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_第1页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_第2页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_第3页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_第4页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眼屈光问题诊断及处理1眼屈光问题诊断及处理12我们的视觉系统2我们的视觉系统2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3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4视力记录方法: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5分记录法分数记录法(英国)检测距离6m设计距离:60m、30m、21m、15m、12m、9m、6m表示方法:6/60、6/30、6/21、6/15、6/96/6(美国)检测距离20英尺设计距离:200英尺、100英尺、70英尺、50英尺、40英尺、30英尺、20英尺、表示方法:20/200、20/100、20/70、20/5020/40、20/30、20/20视力记录方法: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5分记录法5

国标对数0.14.00.124.10.154.20.24.30.254.40.34.50.44.60.54.70.64.80.70.84.90.91.05.01.25.11.55.22.05.3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6正常视力发育0-2月瞳孔对光反应间或出现的注视或追随不规则地眼球扫视运动眼位:常呈外斜位,罕见内斜位2-6月扫视运动发育完成中心注视和追随准确的双眼平滑追随不对称的单眼平滑追随3月时立体视觉开始发育4月时对视标产生适当的调节反应眼位:正位,少数呈外斜位,内斜视为异常状态6月-2岁中心注视准确、平滑的眼球追随运动眼位:正位3-4岁视力达到0.5,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5岁视力达到0.6-0.7,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6-7岁视力达到0.7-1.0,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正常视力发育0-2月瞳孔对光反应间或出现的注视7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8屈光不正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呈像在视网膜上,统称屈光不正9屈光不正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99远和近视力与眼屈光不正远=1.0,近=1.0

正视眼,轻度远视眼远<1.0,近=1.0

近视眼,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药物作用,未成熟的白内障,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远=1.0,近<1.0

青少年的中度远视和中年的轻度远视,老年人的正视眼,抗胆碱类药物的全局或局部应用,眼球后肿瘤或视网膜轻度水肿远<1.0,近<1.0

青少年高度远视或中年中高度远视,轻度近视加老视,病理性近视眼,散光眼远和近视力与眼屈光不正远=1.0,近=1.01011屈光检查方法客观验光法检影电脑验光仪主觉验光法试镜片法综合验光仪11屈光检查方法客观验光法1112客观验光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美多丽、双星明:常用,快速阿托品:长效、彻底睫状肌麻痹剂的应用需散瞳验光:15岁以下青少年配镜,15-18岁初次配镜,有斜、弱视的被测者,视力、或屈光度不稳定的,幼儿、愚钝、视觉反应不灵和协作不好者不需散瞳验光:再次配镜者,成年人12客观验光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1213综合验光仪

PhoropterPhoro+Optometer眼肌检测验光仪验光+视功能检测主观过程:心理物理学过程13综合验光仪

PhoropterPhoro+Opt13医学验光流程单眼验光双眼验光问诊眼部检查初检瞳距测量裸眼远视力旧镜光度和视力主觉验光雾视交叉柱镜法初次MPMVA散光表法双眼调节平衡二次MPMVA双眼雾视优势眼判定双眼MPMVA视功能测试处方决定与宣教客观验光电脑验光机或常态检影镜Maximumplustomaxiumvisualacuity医学验光流程单眼验光双眼验光问诊眼部检查初检瞳距测量裸眼远视1415眼屈光状态正视(-0.25D~+0.50D)屈光不正/非正视近视远视散光15眼屈光状态正视(-0.25D~+0.50D)15近视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远点近视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1617近视分类按屈光成分:曲率性近视:由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轴性近视: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指数性近视: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按近视程度: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17近视分类按屈光成分:173、按屈光动态分类:1)假性近视2)真性近视3)混合性近视4、按空间分类:1)高空近视2)低空近视3、按屈光动态分类:1)假性近视18总分类(一)单纯性近视(二)病理性近视总分类(一)单纯性近视19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20单纯近视的分类

单纯近视的分类2122近视临床表现视远模糊、波动近视力正常眯眼看近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下降,易出现外隐斜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眼底改变22近视临床表现2223近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用最低度数的负透镜(凹透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23近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23婴儿时期(0-3岁)中、低度观察,高度部分矫正学龄前儿童(3-6岁)<-1.50D观察>-1.50D在睫状肌麻痹后适当矫正目的:预防和治疗弱视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完全矫正、避免过矫、定期复诊(半年一次)24婴儿时期(0-3岁)2424青年(19-40岁)度数相对稳定,不建议轻易改动处方,可考虑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中年(40-60岁)出现老视,可配双光镜老年(>60岁)晶体屈光指数改变或糖尿病,近视度数经常更换<-3.00D看远戴,看近不戴25青年(19-40岁)2525一名女性患者,14岁,初二学生,主诉双眼视远不清2月余。无戴镜史,近来发现偶尔看不清黑板,眼睛疲劳时尤甚。无眼病及全身病史,父母无近视及眼病史,未发现有食物、药物过敏。现在功课较紧,用眼近距局多,课余看书约2小时/每天,不看电视,不看电脑。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8OS0.7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远视力:OD:1.0OS1.0NVSC:OD:1.0

OS:1.0

1%阿托品眼膏睫状肌下检影结果:OD::+0.25DS/-0.50DC×401.0OS:pl-0.50DC×1701.0

复验时主觉验光结果:OD::-0.25DS/-0.50DC×401.0OS:-0.50DS/-0.50DC×170

1.0

戴镜下遮盖实验结果:远2△外隐斜近2△内隐斜戴镜下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

近BI正常BO正常戴镜下近距离MEM检查:-0.25DS戴镜下相对调节:PRA-2.50NRA+1.50

诊断:调节痉挛(假性近视)

处理:先予以小疲、舒缓调节痉挛治疗,并建议3月后复查。3个月后如情况无改善,可处方主觉验光度数,但仅限于视远时配戴一名女性患者,14岁,初二学生,主诉双眼视远不清2月余。无戴2627远视1-D381-P3927远视1-D381-P392728远视按屈光成分:曲率性远视:屈光力过弱,眼轴正常轴性远视:屈光力正常,眼轴过短指数性远视:屈光间质的改变按远视程度:低度远视:+3.00D,可基本代偿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高度远视:+5.00D,视力影响明显,难以代偿隐性远视VS显性远视28远视28隐性远视显性远视随意性远视绝对性远视全远视远视分类根据调节状态分类显性远视一远视眼视力0.4,用+1.5D镜片矫正后视力可达1.0将镜片度数增至+4.0D,视力1.0散瞳验光用+5.0D,视力仍为1.0绝对性远视为+1.5D显性远视为+4.0D随意性远视为2.5D全远视为+5.0D隐性远视为+1.0D

隐性远视显性远视随意性远视绝对性远视全远视远视分类根据调节状2930调节对远视的影响30调节对远视的影响30远视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有17-17.5mm,在出生后1-2岁时发育最快,在4岁左右基本接近正常,可以达到23mm左右,在17岁时可以完全达到正常。这时如未达到正常(24mm)就形成了先天性远视(3-4D)。儿童较为理想的屈光范围(生理值)4-5岁+2.0D~+2.5D,6岁为+1.6~+1.8D31远视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有17-17.5mm,在出生3132远视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6岁,低、中度无症状,高度可出现调节性内斜视6-20岁,因近视觉需求增加,开始出现症状20-40岁,调节幅度减少导致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40岁,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远、近均需矫正屈光性弱视:高度远视,6岁前未适当矫正内斜视/内隐斜32远视临床表现:3233远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使患者获得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最高度数正镜片(凸透镜)33远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33婴儿时期(0-3岁)高度远视,眼正位部分矫正。中、低度不配镜,斜视或弱视足矫学龄前儿童(3-6岁)轻度不矫正,轻、中度伴高AC/A,有内斜的足矫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出现视疲劳,矫正显性远视的近用处方34婴儿时期(0-3岁)3434青年(19-40岁)矫正显性度数为主,对有视疲劳的患者,矫正部分隐性远视度数,根据需要验配近阅读附加中老年(>40岁)足矫全部远视,同时给予适当近用附加,要求远视眼要求全天配戴,儿童更是要求长期配戴35青年(19-40岁)3535一名18岁女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容易疲劳有两个月余,症状是在患者工作调动后发生:以前为操场管理员,两个月前调为文秘,无其他明显不适,检查结果如下:DVSC:OD:1.0OS1.0NVSC:OD:1.0OS1.0主觉验光结果:OD:+1.25DS1.0OS:+1.25DS1.0隐斜结果:远距离1△外隐斜近距离4△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1.75NRA+1.75诊断:远视OU处理:配镜+1.25DSOU(仅为近用)

一名18岁女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容易疲劳有两个月余,症状是36散光眼的两条子午线上度数不相等所导致的30GOOD90120180散光眼的两条子午线上度数不相等所导致的30GOOD90137轴位=钟表数×30轴位=钟表数×3038散光分类--根据负向散光轴位顺规散光VS逆规散光VS斜轴散光顺规:负轴散光x180(+30)斜轴逆规:负轴散光x90(+30)散光分类--根据负向散光轴位顺规散光VS逆规散光3940散光类型规则散光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向散光不规则散光40散光类型40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4142散光成像Sturm间距镜片

1–主子午线1镜片

2–主子午线242散光成像Sturm间距镜片1–主子午线1镜片24243MedianofaxisHorizontalfocallineVerticalfocallineCircleofleastconfusionmeridianofpower物ABDCSturminterval散光成像43MedianofaxisHorizontalfoc4344柱镜的成像主光轴主子午线44柱镜的成像主光轴主子午线4445散光的处方原则矫治原则:柱镜完全矫正,如不能适应,逐步增加新处方谨慎45散光的处方原则矫治原则:新处方谨慎4546散光对视力的影响度数轴向:斜轴<逆规<顺规46散光对视力的影响度数46处方正负度数的转换正/负柱镜记录转换方法求和变号转轴+1.50DS-3.50DCx180-2.00DS+3.50DCx90处方正负度数的转换正/负柱镜记录转换方法+1.50DS-47婴儿时期(0-3岁)适度矫正,合并斜弱视足度矫正学龄前儿童(3-6岁)全矫,适度欠矫,以减少弱视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出现适应问题,不规则散光可用硬镜青年(19-40岁)权衡年龄、散光度、轴位、戴镜情况48婴儿时期(0-3岁)4848一名28岁男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困难,症状是在看书时出现头疼、视疲劳、如果长时间驾驶也会出现类似症状。检查结果如下:DVSC:OD:1.0OS1.0NVSC:OD:0.8OS0.8主觉验光结果:OD:+0.25DS/-0.50DC×101.2OS::+0.25DS/-0.50DC×1701.2隐斜结果:远距离1△外隐斜近距离5△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4.75NRA+2.75诊断:混合散光OU处理:配镜OD:+0.25DS/-0.50DC×101.2OS::+0.25DS/-0.50DC×1701.2宣教:全天佩戴一周,适应后可视近和长时间用眼时佩戴一名28岁男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困难,症状是在看书时出现头49一名35岁男性,主诉看电脑屏幕困难,看时眼睛容易流泪,看远时容易出现一些模糊的情况,特别是看电影时,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7OS0.7NVSC:OD:0.7OS0.7主觉验光结果:OD:-1.50DC×401.0OS:pl-1.50DC×1251.0隐斜结果:远距离3△外隐斜近距离5△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4.00NRA+2.50诊断:斜向散光OU处理:配镜OD:-0.25DS/-1.00DC×200.9OS::-0.25DS/-1.00DC×1050.9

一名35岁男性,主诉看电脑屏幕困难,看时眼睛容易流泪,看远时5051老视定义老视VS远视51老视定义5152调节和年龄的关系Hoffstetter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52调节和年龄的关系Hoffstetter公式最小调节幅度=52调节与年龄53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幅度降低,调节近点远移调节与年龄53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幅度降低,调节近点远移5354老视的临床表现体征:近视力下降调节幅度下降,通常<5.00D调节滞后更加明显症状:视近模糊眼睛容易疲劳,尤其是近距离工作之后阅读距离较习惯为远54老视的临床表现体征:5455老视检查和矫治检查远屈光检查(双眼平衡)近附加检查了解视觉需求和习惯阅读距离55老视检查和矫治检查55老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宁低勿高不要轻易降低老视患者的近附加度数56老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5656近视眼中低度不一定配,高度需配较低度数近视镜片视近正视眼2-3年需要更换一次远视眼看远、看近都要矫正57近视眼5757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看近模糊两年余,主要是戴镜看报纸小字较模糊,晚上尤甚,看书或字典时灯光要很强方可看清,不戴镜看近则比较清楚,但是老摘取眼镜很不方便,无其他明显不适,已戴近视眼镜多年,目前配戴眼镜是五年前外院验配,原镜度数为右眼-2.25DS,左眼-2.25DS,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1OS0.1戴旧镜远视力:OD:1.0OS:1.0NVSC

:OD:1.0

OS:1.0戴旧镜近视力:OD:0.4

OS:0.4主觉验光结果:OD:-2.25DS1.0OS:-2.25DS

1.0戴镜下遮盖实验结果:远3△外隐斜近正位戴镜下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戴镜下近距离MEM检查:+1.75DS相对调节:PRA-0.50NRA+2.50给予试戴近用镜-0.75DSOU,清晰的工作范围在20~50cm,戴镜无不适诊断:近视、老视处理:配镜OU:-2.25DS/+1.50D

建议患者配双光镜或渐进多焦点镜片。2~3年复诊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看近模糊两年余,主要是戴镜看报58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下看近看远均模糊半年余,目前配戴远用眼镜度数为OD+1.00DS/-1.00DC×85OS+1.75DS/-0.50DC×115,,无其他异常,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7OS0.6NVSC:OD:0.5OS0.5主觉验光结果:OD:+1.75DS/-1.25DC×801.0OS:+2.50DS/-0.75DC×1101.0隐斜结果:远距离3△外隐斜近距离6△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1.75DS相对调节:PRA-0.50DNRA+1.25D诊断:复合性远视散光、老视处理:配镜OD:+1.75DS/-1.25DC×801.0OS:+2.50DS/-0.75DC×1101.0ADD+1.00D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下看近看远均模糊半年余,目前配59几种特殊情况的处方原则屈光参差儿童:足矫青少年和成人: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老年:单视眼矫正双眼视异常和斜视内隐斜和内斜视:远视足矫,近视欠矫外隐斜和外斜视:近视足矫,远视欠矫60几种特殊情况的处方原则屈光参差6060

一名4岁的女孩,初次就诊,在幼儿园体检时发现左眼视力差,以前从未检查过眼睛,平时家长并无注意到眼睛有异常,检查结果如下:DVSC:OD:1.0OS0.1NVSC:OD:1.0OS0.1

1%阿托品眼膏睫状肌下检影结果:OD:+1.25DS1.0

OS:+5.25DS1.0

复验时主觉验光结果:OD:PL1.0OS:+4.00DS0.1隐斜结果:无法完成融合范围检查:无法完成近距离MEM检查:无法完成相对调节:无法完成

诊断: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性弱视

处理:配镜OD:PL1.0

OS:+4.00DS0.1一名4岁的女孩,初次就诊,在幼儿园体检时发现左眼视力差,以61一名女性患儿,4岁,父母发现儿童左眼内斜一月余,看远看近时斜视都存在,无戴镜史。无全身病史,父母无近视、眼病史,未发现有食物、药物过敏。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6OS0.3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远视力:OD:0.4OS0.2NVSC:OD:0.8OS:0.21%阿托品眼膏睫状肌下检影结果:OD:+2.50DS/+0.75DC×900.8OS:+3.50DS/+1.25DC×900.3睫状肌麻痹剂下遮盖试验结果:远双眼正位,内隐斜睫状肌麻痹恢复后裸眼遮盖试验结果:远左眼内斜视20

近左眼35内斜睫状肌麻痹恢复后戴镜下遮盖试验结果;远内隐斜近内隐斜诊断:调节性内斜视处理:配镜OD:+2.50DS/+0.75DC×900.8OS:+3.50DS/+1.25DC×900.3一名女性患儿,4岁,父母发现儿童左眼内斜一月余,看远看近时斜62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63验光记录的书写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右左裸眼视力(SC)视远视力(D)视近视力(N)矫正视力(CC)视远视力(D)视近视力(N)电脑验光仪检测检影检测小瞳检测散瞳检测(使用药物)主觉验光视功能调节幅度(AMP)集合近点(NPC)AC/A隐斜视融合范围远近老视眼近用距离add瞳距远用mm近用mm建议配镜处方远用近用验光记录的书写检查项目检6465谢谢65谢谢6566

眼屈光问题诊断及处理1眼屈光问题诊断及处理6667我们的视觉系统2我们的视觉系统67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68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69视力记录方法: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5分记录法分数记录法(英国)检测距离6m设计距离:60m、30m、21m、15m、12m、9m、6m表示方法:6/60、6/30、6/21、6/15、6/96/6(美国)检测距离20英尺设计距离:200英尺、100英尺、70英尺、50英尺、40英尺、30英尺、20英尺、表示方法:20/200、20/100、20/70、20/5020/40、20/30、20/20视力记录方法: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5分记录法70

国标对数0.14.00.124.10.154.20.24.30.254.40.34.50.44.60.54.70.64.80.70.84.90.91.05.01.25.11.55.22.05.3

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71正常视力发育0-2月瞳孔对光反应间或出现的注视或追随不规则地眼球扫视运动眼位:常呈外斜位,罕见内斜位2-6月扫视运动发育完成中心注视和追随准确的双眼平滑追随不对称的单眼平滑追随3月时立体视觉开始发育4月时对视标产生适当的调节反应眼位:正位,少数呈外斜位,内斜视为异常状态6月-2岁中心注视准确、平滑的眼球追随运动眼位:正位3-4岁视力达到0.5,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5岁视力达到0.6-0.7,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6-7岁视力达到0.7-1.0,两眼视力相差小于两行正常视力发育0-2月瞳孔对光反应间或出现的注视72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视力分类裸眼视力、针孔视力、矫正视力73屈光不正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呈像在视网膜上,统称屈光不正74屈光不正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974远和近视力与眼屈光不正远=1.0,近=1.0

正视眼,轻度远视眼远<1.0,近=1.0

近视眼,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药物作用,未成熟的白内障,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远=1.0,近<1.0

青少年的中度远视和中年的轻度远视,老年人的正视眼,抗胆碱类药物的全局或局部应用,眼球后肿瘤或视网膜轻度水肿远<1.0,近<1.0

青少年高度远视或中年中高度远视,轻度近视加老视,病理性近视眼,散光眼远和近视力与眼屈光不正远=1.0,近=1.07576屈光检查方法客观验光法检影电脑验光仪主觉验光法试镜片法综合验光仪11屈光检查方法客观验光法7677客观验光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美多丽、双星明:常用,快速阿托品:长效、彻底睫状肌麻痹剂的应用需散瞳验光:15岁以下青少年配镜,15-18岁初次配镜,有斜、弱视的被测者,视力、或屈光度不稳定的,幼儿、愚钝、视觉反应不灵和协作不好者不需散瞳验光:再次配镜者,成年人12客观验光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7778综合验光仪

PhoropterPhoro+Optometer眼肌检测验光仪验光+视功能检测主观过程:心理物理学过程13综合验光仪

PhoropterPhoro+Opt78医学验光流程单眼验光双眼验光问诊眼部检查初检瞳距测量裸眼远视力旧镜光度和视力主觉验光雾视交叉柱镜法初次MPMVA散光表法双眼调节平衡二次MPMVA双眼雾视优势眼判定双眼MPMVA视功能测试处方决定与宣教客观验光电脑验光机或常态检影镜Maximumplustomaxiumvisualacuity医学验光流程单眼验光双眼验光问诊眼部检查初检瞳距测量裸眼远视7980眼屈光状态正视(-0.25D~+0.50D)屈光不正/非正视近视远视散光15眼屈光状态正视(-0.25D~+0.50D)80近视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远点近视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8182近视分类按屈光成分:曲率性近视:由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轴性近视: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指数性近视: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按近视程度: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6.00D17近视分类按屈光成分:823、按屈光动态分类:1)假性近视2)真性近视3)混合性近视4、按空间分类:1)高空近视2)低空近视3、按屈光动态分类:1)假性近视83总分类(一)单纯性近视(二)病理性近视总分类(一)单纯性近视84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单纯性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85单纯近视的分类

单纯近视的分类8687近视临床表现视远模糊、波动近视力正常眯眼看近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下降,易出现外隐斜高度近视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眼底改变22近视临床表现8788近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用最低度数的负透镜(凹透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23近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88婴儿时期(0-3岁)中、低度观察,高度部分矫正学龄前儿童(3-6岁)<-1.50D观察>-1.50D在睫状肌麻痹后适当矫正目的:预防和治疗弱视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完全矫正、避免过矫、定期复诊(半年一次)89婴儿时期(0-3岁)2489青年(19-40岁)度数相对稳定,不建议轻易改动处方,可考虑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中年(40-60岁)出现老视,可配双光镜老年(>60岁)晶体屈光指数改变或糖尿病,近视度数经常更换<-3.00D看远戴,看近不戴90青年(19-40岁)2590一名女性患者,14岁,初二学生,主诉双眼视远不清2月余。无戴镜史,近来发现偶尔看不清黑板,眼睛疲劳时尤甚。无眼病及全身病史,父母无近视及眼病史,未发现有食物、药物过敏。现在功课较紧,用眼近距局多,课余看书约2小时/每天,不看电视,不看电脑。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8OS0.7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远视力:OD:1.0OS1.0NVSC:OD:1.0

OS:1.0

1%阿托品眼膏睫状肌下检影结果:OD::+0.25DS/-0.50DC×401.0OS:pl-0.50DC×1701.0

复验时主觉验光结果:OD::-0.25DS/-0.50DC×401.0OS:-0.50DS/-0.50DC×170

1.0

戴镜下遮盖实验结果:远2△外隐斜近2△内隐斜戴镜下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

近BI正常BO正常戴镜下近距离MEM检查:-0.25DS戴镜下相对调节:PRA-2.50NRA+1.50

诊断:调节痉挛(假性近视)

处理:先予以小疲、舒缓调节痉挛治疗,并建议3月后复查。3个月后如情况无改善,可处方主觉验光度数,但仅限于视远时配戴一名女性患者,14岁,初二学生,主诉双眼视远不清2月余。无戴9192远视1-D381-P3927远视1-D381-P399293远视按屈光成分:曲率性远视:屈光力过弱,眼轴正常轴性远视:屈光力正常,眼轴过短指数性远视:屈光间质的改变按远视程度:低度远视:+3.00D,可基本代偿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高度远视:+5.00D,视力影响明显,难以代偿隐性远视VS显性远视28远视93隐性远视显性远视随意性远视绝对性远视全远视远视分类根据调节状态分类显性远视一远视眼视力0.4,用+1.5D镜片矫正后视力可达1.0将镜片度数增至+4.0D,视力1.0散瞳验光用+5.0D,视力仍为1.0绝对性远视为+1.5D显性远视为+4.0D随意性远视为2.5D全远视为+5.0D隐性远视为+1.0D

隐性远视显性远视随意性远视绝对性远视全远视远视分类根据调节状9495调节对远视的影响30调节对远视的影响95远视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有17-17.5mm,在出生后1-2岁时发育最快,在4岁左右基本接近正常,可以达到23mm左右,在17岁时可以完全达到正常。这时如未达到正常(24mm)就形成了先天性远视(3-4D)。儿童较为理想的屈光范围(生理值)4-5岁+2.0D~+2.5D,6岁为+1.6~+1.8D96远视人的眼球在出生时的直径只有17-17.5mm,在出生9697远视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6岁,低、中度无症状,高度可出现调节性内斜视6-20岁,因近视觉需求增加,开始出现症状20-40岁,调节幅度减少导致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40岁,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远、近均需矫正屈光性弱视:高度远视,6岁前未适当矫正内斜视/内隐斜32远视临床表现:9798远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使患者获得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最高度数正镜片(凸透镜)33远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98婴儿时期(0-3岁)高度远视,眼正位部分矫正。中、低度不配镜,斜视或弱视足矫学龄前儿童(3-6岁)轻度不矫正,轻、中度伴高AC/A,有内斜的足矫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出现视疲劳,矫正显性远视的近用处方99婴儿时期(0-3岁)3499青年(19-40岁)矫正显性度数为主,对有视疲劳的患者,矫正部分隐性远视度数,根据需要验配近阅读附加中老年(>40岁)足矫全部远视,同时给予适当近用附加,要求远视眼要求全天配戴,儿童更是要求长期配戴100青年(19-40岁)35100一名18岁女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容易疲劳有两个月余,症状是在患者工作调动后发生:以前为操场管理员,两个月前调为文秘,无其他明显不适,检查结果如下:DVSC:OD:1.0OS1.0NVSC:OD:1.0OS1.0主觉验光结果:OD:+1.25DS1.0OS:+1.25DS1.0隐斜结果:远距离1△外隐斜近距离4△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1.75NRA+1.75诊断:远视OU处理:配镜+1.25DSOU(仅为近用)

一名18岁女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容易疲劳有两个月余,症状是101散光眼的两条子午线上度数不相等所导致的30GOOD90120180散光眼的两条子午线上度数不相等所导致的30GOOD901102轴位=钟表数×30轴位=钟表数×30103散光分类--根据负向散光轴位顺规散光VS逆规散光VS斜轴散光顺规:负轴散光x180(+30)斜轴逆规:负轴散光x90(+30)散光分类--根据负向散光轴位顺规散光VS逆规散光104105散光类型规则散光顺规散光逆规散光斜向散光不规则散光40散光类型105眼屈光问题及矫正课件106107散光成像Sturm间距镜片

1–主子午线1镜片

2–主子午线242散光成像Sturm间距镜片1–主子午线1镜片2107108MedianofaxisHorizontalfocallineVerticalfocallineCircleofleastconfusionmeridianofpower物ABDCSturminterval散光成像43MedianofaxisHorizontalfoc108109柱镜的成像主光轴主子午线44柱镜的成像主光轴主子午线109110散光的处方原则矫治原则:柱镜完全矫正,如不能适应,逐步增加新处方谨慎45散光的处方原则矫治原则:新处方谨慎110111散光对视力的影响度数轴向:斜轴<逆规<顺规46散光对视力的影响度数111处方正负度数的转换正/负柱镜记录转换方法求和变号转轴+1.50DS-3.50DCx180-2.00DS+3.50DCx90处方正负度数的转换正/负柱镜记录转换方法+1.50DS-112婴儿时期(0-3岁)适度矫正,合并斜弱视足度矫正学龄前儿童(3-6岁)全矫,适度欠矫,以减少弱视学龄前、青春期(6-18岁)出现适应问题,不规则散光可用硬镜青年(19-40岁)权衡年龄、散光度、轴位、戴镜情况113婴儿时期(0-3岁)48113一名28岁男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困难,症状是在看书时出现头疼、视疲劳、如果长时间驾驶也会出现类似症状。检查结果如下:DVSC:OD:1.0OS1.0NVSC:OD:0.8OS0.8主觉验光结果:OD:+0.25DS/-0.50DC×101.2OS::+0.25DS/-0.50DC×1701.2隐斜结果:远距离1△外隐斜近距离5△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4.75NRA+2.75诊断:混合散光OU处理:配镜OD:+0.25DS/-0.50DC×101.2OS::+0.25DS/-0.50DC×1701.2宣教:全天佩戴一周,适应后可视近和长时间用眼时佩戴一名28岁男孩,初次就诊,主诉看近困难,症状是在看书时出现头114一名35岁男性,主诉看电脑屏幕困难,看时眼睛容易流泪,看远时容易出现一些模糊的情况,特别是看电影时,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7OS0.7NVSC:OD:0.7OS0.7主觉验光结果:OD:-1.50DC×401.0OS:pl-1.50DC×1251.0隐斜结果:远距离3△外隐斜近距离5△外隐斜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近距离MEM检查:+0.25DS相对调节:PRA-4.00NRA+2.50诊断:斜向散光OU处理:配镜OD:-0.25DS/-1.00DC×200.9OS::-0.25DS/-1.00DC×1050.9

一名35岁男性,主诉看电脑屏幕困难,看时眼睛容易流泪,看远时115116老视定义老视VS远视51老视定义116117调节和年龄的关系Hoffstetter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52调节和年龄的关系Hoffstetter公式最小调节幅度=117调节与年龄118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幅度降低,调节近点远移调节与年龄53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幅度降低,调节近点远移118119老视的临床表现体征:近视力下降调节幅度下降,通常<5.00D调节滞后更加明显症状:视近模糊眼睛容易疲劳,尤其是近距离工作之后阅读距离较习惯为远54老视的临床表现体征:119120老视检查和矫治检查远屈光检查(双眼平衡)近附加检查了解视觉需求和习惯阅读距离55老视检查和矫治检查120老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宁低勿高不要轻易降低老视患者的近附加度数121老视的处方原则基本原则56121近视眼中低度不一定配,高度需配较低度数近视镜片视近正视眼2-3年需要更换一次远视眼看远、看近都要矫正122近视眼57122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看近模糊两年余,主要是戴镜看报纸小字较模糊,晚上尤甚,看书或字典时灯光要很强方可看清,不戴镜看近则比较清楚,但是老摘取眼镜很不方便,无其他明显不适,已戴近视眼镜多年,目前配戴眼镜是五年前外院验配,原镜度数为右眼-2.25DS,左眼-2.25DS,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1OS0.1戴旧镜远视力:OD:1.0OS:1.0NVSC

:OD:1.0

OS:1.0戴旧镜近视力:OD:0.4

OS:0.4主觉验光结果:OD:-2.25DS1.0OS:-2.25DS

1.0戴镜下遮盖实验结果:远3△外隐斜近正位戴镜下融合范围检查:远BI正常BO正常近BI正常BO正常戴镜下近距离MEM检查:+1.75DS相对调节:PRA-0.50NRA+2.50给予试戴近用镜-0.75DSOU,清晰的工作范围在20~50cm,戴镜无不适诊断:近视、老视处理:配镜OU:-2.25DS/+1.50D

建议患者配双光镜或渐进多焦点镜片。2~3年复诊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看近模糊两年余,主要是戴镜看报123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诉戴镜下看近看远均模糊半年余,目前配戴远用眼镜度数为OD+1.00DS/-1.00DC×85OS+1.75DS/-0.50DC×115,,无其他异常,检查结果如下:DVSC:OD:0.7OS0.6NVSC:OD:0.5OS0.5主觉验光结果:OD:+1.75DS/-1.25DC×8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