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1.gif)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2.gif)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3.gif)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4.gif)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b9173bff6e32029351b9f3e7fb9d008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顾炎武亦称明代士子除八股外,“他书一切不观”,北人能诗者“千室之邑几无一二人”。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的,《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从小教女儿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根。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老残对着雪月交辉的景致,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的好呢?这时月光照的满地的亮,抬起头来,天上的星,一个也看不见,只有北边,北斗七星,开阳摇光,像几个淡白点子一样,还看得清楚。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构在上,魁在下。心里想道:“岁月如流,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一年一年的这样瞎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呢?”又想到《诗经》上说的“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想到此地,不觉滴下泪来,也就无心观玩景致,闷闷的回到店里,也就睡了。
次日早起,闲着无事,到城里散步一回,只有大街上有几家铺面,其余背街上,瓦房都不甚多,是个荒凉寥落的景象。因北方大都如此,故看了也不甚诧异。回到房中,打开书筐,随手取本书看,却好拿着一本《八代诗选》,记得是在省城里替一个湖南人治好了病,送了当谢仪的,省城里忙,未得细看,随手就收在书箱子里了,趁今天无事,何妨仔细看他一遍?原来是二十卷书:头两卷是四言,卷三至十一是五言,十二至十四是新体诗,十五至十七是杂言,十八是乐章,十九是歌谣,卷二十是杂著。再把那细目翻来看看,见新体里选了谢朓二十八首,沈约十四首;古体里选了谢朓五十四首,沈约三十六首,心里很不明白,就把那第十卷与那十二卷同取出来对着看看,实看不出新体古体的分别处来。心里又想:“这诗是王壬秋闿运选的,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何以这诗选的未惬人意呢?”既而又想:“沈归愚选的《古诗源》,将那歌谣与诗混杂一起,也是大病;王渔洋《古诗选》,亦不能有当人意;算来还是张翰风的《古诗录》差强人意。莫管他怎样呢,且把古人的吟咏消遣闲愁罢了。”
(摘编自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锺书先生很早就发现古代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主张“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B.《生花梦》《海游记》都认为小说创作应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认为“不真”才是小说的本质。
C.明清不少学者及一些文学作品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大都阅读面狭窄,读书的功利性太强,缺乏文雅性情。
D.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应有尽有,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小说作者因自己地位卑下,常常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表明自己的博学,并借以提高小说的品位。
B.《红楼梦》首次揭示了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给徐述夔《快士传》以启发,赢得学界赞誉。
C.《儒林外史》中蘧太守说作诗要“吟咏性情”,可见明末清初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具有进步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虽然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方式,但其总体成就还是不能与专论相比。
3.材料一认为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具有卓越的艺术功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野叟曝言》写文素臣讲七律章法:“一诗有一诗之意,无意则浅,有意则深;意显则浅,意藏则深。”
B.《孽海花》中,认为王子度的《入境庐》一诗“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C.《玉娇梨》中写道,山东省“读书的虽不少,但只晓得在举业上做工夫;至于古文词赋,其实没人”。
D.《青楼梦》写挹香推重《石头记》的“情思缠绵”和《西厢记》的“文法词章”,十分贴合其个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万晴川认为有些古代小说“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杏花开了。台儿庄大捷。
程长顺的生意完全没了希望。日本人把全城所有的广播收音机都没收了去,而后勒令每一个院子要买一架日本造的,四个灯的,只能收本市与冀东的收音机。冠家首先遵命,昼夜的开着机器,翼东的播音节目比北平的迟一个多钟头,所以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冠家还锣鼓喧天的响着。六号院里,小文安了一架,专为听广播京戏。这两架机器的响声,前后夹攻着祁家,吵得瑞宣时常的咒骂。瑞宣决定不买,幸而白巡长好说话,没有强迫他。
“我说崔少奶奶,”老太太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像心中有许多妙计似的,“别院里都有了响动,咱们也不能老耗着呀!我想,咱们好歹也得弄一架那会响的东西,别教日本人挑出咱们的错儿来呀!”
小崔太太①没从正面回答,而扯了扯到处露着棉花的破袄,低着头说:“天快热起来,棉衣可是脱不下来,真愁死人!”是的,夹衣比收音机重要多了。马老太太叹了口气,回到屋中和长顺商议。
长顺呜囔着鼻子,没有好气。“咱们的买卖吹啦,还得自己买一架收音机?真是的!日本人来调查,我跟他们讲讲理!”
“他们也得讲理呀!他们讲理不就都好了吗?长顺,我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你可别给我招灾惹祸呀!”
长顺很坚决,一定不去买。为应付外婆,他时常开开他的留声机。可长顺不能一天到晚老听留声机。
他开始去串门子。程长顺找到了瑞宣。对瑞宣,他早就想亲近。可是,看瑞宣的文文雅雅的样子,他有点自惭形秽,不敢往前。有一天,瑞宣在门口看大槐树上的两只喜鹊,他搭讪着走过去打招呼。长顺的语声呜囔的特别的厉害,手脚都没地方放。瑞宣看出来他的局促不安与求知的恳切,告诉他可以随便来,不必客气。这样,他才敢放胆的到祁家来。
瑞宣愿意有个人时常来谈一谈。年前,在南京陷落的时节,他的心中变成一片黑暗。那时候,他至多也不过能说:反正中日的事情永远完不了;败了,再打就是了!及至他听到政府继续抗战的宣言,他不再悲观了。他常常跟自己说:“只要打,就有出路!”他看清楚,一个具有爱和平的美德的民族,敢放胆的去打断手足上的锁镣,它就必能刚毅起来。他还愁什么呢?看见山的,谁还肯玩几块小石卵呢?皮袍的有无,过年不过,都是些小石子,他已经看到了大山。
北平已没了钱财,没了教育,没了思想!但是,瑞宣的心中反倒比前几个月痛快多了。他并不是因看惯了日本人和他们的横行霸道而变成麻木不仁,而是看到了光明的那一面。台儿庄的胜利使他的坚定变成为一种信仰。西长安街的大气球又升起来,北平的广播电台与报纸一齐宣传日本的胜利。瑞宣却独自相信国军的胜利。他无法去高声的呼喊,告诉人们不要相信敌人的假消息。他无法来放起一个大气球,扯开我们胜利的旗帜。他只能自己心中高兴,给由冠家传来的广播声音一个轻蔑的微笑。
虽然如此,他心中可是觉得憋闷。他极想和谁谈一谈。长顺儿来得正好。长顺年轻,虽然自幼儿就受外婆的严格管教,可是年轻人到底有一股不能被外婆消灭净尽的热气。他喜欢听瑞宣的谈话。瑞宣的话使他兴奋,心中发热,眼睛放亮。他最喜欢听瑞宣说:“中国一定不会亡!”
长顺听了瑞宣的话,也想对别人说。他当然不敢和外婆说。可是,不久他就露了破绽。听到自己的外孙滔滔不绝的发表对时局的意见,马老太太马上害怕起来:长顺是在祁家学“坏”了!
在瑞宣这方面,他并没料到长顺会把他的话吸收得那么快,而且使长顺的内心里发生了变动。有一天,他扭捏了半天,而后说出一句话来:“祁先生!我从军去好不好?”
瑞宣半天没能回出话来。他没料到自己的闲话会在这个青年的心中发生了这么大的效果。他忽然发现了一个事实:知识不多的人反倒容易有深厚的情感。他也想到,有知识的人,像他自己,反倒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勇往直前。他正这样思索,长顺又说了话:
“我想明白了:就是日本人不勒令家家安收音机,我还可以天天有生意做,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国要是亡了,几张留声机片还能救了我的命吗?我很舍不得外婆,可是我能老为外婆活着吗?人家那些打仗的,谁又没有家,没有老人呢?人家肯为国家卖命,我就也应当去打仗!是不是?祁先生!”
瑞宣还是回不出话来。在他的理智上,他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保存自己的祖坟与文化而去战斗。可是,在感情上,他老先去想每个人的困难。但他又不能拦阻长顺,正如同他不能拦阻老三②逃出北平那样。
“祁先生,你看我去当步兵好,还是炮兵好?”长顺呜呜囔囔的又发了问,“我愿意做炮兵!你看,对准了敌人的大队,轰隆一炮,一死一大片,有多么好呢!”他说得是那么天真,那么热诚,连他的呜囔的声音似乎都很悦耳。
瑞宣不能再楞着。笑了一笑,他说:“再等一等,等咱们都详细的想过了再谈吧!”他的话是那么没有力量,没有决断,没有意义,他的口中好像有许多锯末子似的。
长顺走了以后,瑞宣开始低声的责备自己:“你呀,瑞宣,永远成不了事!你的心不狠,永远不肯教别人受委屈吃亏,可是你今天眼前的敌人却比毒蛇猛兽还狠毒着多少倍!为一个老太婆的可怜,你就不肯教一个有志的青年去从军!”
责备完了自己,他想起来:这是没有用处的,长顺必定不久就会再来问他的。他怎么回答呢?
(有删改)
【注】①小崔太太,为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长顺。②祁瑞全,祁老太爷的三孙子,学生,后逃离北平城加入地下党工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对白巡长着墨极少,但“好说话”三字却可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虚与委蛇地应付差事的老江湖。
B.因日本人勒令每个院子要买一架日本造的收音机,使得长顺家的留声机滞销,这激发了长顺参军抗日的决心。
C.祁瑞宣因台儿庄大捷而坚定了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并未因看惯了日本人和他们的横行霸道而变得麻木不仁。
D.小说生动刻画了冠家、小文和马老太太等北平沦陷区部分普通民众的群像,表现了他们积极亲日的奴婢态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杏花开了。台儿庄大捷开头,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又交代了社会背景,自然引出下面故事的展开。
B.“······响声,前后夹攻着祁家”这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冠家等住户甘当顺民的可鄙,与瑞宣的态度形成对比。
C.小崔太太说棉衣“脱不下来”,巧妙地回绝了马老太太买日本人收音机的要求,表达了不向日本人屈服的决心。
D.“看见山的,谁还肯玩几块小石卵呢”用借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祁瑞宣心中家庭琐事与家国大事的轻重之分。
8.文中是如何塑造祁瑞宣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程长顺如果再来问是否从军的话,祁瑞宣会怎样回答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六年冬十二月,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薨。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B.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C.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D.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的庙号。庙号是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壬子,为干支之一。“干支”即天干地支,夏历中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
C.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很久没有举荐人才,认为他不但不反思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而说什么没有旷世的奇才。
B.唐太宗曾与魏征探讨明君与昏君的区别,魏征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获得唐太宗的赞赏。
C.唐太宗问自己如有过失是否会被记录,身边大臣回答不一:褚遂良说他会如实记载,刘洎说天下人会记载。
D.唐太宗特别倚重魏征,不仅对他提出的意见多有采纳,而且在魏征去世后时常怀念他,觉得丢失一面镜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
14.本文选自《贞观君臣论治》,唐太宗与近臣主要谈到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喜雨①
杜甫
南国②旱无雨,今朝江出云③.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注】①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已巳乃雨。②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③《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巧妙地呼应了标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B.颔联采用流水对格式,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春雨从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农之深远。
C.颈联写巢中燕子被突降的大雨吓得高飞乱窜,树林里的鲜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
D.全诗质朴无华,却平中见奇,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
16.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主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说“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表达与之相似的人生追求。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就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之情,这两句是:“
,
”。
(3)王勃说“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之景的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
。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
。
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息息相关
前程似锦
大显身手
平分秋色
B.息息相关
大有可为
大显身手
并驾齐驱
C.休戚与共
前程似锦
牛刀小试
并驾齐驱
D.休戚与共
大有可为
牛刀小试
平分秋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发行数字人民币不但靠行政强制得以实现,而是市场化方式进行。
B.发行数字人民币不是靠行政强制得以实现,反而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C.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但不靠行政强制来实现,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
D.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而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从未停止。而蕴藏着地球1800万年变迁奥秘的罗布泊,更是人类研究关注的焦点。①
、气候干燥,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但却是
②
,尤其是还有比大熊猫还稀少的野生双峰驼,在罗布泊地区的种群数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此次对罗布泊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的综合性考察,不仅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也是关乎未来生存发展、造福人类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沙漠、戈壁、涸海等路况十分复杂,而且目前正值夏季高温,气候干燥,几乎每天都要遭遇沙尘暴和大风。面对③
,越野车经受住考验,出色的越野性能、拖拽救援能力、舒适的驾乘体验以及灵活的装载能力让科考队员赞不绝口。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社会和国家都大力支持和关注它
B.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C.受到全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D.国家和全社会都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个项目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前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词中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述材料能给奋勇投身新时代的广大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以偏概全。据材料一可知,《生花梦》认为小说创作应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而《海游记》甚至认为“不真”才是小说的本质。)
2.D(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古代小说”地位卑下,并非说“作者”地位卑下。B项,曲解文意、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红楼梦))《快士传》等作品中关于才子佳人小说的评论“都日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C项,强加因果,“蘧太守说作诗要‘吟咏性情”’并不必然推论出“明末清初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
3.D(前三项都是用来证明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部分“在文艺理论上的价值”,A项可论证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部分“发表创作观点”,B项可论证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部分“品评作家作品”,C项可论证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部分“传述创作技巧”;D项可论证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即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4.文章按照“总分总”的论说结构行义,(1分)先总说古代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1分)然后举例论述了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具有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的价值,(1分)最后总结、收束全文,呼吁学界关注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内容。(1分)
5.①品评作家作品:作家刘鹗借小说《老残游记》中的老残品评了部分作家及作品,所谈颇有见地。②评议图书编撰:老残点评沈归愚的《古诗源》等诗歌选本,批评《古诗源》将歌谣与诗混杂一起,也不无道理。③具有艺术功能。老残借《涛经》“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发表感悟,与他关心时局国运、疾恶如仇,敢于披露官场的黑暗面的人物性格一致。(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6.C(A项,对白巡长的评价不妥。白巡长对祁瑞宣不买日本人收音机的做法睁只眼闭只眼,并不能说明他见风使舵,虚与委蛇。B项,程长顺想要从军的想法是在听了祁瑞宣的话之后产生的,而之前长顺只是抵制购买日本人的收音机,发发牢骚而已。D项,“表现了他们积极亲日的奴婢态度”错,冠家、小文和崔老太太三者的态度是不同的,并不都是积极亲日的奴婢态度。)
7.C(“表达了不向日本人屈服的决心”错,拔高了人物形象,小崔太太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8.示例:①心理描写。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塑造祁瑞宣形象,选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写他的心理活动,写他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②语言和神态描写;他给由冠家传来的广播声音“一个轻蔑的微笑”;对长顺说“中国一定不会亡”;他“笑了一笑”说,“冉等一等,等咱们都详细的想过了再谈吧!”这些描写都突出表现了祁瑞宣的爱国精神和优柔寡断的性格。③侧面烘托。冠家、小文、马老太太等邻居们甘当“顺民”,反衬了祁瑞宣的民族精神;从程长顺的转变反映祁瑞宣是一个对青年有影响的知识分子,而通过程长顺的果敢热诚反衬祁瑞宣的犹豫、软弱、延宕。(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9.示例一:瑞宣会帮助长顺打消从军的想法。理由:瑞宣虽然有中国人的骨气,理智上也想支持程长顺从军,但他性格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感情上还是放不下马老太太的。
示例二:瑞宣会赞同长顺从军。理由:瑞宣已觉察到自己延宕的性格特点,且敌人的因猛在前,他明白我们要打断锁镣,所以他必然会鼓励长顺积极参军救国,而他自己则会承担起照顾马老太太的职责。(言之成理即可。)
10.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关键在于两处:一是“下民”是“清问”的宾语,还是下句的主语;二是“舜”是上句的宾语,还是下句的主语。A、C两项前边“昔尧清问”缺
宾语对象,可先排除;C、D两项中间“得以上闻”意思已经说完,“舜”应是下句的主语,故也可排除。比较而言,只有B项断句最为得当。附原文标点如下:昔尧清问下
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日,达四聪,故共、鲧
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
11.A(隋炀帝是杨广的谥号,并非庙号,其庙号是世祖。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太庙立窒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12.C(曲解文意。“身边大臣回答不一”错。两人的回答实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皇帝的言行一定会被如实记录下来的”。)
13.(1)如果国家已经安定,那么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就不能任用。(得分点:“丧乱”“既”“才行”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大概君主因此不敢做错事。(得分点:“书”“备”“庶几”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示例:①认为各个时代都有贤才,应当悉心发掘,谨慎任用。②认为国君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兼昕则明。
③国君要鉴古知今,以人为镜,谨言慎行。(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推举一个人。唐太宗质问其原因,封德彝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担忧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贞观二年春正月,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又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明智的决断;仅仅片面地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只能作出昏庸的判断。从前帝尧畅听民意,所以三苗的恶行能够被他知晓。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所以共工、鲧、驩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酿成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软禁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的下场。因此,如果君主听取各方意见,广泛采纳群臣建议,那么宠臣就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信息也会畅通地传达给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贞观六年冬十二月,唐太宗对魏征说:“选拔官员,不能轻率和仓促。任用一个君子,所有的君子都愿意前来;而如果任用一个小人,所有的小人都会蜂拥而至。”魏征回答说:“确实是这样。假如国家没有统一,那么就只看人才的才干,而不用权衡品行。如果国家已经安定,那么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就不能任用。”贞观十六年夏四月壬子,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兼任起居郎,我可以看看你记录的起居注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此指起居郎)记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恶,大概君主因此不敢做错事,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唐太宗说:“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不敢不记载不妥的地方。”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也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征去世。唐太宗常常思念他,对近侍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制作镜子,可以用来端正仪容;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明白人世的兴衰规律;君主把臣下作为镜子,可以知晓自己的得与失。魏征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
15.C(曲解诗意。本诗颈联选取巢燕和林华两个意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空调维保合同范例
- 个人结算建筑工资合同范本
- 农业滴灌安装合同范本
- 农村老宅出售合同范本
- 买车借款合同范本
- 买卖运货汽车合同范例
- 企业承包合同范本
- 公司租赁土地合同范本
- 保洁员工合同范例
- 买卖肥料合同范本
-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藻类、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课件
- 挑战杯-申报书范本
- 肿瘤科疼痛一病一品
- 电子商务视觉设计(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人民医院样本外送检测管理制度
- DG-TJ 08-2451-202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DB3301-T 65.28-2024 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8部分:硬质隔离设施
-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