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18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除了本单元刚学过的《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文言文,还没有正式接触过描摹自然山水、寄情自然景物的古文,对如何发掘、体会景物描写背后作者的情感还较为陌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苏轼微妙而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诵读学习。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三、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章写景的优美语句,2、过程与方法: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月色之美,理解文章的意境。2、难点:领悟“闲人”之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课件播放钢琴曲《Kisstherain》]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朝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教师以梁衡的《秋月冬雪两轴画》中的一段话导入,随着教师的深情导入,这段话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以画轴徐徐展开的形式在屏幕上慢慢展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播放钢琴曲,意在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同时,以此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新课。)(二)走进苏轼,感悟苏轼1、整体阅读,把握全篇[提出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朗读](在全班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指导,然后全班齐读)[提出要求]同学们,要把课文读得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些字词的含义。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准确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然后进行抢答。[课件展示](1)欣然()起行《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盖()竹柏影也《童趣》:盖一癩蛤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5)水中藻、荇交横()(提示:用红色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学生抢答][提出问题]苏轼、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见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月光,还有竹柏的影子。[提出问题]同学们,竹叶和柏枝为什么会投影到地上,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学生回答]月光的照射。(板书:月)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走进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那个夜晚,细看苏轼、怀民夜游承天寺!(设计意图:本环节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采用抢答的方式掌握重点字词释义,形式活泼,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字词的理解。)2、寻友赏月,夜游承天寺[提出问题]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来是脱了衣服打算睡党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夜游的兴致呢?[课件展示]寻友赏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赤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学生齐答]“月色人户”。[教师点拨]十月十二日夜,离一个月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想来那晚的月色一定优美!如此优美的月色激起了苏轼夜游的兴致。你们发现哪个词语能够表现苏轼当时夜游的兴致很高?[学生回答]“欣然”[提出问题]你能读出这种喜悦、兴奋的感觉吗?[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生再齐读,感受这种愉悦的氛围。)[提出问题]除了“欣然”一词外,这段话里,还有一些字词也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大家能找出来吗?[学生回答]我觉得“念”字表明当时苏轼想找个能够和他一起赏月,交谈取乐的人。[学生发言]我觉得“遂”和“寻”这两个词语表现了苏轼当时的急切心情。[教师点拨]我们在寻找东西的时候,除了急切,还可能有一丝担忧,此时的苏钱,可能会担忧什么呢?[学生齐答]担心张怀民睡觉了![教师追问]那么怀民睡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我猜张怀民当时不仅没有睡觉,甚至还有可能也被月色吸引,也想找一个人共赏月色![教师点评]看来他们两人真是心有灵犀啊!来,大家把“怀民亦未寝”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苏轼的大喜过望![学生齐读](在“亦”字上读出了感觉。)[提出问题]孩子们,好茶要慢慢地品,好景要慢慢地赏,苏轼和张怀民是怎样赏月的?[学生回答]“相与步于中庭”。[学生回答]这句话让我感觉两人很亲密,也很悠闲!“步”字说明他们的动作很慢,就是那种信步漫游的感觉。[教师点评]好一个信步漫游!好一对悠闲的友人!不过大家好像忽略掉了四个字:“解衣欲睡”。从苏轼的“解衣欲睡”,你能发现一点什么呢?来,让我们作一些大胆的猜测。[学生回答]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很烦恼的,因为他被贬官了。[教师点评]这是一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一则材料。[课件展示]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旁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流放。[提出问题]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此时此地的苏轼,可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郁闷悲凉、寂寞。[学生回答]半悲半直[教师追问]喜从何来?[学生回答]美好的月色。[教师小结]同学们,此时的苏轼或许怀着你们所猜测的动种情感,但是,在月光入户的那一瞬间,屋里顿时明亮了,不是这一现象激起了苏轼的情趣:欣然起行,夜游承天寺!只有对生活、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才能不辜负生活赐予的美景而有此雅兴呀!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对友人相携而游时,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重点词语让学生品读文章,揣摩作者心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的能力。)3、突破重点,赏庭中月色[提出要求]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课件展示]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学生回答]月光照在庭院中,整个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教师点评]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流畅。有人对这个句作了这样的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学生回答]我觉得是“积水空明”,因为有了月光的照射,那个夜晚就因此而清澈明亮了起来。“盖竹柏影也”也是在写月亮,没有了月光,就不会有竹柏的影子。[学生回答]还有“水中藻、荇交横”也是在写月,影子看得清清楚楚,说明月光一定很清朗![教师明确]品得好!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写月!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提出要求]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融人这个月的境界。[学生齐读][提出要求]去掉“盖”字,再读。(学生去掉“盖”字,齐读。)[提出要求]再加上“盖”字,把“盖"字读得夸张一些。[学生齐读][提出问题]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回答]去掉后没有朦胧美,加上“盖”字,苏轼有恍然大悟、如梦初醒之感。[提出要求]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它居然让苏轼忘了是在赏月,达到了一种忘我境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画面。[课件展示]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吗?(在宁静清新的钢琴曲(Kisstherain)中,教师深情提示:那或许是一幅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一个透明的水潭;那或许是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那或许是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那或许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画....)

[提出要求]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刚才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学生写作并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一轮明月挂在树梢,将她最温柔的月色流泻,水中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横,飘落的树叶悠悠飞舞,好像鱼儿在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

[教师点评]你感受到了一种灵动之美。

[小组展示]美丽的月亮挂在夜空中,她是那样温柔、恬静,似乎比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还要纯洁。此时的庭院犹如一面银镜,倒映出皎洁的月亮,倒映出竹柏秀美的影子,倒映出悠闲赏月的这两个亲密友人。

[提出问题]你理解了苏轼和张怀民!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苏轼眼中的美景又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学生回答]宁静,轻松,愉悦。

[学生回答]心胸开阔,心无杂念,摆脱被贬的烦恼,回归大自然。

[提出要求]让我们再次朗读写景的句子,读出月色的空明澄澈,读出竹柏的清丽淡雅,读出苏轼的宁静喜悦。(板书:月色空明澄澈;竹柏清丽淡雅)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品读写景文字,展开想象,描述面面,领略月色之美和写景的妙处,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4、月下抒怀,悟闲人之情[提出问题]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幽雅、寂静的承天寺,走进这个冰清玉洁的诗意般的境界。此时的苏轼、张怀民,他们或许正以一种宁静、喜悦的心境交谈取乐....那么,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呢?[课件展示]月下抒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回答]谈他们赏月时的感受。[学生回答]谈他们的诗文创作,也许还谈论一些关于朝廷的事情。[学生回答]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可能在静静的夜里静静地欣赏,让这一轮明月在他们的心底静静地流淌。[教师点评]好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冬夜,是不是任何人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有此雅兴从容赏月?(生摇头。)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一颗闲心,带着一种闲情时时刻刻都能在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生摇头。)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这样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诗意,享受生活之甘美?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苏轼一样,让自己的品位情趣高雅一些,做一个闲情雅致之人。(板书闲人:闲情雅致之人)[课件展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提出问题]除了闲情雅致之人,这里的“闲人”还可能是怎样的人?请问学们默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一点“闲人”的身影?[学生回答]我觉得还是清闲的人,因为苏轼当时被贬了。(板书:清闲之人)[学生回答]我觉得还是悠闲的人。这从课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赏月可以看出。(板书:悠闲之人)[学生回答]我觉得还是富有诗意、豁达乐观之人。[学生回答]志同道合之人,因为夜游承天寺时,苏轼第一想到的是张怀民,而且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点评]同学们对“闲人”的理解很深刻啊!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关于张怀民的材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薄之类的小官,但心胸担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眼,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成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提出问题]这则材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他们两人都是怎样的人?[学生回答]他们都是被贬之人,但更是心胸坦然,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教师点评]月色之中,有这样一位志同道合、惺惺相借的友人共同分享良辰美景,苏钱又是何其有幸啊!此时,如果你就是苏轼,请你用这个句式来抒发感慨。[课件展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用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发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悠闲之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发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志同道合之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发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豁达之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点评]这是一个跳跃着乐观、积极的音符。带着这种种情感,我们把文中月下抒怀的句子再朗读一遍。[学生齐读][教师小结]在常人眼里,那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写满了种种情趣!此时,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个闲置之人,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展示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闲人”一面的深到含义,深刻领悟作者在文中蕴合的思想感情,从而顺利突破学习难点。)(三)畅谈感悟,与苏轼同行[课件展示]配乐(重返心灵花园)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遭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领略江山凤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课件展示]这是种饱经忧患仍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豪迈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心灵...[根出问题]大家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面对着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著的苏轼,面对着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凤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学生发言]生活中也许有很多挫折,但是一定要乐面面对。[学生发言]像苏轼一样,乐观豁达,心怀天下。[提出要求]同学们,携着承天寺的这轮明月,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苏轼,一缕感动的馨香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芬芳一抹感动的月色让我们的心儿更加柔软。来,带着我们自己的感悟,再一次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提出要求]让我们根据屏幕上的思路一起背诵课文,让经典永驻心间,让“苏轼”与我们同行![课件展示]让经典永驻心间叙事:月色入户---欣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