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演示教学课件_第1页
中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演示教学课件_第2页
中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演示教学课件_第3页
中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演示教学课件_第4页
中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演示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把握诗歌形象(一)把握诗歌形象观美景猜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观美景猜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关于曲子的意象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亡国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关于曲子的意象1.关山月——乐府曲调,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5.梅花落——曲调名。南朝至唐的《梅花落》大都表现离愁别绪的情感。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行为类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行为类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特点+作者情感倾向【答题步骤】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特点+作者情感倾向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深邃沉郁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典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典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参考答案【步骤1】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参考答案【步骤1】适应性练习钟山即事王安石【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适应性练习钟山即事参考答案:【步骤1】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步骤2】营造了一种幽静平和的气氛。【步骤3】表达了诗人悠闲和平、喜爱自然美景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参考答案:【步骤1】(二)捕捉诗人情感(二)捕捉诗人情感1.关注题目解题技巧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行路难》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关注题目解题技巧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行路难》李白《白雪歌田园诗:2.明确类别解题技巧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或祝福;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送别诗: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田园诗:2.明确类别解题技巧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热爱、3.关注作者解题技巧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杜甫:沉郁顿挫李清照:婉约含蓄知人李白:雄奇飘逸3.关注作者解题技巧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杜甫:沉郁4.关注注释解题技巧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2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2分)(4分。意思对即可)

论世4.关注注释解题技巧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1)、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红杏枝头春意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断肠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1)、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现场练兵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个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

“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现场练兵春雪韩愈参考答案:“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2)、关键句或主旨句诗歌的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2)、关键句或主旨句诗歌的主旨句即最能现场练兵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比喻;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现场练兵绝句两首(其二)答案:比现场练兵

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1分),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现场练兵解题技巧6.感受意境答题技巧:

抓准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形成画面;结合其意境,体会情感。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解题技巧6.感受意境答题技巧:抓准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形解题技巧小结诗词情感题材题目作者注释关键词句意象解题技巧小结诗词情感题材题目作者注释关键词句意象真题零距离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春意盎然真题零距离丰乐亭游春①(其一)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常见表达情感的术语: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沉痛、悲愤、哀伤、烦闷、惜别、依恋、思乡、愉快、欢快、激动、赞美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流逝的感慨、寄情山水、惜春、悲秋等。特别提示常见表达情感的术语: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沉痛、悲愤(三)鉴赏诗歌语言(三)一字师《早梅》齐已石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郑谷改动了诗中的一个字,齐已佩服不已,遂尊称其为“一字师”。他改动的是哪一个字呢?为什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一字师《早梅》齐已“一”是点睛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字”“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炼什么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炼字题炼什么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进行诗歌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进行诗歌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省略成分、颠倒词序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设问方式1.诗中的“x”字,有的版本写做“x”,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

2.请结合全诗赏析“XX”一词的妙用?

3.

XX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寻找分析型----比较分析型----指出分析型设问方式1.诗中的“x”字,有的版本写做“x”,你认为哪个更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参考答一、炼字题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语句中的含义)(字义简明时可以省略这一步)⑵描景象(展开联想,将该字放到原句中去具体描述景象或画面)包括该字的语法特征(活用、语序等)和运用的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⑶点情、境,析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即:释含义----描景象----明手法----点意境、表感情一、炼字题答题步骤二: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手法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二:一词领全诗型习题《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咽”即“呜咽”,“冷”即“阴冷”①。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②。这两个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③。习题《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眼为“引”和“衔,分别是“带走”、“衔来”的意思①。“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通人情,能把愁心带走;“衔”字形象地写出山懂人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情境②。“引”“衔”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③。请赏析颔联中的关键词。练习:诗眼为“引”和“衔,分别是“带走”、“衔来”的意思①。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三、语言风格题“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三、语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型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4、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沉郁顿挫:5、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5、豪迈雄奇:6、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悲壮慷慨: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三、语言风格题★设问形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答题步骤:①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③析效果: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语言风格题★设问形式

练习: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练习: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三)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三)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掌握答题规律、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常见考试题目形式

1、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想的?有什么作用?3、请对这首诗(这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4、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什么?常见考试题目形式1、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㈡表现手法㈢修辞方法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中有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和抒情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1.常用的描写方法:

⑴动静结合

⑵点面结合

⑶虚实结合

2.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

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⒉间接抒情:⑴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⑶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㈡表现手法

1.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兴为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2.用典: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㈡表现手法

1.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3.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对比、

分析手法常用词语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寄托衬托烘托渲染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分析手法常用词语㈢修辞方法古代诗人最喜欢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加大诗歌的表现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㈢修辞方法课前试身手:(2006海珠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简要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怎样表达他那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2分)

课前试身手:(2006海珠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元曲,回学生答案1: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黄昏落日的萧索之景,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评评这些答案的得分

评分原则:1)审清题目2)踩准分点3)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作者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方法(1分),通过苍凉之景和温馨之景,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1分)(2分)(1分)学生答案2: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出一幅秋郊黄昏图,用荒凉的黄昏之景与恬静的小桥之景作对比,烘托出他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学生答案1: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黄昏落日的萧索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找一找鉴赏思路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找一找鉴赏思路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堂展才华1: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笔直,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农家望晴(唐·雍裕之)课堂展才华1: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课堂展才华2: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墨梅(元·王冕)课堂展才华2:答案

答题思路: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

(表达技巧),写出了__________(句意),表现了(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主旨情感)

。表达技巧鉴赏思路小结找一找鉴赏思路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答题思路: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表达技巧)真题强化: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真题强化:真题强化: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参考答案: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愁”比作具体的有重量的实物,并使用夸张手法(1分)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突出了“愁”之重(1分)。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手法(1分),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1分)。真题强化:参考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jÙ),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合作探究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林①合作探究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种表达技巧。

答:本诗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静谧;但作者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就更加衬托了山涧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合作探究鸟鸣涧王维答:本诗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温馨提示:1、审清题干,规范答题2、紧扣诗意,理解句意

3、指出技巧,运用术语表达技巧鉴赏思路: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温馨提示:表达技巧鉴赏思路: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一)把握诗歌形象(一)把握诗歌形象观美景猜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观美景猜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关于曲子的意象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亡国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关于曲子的意象1.关山月——乐府曲调,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5.梅花落——曲调名。南朝至唐的《梅花落》大都表现离愁别绪的情感。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行为类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行为类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特点+作者情感倾向【答题步骤】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特点+作者情感倾向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深邃沉郁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典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典型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参考答案【步骤1】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参考答案【步骤1】适应性练习钟山即事王安石【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适应性练习钟山即事参考答案:【步骤1】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步骤2】营造了一种幽静平和的气氛。【步骤3】表达了诗人悠闲和平、喜爱自然美景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参考答案:【步骤1】(二)捕捉诗人情感(二)捕捉诗人情感1.关注题目解题技巧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行路难》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关注题目解题技巧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行路难》李白《白雪歌田园诗:2.明确类别解题技巧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或祝福;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送别诗: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田园诗:2.明确类别解题技巧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热爱、3.关注作者解题技巧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杜甫:沉郁顿挫李清照:婉约含蓄知人李白:雄奇飘逸3.关注作者解题技巧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杜甫:沉郁4.关注注释解题技巧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2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2分)(4分。意思对即可)

论世4.关注注释解题技巧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1)、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红杏枝头春意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断肠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1)、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所谓“诗眼”现场练兵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个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

“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现场练兵春雪韩愈参考答案:“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2)、关键句或主旨句诗歌的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品味词句解题技巧(2)、关键句或主旨句诗歌的主旨句即最能现场练兵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比喻;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现场练兵绝句两首(其二)答案:比现场练兵

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1分),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现场练兵解题技巧6.感受意境答题技巧:

抓准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形成画面;结合其意境,体会情感。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解题技巧6.感受意境答题技巧:抓准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形解题技巧小结诗词情感题材题目作者注释关键词句意象解题技巧小结诗词情感题材题目作者注释关键词句意象真题零距离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春意盎然真题零距离丰乐亭游春①(其一)2.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常见表达情感的术语: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沉痛、悲愤、哀伤、烦闷、惜别、依恋、思乡、愉快、欢快、激动、赞美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流逝的感慨、寄情山水、惜春、悲秋等。特别提示常见表达情感的术语: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沉痛、悲愤(三)鉴赏诗歌语言(三)一字师《早梅》齐已石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郑谷改动了诗中的一个字,齐已佩服不已,遂尊称其为“一字师”。他改动的是哪一个字呢?为什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一字师《早梅》齐已“一”是点睛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也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进而品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风格。“炼字”“炼句”是主要的设题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从词句入手,不仅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炼什么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炼字题炼什么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进行诗歌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进行诗歌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省略成分、颠倒词序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设问方式1.诗中的“x”字,有的版本写做“x”,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

2.请结合全诗赏析“XX”一词的妙用?

3.

XX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寻找分析型----比较分析型----指出分析型设问方式1.诗中的“x”字,有的版本写做“x”,你认为哪个更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参考答一、炼字题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语句中的含义)(字义简明时可以省略这一步)⑵描景象(展开联想,将该字放到原句中去具体描述景象或画面)包括该字的语法特征(活用、语序等)和运用的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⑶点情、境,析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即:释含义----描景象----明手法----点意境、表感情一、炼字题答题步骤二: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手法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二:一词领全诗型习题《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咽”即“呜咽”,“冷”即“阴冷”①。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②。这两个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③。习题《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眼为“引”和“衔,分别是“带走”、“衔来”的意思①。“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通人情,能把愁心带走;“衔”字形象地写出山懂人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情境②。“引”“衔”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③。请赏析颔联中的关键词。练习:诗眼为“引”和“衔,分别是“带走”、“衔来”的意思①。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三、语言风格题“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三、语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型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4、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沉郁顿挫:5、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5、豪迈雄奇:6、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悲壮慷慨: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三、语言风格题★设问形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答题步骤:①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③析效果: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语言风格题★设问形式

练习: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练习: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三)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三)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掌握答题规律、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常见考试题目形式

1、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想的?有什么作用?3、请对这首诗(这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4、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什么?常见考试题目形式1、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㈡表现手法㈢修辞方法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中有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和抒情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1.常用的描写方法:

⑴动静结合

⑵点面结合

⑶虚实结合

2.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

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⒉间接抒情:⑴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⑶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㈡表现手法

1.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兴为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2.用典: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㈡表现手法

1.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3.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对比、

分析手法常用词语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