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6-2017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文轩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A.在使用刻度尺之前,应先观察刻度尺,搞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测量时只能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读起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加上单位3.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24.3cm B.24cm C.24.30cm D.2.43dm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最快的是()A.运动员 B.汽车 C.一样快 D.羚羊5.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6.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7.关于医用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B.消毒时,放在沸水中煮C.用医用酒精擦拭来消毒 D.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8.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m/s B.9m/s C.10m/s D.11m/s9.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11.一只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历时6s,下落时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已知小球在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0m,则它在这6s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50m/s B.大于50m/sC.小于50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13.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15.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16.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2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2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每题4分,少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16分)2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24.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27.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62cm,3.63cm,3.58cm,3.62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2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2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3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31.小健为了测量一口枯井的深度,他站在井口向这枯井大声喊话,0.1s后在井口听到回声,则这井口的深度是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32.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mins.(2)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33.请你找到鼓、小提琴,观察它们的发声.(1)鼓是靠鼓皮发声,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音调越.(2)小提琴是靠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3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五、计算题(35题4分,36题8分,共12分)35.一轿车行驶在“济聊高速”公路上,途中轿车行驶到某地时,司机看见路边立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该地最快可多长时间到达济南?3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聊城市文轩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1dm左右,指甲的宽度在1cm=0.1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A.在使用刻度尺之前,应先观察刻度尺,搞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测量时只能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读起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加上单位【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观察并明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不符合题意;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符合题意;C、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符合题意;D、长度测量的最终结果要有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B.3.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A.24.3cm B.24cm C.24.30cm D.2.43d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A、24.3cm,准确到1cm,故A错;B、24cm=2.4dm,准确到dm,故B错;C、24.30cm=243.0m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正确;D、2.43dm=24.3cm,准确到1cm,故D错;故选C.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最快的是()A.运动员 B.汽车 C.一样快 D.羚羊【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故D符合题意;故选D.5.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1)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选择的是地面或者绿妹自己为参照物;(2)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意思是说绿妹是向后运动的,选择的是汽车或者红孩自己.故选B.6.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以公路牌(70km)为参照物时,卡车与公路牌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卡车是运动的;轿车与公路牌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轿车是静止的;所以卡车运动、轿车静止.故选A.7.关于医用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B.消毒时,放在沸水中煮C.用医用酒精擦拭来消毒 D.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根据医用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来分析四个选项,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放在在沸水中煮,超过体温计的量程,用医用酒精擦拭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解答】解:A、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可以不离开人体读数.此选项正确;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放在沸水中煮.此选项错误;C、用医用酒精擦拭既方便有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此选项正确;D、体温计下端有一个很细的缩口,使用前要用力的甩一下.此选项正确.故选B.8.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m/s B.9m/s C.10m/s D.11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已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0m/s.故选C.9.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首先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在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的关系.【解答】解: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速度随着时间不发生变化,则为图中乙部分.故选B.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B.11.一只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历时6s,下落时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已知小球在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0m,则它在这6s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50m/s B.大于50m/sC.小于50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先利用公式v=求出最后2s的平均速度,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大,据此判断在这6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范围.【解答】解:最后2s的平均速度:v===50m/s,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是越来越快,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2s的平均速度(50m/s).故选C.1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解答】解: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故选B.13.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考点】音色.【分析】“听音辨人”,是由于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速的大小因介质的性质而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解答】解: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5.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计量,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故选C.16.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故选D.1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A.1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1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所以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当抽成真空时,声音就会消失;故选C.2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故选A.2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1)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2)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解答】解:A、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下1大格处,示数为﹣10℃.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每题4分,少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16分)2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正确.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观光电梯与他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C、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他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路边树木是运动的,故会不停地向后退去.故C正确;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BC.24.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②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A、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B、误差与错误无论是从产生原因上,还是从能否避免上,都是不同的,故B错误;C、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避免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ABC.2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和温度有关.【解答】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此选项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此选项错误;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故选BCD.2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B、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C、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D、声音的利用有两个: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C、物体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就不会听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只有给结石一定的能量,才能把结石粉碎,所以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车位出租协议书
- 车主雇佣司机协议书
- 锂电窑炉承包协议书
- 道路车辆施救协议书
- 4人入伙合同协议书
- 项目车位预定协议书
- cnc编程学徒协议书
- 雕塑方案保密协议书
- 酒馆出租合作协议书
- 中餐馆合伙合同协议书
- 个体户法人变更转让协议书范本
- TSG21-202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送审稿)
-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课件
- 农村电商运营与实践考核试卷
- 危废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AEO供应链与贸易安全
- 2025年湖南省湘能农电联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耐腐蚀预制混凝土桩》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限公司招聘7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JG(陕) 006-2019 车用甲醇燃料加注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