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
诗词鉴赏(一)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B.“冰塞川”“雪满山”是诗人的想象,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达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2.简要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答案】1.C
2.总有一天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解析】1.C.表述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典故是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并非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信念。(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以下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之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B
4.比喻,用“沉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诗人自己,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解析】3.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诗人回顾总结自己的贬谪经历,“凄凉地”点明贬谪地点之偏;“二十三年”点明贬谪时间之久。点明酬答之意的是尾联;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居易的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嗟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并与干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形成反衬,蕴含深刻的哲理——新陈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积极进取(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和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与“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写出了作者不能与亲人团聚、难以入眠的忱伤。C.“婵娟”的意思是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对亲人的祝福和怀念,全词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怀。6.联系全词,请你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理解。【答案】5.D
6.词人将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睛圆缺联系在一起,蕴含哲理,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D.有误,“全词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怀”表达不准确,词人的情怀是上片心有郁闷,下片心胸开阔;故选D。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的是人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有离有合,月亮总会有阴、有睛、有圆、有缺,这类事情自古就难周全。此句由月的阴睛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由理遣情,从共同赏月的祝愿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同时表达了苏轼旷达的心胸。(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塞下”点明了词人的所在地,“秋来”点明了季节。B.词的上片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C.“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月光如霜的情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D.全词以词人亲眼所见之景,表现了词人的英雄气概和戍边将士的艰苦,读来真切感人。【答案】7.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8.C【解析】7.本题考查句子情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自然是因眼前这连绵不断的战争而起,将士们为国而战,为国而忧,战争不胜,家国不宁,将士们“燕然未勒”怎能无功而返,这份壮志难酬的感慨让心中多了些许无奈。连年征战,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这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意为: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月光如霜”错误。故选C.(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9.甲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请你指出其中一处并作简要分析。10.甲乙两诗均写到了出猎的场面,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答案】9.“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句。孙郎,孙权。孙权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这里以孙权自喻(自比、自况),写出了诗人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欺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符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词中以之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表达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决心。
10.甲诗主要通过“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诗人出猎时的形貌(装束和英姿),烘托了兴奋的心情。“千骑卷平冈”直接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乙诗主要通过“风劲角弓鸣”先声夺人表现出猎时的紧张,“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侧面烘托意境恢宏。【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本诗运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亲射虎”出自《三国志》中“孙权射虎”的典故。《三国志》中记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入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现其英雄豪气(少年狂气)。“遣冯唐”讲的是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重用,为国戍边,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奔赴边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射天狼”,古代的中国人将船尾座和大犬座的部分星星结合想像成横跨在南天的一把大弓,并划归到弧矢星官中。在这种组合下,箭头正对着天狼星,意为“射天狼”。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这里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句子进行。甲诗上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出猎场面的壮观。“左牵黄,右擎苍”,写诗人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这是动作描写,写出诗人出猎时的雄姿。“锦帽貂裘”写诗人身穿貂皮做的衣服。这是外貌描写,是诗人的打猎装束。作者通过出猎时的装束和英姿,烘托了兴奋的心情。“千骑卷平冈”,写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这是直接对场面进行描写,写出了壮观的出猎场面。乙诗开篇“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先声夺人,写出出猎的紧张氛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意思是草枯后猎鹰眼更显锐利,雪融化骏马蹄跑得更轻。“鹰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刻画出鹰眼锐利;“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可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侧面烘托出猎意境恢宏,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受和喜悦心情。
(六)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12.这首词中“可怜白发生”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都出现了“白发”的意象,请你说说这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C
12.《渔家傲·秋思》借“白发”表现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赏析。C.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C。12.本题考查诗句蕴含的感情。①“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可怜白发丛生。这一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想象中杀敌报国,功成名就,现实却是壮志未酬,身老发白,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感情由雄壮到悲壮,现实和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这一句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写出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14.词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C
14.“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满江红’是题目”是词牌名;“别号‘易安居士’”错误。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故选C。1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本词写作背景:1903年中秋节,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门外泰顺栈,她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词的上阕“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出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立志报国的情怀;“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了作者厌倦贵妇人无聊的生活,意欲冲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词的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真诚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俗子胸襟谁识我”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以及对无聊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但没能真正冲突家庭、参加革命的愤懑和无奈。(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5.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诗歌,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体现了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B.“兔从狗窦入”到“井上生旅葵”四句,从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全诗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16.诗歌常常会借用意象表达情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几句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15.B
16.选取的意象:松柏、冢、兔、狗窦、雉、中庭、旅谷、旅葵。作用:描写了庭院荒芜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人物悲凉的心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解析】15.B.“从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有误,应为:从正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故选B。16.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从“松柏冢累累”可得意象:松柏、冢。从“兔从狗窦入”可得意象:兔、狗窦。根据“雉从梁上飞”可得:雉。根据“中庭生旅谷”可得:中庭、旅谷。根据“井上生旅葵”可得:旅葵。这几句诗意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这几句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兵回到家后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从中可以窥见老兵此时内心的悲凉,家中空无一人,破败不堪。联系首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老兵十五随军出征,归来已是八十。这种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才是老兵悲剧的根源。描写老兵家中的破败,也隐晦地批评了这一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以及这一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九)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18.下面各项对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修辞方式,从侧面烘托天气奇寒。【答案】17.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18.B【解析】1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既紧承前诗表现边地将士苦寒生活,又自然引出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漠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异常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18.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B.“雪大风小”的表述有误。根据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可知,边塞苦寒之地,风力是非常大的。“风掣红旗冻不翻”是指: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故选B。(十)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19.【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厚,请你说说“悠悠”一词中所蕴含的内涵。20.【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答案】19.“悠悠”一语双关,意指众多、悠长。叠词的运用,表现古今兴亡事之多,时间悠长久远,词人思绪无穷。
20.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嘲讽之情。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怀乡思归
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衰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桑)而产生的惆怅悲伤之感。【解析】19.本题考查炼字。“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20.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及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运用典故,用对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反衬南宋朝廷的怯懦苟安,表达作者对英雄仰慕、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典故,表明自己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之情。乙诗:首联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颔联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野”字,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1.这首诗的颈联写的很是巧妙,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全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1.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22.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充分表达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死明志的大无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解析】21.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惶恐滩”和“零丁洋”既是地名,又是作者当时心情所现。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前者为追忆,后者是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身处天险象环生的敌我斗争中自然心情是惶恐的,此时处于零丁洋上作者内心也真是孤苦零丁无有依傍。这两个词可谓一语双关,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22.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重点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在史册上就行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3.对这首小令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写于“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题为“怀古”,实则“伤今”。B.“峰峦如聚”,写英雄聚集潼关的豪情,“波涛如怒”写灾民揭竿而起的气势。C.“西都’指秦汉两朝首都,作者遥望故都,怀念故国,因而“踌躇”“伤心”。D.“宫阀万间都做了土”,写的是项羽焚毁阿房官,终结一代暴政,大快人心。24.写出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理解。【答案】23.A
24.①王朝兴盛时,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王朝衰败时,国家战祸不断,民不聊生。②无论王朝兴衰,百姓都苦不堪言。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批判了给人民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工作年度工作计划
- 派遣工劳动法律法规普及活动组织与效果评估反馈考核试卷
- 可穿戴设备在噪音监测与控制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洗浴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调整策略考核试卷
- 珠宝工艺与款式创新考核试卷
- 木片加工中的生产设备维护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设备的节能与环保技术考核试卷
- 电池轻薄化设计考核试卷
- 建材批发商供应链战略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执行考核试卷
- 2025年劳动合同自动解除协议书样本
- 纵隔肿瘤护理查房
- 眼镜店销售培训课件
- 2025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MOOC】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 工程变更通知单ECN模板-20220213
- 问题解决过程PSP-完整版
- 2024年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