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月考卷_第1页
高二生物月考卷_第2页
高二生物月考卷_第3页
高二生物月考卷_第4页
高二生物月考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月考卷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共50分,第Ⅱ卷共50分,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1.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都没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 B.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C.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3.临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N量,可以粗略地估算下列哪一物质在该时间内的氧学化分解量 () A.蛋白质 B.脂肪 C.葡萄糖 D.淀粉4.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5.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6.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为 () A.糖类、脂质、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学科网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学科网7.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8.比较某哺乳动物的胰腺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三者() A.细胞核中DNA含量差别较大 B.细胞中mRNA、蛋白质种类相同 C.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差别较大 D.都具有分泌功能9.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 A.Ⅱ>Ⅰ>Ⅲ B.Ⅱ>Ⅲ>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1.不经过内环境,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1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13.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A.血浆 B.细胞外液C.淋巴 D.组织液1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15.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1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17.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③可以进入A、B、C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D.B产生的废物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18.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19.曲线图上P点代表植物幼苗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是()2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A.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下丘脑和垂体C.寒冷环境中除体液调节外还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方式为非条件反射D.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21.下面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失水过多,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下丘脑能接受血糖浓度变化的信号刺激,产生兴奋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冷觉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2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节机制的是()A.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B.血糖浓度上升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C.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23.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够听到铃声分泌唾液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渴时尿量减少2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分裂C.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25.通过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有()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6.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27.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0.1mmol/L~1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B.0.6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mmol/L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28.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植物的向光性B2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d点之后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30.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得不足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31.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2.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3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34.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5.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A.顶级群落的群落结构最复杂B.若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系统D.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36..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37.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的天空盘旋,形成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3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39.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40.关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者的数量一定多于消费者B.蛔虫寄生在人身体内,属于消费者C.蘑菇生活在朽木上,所以是分解者D.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不只有捕食关系4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必不可少的成分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4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不同的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④⑤4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⑧植物只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A.②⑥⑦⑧ B.②③⑥⑧C.②⑥⑦ D.②⑤44.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细菌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狐数量上升,兔的种内斗争加剧4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①表示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从两种生物获得的能量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促进了物质循环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4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48.右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不应存在箭头⑿。B.初级消费者自身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⑤。C.食草动物排出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属于图中箭头⑧D.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10%-20%。4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5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B.上图完整表达了能量流动的过程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D.食物链的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51.(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是生物大分子,X、Y、Z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Ⅰ在玉米种子中主要是指

,其基本单位X是

。⑵组成Y的基本元素除了C、H、O以外还有

,将HIV病毒体内的Ⅱ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⑶图中Z的结构通式为

,相邻两个Z之间通过

连接。⑷若Ⅲ由两条链组成,且在合成过程中产生了200个水分子,则有

个Z参与此合成过程。⑸Ⅱ和Ⅲ都具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间的关系是:Ⅲ具有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多样性

后者多样性。⑹仅有Ⅱ和Ⅲ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52.(10)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上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结构,是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的渠道。图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____条,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下图中甲表示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①图乙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②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为__________。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③标志重捕法中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④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53.(20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2)大气中的碳以形式进入到生物群落中,以形式在生物之间进行传递。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KJ。(3)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等,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5)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6)如果从其它环境迁入一种以A为食物的生物E,则它和D之间具有关系。E迁入后,初期没有天敌,则可能会引起C(增多/减少)。54.(10分,最后3空每空2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的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一周,该同学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为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他先做了A、C、D三组实验。其中,C、D两组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分别将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段遮挡。则该实验运用了原则。你预测C组将生长,D组将生长。(2)该同学后来又做了B组的实验(切除胚芽鞘尖端)作为补充,发现B组胚芽鞘不仅不向光弯曲,甚至也不再生长。于是该同学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可能是胚芽鞘生长的部位。请你根据下列给出的器材用具,完成上述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胚芽鞘若干,黑色水笔,暗箱。步骤一:取一组胚芽鞘,用黑色水笔从胚芽鞘尖端向下竖直划线,直到底部。步骤二:步骤三:一周后取出胚芽鞘,观察其上线条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结果和结论:A:如果则说明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如果则说明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段。高二年级月考生物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10分)⑴⑵⑶⑷⑸⑹52、(10分)⑴⑵⑶53、(每空2分,共20分)⑴⑵⑶⑷(5)(6)54、(10分,最后3空每空2分)⑴⑵步骤二:步骤三: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