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电子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参考答案:C略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并被贵族视为自己的私产C.周王室衰微,土地国有制度被破坏D.新兴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参考答案:A考察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B、C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和改革。通过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新兴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大权。这时,新的土地制度刚刚确立,还没有出现“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农民土地”的现象。故A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应排除。故应选A。3.《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参考答案:C本题重在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从“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可知是对美国独立后建国之初实施的邦联制。而“如果……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可知是主张改变邦联制下中央无权的状态,加强中央政府权力。A、B、D不符合题意。4.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B.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 C.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 D.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根据材料“‘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浦东的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深化改革的体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5.(明)景泰二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参考答案:D皇帝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是由于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皇帝的意见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明朝君主专制是在不断强化,但材料不是反映这一主题,排除B项;从最终结果来看,廷议制度未能确保公正法治,排除C项。点睛:教材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这是总体趋势,也有例外的情况。本题考查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情况,本题的回答需要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得出。6.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B7.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参考答案:C

8.“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参考答案:A考察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解答此题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提示“春初砍山,众木尽噘。……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乘热下种……”,由此可知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应选A。9.“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触发生产力变革。”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A.煤炭

B.核能

C.电气

D.石油参考答案: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触发生产力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石油,故D正确。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排除。核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B排除。电气,不属于能源,故C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1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参考答案:A11.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1960年的也掀起非洲的“变迁之风”,也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排除BD,C项正确;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所以选C12.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于是周与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郑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D.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参考答案:A【详解】郑国本来是周王室统治下的诸侯国,周天子是天下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但从材料中的“周与郑国交换人质”来看,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丧失,说明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故答案为A项。B项“彻底独立”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走向统一”,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D项中的“丧失殆尽”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3.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C.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 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参考答案:B本题主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确立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此答案为B。14.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C选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种经营方式的改变,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5.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佘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德国统一的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依据材料“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故A正确。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6.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参考答案:D17.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参考答案:D18.加速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兼并战争不断B、税制改革的实行C、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D、东周名存实亡参考答案:C19.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反映出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中国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C.党的工作中心要转变D.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参考答案:A【详解】由材料“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可知,邓小平强调必须冲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0.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参考答案:D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由此可知,材料“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历史叙述;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点睛:本题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是关于历史理论的好题,契合历史学科的学术热点,这是高中历史教育的薄弱部分。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指的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备考中,师生对这部分一定要关注。21.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参考答案:A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实行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2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也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同时“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所以AB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C项与行省制度的实行无关,故答案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23.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战的胜利参考答案:C24.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一一《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参考答案:D【详解】《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蕴含了拉美被压迫被欺凌的含义,应该是喻指曾经拉美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拉美国家之间边界呈几何形的并不多,多数是依自然地理形态划界,而非洲国家的边界多是呈几何形边界。故A项错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指1810--1826年西属美洲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解放战争,《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蕴含了拉美被压迫被欺凌的含义而不是表现拉美人民抗争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殖民主义时期拉美的确形成了畸形单一的作物制,但这与书名“被切开的血管”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25.“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A.所有男子 B.有财产的本地成年男子C.贵族男子 D.全体居民参考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真正能够享受民主权利是雅典城邦的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雅典妇女、奴隶均不享受民主权利.综上所述,故B准确,排除A、C、D。26.《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参考答案:C27.下图是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B.体现了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发展C.体现了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开放”D.体现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图片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教育发展相关内容。根据图片关键信息“一九八三年”,即考查“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项不符合史实,不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来的。进一步可知,ABC三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发展方针·“三个面向”28.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D.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参考答案:C材料中叙述的是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时所采取的戒严措施。因此这一措施被打破是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解冻,台湾允许探亲开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只是中国大陆方面的措施;B选项只是民间共识,没有政府行动;D选项时间较晚,故排除。29.下图是20世纪60~80年代东欧五国年均国民收入增长变化趋势表,由此可知

年代国家60年代70年代1988年1989年保加利亚6.9%4.5%-4%-10%捷克斯洛伐克4.6%2.0%1.7%-3.1%匈牙利4.6%1.3%1.2%-3.0%罗马尼亚9.2%5.2%-9.9%-10.0%波兰5.5%1.3%0%-13%

A.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显露 B.社会制度严重偏离国情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苏联解体冲击东欧经济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图表反映了20世纪60~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倒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制度严重偏离国情,故B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东欧各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C项排除。苏联于1991年解体,这与材料时间“20世纪60~8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3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政治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参考答案:C分析】略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欧洲走向联合,体现在经济一体化上。古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参考答案:(1)目标: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2)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由材料“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建设我们的欧洲”,目标可以归纳为: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2)第一问,主要分析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以下史实: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第二问,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包括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32.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类型: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异:英国国王是虚君,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详解】(1)根据材料一“总统……国会……否决……众议院……弹劾”等关键词以及材料二“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材料四“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创制法律之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结合所学,可知四部文献分别是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国家机构权利的分配及相互关系可知法国、美国为民主共和制,英国、德国为君主立宪制。(2)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与德国都属于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材料四“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创制法律之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结合议会与君主的权力分配分析其差异即可。二小问从两国的代议制建立的方式(改革或革命)、特点进行阐述。33.经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请回答:(13分)(1)与图中三个条约签订有关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各是什么?(3分)(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各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刻没有停止过,请任意写出近代史上四个抗击列强侵略的英雄人物。(4分)参考答案:(1)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英签订《南京条约》;

(1分)

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1分)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分)(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