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_第1页
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_第2页
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_第3页
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_第4页
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十三其他白细胞疾病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任务29恶组、骨髓转移癌检查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项目十三其他白细胞疾病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11.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2.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白血病的鉴别。3.脾功能亢进的特点。4.类脂质沉积病的特点学习要点1.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学习要点2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参考值范围的一组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成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概述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3实验室检查1.血象

WBC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对增多。感染时粒细胞胞浆内颗粒不明显或异常粗大、空泡及退行性改变等。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实验室检查1.血象4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粒系不同程度减低(严重病例粒细胞系可完全消失)及成熟障碍:

缺乏较成熟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但可见原粒、早幼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系大多正常。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5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概述1.病因明确,以感染及恶性肿瘤常见,其次是中毒。2.血象类似白血病表现,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但骨髓象一般变化不大。3.NAP积分、活性明显增高(粒细胞型)4.预后良好,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类白血病反应迅速恢复(恶性肿瘤所致除外)。

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概述1.病因明确,以感染6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依据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增多型白细胞不增多型依据细胞类型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依据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增多型白细胞7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空泡变性)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空泡变性)类白血病反应分型8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类白血病反应分型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1.病因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良性增生。

2.年龄15~30岁好发。3.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或经口密切接触,偶经血液传播。

4.临床表现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1.病因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10

1.血象WBC正常或增多,常在(10~30)×109/L之间,少数可减低。淋巴细胞增多,占60%~97%,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RBC和PLT多正常。根据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将其分为三型:

I型(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Ⅱ型(又称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Ⅲ型(又称幼稚型)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11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122.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中多见,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生。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13

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3种症状,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或抗EBV抗体阳性,排除由其它病毒、细菌、原虫或药物等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3种症状,诊14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概述

类脂质沉积病是一类由于溶酶体中参与类脂质代谢的酶不同程度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尼曼-匹克病和戈谢病。

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概述类脂质沉积15(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病因及机制亦称神经鞘磷脂病,

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或其他基因缺陷导致鞘磷脂和胆固醇大量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3.临床特点多婴儿期发病,偶见于成人,我国少见。肝、脾明显肿大,智力减退,消瘦、厌食,眼底黄斑区可见有樱桃红斑。(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6(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4.血象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多数空泡。5.骨髓象可见较多的尼曼-匹克细胞,也称为泡沫细胞。6.细胞化学染色:PAS染色泡壁“+”,空泡中为“-”;

ACP染色“-”或“±”,可区别于戈谢细胞。7.生化检验测定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神经鞘磷脂酶活性可提供诊断依据。(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4.血象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17(二)戈谢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亦称葡萄糖脑苷脂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病因及机制

β-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或减少使β-葡萄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内大量沉积。(二)戈谢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18实验室检查1.血象和骨髓象见到戈谢细胞。2.细胞化学染色PAS、ACP染色呈阳性。3.其他检查血浆β-葡萄糖脑苷脂酶活力降低;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溶骨性损害;淋巴结、脾、肝穿刺,活检或印片可找到戈谢细胞。实验室检查1.血象和骨髓象见到戈谢细胞。19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20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21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概述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disorders

,MPD)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持续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概述骨髓增殖性疾病(m22共同特点①以某种血细胞系增生为主,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生;②疾病之间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合并存在;③可伴有髓外造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④周围血有形态学异常:如泪滴状红细胞、幼粒-幼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或巨核细胞碎片。共同特点①以某种血细胞系增生为主,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23MPD分类MPD分类24真红血象真红血象25真红骨髓象真红骨髓象26真红骨髓象真红骨髓象2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特点:血小板持续增多,可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血栓多见于肢体,表现为手足麻木、发绀、肿胀等;半数以上有脾肿大。一般起病缓慢,50岁~70岁好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概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281.血象

PLT持续>1000×109/L。MPV增大,PCT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成堆,形态大小不一,有巨大型、小型、不规则型。WBC增高,常>1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NAP积分增高,偶见幼稚粒细胞。RBC和Hb正常或轻度增多。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29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增生显著,大多为成熟型,可伴形态异常:胞浆丰富,核分叶增多,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少,空泡形成。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也增多。血小板成簇分布。红系和粒系也增生。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实验室检查3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象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象实验室检查3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象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象实验室检查323.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血块收缩不佳或过度收缩。4.其他PAS、ACP、5,-核苷酸酶染色阳性,血清钾、尿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增高。实验室检查3.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33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myelofibrosis,

IMF)为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骨髓病性贫血和脾大(常显著)。3.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4.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概述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myelof341.血象可出现少数中幼或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有畸形,常发现泪滴形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WBC增多或正常,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偶见原粒及早幼粒细胞。PLT早期可增多,晚期减少,可见巨型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外周血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352.骨髓象常出现“干抽”,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仍可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晚期显示增生减低象。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实验室检查36骨髓纤维化血象骨髓纤维化血象37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减低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减低38骨髓纤维化电镜骨髓纤维化电镜393.病理检查骨髓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依据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期),造血细胞占70%,三系均增多,网状细胞增生,网状纤维增厚;②中期(骨髓萎缩和纤维化期);造血细胞减少占30%,大量嗜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无造血细胞,骨小梁增生,髓腔变窄,造血功能丧失。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404.其他半数患者有染色体异常,以del(13q)、del(20q)多见,预后较差。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清尿酸、LDH、ALP、Vit-B12增高。实验室检查4.其他实验室检查41诊断标准:①脾肿大;②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和数量不一的泪滴形红细胞,病程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或减少;③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增生低下”;④肝、脾、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⑤骨髓活检示纤维组织增生。其中⑤加另外4项中的任2项,并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即可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诊断与鉴别诊断42

本病应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相鉴别:主要依靠骨髓活检、血象和骨髓象中其他异常细胞及有无原发病等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43任务29恶组检查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反应型组织细胞病任务29恶组检查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反应型组织细胞44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主要表现有异常组织细胞的多器官和多组织浸润,并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具有全身性、侵袭性等特征。一、恶性组织细胞病概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ocyt451.年龄任何年龄,15岁~40岁居多,男>女。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复杂多样,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3.预后差,多在半年内死亡。4.诊断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过去诊断为“恶组”的绝大多数病例实际上是淋巴瘤。

临床特点1.年龄任何年龄,15岁~40岁居多,男>女。临床特点46

恶组骨髓象实验室检查恶组骨髓象实47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48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49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课件503.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显著减低,SBB和β-葡萄糖醛酸酯酶呈阴性反应,恶组细胞ACP、NSE呈弥漫性中度到强阳性。AS-D萘酚作为基质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实验室检查3.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显著减低,SBB和β-葡萄糖醛51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reactivehisocytosis,RH)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全身性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的一类良性疾病,又称反应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症或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概述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reactivehisocy52病因及发生机制病毒细菌药物肿瘤寄生虫细胞因子化学因子IL-10IFN-γMIP-Ia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病因及发生机制病毒细菌药物肿瘤寄生虫细胞因子IL-10单核巨53谢谢!!谢谢!!54项目十三其他白细胞疾病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任务29恶组、骨髓转移癌检查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项目十三其他白细胞疾病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551.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2.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白血病的鉴别。3.脾功能亢进的特点。4.类脂质沉积病的特点学习要点1.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学习要点56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参考值范围的一组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成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概述任务26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57实验室检查1.血象

WBC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对增多。感染时粒细胞胞浆内颗粒不明显或异常粗大、空泡及退行性改变等。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实验室检查1.血象58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粒系不同程度减低(严重病例粒细胞系可完全消失)及成熟障碍:

缺乏较成熟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但可见原粒、早幼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网状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系大多正常。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59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

概述1.病因明确,以感染及恶性肿瘤常见,其次是中毒。2.血象类似白血病表现,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但骨髓象一般变化不大。3.NAP积分、活性明显增高(粒细胞型)4.预后良好,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类白血病反应迅速恢复(恶性肿瘤所致除外)。

任务27类白血病反应的检查概述1.病因明确,以感染60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依据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增多型白细胞不增多型依据细胞类型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依据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增多型白细胞61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空泡变性)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空泡变性)类白血病反应分型62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类白血病反应分型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型,中毒颗粒)类白血病反应分型6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概述1.病因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良性增生。

2.年龄15~30岁好发。3.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或经口密切接触,偶经血液传播。

4.临床表现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1.病因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64

1.血象WBC正常或增多,常在(10~30)×109/L之间,少数可减低。淋巴细胞增多,占60%~97%,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RBC和PLT多正常。根据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将其分为三型:

I型(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

Ⅱ型(又称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Ⅲ型(又称幼稚型)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65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662.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中多见,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生。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及血象67

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3种症状,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或抗EBV抗体阳性,排除由其它病毒、细菌、原虫或药物等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3种症状,诊68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

概述

类脂质沉积病是一类由于溶酶体中参与类脂质代谢的酶不同程度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尼曼-匹克病和戈谢病。

任务30类脂质沉积病检查概述类脂质沉积69(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病因及机制亦称神经鞘磷脂病,

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或其他基因缺陷导致鞘磷脂和胆固醇大量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3.临床特点多婴儿期发病,偶见于成人,我国少见。肝、脾明显肿大,智力减退,消瘦、厌食,眼底黄斑区可见有樱桃红斑。(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70(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4.血象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多数空泡。5.骨髓象可见较多的尼曼-匹克细胞,也称为泡沫细胞。6.细胞化学染色:PAS染色泡壁“+”,空泡中为“-”;

ACP染色“-”或“±”,可区别于戈谢细胞。7.生化检验测定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神经鞘磷脂酶活性可提供诊断依据。(一)尼曼-匹克病简要特征4.血象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有71(二)戈谢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亦称葡萄糖脑苷脂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病因及机制

β-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或减少使β-葡萄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内大量沉积。(二)戈谢病简要特征1.遗传特点72实验室检查1.血象和骨髓象见到戈谢细胞。2.细胞化学染色PAS、ACP染色呈阳性。3.其他检查血浆β-葡萄糖脑苷脂酶活力降低;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溶骨性损害;淋巴结、脾、肝穿刺,活检或印片可找到戈谢细胞。实验室检查1.血象和骨髓象见到戈谢细胞。73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74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尼曼匹克细胞戈谢细胞诊断和鉴别75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概述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disorders

,MPD)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持续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任务28骨髓增殖性疾病检查概述骨髓增殖性疾病(m76共同特点①以某种血细胞系增生为主,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生;②疾病之间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合并存在;③可伴有髓外造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④周围血有形态学异常:如泪滴状红细胞、幼粒-幼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或巨核细胞碎片。共同特点①以某种血细胞系增生为主,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77MPD分类MPD分类78真红血象真红血象79真红骨髓象真红骨髓象80真红骨髓象真红骨髓象8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特点:血小板持续增多,可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血栓多见于肢体,表现为手足麻木、发绀、肿胀等;半数以上有脾肿大。一般起病缓慢,50岁~70岁好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概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821.血象

PLT持续>1000×109/L。MPV增大,PCT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成堆,形态大小不一,有巨大型、小型、不规则型。WBC增高,常>1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NAP积分增高,偶见幼稚粒细胞。RBC和Hb正常或轻度增多。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83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增生显著,大多为成熟型,可伴形态异常:胞浆丰富,核分叶增多,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少,空泡形成。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也增多。血小板成簇分布。红系和粒系也增生。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实验室检查8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象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象实验室检查8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象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象实验室检查863.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血块收缩不佳或过度收缩。4.其他PAS、ACP、5,-核苷酸酶染色阳性,血清钾、尿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增高。实验室检查3.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减低是血小板87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myelofibrosis,

IMF)为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骨髓病性贫血和脾大(常显著)。3.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4.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概述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idiopathicmyelof881.血象可出现少数中幼或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有畸形,常发现泪滴形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WBC增多或正常,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偶见原粒及早幼粒细胞。PLT早期可增多,晚期减少,可见巨型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外周血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实验室检查892.骨髓象常出现“干抽”,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仍可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晚期显示增生减低象。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实验室检查90骨髓纤维化血象骨髓纤维化血象91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减低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减低92骨髓纤维化电镜骨髓纤维化电镜933.病理检查骨髓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必要条件。依据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期),造血细胞占70%,三系均增多,网状细胞增生,网状纤维增厚;②中期(骨髓萎缩和纤维化期);造血细胞减少占30%,大量嗜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无造血细胞,骨小梁增生,髓腔变窄,造血功能丧失。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944.其他半数患者有染色体异常,以del(13q)、del(20q)多见,预后较差。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清尿酸、LDH、ALP、Vit-B12增高。实验室检查4.其他实验室检查95诊断标准:①脾肿大;②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和数量不一的泪滴形红细胞,病程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多或减少;③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增生低下”;④肝、脾、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