音系统及其变化提供了依据。.与语法学的关系训诂离不开语法分析,词的具体意义是由语言环境和语法决定的。语法分析越周密,对句义的解释就越准确。.与修辞学的关系训诂要讲明文意,就要涉及各种修辞手段。用典和引用古训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指出典故出处及其含义,是训诂的任务之一。.与文字学的关系训诂的目的是弄清古语含义,而古语又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宋代王圣美所谓“右文说”,清代段玉裁提出的“谐声卮之偏旁多与字义相通”的论断,都主张根据声符寻求字义。.与词典学的关系词典学的发展离不开训诂学,又为训诂学增添了新内容,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训诂学与文、史、哲、法学、经济学、校勘学、版本学也有密切联系。第四节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第五节研究训诂学的方法(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理解语言(三)要把语言的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四)摆脱经学附庸地位,古为今用第二章训诂体式(上)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包括“驸经;‘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诂。四者之中,以注疏和专著为主。第一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从内容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解释词语解释词语是训诂学最核心、最常见的内容。传曰:谓吾舅者,吾谓之甥。(《仪礼.丧服》)(二)串讲句意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篇》)(三)说明章旨(较少见)《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乎?”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乎?"(《孟子.公孙丑上》)第二节随文释义的注疏(驸经)(一)注疏的名称.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杂引古书古语,证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②内传就是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③所谓“大传”,就是大义的意思。3④“小传”是“不贤识小”的意思,是一种谦词。犹言“裨传”或“稗传”。.说即说明、解释的意思,引申为用以解说的词语。《墨子》有《经说上》、《经说下》。.解本意是分析,训诂就是分析语义,所以也叫做解。集解①通释经传,如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②集各家解说,如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诂(故)汉人注书,多名为故,也叫做故训或训诂。.训有广狭两义。常与诂连言,或称诂(故)训,如毛亨《诗故训传》。.笺注书叫笺,始于汉代郑玄。.注(言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来,“注”字成为训释的通称。.释陆德明《经典释文》。.诠解释书中事理。.述陆绩《周易述》、王尚《老子述》。.学宋.李焘《易学》.订对所注的书进行评议。.校考核古文叫做校,一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正考父的校商颂;一是校对文字,改正脱误,如子夏读“三豕渡河”。.证征验的意思,如刘芳的《毛诗笺音证》。.微《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有《左氏微》。.隐《隋书,经籍志》有郭象《论语隐》。.疑.义.疏(义疏)兼取疏通与疏记的意思。皇侃《论语义疏》。.音义以变音释义为本,往往也从事校勘。陆德明《周易音义》。.章句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汉.赵歧《孟子章句》。(二)注疏的内容.解释词义注疏的主要内容.串讲文义《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毛传:“妇人,夫不在,无容饰。”.分析句读《周礼.天官.官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郑玄注:“郑司农读火绝之,云‘禁凡邦之事跸’。”.校勘文字《诗.邶风.绿衣》郑玄笺“绿当为禒:故作禒,转作绿,字之误也。”.阐述语法《诗.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传:”于嗟,叹辞。”.说明修辞手段《毛诗故训传》里,凡言“兴也”的地方,都是说明修辞手段的。.诠释成语与典故《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考证古文音义《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醯。”郑玄注云:“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叙考史实.记述山川.发起凡例《春秋左氏传》中就有不少凡例。.释义和叙事4(三)注疏的分类.注和疏(按注疏对象分类)注只释经,疏兼释注。.他人所注或自注(按注疏作者分类).补注和集注(按注解之间的关系分类)补注:①补原文阙略,刘知几《史通.补注篇》所谓的补注。②补旧注的遗漏,这是通常所说的补注。集注:①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兼解经和注。②何晏《论语集解》,采各家解说为一书,以便读者阅读。(四)注疏的驸经除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解诂上》“驸经之书,则当句为释者”外,还包括:.马融说.刘歆说.费直说第三章训诂体式(下)第三节通释语义的专著(一)单解语义的专著一是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等;二是只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三是解释部分词语的,如《通俗文》;四是解释方言的,如《方言》;五是解释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的,如《羌尔雅》。在体例、价值、不足等各方面分别举例介绍.《尔雅》.《小尔雅》.《释名》.《广雅》《广雅疏证》.《拾雅》《比雅》.《经籍暮诂》《故训汇纂》.《转文》《文始》.《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群经评议》《诸子平议》.《毛诗传义类》《说雅》《选雅》.《通俗文》《训俗字略》《恒言录》《通俗编》.《常用字训》《难字》《杂字解故》《异字》《错误字》.《埤雅》《尔雅翼》《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石药尔雅》《本草尔雅》.《骈雅》《叠雅》《别雅》《辞通》.《果裸转语记》《释大》.《语助》《虚字说》《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文言虚字》《虚词历时词典》.《方言》《续方言》《新方言》《蜀尔雅》《吴下方言考》.《羌尔雅》《番尔雅》《佛尔雅》(二)音义兼注的专著(分单注一书的音义和注释群书的音义).《经典释文》.《群经音辨》5篇四:韩雪萍:《修辞学发凡》读书报告第2稿.docx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术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成”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连用之久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连接简直分拆不开。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本人当作两个词看。知道现在讲究修辞还是这样。各人对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致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是修辞还是语辞?其一: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有事成人下游的文辞的修辞方式,便没理由可以排斥上游的修辞方式了。其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九是相同的,要是承认文辞的修辞方式,也没有理由可以排斥语辞上同等的修辞方式。其三:即使文辞语辞共有的修辞现象,即不追寻源头也绝没有理由可以认为文辞独得之秘。就修辞现象而论修辞现象,毕当坦白承认所谓辞实质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修饰或调整?其一:专着眼在文辞,因为文辞较由修饰的余裕。其二:专着眼在华巧的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由修饰的必要。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我们从修辞的观点来观察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尽可分作下列三种境界:1,记述的境界一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的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务实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即消极手法。2,表现的境界一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即积极手法。3,糅合的境界一是以上两境界糅合所称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经过三个阶段:一,搜集资料;与生活经验或社会的指示有关。二,剪裁配置;与见解,识力,逻辑等有关。三,写说发表;与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势的遗产有关。三个阶段的条件顺次递积,道理邪说发表的时候便已成为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的指示,与见解,识力。罗杰,与言语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等无不有关的条件复杂的景象。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谊交流的现象。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而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顾及到。尤以发表这一阶段为且要。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日,“欲买朴乎?”郑贾日,“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见《战国策~秦策》)这就等于放了一个谣。缺失最大。也有缺失不到这样程度的,例如钱大昕说的:《论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也就两解:一,把“攻”作攻治解,“已”作助词“了”解;二,“攻”作攻击解,“已”作动词“止”解。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妥间还有个对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即修辞过程。此过程所有的现象即修辞现象。与着现象有关的具体的实现极为复杂。即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知识,见解识力,逻辑因明,语言文字即体裁形式的遗产,又有读听者的理解力,感受力等等的关系。而普通作文书上所说的“六何”关涉的只不过六个问题一“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我们从修辞的观点看,上述关系不妨综合两句即: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消极手法与积极手法虽同是依据题旨情境调整语辞的手法,却也不是何物什么侧重:前者侧重在应和题旨,后者侧重在应和情境;消极手法侧重在理解,积极手法侧重在情感;前者的辞面子和辞里子之间,又常常有相当的离异,不像消极手法那样密合。自然地积极修辞多是对应情境的;或对应写说者和听说者共同的经验。因此在山东常见泰山,便把泰山来比喻是事情的重大,生在古代的常见飞矢便把飞矢来比喻事情的快速。因此,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的来源由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着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着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又充分的了解。技巧是临时的重在随机应变。前者是关于语言文字之外的,后者是关于语言文字本身的。因此平时应当两面并重。一方面充实生活,同时也不当荒废语言文字的观察和研究。平时对于修辞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精密的观察两层意思:1)个性的观察。每个体切实的修辞现象都应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每次观察也应该吧这种语言个性连同注意。还有体式风格不同也颇会形成了大同中的小异。2)功能的观察。即如藏词,是在将过去的词藏去。单将所有的词藏去,旁人将必无从领悟,故必取一句中间含有的这个词的人人熟悉的成语来贴现本词。系统的研究这也有两层意思:1)每式之内的系统。即藏词,藏去后面的,古来名叫歇后,如“友于”“殆厥”等。也有藏却头部的,即藏头,如曾有人成十五岁为“志学年”,三十岁为“而立年”,便是藏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像这样的修辞研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日,又不是人人一时所能并进的。修辞学的任务是告诉我们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它担负实地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记述,说明一)各体语言文字中修辞的诸现象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修辞研究之所以比较地有贡献是因为他们极之中实例的缘故。实例除了赞助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碧玺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后还当将它保存,借更翻阅原文细玩他的意味。至于修辞学本身,它应告诉我们一下几件事:一,修辞方式的构成如譬喻,应说明他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语词;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二,修辞方式的变化如譬喻由三种变化:1)明喻一譬喻语词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2)隐喻一譬喻语词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又有时隐去。3)借喻一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语词都隐去,单说“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三,修辞方式的分布如譬喻遍布在古今文中,又遍布在文言和口语中,不过口语中把譬喻语词该做好像“如同”“一样”“就是”等等就是了。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如譬如同借代相近,而同前句藏词则相距颇远之类。在修辞学中,大抵把一,二,三说的较详,四,五说的较略。因此这样,比较可以免掉挂一漏万,而且条理比较清楚些。修辞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过去实验成绩的一个总报告。旨在使人对语言文字由灵活正确的理解。与读和听的关系最大:一)确定意义修辞现象可以言传的。我们即知道他的构成,又知道他的功能,打扮就可以确定意思所在,扩大了所谓言传的境域。二)解决疑难偶然有修辞上的疑难,也比较容易解决。三)消灭歧视人旺旺以为文言可以做美文,口语只能做应用文。而所谓美文又大抵是指词彩美富。其实文言的辞彩,口语大抵都是可以做到的。四)其次是顺次做系统的练习。修辞学已把同类的辞例汇集在一起了,要做系统的练习实际很容易。其次彩是写说。从好的方面来说,大抵可以治疗两种病象:一)屑屑模仿病不知修辞的条理,只知屑屑模仿古人。例如现在已经不常见飞矢,为什么还要用飞矢来比喻快速,已经知道泰山不是异乎寻常的大,为什么还要用泰山比喻重大或高达?二)美辞堆砌病不注意语言文字和题旨情境的关系,错觉以为有些字眼一定美,摘出抄起备着做文的时候用。殊不知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存在。基于此种情况,还要看听得人看的人态度如何,写的说的人方法如何。一切健全的说写都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而内容又常为生活所决定。没有健全的生活就不会有健全的内容,也就不会有健全的形式。修辞学的本身也是如此。应当尽量搜集实际的材料,根据实际的材料来强调修辞的条理不应当影印陈说来作新书内容。因此对于修辞学研究的诸论著无论中的外的古的今的,都应只备作参考。自己应切实负责地寻求各种眼见耳闻的修辞事实来逐一加以分析。一切科学都具有时代特性,更何况修辞学其成事成例原本是日在进展的。所有说修辞学的论述即便是切实到了极点,也不过是从空前的大例,出空前的调理来做后来居上者的参考。要超越其所述说只要能够提出新例证,支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即便如此我们没有墨守陈例旧说的义务,却也有采取古今中外所有成就来作我们学习研究的基石的权利。在讨论修辞所形成的三个阶段时,陈望道写生说:“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就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他虽未明确指出字形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但其中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实际上就包含了汉字的形体。本书中将“修辞现象”明确定位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凡》的研究对象自然是“修辞现象”。通过阅读本书,《发凡》是从纵(言语表达的具体过程)横(修辞手法,修辞成例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确定这一研究对象,阐述这一现象的。反复的阅读此书,方知汉字形体可修辞,标点符号可修辞,物理符号及图表亦可修辞。总之,修辞并不只是语言的专利,而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修辞。有了这样的意识,平时在阅读语言作品时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生活中的修辞现象。然而,由于受其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等方面的影响,《发凡》在其贯彻历史性及科学性相统一实现其现实价值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要从科学研究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研究,这对修辞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修辞学研究是一个关于几代人共同参与,持续关注,不断挖掘的过程。篇五:修辞学读书报告读书报告自先秦时期至20世纪初,在我国,人们对修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修辞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演化。1926年王易在是《修辞学》一书提出修辞学研究表现文章内美之学,这种观点反映了我国修辞观念上悠久的美辞观传统。实际上就是修饰,炼字炼句,精雕细琢的结果就是使语言美。作为语言运用艺术的修辞的经典代表,唐朝诗人贾岛就是一位运用修辞以美化语言的高手,他的“推敲”典故至今为后人称赞: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据说,是人在作此诗《题李凝幽居》对用“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迟疑不定,后来遇到韩愈,韩愈觉得“敲”比“推”要好些,贾岛才决定用“敲”。从修辞角度说,“敲门”暗含了明显的声响效果,衬托出也得寂静,;而“推门”动作显得迟缓,不具有那么强烈声响效果,,所以反衬效果不佳。而且“敲”还使上下句水乳交融,写出李凝幽居的自然景物的幽静恬淡的特点。为何?正是僧人的“敲门”声音才惊起了“池边树”上栖息的小鸟,这是上下句意正好相融合。所以诗人舍“推”取“敲”使诗意更趋向理想。古代的选词、择句、求韵就是中国古代所讲究语言修辞效果,也是为美化语言而作的修辞。20世纪60年代,张弓所主张的“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这实际上也是美辞观的延续。这一观念与美学融合,到90年代逐渐形成了修辞美学,将这修辞学提高了一个高度。20世纪90年代,陈望道对“修辞”做了广狭之分。他认为:“(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这实际上就是修饰、调整或适用文辞和语辞。也就是说,修辞的功能除了包括使语言生动形象,也包括使语意传达清澈,辞达意通。也就是孔子所言的“辞达而已矣”的境界。20世纪上半叶中国修辞学的主流是研究修辞本质的新认识,到了后半叶,随着语言本体研究特别是语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就开始把修辞纳入语言运用的大视野来认识,因此有了更深入的论述。”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的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过程。”现代人从社会实用的角度认识到了修辞的主体意识性,,目的性,社会性。在经历了漫长的修辞演变之后,人类会已经迈入高科技社会,人际交流日益密但是人类的语言能力以及言语功能依然对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当代,修辞研究的趋势表明,修辞已不再指堆砌辞藻,而是一种人类行为。作为一种概念,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语话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现代社会里,人际交往、政治宣传、新闻广播、商业营销、演讲主持,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修辞知识和修辞能力,不学修辞,我们就难以提高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陶瓷结合剂CBN砂轮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无机助焊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Java程序设计教程 (任务驱动式)》全套教学课件
- 2025-2030全球丝束浸渍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航空自动驾驶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中药炮制技术东盟特色药材加工与炮制讲解
- 平行四边形惯性矩的等效算法
- 卫生间改造装修合同合同范本
- 住房装修简单合同
- 2025购销合同常用范本
- 2025年度高端商务车辆聘用司机劳动合同模板(专业版)4篇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长江航道工程局招聘10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59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黑神话:悟空》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
- 《古希腊文明》课件
-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投标文件
- 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招聘普通雇员笔试真题2023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6篇
- 零售业连锁加盟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