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1分)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5分)(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他原名,字。我们以前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小说《》。(2)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中庸》《》《》三部。(3)《创造宣言》的作者是,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旧社会,地主压榨()奴隶,雁过拔毛。(2)今年干旱,没有充足的水灌溉()农田。(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zìqīqīrén)的脂粉所(kuāngpiàn)。(4)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xùwàng)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B.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C.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D.核心技术攻关,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阅读是一种孤独。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5.下面两张图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3分)“图一”理解:同学一: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图二”理解:6.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寓意。(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7、8题。(4分)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7.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的哪些特色?(2分)8.“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字的妙处。(2分)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9~11题。(12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9.加点词“简直”是什么词性?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0.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4分)11.下列对选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中国的脊梁。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15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朱永新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12.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3分)13.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14.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15.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18分)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贺铭华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被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优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若真是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味,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被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能力;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能力;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面这段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就不会有这些人类文化精品出现了!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我们的生命才被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7.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4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③④⑥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9.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0.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4分)六、写作。(50分)21.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