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篇金融范畴篇上篇-1《金融学》(第五版)上篇金融范畴篇上篇-1《金融学》(第五版)货币作为金融的本源性要素,研究金融,必须先从货币着手。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研究时间之久、花费精力之多的,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超过货币问题。众所周知,人们几乎天天、处处在接触和使用货币,现代社会离不开货币,经济的运转必须依靠货币。
第一章货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1-2货币作为金融的本源性要素,研究金融,必须先从货币着手。在人以个人、以公司和企业等经营单位、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等五个方面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和总和,通常称为货币流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货币。本章着重就货币“质”的规定性和货币“量”的规定性进行剖析,有利于把握学习《金融学》的“本”、“源”、以及“量”的问题。以个人、以公司和企业等经营单位、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以银行等金本章共二节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货币是什么第二节货币“量”的的规定性:
什么是货币本章共二节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第二节货币“量”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格莱恩顿:“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萨缪尔森:“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亚当·斯密:货币是“为了克服交换的不灵敏”;亚里士多德:把货币看作“中介货物”;还有人认为,货币是“协议的产物”、“商品货币对等的比例”、“天生的”和“法律制定的”等等。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1.关于货币之“谜”格莱恩顿:“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是“一个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它是“建立在普遍接受的传统习惯上的,而这一传统,从某种观点看来,是一种虚构的信念”;司马迁:“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之币兴焉”;《管子》认为是“先王”为进行统治而选定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是“一个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它2.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不同的价值。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2.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必须用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称之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羊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1只羊⑶一般价值形式⑷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5千克茶叶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⑴简单3.具体的历史分析法
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原始社会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社会劳动分工和私有制出现劳动者产品品种的单一性与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和整个社会分工体系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货币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3.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货币是在商品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1)“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马克思。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产生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着手,研究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进而又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起源。(2)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1)“只要理解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些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3)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购买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货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货币反映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新型关系。(3)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13(4)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是不随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货币在各种社会中的共性;货币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密切联系的,是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所表现出的特性。13(4)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格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三、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格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价格标准与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脱离的原因:①外国货币的输入,②贱金属币材由贵金属代替,③国家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与联系;关于人民币能否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争议。(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我国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人民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除应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外,还需要有相对稳定的购买力。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1)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2)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
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实现的是跨期购买;
在已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支付链条的断裂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人民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即货币作为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2)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扩展和加强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作为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的贮藏;作为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量的作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关键在于纸币能否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
我国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能否起到货币贮藏的职能作用曾存在有。(3)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1)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2)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间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人民币在一定范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结算和贮藏的工具;黄金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1)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5.世界货币: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货币形态的发展:1.实物货币在人类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物体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货币担当。其主要特点是: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金融性货币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货币形态的发展:1.实物货币在人2.代用货币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易伪造和损坏;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2.代用货币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3.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3.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电子货币: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所谓金融性货币,有大量虚拟货币组成。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它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地抽象化和虚拟化。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西方学者通常将货币定义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CDd+M1通货和活期存款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钞票和辅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帐户的余额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西方学者通常将货币2.货币量定义的扩展
克劳尔认为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也应包括在M1中。如果以T代表这些信用工具,则有:CDM+=+T2.货币量定义的扩展克劳尔认为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CD
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如果以Ds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以Dt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以M2代表较广义的货币量,则有:
如果以Dn代表商业银行以外金融机构接受的存款,以M3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有:M2
=C+Dd=Ds
+Dt=M1+Ds
+DtM3
=M2+Dn
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不少金融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或货币性。如果以L代表银行与金融中介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以M4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货币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
目前比较有倾向性的意见还是将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M4
=M3+L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不少金融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2.“宽”的定义:
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马克思有时还把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窄”的定义:马克思三、中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1.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①出于“理论考证”,片面引用马克思的论述;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的理论观点;③依据“实际情况”,现金与存款不能自由转化。2.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实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①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我国传统将货币量的定义局限为现金或“钱”的范畴三、中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1.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3.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流通”范围:(1)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2)正确、全面地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3)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前提条件所在。3.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是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M3=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L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通货+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M2=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M3=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但变现率高的存款并不是最活跃的购买力;2.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但不能包括非商品性款项;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1)三种不同
的意见:2.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但不能有利于掌握不同货币构成和大体相对应的商品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包含有中央银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基础上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2)按流动性划分的理由是: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38现实性:层次划分宜粗不宜细;(3)以流动性为划分层次的主要依据要把握两个原则:现可测性:各层次的内容有准确可靠的资料。38现实性:层次划分宜粗不宜细;(3)以流动性为划分层次的中国金融学会1985年7月首次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M0=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2+全部银行存款中国金融学会1985年7月首次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M3.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1)从西方国家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实际经验和总的趋势看,初期的货币供给量控制以M1为主,近年来更多的国家则从M1转向M2。(2)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分两步走:从以往看,一直以M0和M1为重点;从近期和中长期看,应以M2为重点。3.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1)从西方国家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实际本
章
完44《金融学》(第五版)本章完44《金融学》(第五版)上篇金融范畴篇上篇-45《金融学》(第五版)上篇金融范畴篇上篇-1《金融学》(第五版)货币作为金融的本源性要素,研究金融,必须先从货币着手。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研究时间之久、花费精力之多的,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超过货币问题。众所周知,人们几乎天天、处处在接触和使用货币,现代社会离不开货币,经济的运转必须依靠货币。
第一章货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1-46货币作为金融的本源性要素,研究金融,必须先从货币着手。在人以个人、以公司和企业等经营单位、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等五个方面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和总和,通常称为货币流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货币。本章着重就货币“质”的规定性和货币“量”的规定性进行剖析,有利于把握学习《金融学》的“本”、“源”、以及“量”的问题。以个人、以公司和企业等经营单位、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以银行等金本章共二节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
货币是什么第二节货币“量”的的规定性:
什么是货币本章共二节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第二节货币“量”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格莱恩顿:“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萨缪尔森:“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亚当·斯密:货币是“为了克服交换的不灵敏”;亚里士多德:把货币看作“中介货物”;还有人认为,货币是“协议的产物”、“商品货币对等的比例”、“天生的”和“法律制定的”等等。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本质之“谜”1.关于货币之“谜”格莱恩顿:“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是“一个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它是“建立在普遍接受的传统习惯上的,而这一传统,从某种观点看来,是一种虚构的信念”;司马迁:“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之币兴焉”;《管子》认为是“先王”为进行统治而选定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是“一个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它2.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不同的价值。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2.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必须用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称之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羊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1只羊⑶一般价值形式⑷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5千克茶叶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或5米布或10千克米或10捆烟叶或其他商品或5千克茶叶⑴简单3.具体的历史分析法
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原始社会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社会劳动分工和私有制出现劳动者产品品种的单一性与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和整个社会分工体系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货币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3.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货币是在商品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1)“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马克思。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产生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着手,研究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进而又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起源。(2)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形态的生产关系(1)“只要理解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些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是表现一些商品价值的工具;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3)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购买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货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货币反映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新型关系。(3)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13(4)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是不随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货币在各种社会中的共性;货币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密切联系的,是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所表现出的特性。13(4)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格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三、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格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价格标准与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脱离的原因:①外国货币的输入,②贱金属币材由贵金属代替,③国家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与联系;关于人民币能否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争议。(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我国人民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人民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除应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外,还需要有相对稳定的购买力。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1)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2)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
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实现的是跨期购买;
在已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支付链条的断裂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人民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即货币作为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2)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扩展和加强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作为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的贮藏;作为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量的作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关键在于纸币能否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
我国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能否起到货币贮藏的职能作用曾存在有。(3)金属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下货币贮藏的作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1)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2)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间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人民币在一定范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结算和贮藏的工具;黄金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1)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必须脱掉“民族服装”;5.世界货币: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货币形态的发展:1.实物货币在人类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物体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货币担当。其主要特点是: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金融性货币四、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货币形态的发展:1.实物货币在人2.代用货币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易伪造和损坏;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2.代用货币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3.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3.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量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电子货币: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所谓金融性货币,有大量虚拟货币组成。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它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地抽象化和虚拟化。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西方学者通常将货币定义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CDd+M1通货和活期存款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钞票和辅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帐户的余额一、西方学者的观点1.货币量定义的基本内容西方学者通常将货币2.货币量定义的扩展
克劳尔认为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也应包括在M1中。如果以T代表这些信用工具,则有:CDM+=+T2.货币量定义的扩展克劳尔认为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CD
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如果以Ds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以Dt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以M2代表较广义的货币量,则有:
如果以Dn代表商业银行以外金融机构接受的存款,以M3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有:M2
=C+Dd=Ds
+Dt=M1+Ds
+DtM3
=M2+Dn
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不少金融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或货币性。如果以L代表银行与金融中介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以M4代表更广义的货币量,则货币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
目前比较有倾向性的意见还是将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M4
=M3+L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不少金融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2.“宽”的定义:
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马克思有时还把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1.“窄”的定义:马克思三、中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1.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①出于“理论考证”,片面引用马克思的论述;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的理论观点;③依据“实际情况”,现金与存款不能自由转化。2.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实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①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我国传统将货币量的定义局限为现金或“钱”的范畴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