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课件_第1页
北京大学校长课件_第2页
北京大学校长课件_第3页
北京大学校长课件_第4页
北京大学校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1898年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主张阅报去皇帝壅蔽,然要严禁“渎乱宸聪”。建议酌置散卿,广集人才,以资议政。甲午战起,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孙家鼐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1许景澄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嘉兴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同治七年进士。历任驻法、德、意、菏、奥、比六国公使,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历主镇压义和团,反对对外宣战,与袁昶同被杀。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许景澄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2张百熙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四川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江西乡试正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第三任校长张百熙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3张亨嘉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四年,提督湖南学政。光绪十九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入值南书房,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升授太常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二十七年,出督浙江学政。旋回京,仍在南书房行走,并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补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授兵部右侍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第四任校长张亨嘉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4李家驹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字柳溪。光绪进士。授翰林。1903年任湖北学政,后调东三省,不久该做京师大学堂监督,授学部右丞。1907年曾任出使大臣赴日本,此年该派为考察日本宪政大臣,授内阁学士。1909年署理学部左侍郎。1911年兼任协同纂拟宪法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曾接受袁世凯称帝时授予的封衔。第五任校长李家驹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字5朱益藩(1861年7月1日—1937年3月10日)字艾卿,号定园,江西省莲花县花塘村人,朱熹后裔。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本年任湖南乡试,会试正考官;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为南书房行走,授为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浙江省乡试、会试正考官;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任陕西学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奉谕调补闽布政使,9月奉谕为山东提学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南书房行走;1907年12月25日调宗人府府丞;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派充廷试赴日、赴欧游学毕业生监考官及阅卷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钦命为廷试游学生阅卷大臣;1911年(宣统三年)授副都御史,后授毓庆宫授读,毓庆宫行走、少保、太保、赏紫禁城骑马、乘坐二人暖轿、诰授光禄大夫、赐谥“文诚”。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还是江西历史上出任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总监督的第一人。

朱益藩朱益藩(1861年7月1日—1937年3月10日)字艾卿,号6刘廷琛刘廷琛(1908.1-1910.12)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在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辛亥后侨居青岛。民国政府礼制馆隶于政事堂。1914年7月1日,国务卿拟聘刘廷琛为礼制馆顾问,刘乃撰《复礼制馆书》以辞。他在文中贬斥共和制度说:"沉观三载,灼见病源实在于此",进而要求袁世凯向溥仪"返大政":"夫民主国与中国国情不适,已为众人所信。然袁公误自称帝,有悖初意,亦必为中国举国所不服。为今之计,惟返大政于大清皇帝,复还内阁总理之任。"丁巳年,刘与张勋共谋复辟,并出任内阁议政大臣,是首要人物。1932年7月5日,刘病逝于青岛。

刘廷琛刘廷琛(1908.1-1910.12)字幼云,7字凤孙,山东胶州人。清光绪进士。1910年9月至1911年11月署理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柯劭愍字凤孙,山东胶州人。清光绪进士。1910年9月至1911年18劳乃宣(1911.11-1912.02)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中国近代音韵学家。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乃宣坚持“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的修律方针,主张凡属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都纳入新刑律之中。他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表现,目的在于抵制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维持封建君主专制。劳乃宣(1911.11-1912.02)1843——19219严复(1912.02-1912.10)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1912.02-1912.10)严复(1854.1.810何燏时(1912.12-1913.11)何燏时(1878-1961)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字燮侯。浙江省诸暨县人,1878年8月10日生。早年赴日留学,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后开矿办厂,从事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被推举为游击区的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当选为临时参议会副会长。曾两次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坚贞不屈后被营救出狱。何燏时(1912.12-1913.11)何燏时(1878-111胡仁源(1913.11-1916.12)胡仁源(1883-?)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胡仁源(1913.11-1916.12)胡仁源(1883-?12蔡元培(1916.12-1927.08)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1916.12-1927.08)蔡元培(1868年113蒋梦麟(1930.12-1945.09)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蒋梦麟(1930.12-1945.09)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14胡适(1945.09-1948.12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1945.09-1948.12胡适(1891.12.115汤用彤(1949.05-1951.09)汤用彤中国常见人名,汤用彤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汤用彤(1949.05-1951.09)汤用彤中国常见人名,16马寅初(1951.06-1960.03)马寅初(1882—1982),汉族,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马寅初(1951.06-1960.03)马寅初(1882—117陆平(1960.03-1966.06)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陆平1933年2月加入加入中国共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他曾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于1957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

陆平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他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北大、清华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领导岗位。陆平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工作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中华民解放先锋队华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委书记、中共平北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常委兼青工部部长,铁道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陆平(1960.03-1966.06)陆平(1914-218周培源(1978.07-1981.03)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培养了几代知名的力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同时关怀和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在组织领导我国的学术界活动、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周培源(1978.07-1981.03)周培源,著名力学家、19张龙翔(1981.05-1984.03)张龙翔(1916.3-1984.3),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曾任重庆桐油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81年5月至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1981.05-1984.03)张龙翔(1916.320丁石孙(1984.03-1989.08)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大学文化。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参加工作。数学家。2005年12月9日民盟中央九届四中全会接受丁石孙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职务的请求,推举他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丁石孙(1984.03-1989.08)1927年9月生,江21吴树青(1989.08-1996.08)吴树青,男,1932年1月出生,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个人简历:1949年8月中共浙江省桐乡县委工作队员1952年7月-1955年7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员1955年7月-1989年8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1989年8月-1996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1986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基金会理事长1932年生,江阴顾山人。3岁随母到常熟生活、读书,初中就读于常熟县立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中学。1949年8月参加革命,被选送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分配至浙江桐乡县委工作。1952年被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留校任经济学助教,致力经济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84年评为教授。198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9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96年8月离任。在北大主政7年间,他按中央要求把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高新科技项目“北大方正”,拆北大南围墙建成“中关村”现代化电子街,为创建中国硅谷提供了较好条件。同时设立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培养年轻人才,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不足100人扩展到600多人。并主持制订了北大面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从而为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吴树青(1989.08-1996.08)吴树青,男,193222陈佳洱(1996.08-1999.11)陈佳洱(1934—),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陈佳洱(1996.08-1999.11)陈佳洱(1934—23许智宏,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65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10月至2003年0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9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与之同名的有为中国列车提速研究有一定的贡献的铁道工人。许智宏(1999.11-2008.11)许智宏,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24周其凤,男,汉族,1947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0年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1年9月获硕士学位,1983年2月获博士学位,同年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198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1990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等职。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2003年6月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从2001年6月起至2004年7月先后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等职。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2008年11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其凤周其凤,男,汉族,1947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25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1898年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主张阅报去皇帝壅蔽,然要严禁“渎乱宸聪”。建议酌置散卿,广集人才,以资议政。甲午战起,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孙家鼐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26许景澄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嘉兴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同治七年进士。历任驻法、德、意、菏、奥、比六国公使,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历主镇压义和团,反对对外宣战,与袁昶同被杀。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许景澄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27张百熙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四川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江西乡试正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第三任校长张百熙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28张亨嘉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四年,提督湖南学政。光绪十九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入值南书房,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升授太常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二十七年,出督浙江学政。旋回京,仍在南书房行走,并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补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授兵部右侍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第四任校长张亨嘉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29李家驹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字柳溪。光绪进士。授翰林。1903年任湖北学政,后调东三省,不久该做京师大学堂监督,授学部右丞。1907年曾任出使大臣赴日本,此年该派为考察日本宪政大臣,授内阁学士。1909年署理学部左侍郎。1911年兼任协同纂拟宪法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曾接受袁世凯称帝时授予的封衔。第五任校长李家驹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字30朱益藩(1861年7月1日—1937年3月10日)字艾卿,号定园,江西省莲花县花塘村人,朱熹后裔。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本年任湖南乡试,会试正考官;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为南书房行走,授为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浙江省乡试、会试正考官;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任陕西学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奉谕调补闽布政使,9月奉谕为山东提学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南书房行走;1907年12月25日调宗人府府丞;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派充廷试赴日、赴欧游学毕业生监考官及阅卷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钦命为廷试游学生阅卷大臣;1911年(宣统三年)授副都御史,后授毓庆宫授读,毓庆宫行走、少保、太保、赏紫禁城骑马、乘坐二人暖轿、诰授光禄大夫、赐谥“文诚”。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还是江西历史上出任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总监督的第一人。

朱益藩朱益藩(1861年7月1日—1937年3月10日)字艾卿,号31刘廷琛刘廷琛(1908.1-1910.12)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在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辛亥后侨居青岛。民国政府礼制馆隶于政事堂。1914年7月1日,国务卿拟聘刘廷琛为礼制馆顾问,刘乃撰《复礼制馆书》以辞。他在文中贬斥共和制度说:"沉观三载,灼见病源实在于此",进而要求袁世凯向溥仪"返大政":"夫民主国与中国国情不适,已为众人所信。然袁公误自称帝,有悖初意,亦必为中国举国所不服。为今之计,惟返大政于大清皇帝,复还内阁总理之任。"丁巳年,刘与张勋共谋复辟,并出任内阁议政大臣,是首要人物。1932年7月5日,刘病逝于青岛。

刘廷琛刘廷琛(1908.1-1910.12)字幼云,32字凤孙,山东胶州人。清光绪进士。1910年9月至1911年11月署理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柯劭愍字凤孙,山东胶州人。清光绪进士。1910年9月至1911年133劳乃宣(1911.11-1912.02)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中国近代音韵学家。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乃宣坚持“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的修律方针,主张凡属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都纳入新刑律之中。他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表现,目的在于抵制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维持封建君主专制。劳乃宣(1911.11-1912.02)1843——192134严复(1912.02-1912.10)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1912.02-1912.10)严复(1854.1.835何燏时(1912.12-1913.11)何燏时(1878-1961)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字燮侯。浙江省诸暨县人,1878年8月10日生。早年赴日留学,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后开矿办厂,从事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被推举为游击区的人民代表,两次参加浙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当选为临时参议会副会长。曾两次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坚贞不屈后被营救出狱。何燏时(1912.12-1913.11)何燏时(1878-136胡仁源(1913.11-1916.12)胡仁源(1883-?)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教育部总长,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等职。胡仁源(1913.11-1916.12)胡仁源(1883-?37蔡元培(1916.12-1927.08)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1916.12-1927.08)蔡元培(1868年138蒋梦麟(1930.12-1945.09)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蒋梦麟(1930.12-1945.09)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39胡适(1945.09-1948.12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1945.09-1948.12胡适(1891.12.140汤用彤(1949.05-1951.09)汤用彤中国常见人名,汤用彤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汤用彤(1949.05-1951.09)汤用彤中国常见人名,41马寅初(1951.06-1960.03)马寅初(1882—1982),汉族,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马寅初(1951.06-1960.03)马寅初(1882—142陆平(1960.03-1966.06)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陆平1933年2月加入加入中国共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他曾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于1957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

陆平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他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北大、清华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领导岗位。陆平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工作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中华民解放先锋队华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委书记、中共平北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常委兼青工部部长,铁道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陆平(1960.03-1966.06)陆平(1914-243周培源(1978.07-1981.03)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培养了几代知名的力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同时关怀和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在组织领导我国的学术界活动、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周培源(1978.07-1981.03)周培源,著名力学家、44张龙翔(1981.05-1984.03)张龙翔(1916.3-1984.3),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曾任重庆桐油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81年5月至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1981.05-1984.03)张龙翔(1916.345丁石孙(1984.03-1989.08)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大学文化。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参加工作。数学家。2005年12月9日民盟中央九届四中全会接受丁石孙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职务的请求,推举他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丁石孙(1984.03-1989.08)1927年9月生,江46吴树青(1989.08-1996.08)吴树青,男,1932年1月出生,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个人简历:1949年8月中共浙江省桐乡县委工作队员1952年7月-1955年7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员1955年7月-1989年8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1989年8月-1996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1986年8月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