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一章
秦汉散文(上)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一章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讲授提纲:(本章略说)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第二节西汉散文第三节东汉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讲授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两汉散文发展大势]
汉代散文(史传除外)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主流之中文风有所变化,主流之外也出现一些值得称道的作品。大体说来,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疾俗,文风几经迁转。散文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两汉时期,还出现了数量虽少但不容忽视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更具文学价值。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两汉散文发展大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关于《吕氏春秋》的编撰,《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吕氏春秋·序意》说:“维秦八年……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准此,则“秦八年”即前239年。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一节秦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有人以为“秦八年”非指秦始皇即位八年,而是指秦代周八年,即秦始皇六年(前241),清人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一《太阴考》)、今人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等持此说。第二,《序意》只是《十二纪》的序,未提及《八览》、《六论》(其文末尚有错简,参见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加之以《史记·太史公自序》又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所以陈奇猷认为《八览》成书后于《十二纪》(见陈文《〈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与书名的确立》,《复旦学报》1979年第5期)。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其组成和规模,与《韩非子》的内外《储说》相近。它在阐述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如《察今》讲“变法”:
循表夜涉——因时制宜刻舟求剑——因地制宜引婴儿投江——因人制宜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吕氏春秋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秦代典籍,“六艺略”中有:《奏事》二十篇(自注: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苍颉》一篇(自注: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诸子略”儒家类有:《羊子》四篇(自注:百章。故秦博士);名家类有:《黄公》四篇(自注: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成公生》五篇(自注:与黄公等同时);纵横家类有:秦零陵令信一篇(自注:难秦相李斯)。“诗赋略”有:秦时杂赋九篇,左冯翊秦歌诗三篇,京兆尹秦歌诗五篇。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说,秦始皇36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汉书·艺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这些著作,不全是散文,也不全是文学作品,也可能不全是秦统一后的著述。多数已失传。
留存下来的秦代散文,只有一部分奏议和刻石文。奏议以李斯所作较具文学色彩,刻石文也多出于李斯之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秦皇铭岱(指《泰山刻石》),文自李斯。”《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会稽刻石》)其文及书皆李斯。”清人严可均《全秦文》卷一:“案秦刻石三句为韵,唯《琅邪台》二句为韵。皆李斯之辞。”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这些著作,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李斯入秦十年(前237),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事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据《史记·李斯列传》张守节《正义》说,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乃是为了耗费秦国的人工、物力,使秦不得东侵韩国。事发,遂有秦宗室大臣建议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这篇《上书谏逐客》(或称《谏逐客书》),罗列众多事实,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李斯入秦十年(前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秦刻石文今存七篇(严可均辑入《全秦文》:《绎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之罘东观刻石》、《碣石门刻石》和《会稽刻石》。除《绎山刻石》外,均见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都是“刻石颂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作。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只有《琅邪台刻石》是二句为韵),比较独特。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或许是限于刻石体制,文采显得不足。《文心雕龙·封禅》评说秦刻石文:“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疏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如《之罘刻石》: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秦刻石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常式。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二节西汉散文
汉初,刘邦下诏:“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贾山、贾谊、晁错等,追思秦亡教训,同时为新朝建言献策,使汉初政论文达到空前高潮。
汉初文章,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节西汉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汉初散文的一般特色]
1、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2、气势盛壮,情感浓烈3、文风质朴凝重4、留有纵横家风气如贾谊的《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等,均如是。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汉初散文的一般特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新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成为言政论事的依据,使此后的政论散文创作,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
《汉书》卷75的传《赞》述评西汉中后期以灾异议政的状况说:“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董仲舒的散文,往往以《春秋》证明“天人相应”思想,以灾异论政。行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沉稳,没有了汉初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这种阴阳灾异思想的提倡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一代风气。
刘向的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行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严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所针对的时事之上。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董仲舒的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试举二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黔敖)从而谢焉。(饿者)终不食而死。(《新序·节士》)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刘向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顾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得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说苑·君道》)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师经鼓琴,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刘向的这类小文短章,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刘向的这类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西汉中后期的叙事抒情文]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的回信。《汉书·司马迁传》:“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信中写他对皇权至上、奖惩随意的深刻认识,抒发自己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说明自己忍受耻辱以实现著史理想的夙愿。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与借经典说事的文章截然不同。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西汉中后期的叙事抒情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杨恽,昭帝丞相杨敞之子,司马迁外孙,官中郎将。为人轻财好义、廉洁无私却又褊狭尖刻,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于是家居置产业,起室宅,以财娱乐。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以“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相劝,杨恽遂复此信。信中对自己“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地表达退隐的决心:“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信中有一段描写非常出色: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田家作苦,岁时伏蜡,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摹画回归田园的生活,而其中又隐含着苦中作乐的无奈和怨愤)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田家作苦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三节东汉散文
西汉末年兴起的图谶之学,曾给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以很大帮助,他继续借助图谶巩固政权。东汉前期,新政权的初建和浮妄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激出一批士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桓谭、郑兴、尹敏、王充等追求真实、力排虚妄,尤以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混乱,社会腐败。一些士人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富于激情,也颇具文采,王符、崔寔、仲长统就是代表。另外,如冯衍、朱穆等,或抒写个人情事,或批评时俗浇薄,情真而辞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东汉前期散文]
《论衡》85篇是王充最重要的作品。《论衡》的《自纪篇》云“吾书亦才出百”,《佚文篇》云“《论衡》篇以百数”,至少应有百篇。但到南宋王应麟《玉海》已云:“今本亦三十卷,八十五篇,《逢遇》第一至《自纪》八十五。”与今存者相同(今本《招致》篇有目无文,实存八十四篇)。看来其余十余篇早佚。
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论衡·佚文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百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东汉前期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王充在《论衡》的《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他自己的文章,就是这些主张的较好实践。
但是,王充虽然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却并不反对把文章写得漂亮。“华而不实”、“实而不华”都是他所反对的(见下页《书解篇》引文),他甚至还说过“文辞美恶,足以观才”(《佚文篇》)的话。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王充在《论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按:见《易·系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文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贤,贤以文为差,愚傑不别,须文以立折。非唯于人,物亦咸然。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蚡蜦(纷纶);龟知,背负文。四者体不质,于物为圣贤。且夫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瀉(潟)土;人无文,则为仆(朴)人。土山无麋鹿,瀉土无五谷,人无文德不为圣贤。(《论衡·书解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夫人有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他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而且也并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然后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则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自纪篇》)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他在崇实的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当然,“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是王充的追求,他要把“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同上),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明人胡应麟就说他的文章“猥冗尔沓”(《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九流绪论》中),四库馆臣也说他“反复诘难,颇伤辞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当然,“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东汉后期散文]
王符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张衡等交游。性情耿介,不同流俗,故不得仕进。
“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后汉书》本传)王符的文章,往往能切中时弊,情感激烈。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东汉后期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仲长统少好学,博涉书记,富于文辞。性情倜傥,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每有州郡征召,辄称疾不就。后曾参曹操军事。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后汉书》本传)《昌言》今已不存,清人严可均《全后汉文》辑得万余字,仅得其十分之一。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仲长统少好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昌言》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直率,情感激切。如他抨击当时不好的士风:
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一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二俗;畏服不接于贵尊,三俗。天下之士有三可贱:慕名而不知实,一可贱;不敢正是非于富贵,二可贱;向盛背衰,三可贱。(《全后汉文》卷八十九)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昌言》文风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东汉其他文章]
东汉时期,除经世致用的政论文外,还有少量文章或叙写个人情事,或讥刺世俗浇薄,情感浓厚。以冯衍、朱穆成就较高。冯衍活动于两汉之际。幼有奇才,曾被大将军鲍永举为立汉将军、狼孟长。刘秀即位,忌恨当年招冯衍不及时而至,黜衍。冯衍后来与外戚交结,官司隶从事。刘秀惩治外戚,冯衍遭牵连,罢官归家。年老家贫,卒于家。著述五十篇。
他的《与妇弟任武达书》是一封休妻信,胪诉其继室任氏“既无妇道,又无母仪”的种种恶行,排偶铺陈,情感愤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东汉其他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五年已来,日甚岁剧,以白为黑,以非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无罪无辜,谗口嗷嗷。乱非降天,生自妇人。……醉饱过差,辄为桀纣。房中调戏,布散海外。张目抵掌,以有为无。痛彻仓天,毒流五脏,愁令人不赖生,忿令人不顾祸。入门著床,继嗣不育。纺绩织纴,了无女工。……哀怜姜、豹(均冯衍与前妻之子),当为奴婢。恻恻焦心,事事腐肠。讻讻籍籍,不可听闻。暴虐此婢(指其家中惟一的奴婢),不死如发,半年之间,脓血横流。……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五年已来,日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后汉书·冯衍传》说,任氏“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致使冯衍“坎廪于时”。
冯衍此书也说:“衍以室家纷然之故,捐弃衣冠,侧身山野,绝交游之路,杜仕宦之门,阖门不出,心专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任氏又虐待其前妻之子,视之如奴婢,还曾在冯豹夜里睡觉时,“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凡此种种,令冯衍异常激愤而决绝:“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事不成。”
冯衍此文,虽是诉说家事,但是足具真情实感,表达方式铺叙排偶,与当时的图谶虚妄之文很不相同。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后汉书·冯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朱穆幼有孝称,醉心读书,或“亡失衣冠,颠坠坑岸”而不自知。举孝廉,历官侍御史、冀州刺史、尚书等。曾坐事入狱,释归乡里闲居。性情刚直,为官不得意,“愤懑发疽”而卒。著有论、策、奏、书、诗、赋等二十篇。《崇厚论》、《绝交论》等杂论最知名。《崇厚论》乃是“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之作。其中有云: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朱穆幼有孝称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夫俗之薄也,有自来矣。故仲尼叹曰:“大道之行也,而丘不与焉。”盖伤之也。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夫中世之所敦,已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于此乎!(《全后汉文》卷二十八)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夫俗之薄也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朱穆的《绝交论》,也是“矫时之作”:世之务交游也久矣,不敦于业,不忌于君,犯礼以追之,背公以从之。其愈者,则孺子之爱也;其甚者,则求蔽过窃誉,以赡其私。利进义退,公轻私重,居劳于听也。或于道而求其私,赡矣。是故遂往不反,而莫敢止焉。是川渎并决,而莫之敢塞;游豶蹂稼,而莫之禁也。(《全后汉文》卷二十八)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朱穆的《绝交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朱穆的这两篇散文,针对时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的情感。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的倾向。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朱穆的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思考与讨论]1、秦汉政论散文与先秦散文的同异(继承和演变)。2、“大汉鸿文”的基本特征。3、两汉散文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思考与讨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一章
秦汉散文(上)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一章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讲授提纲:(本章略说)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第二节西汉散文第三节东汉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讲授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两汉散文发展大势]
汉代散文(史传除外)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主流之中文风有所变化,主流之外也出现一些值得称道的作品。大体说来,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疾俗,文风几经迁转。散文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两汉时期,还出现了数量虽少但不容忽视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更具文学价值。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两汉散文发展大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关于《吕氏春秋》的编撰,《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关于它的成书年代,《吕氏春秋·序意》说:“维秦八年……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准此,则“秦八年”即前239年。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一节秦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有人以为“秦八年”非指秦始皇即位八年,而是指秦代周八年,即秦始皇六年(前241),清人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一《太阴考》)、今人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等持此说。第二,《序意》只是《十二纪》的序,未提及《八览》、《六论》(其文末尚有错简,参见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加之以《史记·太史公自序》又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所以陈奇猷认为《八览》成书后于《十二纪》(见陈文《〈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与书名的确立》,《复旦学报》1979年第5期)。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其组成和规模,与《韩非子》的内外《储说》相近。它在阐述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如《察今》讲“变法”:
循表夜涉——因时制宜刻舟求剑——因地制宜引婴儿投江——因人制宜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吕氏春秋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秦代典籍,“六艺略”中有:《奏事》二十篇(自注: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苍颉》一篇(自注: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诸子略”儒家类有:《羊子》四篇(自注:百章。故秦博士);名家类有:《黄公》四篇(自注: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成公生》五篇(自注:与黄公等同时);纵横家类有:秦零陵令信一篇(自注:难秦相李斯)。“诗赋略”有:秦时杂赋九篇,左冯翊秦歌诗三篇,京兆尹秦歌诗五篇。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说,秦始皇36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汉书·艺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这些著作,不全是散文,也不全是文学作品,也可能不全是秦统一后的著述。多数已失传。
留存下来的秦代散文,只有一部分奏议和刻石文。奏议以李斯所作较具文学色彩,刻石文也多出于李斯之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秦皇铭岱(指《泰山刻石》),文自李斯。”《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会稽刻石》)其文及书皆李斯。”清人严可均《全秦文》卷一:“案秦刻石三句为韵,唯《琅邪台》二句为韵。皆李斯之辞。”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这些著作,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李斯入秦十年(前237),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事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据《史记·李斯列传》张守节《正义》说,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乃是为了耗费秦国的人工、物力,使秦不得东侵韩国。事发,遂有秦宗室大臣建议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这篇《上书谏逐客》(或称《谏逐客书》),罗列众多事实,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李斯入秦十年(前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秦刻石文今存七篇(严可均辑入《全秦文》:《绎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之罘东观刻石》、《碣石门刻石》和《会稽刻石》。除《绎山刻石》外,均见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都是“刻石颂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作。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只有《琅邪台刻石》是二句为韵),比较独特。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或许是限于刻石体制,文采显得不足。《文心雕龙·封禅》评说秦刻石文:“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疏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如《之罘刻石》: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秦刻石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常式。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二节西汉散文
汉初,刘邦下诏:“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贾山、贾谊、晁错等,追思秦亡教训,同时为新朝建言献策,使汉初政论文达到空前高潮。
汉初文章,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节西汉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汉初散文的一般特色]
1、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2、气势盛壮,情感浓烈3、文风质朴凝重4、留有纵横家风气如贾谊的《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等,均如是。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汉初散文的一般特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新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成为言政论事的依据,使此后的政论散文创作,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
《汉书》卷75的传《赞》述评西汉中后期以灾异议政的状况说:“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董仲舒的散文,往往以《春秋》证明“天人相应”思想,以灾异论政。行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沉稳,没有了汉初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这种阴阳灾异思想的提倡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一代风气。
刘向的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行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结构严整,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所针对的时事之上。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董仲舒的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试举二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黔敖)从而谢焉。(饿者)终不食而死。(《新序·节士》)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刘向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顾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得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说苑·君道》)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师经鼓琴,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刘向的这类小文短章,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刘向的这类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西汉中后期的叙事抒情文]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的回信。《汉书·司马迁传》:“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信中写他对皇权至上、奖惩随意的深刻认识,抒发自己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说明自己忍受耻辱以实现著史理想的夙愿。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与借经典说事的文章截然不同。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西汉中后期的叙事抒情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杨恽,昭帝丞相杨敞之子,司马迁外孙,官中郎将。为人轻财好义、廉洁无私却又褊狭尖刻,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于是家居置产业,起室宅,以财娱乐。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以“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相劝,杨恽遂复此信。信中对自己“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地表达退隐的决心:“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信中有一段描写非常出色: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田家作苦,岁时伏蜡,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摹画回归田园的生活,而其中又隐含着苦中作乐的无奈和怨愤)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田家作苦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第三节东汉散文
西汉末年兴起的图谶之学,曾给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以很大帮助,他继续借助图谶巩固政权。东汉前期,新政权的初建和浮妄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激出一批士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桓谭、郑兴、尹敏、王充等追求真实、力排虚妄,尤以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混乱,社会腐败。一些士人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富于激情,也颇具文采,王符、崔寔、仲长统就是代表。另外,如冯衍、朱穆等,或抒写个人情事,或批评时俗浇薄,情真而辞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第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东汉前期散文]
《论衡》85篇是王充最重要的作品。《论衡》的《自纪篇》云“吾书亦才出百”,《佚文篇》云“《论衡》篇以百数”,至少应有百篇。但到南宋王应麟《玉海》已云:“今本亦三十卷,八十五篇,《逢遇》第一至《自纪》八十五。”与今存者相同(今本《招致》篇有目无文,实存八十四篇)。看来其余十余篇早佚。
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论衡·佚文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百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东汉前期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王充在《论衡》的《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独创、排晦涩而申通俗等写作主张。他自己的文章,就是这些主张的较好实践。
但是,王充虽然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却并不反对把文章写得漂亮。“华而不实”、“实而不华”都是他所反对的(见下页《书解篇》引文),他甚至还说过“文辞美恶,足以观才”(《佚文篇》)的话。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王充在《论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按:见《易·系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文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贤,贤以文为差,愚傑不别,须文以立折。非唯于人,物亦咸然。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蚡蜦(纷纶);龟知,背负文。四者体不质,于物为圣贤。且夫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瀉(潟)土;人无文,则为仆(朴)人。土山无麋鹿,瀉土无五谷,人无文德不为圣贤。(《论衡·书解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夫人有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他在崇实的同时,也主张独创,而且也并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然后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则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自纪篇》)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他在崇实的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当然,“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是王充的追求,他要把“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同上),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明人胡应麟就说他的文章“猥冗尔沓”(《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九流绪论》中),四库馆臣也说他“反复诘难,颇伤辞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当然,“口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东汉后期散文]
王符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张衡等交游。性情耿介,不同流俗,故不得仕进。
“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后汉书》本传)王符的文章,往往能切中时弊,情感激烈。
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东汉后期散文]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
仲长统少好学,博涉书记,富于文辞。性情倜傥,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每有州郡征召,辄称疾不就。后曾参曹操军事。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后汉书》本传)《昌言》今已不存,清人严可均《全后汉文》辑得万余字,仅得其十分之一。第二编秦汉文学[散文]仲长统少好第二编秦汉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