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格纳肉芽肿课件_第1页
韦格纳肉芽肿课件_第2页
韦格纳肉芽肿课件_第3页
韦格纳肉芽肿课件_第4页
韦格纳肉芽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目前病因未明,属自身免疫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病理以血管壁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称三联征);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概述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1概述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耳和皮肤;亦可侵及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WG。概述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2历史1931年柏林大学的医学生HeinzKlinger首次报道两例因血管壁的炎症累及全身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的患者。1936年和1939年FriederichWegener医生分别描述了3例以累及上下呼吸道的坏死性肉芽肿为突出症状症候群的患者。1954年,人们对这一综合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病也因FriederichWegener医生而得名。历史1931年柏林大学的医学生HeinzKlinge3流行病学男性略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可发病(5-91岁);40~50岁高发,平均发病年龄41岁;儿童罕见;国外资料该病发病率为3~6/10万人,我国发病情况目前尚无统计资料。流行病学男性略多于女性;4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WG的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有文献报道,WG可能和HLA-B50,B55,HLA-DR1以及HLA-DQw7有关;环境因素:有研究认为WG可能和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有关,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机制包括ANCA的作用、T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作用,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参与WG的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至今未明;5病理改变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理改变包括:坏死、肉芽肿形成以及血管炎。镜下可见:小动脉、小静脉血管炎、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炎性血管的周围伴有细胞浸润形成的肉芽肿。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副鼻窦、鼻咽腔、气管粘膜、肺间质和肾小球。病理改变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理改变包括:坏死、肉芽肿形成以及6临床表现——多样性三联征临床表现——多样性三联征7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下呼吸道症状肾脏其他部位关节、眼、皮肤心脏、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8一般症状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最常见一般症状发热;体重下降;最常见9上呼吸道症状常见(95%),常为首发症状,不易治疗、易复发耳:耳痛、中耳炎、听力丧失;鼻:持续地流鼻涕,且不断加重,导致鼻塞和疼痛;伴有鼻粘膜溃疡、结痂、鼻出血、涎中带血;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喉:声音嘶哑、呼吸喘鸣(声门下狭窄)口:口腔溃疡(痛或不痛)上呼吸道症状常见(95%),常为首发症状,不易治疗、易复发10鞍鼻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鞍鼻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11声门下狭窄声门下狭窄12口腔出血、溃疡口腔出血、溃疡13下呼吸道症状肺部病变病理特点:坏死性肉芽肿性肺部炎症,偶尔可以是肺泡毛细血管炎。前者导致高密度的结节影,后者则引起弥漫性肺出血;肺部受累时WG的基本特征之一,50%的患者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80%以上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症状;大量肺泡出血较少见,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具有多形、多变、多发、空洞特点;下呼吸道症状肺部病变病理特点:坏死性肉芽肿性肺部炎症,偶尔可14肺结节40–70%病人出现;多发、双侧;大小不定、直径多在2-4cm;25%大于2cm的结节有空洞,厚壁或薄壁均可;66岁,男性WG示:中心低密度结节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肺结节40–70%病人出现;66岁,男性WGAnanthak15空洞49岁男性,活动性WG37岁女性,WG消散时显示薄壁空洞和小间隔(箭头处)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3月后结节空洞化空洞49岁男性,活动性WG37岁女性,WG消散时显示薄16小结节43岁男性、活动WG箭头(左):胸膜下磨玻璃影箭头(右):小叶中心性密度增高影34岁女性、WG服用免疫抑制剂有流感样症状;箭头(arrow):小叶中心性密度增高影伴支气管壁增厚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小结节43岁男性、活动WG34岁女性、WG服用免疫抑制剂有17磨玻璃和实变59岁女性缺氧WG支气管周围和外周磨玻璃影63岁女性WG支气管周围和外周实变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磨玻璃和实变59岁女性缺氧WG63岁女性WGAnant18弥漫性肺出血63岁,女性,急诊室WG,双肺弥漫GGO,小叶间隔增厚、实变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弥漫性肺出血63岁,女性,急诊室WG,双肺弥漫GGO,小19晕征和反晕征26岁,女性,活动WGA,水平CT显示右上肺空洞结节B,空洞穿过斜裂(箭头)晕征环绕代表出血51岁,男性,活动WG,右上肺磨玻璃密度增高结节周围环形实变影(反晕征),可能代表出血周围有机化。左上肺小灶性磨玻璃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晕征和反晕征26岁,女性,活动WG51岁,男性,活动WG,20气道狭窄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气道狭窄AnanthakrishnanL.WGint21肾脏损害肾脏病变的病理特点:局灶性坏死和不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的新月体形成,亦称为微量免疫复合物的肾小球肾炎,有时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肾脏病变不易鉴别。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相差镜检);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肾脏损害肾脏病变的病理特点:局灶性坏死和不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22左上: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和核碎屑,早期寡免疫沉淀肾小球肾炎上:细胞新月体左:无免疫复合物沉积(Jonessilverstain;originalmagnificationx400).(x8,000)(Jonessilverstain;originalmagnificationx400).左上: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和核碎屑,早期寡免疫沉淀肾小球肾炎(23眼部损害眼受累的比例高达50%以上;可累及眼部的任何结构,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眼部损害眼受累的比例高达50%以上;24皮肤粘膜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雷诺现象等;皮肤紫癜最为常见。皮肤粘膜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25神经系统很少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病变。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神经系统很少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26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27其他系统心脏:心包炎、心肌炎;消化道:腹痛、腹泻、出血;脾脏:坏死、血管炎、肉芽肿形成;泌尿生殖系统: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其他系统心脏:心包炎、心肌炎;28常规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增多,正细胞正色素贫血。ESR和CRP增高;RF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尿常规: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后者对肾小球肾炎有诊断意义。

常规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增多,正细胞正色素29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ANCA:为胞浆型抗体,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对活动性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WG的特异性的抗体;p-ANCA:为核周型抗体,其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ANCA30c-ANCA(PR3-ANCA)对W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c-ANCA(PR3-ANCA)对W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31诊断标准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胸片异常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尿沉渣异常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性改变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WG分类标准符合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0%。诊断标准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32诊断要点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无症状者可通过血液ANCA检测及鼻窦、胸部CT辅助诊断;病理活检为确诊金标准;因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了能早期诊断,对有以下情况者应反复进行活组织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经查有粘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眼、口腔黏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肺内有可变性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皮肤有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等。诊断要点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33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累及肾脏是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红细胞管型。相似点:肺、肾损害基本一致,也可有全身损害不同点:上呼吸道损伤少、肺部空洞少、P-ANCA或MPO-ANCA阳性常见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34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有重度哮喘;肺和肺外脏器有中小动脉、静脉压及坏死性肉芽肿;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相似点:ANCA阳性;不同点:有哮喘,无上呼吸道坏死,E%增高;鉴别诊断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35鉴别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多形细胞浸润性血管炎和血管中心性坏死性肉芽肿病,浸润细胞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非典型淋巴细胞;相似点:肺多发空洞性结节,也可有全身损害;不同点:主要累及肺、皮肤、神经系统及肾间质,但不侵犯上呼吸道。血管周围多形细胞浸润;鉴别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病:36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e):是以肺出血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由此引致的米慢性肺泡出血及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以发热、咳嗽、咯血及肾炎为突出特征,但一般无其他血管炎征象;相似点:累计肺、肾;不同点:其他器官少受累,基底膜抗体阳性;鉴别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37鉴别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

是以软骨受累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为也可有鼻塌陷、听力障碍、气管狭窄。相似点:累及上呼吸道;不同点:耳廓受累多件,无鼻窦受累,ANCA阴性活动期抗II型胶原抗体阳性;鉴别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38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分为3期:诱导缓解、维持缓解、控制复发;循证医学显示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分为3期:诱导缓解、维持缓解、控制复发;39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用甲泼尼龙1.0~1.5mg/kg/d,4~6周并且缓解后逐渐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对严重病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呼吸道病变伴低氧血症如肺泡出血、进行性肾衰竭,可采用冲击疗法,甲泼尼龙1.0g/d,连用3天,第4天改口服泼尼松1.0~1.5mg/kg/d,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用甲泼尼龙1.0~1.5mg/kg/d,4~40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通常给予口服CTX1.3mg/kg/d,也可用环磷酰胺200mgqod;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可用1mg/kg/d维持;对严重病例给予环磷酰胺按0.5~1.0g/m2体表面积静脉冲击治疗,每3~4周1次,同时还可给予环磷酰胺100mgpoqd。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可使用1年或数年,撤药后患者能长期缓解;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期,但不能完全控制肾脏等器官损害的进展;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等。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41警示!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所致的肺炎;约6%的WG患者在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并成为WG的死亡原因。警示!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卡氏肺囊42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霉酚酸酯;丙种球蛋白:提供抗独特型抗体作用于T、B细胞。大剂量还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中合循环性抗体作用,一般其他药合用,300~400mg/kg/d,连用5~7天。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43其他治疗复方新诺明片:对于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以及已用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控制病情者,可选用本药进行抗感染治疗(2~6片/d),有较好疗效,能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时间;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透析;外科治疗;其他治疗复方新诺明片:对于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以及已用泼尼松和44预后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WG的预后明显改善;未经治疗的WG平均生存期为5个月,82%的患者1年内死亡,90%以上的患者2年内死亡;大部分患者通过用药,尤其是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和严密随诊,能诱导和维持长期的缓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高龄、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肾脏损害。预后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45概述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目前病因未明,属自身免疫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病理以血管壁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称三联征);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概述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granulo46概述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耳和皮肤;亦可侵及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WG。概述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47历史1931年柏林大学的医学生HeinzKlinger首次报道两例因血管壁的炎症累及全身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的患者。1936年和1939年FriederichWegener医生分别描述了3例以累及上下呼吸道的坏死性肉芽肿为突出症状症候群的患者。1954年,人们对这一综合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病也因FriederichWegener医生而得名。历史1931年柏林大学的医学生HeinzKlinge48流行病学男性略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可发病(5-91岁);40~50岁高发,平均发病年龄41岁;儿童罕见;国外资料该病发病率为3~6/10万人,我国发病情况目前尚无统计资料。流行病学男性略多于女性;49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WG的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有文献报道,WG可能和HLA-B50,B55,HLA-DR1以及HLA-DQw7有关;环境因素:有研究认为WG可能和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有关,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机制包括ANCA的作用、T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作用,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参与WG的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至今未明;50病理改变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理改变包括:坏死、肉芽肿形成以及血管炎。镜下可见:小动脉、小静脉血管炎、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炎性血管的周围伴有细胞浸润形成的肉芽肿。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副鼻窦、鼻咽腔、气管粘膜、肺间质和肾小球。病理改变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理改变包括:坏死、肉芽肿形成以及51临床表现——多样性三联征临床表现——多样性三联征52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下呼吸道症状肾脏其他部位关节、眼、皮肤心脏、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53一般症状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最常见一般症状发热;体重下降;最常见54上呼吸道症状常见(95%),常为首发症状,不易治疗、易复发耳:耳痛、中耳炎、听力丧失;鼻:持续地流鼻涕,且不断加重,导致鼻塞和疼痛;伴有鼻粘膜溃疡、结痂、鼻出血、涎中带血;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喉:声音嘶哑、呼吸喘鸣(声门下狭窄)口:口腔溃疡(痛或不痛)上呼吸道症状常见(95%),常为首发症状,不易治疗、易复发55鞍鼻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鞍鼻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56声门下狭窄声门下狭窄57口腔出血、溃疡口腔出血、溃疡58下呼吸道症状肺部病变病理特点:坏死性肉芽肿性肺部炎症,偶尔可以是肺泡毛细血管炎。前者导致高密度的结节影,后者则引起弥漫性肺出血;肺部受累时WG的基本特征之一,50%的患者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80%以上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症状;大量肺泡出血较少见,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具有多形、多变、多发、空洞特点;下呼吸道症状肺部病变病理特点:坏死性肉芽肿性肺部炎症,偶尔可59肺结节40–70%病人出现;多发、双侧;大小不定、直径多在2-4cm;25%大于2cm的结节有空洞,厚壁或薄壁均可;66岁,男性WG示:中心低密度结节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肺结节40–70%病人出现;66岁,男性WGAnanthak60空洞49岁男性,活动性WG37岁女性,WG消散时显示薄壁空洞和小间隔(箭头处)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3月后结节空洞化空洞49岁男性,活动性WG37岁女性,WG消散时显示薄61小结节43岁男性、活动WG箭头(左):胸膜下磨玻璃影箭头(右):小叶中心性密度增高影34岁女性、WG服用免疫抑制剂有流感样症状;箭头(arrow):小叶中心性密度增高影伴支气管壁增厚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小结节43岁男性、活动WG34岁女性、WG服用免疫抑制剂有62磨玻璃和实变59岁女性缺氧WG支气管周围和外周磨玻璃影63岁女性WG支气管周围和外周实变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磨玻璃和实变59岁女性缺氧WG63岁女性WGAnant63弥漫性肺出血63岁,女性,急诊室WG,双肺弥漫GGO,小叶间隔增厚、实变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弥漫性肺出血63岁,女性,急诊室WG,双肺弥漫GGO,小64晕征和反晕征26岁,女性,活动WGA,水平CT显示右上肺空洞结节B,空洞穿过斜裂(箭头)晕征环绕代表出血51岁,男性,活动WG,右上肺磨玻璃密度增高结节周围环形实变影(反晕征),可能代表出血周围有机化。左上肺小灶性磨玻璃影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晕征和反晕征26岁,女性,活动WG51岁,男性,活动WG,65气道狭窄AnanthakrishnanL.WGinthechest:HRCTfindings.AJR.2009Mar;192(3):676-82.气道狭窄AnanthakrishnanL.WGint66肾脏损害肾脏病变的病理特点:局灶性坏死和不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的新月体形成,亦称为微量免疫复合物的肾小球肾炎,有时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肾脏病变不易鉴别。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相差镜检);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肾脏损害肾脏病变的病理特点:局灶性坏死和不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67左上: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和核碎屑,早期寡免疫沉淀肾小球肾炎上:细胞新月体左:无免疫复合物沉积(Jonessilverstain;originalmagnificationx400).(x8,000)(Jonessilverstain;originalmagnificationx400).左上: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和核碎屑,早期寡免疫沉淀肾小球肾炎(68眼部损害眼受累的比例高达50%以上;可累及眼部的任何结构,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眼部损害眼受累的比例高达50%以上;69皮肤粘膜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雷诺现象等;皮肤紫癜最为常见。皮肤粘膜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70神经系统很少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病变。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神经系统很少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71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72其他系统心脏:心包炎、心肌炎;消化道:腹痛、腹泻、出血;脾脏:坏死、血管炎、肉芽肿形成;泌尿生殖系统: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其他系统心脏:心包炎、心肌炎;73常规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增多,正细胞正色素贫血。ESR和CRP增高;RF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尿常规: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后者对肾小球肾炎有诊断意义。

常规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增多,正细胞正色素74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ANCA:为胞浆型抗体,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对活动性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WG的特异性的抗体;p-ANCA:为核周型抗体,其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特异性抗体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ANCA75c-ANCA(PR3-ANCA)对W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c-ANCA(PR3-ANCA)对W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76诊断标准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胸片异常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尿沉渣异常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性炎性改变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WG分类标准符合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0%。诊断标准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77诊断要点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无症状者可通过血液ANCA检测及鼻窦、胸部CT辅助诊断;病理活检为确诊金标准;因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了能早期诊断,对有以下情况者应反复进行活组织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经查有粘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眼、口腔黏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肺内有可变性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皮肤有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等。诊断要点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78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累及肾脏是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红细胞管型。相似点:肺、肾损害基本一致,也可有全身损害不同点:上呼吸道损伤少、肺部空洞少、P-ANCA或MPO-ANCA阳性常见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79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有重度哮喘;肺和肺外脏器有中小动脉、静脉压及坏死性肉芽肿;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相似点:ANCA阳性;不同点:有哮喘,无上呼吸道坏死,E%增高;鉴别诊断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CS80鉴别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多形细胞浸润性血管炎和血管中心性坏死性肉芽肿病,浸润细胞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非典型淋巴细胞;相似点:肺多发空洞性结节,也可有全身损害;不同点:主要累及肺、皮肤、神经系统及肾间质,但不侵犯上呼吸道。血管周围多形细胞浸润;鉴别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病:8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e):是以肺出血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由此引致的米慢性肺泡出血及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以发热、咳嗽、咯血及肾炎为突出特征,但一般无其他血管炎征象;相似点:累计肺、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