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与《大淖记事》风格的异同及文化特质,比较文学论文_第1页
《边城》与《大淖记事》风格的异同及文化特质,比较文学论文_第2页
《边城》与《大淖记事》风格的异同及文化特质,比较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城)与(大淖记事)风格的异同及文化特质,比较文学论文摘要:沈从文与汪曾祺是中国现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的作家,他们都是执迷于民俗风情的乡恋歌者,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情深意重的师生,有着相近的创作宗旨。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与沈从文的(边城〕有很多类似的痕迹,同时也有着体味上的不同,二人的作品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将以二人的代表作(边城〕与(大淖记事〕来比照阅读,探寻求索二人小讲风格的异同之处及其二人的文化特质。本文关键词语:(边城〕;(大淖记事〕;文化特质;文学风格;民俗风情;沈从文和汪曾祺能够讲是中国现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乡土小讲作家。他们都是乡土小讲重镇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都以表现乡土中国为主要内容,都具有深切厚重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沈从文是京派文学成就最大的作家,汪曾祺是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学的最后传人。不管是从师生友情还是文学风格与流派的传承发扬上,汪曾祺都成为沈从文的继承和发扬的不二人选。他们二人的作品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尤其在二人的代表作(边城〕与(大淖记事〕中,具体表现出出一脉相承的痕迹。但在这些传承之外,我们仍能看到很明显的不同之处。沈从文历来信仰生命之美,其审美观与价值观便强调美在生命。汪曾祺的主张是美在和谐,他主张发扬中华民族的仁爱与互助精神。他以为美是人们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正因如此,作家想要开掘生命美的本质,都必须深切进入到最平凡的生活之中去,去把心与情感深切进入到平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地方。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两人也有着一些明显的不同。纵观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人生与作品,于文学史而言,沈从文一生都在寻找诗性家园,是一个追寻者。而汪曾祺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明与文化的守望者。沈从文的文字,细腻中带着冷冽,温婉里透着悲悼;汪曾祺的文字,平淡中带着热闹,柔和里透着温情,二人的作品各显性情,具体表现出出他们的审美追求与人生态度。一.类似之处1.和谐恬淡、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沈从文与汪曾祺描写故土的小讲被称为水乡小讲。沈从文的(边城〕、(长河〕、(萧萧〕、(丈夫〕、(三三〕等诸多的作品都对水乡有着独特的感情;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等一系列的作品也是对水乡有着不可割舍之情。水是沈从文与汪曾祺小讲创作的底色。(边城〕,作家以那样深挚的美妙和忧伤,谱写了一首悠长淳朴的爱情歌谣,用文字描绘出湘西山水的独特风情。1沈从文描写的是他的故土茶峒水城的自然风光。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条渡船、一只黄狗湘西山城有着明净的天空、青翠的小山、清澈的溪流,有着原生态的自然美。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2碧溪、翠竹、白塔、水磨,一幅湘西独特的风景画在沈从文笔下娓娓道来,宛若一个健康自然、优美的桃源水乡世界。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描绘的是故土江苏高邮的水乡美景。在(大淖记事〕的开始,汪曾祺就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大淖地区的春夏秋冬的不同沙洲美景,四时之节的景物都浸染着水气,大淖的姑娘们也因而水灵,色彩斑斓的大淖景观,极富水乡气息的情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水乡孕育了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作品以水为底色,孕育出了(边城〕与(大淖记事〕中的独有的风俗人情。2.纯洁可爱、坚强英勇的美丽少女翠翠是(边城〕的全书之魂,她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女孩,更像是大自然孕育的女儿,是爱与美的化身,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仿佛如一只小兽物。2翠翠的身世很可怜,但她干净美丽、纯真善良,在爷爷逝世后仍然默默地等待着傩送与自个的爱情,既柔情似水,又无比坚韧。(大淖记事〕的巧云同样身世凄惨,但笑靥如花,身材玲珑,又机灵聪敏,在她与十一子相处的经过中,尽显其可爱漂亮丽的本性,在心上人被打伤后,决然担当起养家的重任,用自个瘦弱的肩膀去养活老父亲和爱人,更具体表现出出她的内心纯净,坚强英勇。翠翠与巧云是沈从文与汪曾祺赋予生命的女孩儿,同为爱与美的化身。3.自然纯朴,重义轻利的风俗人情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赛龙舟,刻画赛龙舟的剧烈场面,表现出来茶桐人民所向披靡的无限的生命活力;写老船夫摆渡船的原则,他重义轻利,具体表现出了湖西人民纯朴的民风以及人与人之间重感情轻财物的美妙友情。(大淖记事〕中也同样猫写了淳朴的民风与浓烈厚重的人情味,锡匠们不抢生意、讲义气、扶持疾病、互通有无、童叟无欺,写做了媳妇的姑娘百无禁忌和光棍们闹着玩儿,在十一子受伤后,锡匠们自发进行请愿洗刷冤枉委屈,以及在十一子被黑暗势力伤害后大淖小镇各个阶层的贫困忧苦人们都很大气地为十一子送营养品等一系列的故事描绘出了大淖地区重义轻利的风俗人情。另外,在(边城〕与(大淖记事〕中都对男女自由婚恋进行了描写,(边城〕中写青年男女靠歌声来求爱,写水手与娼妓之间的真诚情感;(大淖记事〕中写男女欢好的标准只要一个,就是:情愿。沈从文和汪曾祺用自个的独特手法写出了两地自然纯朴、重义轻利的风俗人情。4.健康纯净、至真至善的纯美人性(边城〕中弥漫着厚重的人性美,沈从文通过写亲情、爱情和人性,集中地反映出了边城中的人性美。在翠翠的恋爱中,纯朴善良的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那种纯真而又干净的爱慕,天保宁可自我牺牲也要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的美德、以及最后翠翠孤单地等待傩送的那份对爱情的忠实与坚贞是沈从文讴歌的爱与美的人性。同样老船夫身上也休现出了厚重的人性美,他是善的化身,是边城里的摆渡的公仆,不畏艰辛、重义轻利,散发着人性之光。在边城的邻里之间,也具体表现出出了人性之美,船总顺顺大方酒脱、乐善好施,对翠翠一家尽释前嫌、无私帮助,具体表现出出了边城人民的光明磊落与正直善良的道德品格。(大淖记事〕中,汪曾祺写大淖人古朴纯真的生活,锡匠、挑夫、民众之间的关系透露着古朴又祥和的人性之光。写自由自在的男女关系、写要多野就有多野的女人、写极其开放的性爱观等都具体表现出了大淖地区的人性美。华而不实,最值得一提的是巧云和十一子的爱情,在小讲中,姑娘巧云照料被打伤的情人十一子,喂他喝尿碱汤来救命,她轻轻地呼唤着十一子,使他从死亡之缘清醒,然后喝下了尿碱汤,而不知为什么,她自个也尝了一口3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特别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巧云的纯真善良的心灵,后面巧云与十一子的看似幼雅的对话更是突显了二人的爱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二.不同之处1.水意象的不同前文提到,沈从文和汪曾祺都爱写水乡美景,二人都爱写水,但这水在二人笔下,有着很大的不同,沈从文笔下边城中的水幽冷甘冽,有着沉重的悲悼。汪曾祺大淖中的水则轻快灵动,温暖圆融,有着暖爱的温情。水,串联起了整个(边城〕,翠翠和爷爷在水上摆渡,相依生命,傩送与翠翠因水而识,翠翠母亲殉情于水,天保溺水而死,爷爷在暴风雨之夜死去,到结尾翠翠在水中摆渡等待着一个不会回来的人以及自个的爱情。边城中的水,是一条隐含的线索,牵动着翠翠的命远,本来很清澈灵动的水,却加重了翠翠命运的悲剧色彩,(边城〕中的水是湘西人民的生活,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很沉重的,世人无能为力的意味。(大淖记事〕中的水也推动了主人公故事的进展,巧云落水,十一子跳入水中救巧云。另一方面,(大淖记事〕中有关水意象的描写,只是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森的只是景观,或者讲不是大淖人生活必不可缺的,大淖多锡匠多挑夫而不像茶峒多船,多水磨。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对水意象的描写是轻快而灵动的,是水,促进了爱情的发展。所以讲,(边城〕中的水幽冷沉重,(大淖记事〕中的水轻灵温煦。2.一悲一喜的爱情结局(边城〕与(大淖记事〕中都描绘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但这两个爱情故事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间。两部作品都拥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也正是这余味悠长的不同结尾,给了我们悲喜结局的考虑。(边城〕中写道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的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2这句话是(边城〕的结尾,也是给了无数人纠结与感伤又无奈的结局。翠翠在等待着不知何时回来的傩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明天回来,这个明天可能是永远的明天。(边城〕的结尾也就是翠翠与傩送爱情的结局,流露出浓浓的悲悼。这种悲剧,就像是翠翠父母的悲剧,到如今又到了翠翠身上,讲到底,(边城〕的底色是有很强的悲剧性和悲悼在里面的。相比拟而言,(大淖记事〕的爱情结局是暖和的,其至能够讲是传统喜剧大团聚式的结局。汪曾祺在结尾写道:十一子的伤会好吗?会。当然会!3在这样的结尾之前,小讲前面是有低沉和压抑的,但是巧云和十一于的结局,是充满温馨和希望的,作者对十一子和巧云最终的胜利,抱有特别的自信心,正如他自个对人民的明天会是一片光明,一样深切相信不疑,在大淖里,正义终会终胜邪恶。(大淖记事〕中是弥漫着温情、希望的,是亮色,正如巧云与十一子的爱情,必定不会是哀伤痛苦。3.文化特质与人生态度作家对作品的创设,是从自个心内中出发的,一部作品,之所以会受大家欢迎,是由于作家写出了自个的特性与自我的追求,(边城〕如是,(大淖记事〕亦如是,沈从文与汪曾祺有各自的文化特质与人生态度,才使得这两部作品各自散发着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芒。从作品中具体表现出出了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汪曾祺与沈从文都有着入世、出世的矛盾心理,但是二人的表现不同。汪曾祺的思想是文人,是儒释道三家的结合,在他的一生中,从来不与任何人为敌,他在文学、生活以及政治的关系中,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躲避一切,智慧地生存。而沈从文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具体表现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文学家力求文学独立〔文学独立于政治〕的人生追求,在他的文章中,我们能够读出,他时常告诫世人,不要由于功利的政治观念而去忘掉艺术的真,文学的真。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敏动,是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根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对心灵真理的探求,文学独立于政治,文学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更深层次的问题。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以及(受戒〕等其他小讲,大部为暖色调,弥漫着温情、爱、希望。汪曾祺出生在高邮书香之家,富有生活情调,风俗礼仪也很多,他主要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挖掘平凡的小人物之间的英勇与坚强,他并不像沈从文那样写桃源世界,汪曾祺并不抵触丑与恶,而是用一种生活的立场来写世俗生活,(大淖记事〕中,是有着极重的烟火气息的,更有着一种暖和的人情味。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歌颂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之余其意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一种在生活悲苦之中而生出来的坚强、达观的生活态度。生活中,肯定会有苦难与悲伤痛苦,但是他能够用温情、用希望、用爱去化解、去冲淡、去释怀生活之中的悲苦与无奈,并用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去继续生活,我以为这些才是(大淖记事〕的真正意义。这也是汪曾祺的文化特质与人生态度。沈从文的写作,大多是以一种冷色调。在(边城〕中,有着极其浓烈厚重的风景美、风俗人情美,人性美,在一切都那么美妙之中,作者却展现了一个特别悲悼的悲剧,沈从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有着对人类、对世界的博大襟怀与强烈的忧患意识,他通过写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社会中的痛苦与黑暗,去讴歌湘西人民的那种象征着爱与美的生活方式。沈从文通过写湘西世界中亲情、风俗人情和人性与当时社会你争我夺的黑暗社会构成比照,他奋力去呼唤那消失己久的善良人性,他追求桃源式的远古社会,他去保存那些遵从古礼的传统美德。他想用湘西之爱来净化被当代社会污染了的人们与世界。在沈从文身上,在(边城〕中,具体表现出出了他强烈地想要重造中华民族民族品德的深沉希望,他的身上,有着重塑民族品德的国族情怀,这正是沈从文的文化特质与人生态度。三.结束语沈从文与汪曾祺同为京派文学的大家,且汪曾祺师系沈从文,他们坚持进行抒情小讲创作,对文坛影响很大。他们喜欢用平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小人物与平凡世界中的人和事,他们都固执于对纯美人性的不懈追求,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和谐宁静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纯洁可爱坚强英勇的美丽少女、自然纯朴的风俗人情和至真至善的纯美人性,这些是汪曾祺和沈从文最为类似的地方,也是汪曾祺从沈从文身上所继承而来的文学风格。然而沈从文与汪曾祺拥有各自特有的文化特质与人生追求,沈从文是细腻中带着冷冽、温婉里透着悲悼,在他的身上,有着重塑民族品德的国族情怀与坚持文学独立的自由追求;汪曾祺是平淡中带着热闹,柔和里透着温情,有着散漫沉着的生活态度与写作心态,他的作品有一种无所谓而为之的娴雅与简练、叙述平常而意蕴幽深。沈从文在大量文学创作中,练就了精细、浑然本真的小讲艺术,而汪曾祺则追求和谐的内敛与含蓄,呈现出生活的立场,展示生命深层的悲壮之美,更有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与审美情趣。汪曾祺与沈从文,都是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在这对师徒身上,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有自我追求的文学品格。汪曾祺从师于沈从文,而两人的作品(大淖记事〕与(边城〕展示了不同的文化特质与人生态度,其二人的作品会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给予世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考虑。以下为参考文献[1]赵学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