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杀菌剂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杀菌剂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杀菌剂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杀菌剂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杀菌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杀菌剂第四章杀菌剂第四章杀菌剂一、概述: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统称为杀菌剂。主要介绍杀真菌剂。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1)抑制孢子的萌发(2)抑制菌丝的生长(3)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或调节植物代谢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所以能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目的的化学物质都属于“杀菌剂“的范畴。杀菌剂除对病菌具有毒杀或抑制作用外,还必须具备安全性(对人、畜、有益生物、植物)和不污染环境的特点。第四章杀菌剂二、杀菌剂的发展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885-1940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2、1940-1960有机杀菌剂。代森类3、1966内吸性杀菌剂的发现和迅猛发展。4、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飞跃发展。5、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6、病原菌抗药性问题的出现。三、杀菌剂的安全和四、杀菌剂的毒理学(自学)二、杀菌剂的发展过程§4-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一、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就是要科学的使用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适当使用杀菌剂。综合治理:田间卫生(铲除病原菌,减少初侵染);合理的栽培管理(轮作、调节播期等);选育选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把病害压低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上“可忍受”的程度。使用化学防治时,要根据病害种类和作物,来选用药剂。§4-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防治植物

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涵义: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以减少或消灭病原生物或改变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化学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有以下三个方面:1.化学保护:是指病原菌侵入寄生植物之前用药剂把病原菌杀死或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1)在病害的侵染源施药:越冬(夏)场所、中间寄生、带菌土壤、带菌种子等。(2)作物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尤其对气传病害,这种措施效果最好,用药剂浸蘸果实、蔬菜防治贮运期病害。(3)在植物发病前用药,提高植物抗病性。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2.化学治疗(铲除作用):(1)局部治疗:“外科治疗”,如果树皮腐烂病、处理伤口。(2)表面治疗:对寄生在植物表面的病害,如白粉病,使用石硫合剂,或用渗透性强的多果定防治黑星病,都可起到杀菌治疗作用。表面化学治疗剂不一定具有内吸性。(3)内部化学治疗: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使用内吸剂。3.化学免疫(或抗产孢作用):是利用杀菌剂来影响繁殖体的形成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如三唑酮、壳聚糖制剂等)。2.化学治疗(铲除作用):§4-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1.杀菌作用:真正把菌杀死,如影响孢子萌发,杀死表面菌丝等。2.抑菌作用:抑制病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如菌丝生长,附着胞和各种子实体的形成,细胞膨胀、细胞原生质体和线粒体的瓦解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等。3.影响植物代谢,改变对病菌的反应或影响病菌致病过程,也可以作用寄主植物—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4-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病菌的中毒或失去致病能力的原因,即药剂致毒的生物化学。(一)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1.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几丁质合成或组成细胞壁其他物质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壁产生变化。2.杀菌剂破坏菌体细胞膜:菌体细胞膜是由许多含有脂质、蛋白质、甾醇、盐类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又由金属桥和疏水键连接起来。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作用。(1)有机硫杀菌剂与膜上亚单位连接的疏水健或金属桥结合,致使膜结构受到破坏、出现裂缝、孔隙、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2)含重金属元素的杀菌剂,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三磷酸腺苷水解酶的—SH基,从而改变膜的透性;有机磷杀菌剂抑制菌体细胞膜上卵磷脂合成过程的转移甲基反应,药剂打击点是此反应的甲基转移酶。(3)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目前许多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生物合成中由鱼鲨烯形成甾醇的阶段,这类药剂通常称为甾醇抑制剂。如吗啉类、哌嗪类、吡啶类、嘧啶类、二氮唑类和三氮唑类,但作用点不同。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下列3.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细胞内由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纺锤体等,药剂对细胞器的作用都会导致菌体细胞代谢的深刻变化。(二)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菌体内能的代谢包括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两个方面。内能合成受干扰,即物质的氧化或生物呼吸受影响,对菌体起致死作用。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对乙酰辅酶A形成的影响糖降解产生丙酮酸而透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氧化。有机硫杀菌剂(克菌丹)使TPP+(硫胺素焦磷酸)的结构受到破坏,使TPP在丙酮酸脱酸过程中失去转移乙酰基的作用,乙酰辅酶A不能形成。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主要由以下2.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每个过程的作用酶都分布在线粒体膜、基质和液泡中。杀菌剂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这些关键酶活性的抑制,使代谢过程不能进行。如福美双会使辅酶A失活;代森类会使乌头酸酶失活;硫磺会抑制琥珀酸、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CU++对延胡索酸酶有抑制作用。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3.对呼吸链的影响ATP是生物体能量贮存“库”,在生物体中ATP主要在呼吸链中三个位点形成,因此,对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干扰是杀菌剂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目前的资料说明,呼吸链的复合物Ⅰ、Ⅱ、Ⅲ、Ⅳ、V、VI六个部位都有杀菌剂的作用点。如敌枯双是通过抑制辅酶Ⅰ的合成而破坏呼吸链的功能。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4.对脂质氧化的影响在菌体内脂质氧化主要是β—氧化(即脂肪酸羧基的第二碳的氧化),而β—氧化必须有辅酶A参与,所以影响辅酶A活性的杀菌剂都会影响脂肪的氧化。5.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利用能量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如砷、铜、汞、锡等杀菌剂,能直接影响ATP酶的活性,抑制了氧化磷酸化反应。ADP+Pi→ATP+H2O4.对脂质氧化的影响(三)杀菌剂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影响1.杀菌剂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1)以假乱真:苯来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与菌体内核酸碱基的化学结构相似,而代替了核苷酸的碱基,造成所谓“掺假”的核酸,而使正常的核酸合成和功能受影响。(2)破坏指令:许多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会影响真菌核酸的聚合,与菌体DNA鸟嘌呤结合,使在DNA指令的RNA聚合酶失去控制,RNA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三)杀菌剂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3)聚合受阻:核苷酸聚合为核酸的阶段受阻,

菌体细胞内担负核苷酸聚合的有三种RNA聚合酶:Ⅰ类负责rRNA(核糖体RNA)的合成;Ⅱ类负责mRNA(信使RNA)的合成;Ⅲ类负责tRNA(运转、翻译RNA)和5sRNA的合成。杀菌剂甲霜灵主要是抑制rRNA的合成,使三磷酸核苷大量积累。(4)与微管蛋白结合:构成纺锤丝的管蛋白的亚单位(微管蛋白),如与杀菌剂结合,就会影响管蛋白的形成,从而影响纺锤丝的构成和功能,使细胞有丝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染色体的分离紊乱,对细胞分裂造成影响。(3)聚合受阻:核苷酸聚合为核酸的阶段受阻,2.杀菌剂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许多杀菌剂能抑制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或使蛋白质变性,表现如下:(1)菌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含量降低,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2)菌体内游氨基酸增多。(3)细胞分裂不正常。杀菌剂与菌体内某些蛋白质结合而严重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如环烃类杀菌剂,能使孢子形成、萌发、游动孢子的游动等受到影响,也可导致体细胞分裂。

2.杀菌剂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4—3杀菌剂的应用杀菌剂的应用,要在强调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来确定防治策略,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一、应用药剂的原则:1.根据病原菌种类选用最适宜的有效药剂。2.采用较低的使用量。3.最少的施药次数。4.最简便的施药方法。§4—3杀菌剂的应用二、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一)种子处理1.种子处理的防病效果许多病害是由种子传播,进行种子处理不仅可以杀死种子上(表面、内部)的病原菌,同时也可以防止土传病害的侵入。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种子处理的方法(1)浸种:浸种时要注意浸种药液的浓度、浸种的时间。(2)拌种:分为干拌和湿拌,药剂为粉状时可与种子干拌,一般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2~0.5%;药剂为液体时,可加适量水与种子湿拌,一般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2~0.3%,有时要结合闷种。(3)种衣法:用专门的种衣剂,一般机械加工。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二)土壤处理1.土壤处理的防病作用:土壤是许多病原菌栖居的场所,是初次侵染的来源。所以土壤处理是防治这些病害的重要方法。(1)作物生长期土壤处理一是可以防治根部、茎基部病害,二是可以利用内吸作用防治地上部病害,但要注意药剂种类的选择、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2)作物种植前土壤处理(习惯称为土壤消毒)药剂使用时,为保证药效,要注意土壤种类来确定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为保证作物种植后不产生药害,要间隔2~4周。(二)土壤处理2.土壤处理的方法(1)浇灌法(2)沟施法(3)撒布法(翻混法)(4)注射法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三)叶面喷洒和其他施药方法1.叶面施药主要是针对气流传播的病害。应注意如下问题:(1)根据作物和病菌种类来选择药剂、种类和浓度。(2)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来确定喷药时间和次数。(3)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轮换用药。2.其他方法(1)输液法(2)根部插入药瓶法(3)烟雾法(三)叶面喷洒和其他施药方法§4—4杀菌剂的种类一、多作用位点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特点:1、不会进入植物体内,只沉积在作物表面,起保护作用,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2、作用位点多,杀菌谱广,施用范围宽,防治效果稳定。3、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至今仍保持一定的地位。§4—4杀菌剂的种类(一)铜制剂1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应用的记载,在植物上应用最早的是法国,用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铜制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浓度高时杀菌效果好,但绿色植物容易产生药害。水溶性好的铜盐不能在植物上直接喷撒使用,控制铜离子释放速度是解决药效和药害的关键因素。控制铜离子释放速度因素很多,环境条件,植物的呼吸强度,分泌有机酸的量等。(一)铜制剂1、波尔多液:cuso4·xcu(oH)2·yca(oH)2·zH2O碱式硫酸铜(1)概况:波尔多液是一种天蓝色的胶状悬浮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液。主要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已有100多年的使用历史。他能防治多种由气流传播的叶、果部病害,其突出的优点是粘着持久力强,为多种药剂所不及。仍是目前使用的主要杀菌剂之一。1、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有良好的粘着性和悬浮性,喷到植物上会形成一层较持久的薄膜,耐雨水冲刷,药效达10余天。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与质量关系很大,良好的波尔多液呈天蓝色,胶态悬浮可达数小时,但放置过久悬浮的胶粒会相互聚合沉淀并形成结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波尔多液必须随配使用,不能贮存。质量差的波尔多液呈灰兰色或暗兰色,而且很快沉淀,药效也差。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波尔多液的配制比例及性状配CuSO4:CaO:H2O附药效药痕合着速度害迹式力半量式1:0.5:160~320增铜明等量式1:1:同上慢害倍量式1:2:同上强轻显多量式1:3~5:同上(2)波尔多液的配制比例及性状(3)配制方法:多采用二液同注或稀硫酸铜注入浓石灰水式(各50%)(80%)(20%)(4)使用:波尔多液主要对鞭毛菌、多数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效果好,而对白粉病、锈病差。(5)注意事项:现用现配,呈碱性,不易用金属容器,注意药害。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其他铜制剂(1)氧氯化铜:(碱式氯化铜,氯化氧铜、王铜)(2)络氨铜·锌(抗枯宁、抗枯灵)为多功能杀菌剂,可防治真菌和细菌病害,有促进作用生长的作用。2、其他铜制剂(3)腐植酸铜(843康复剂)HA-Cu腐植酸是一种多元的有机酸混合物,具有有机酸的化学性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鳌合物,这种鳌合物在碱性溶液中性质稳定,腐植酸盐是一种亲水的可逆性高分子胶体。腐植酸铜是鳌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4)去氢枞酸铜(绿乳铜、松脂酸铜)(5)氢氧化铜(铜大师、靠山、可杀得)(6)虎胶肥酸铜(7)柠檬酸铜(8)醋酸铜(3)腐植酸铜(843康复剂)HA-Cu(9)氢氧化铜氯化钙重盐。(10)壬菌铜(11)氧化亚铜(12)硝基腐植酸铜(菌必克)(13)多菌灵铜盐(大收)(14)混合氨基酸铜(双效灵)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二)以硫磺为主体的无机硫杀菌剂1.石硫合剂:多硫化钙CaS·Sx(1)概况:石硫合剂是用硫磺、生石灰和水熬制的药剂,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钙。有100余年的使用历史,目前还是生产中的常用药剂,主要用来防治白粉病、红蜘蛛、介壳虫等。石硫合剂为红棕色液体,有强烈的臭蛋味,呈碱性,遇酸易分解,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生成游离的硫磺结晶,特别在高温及日光照射下,更易氧化。因此贮存时要加入机油或柴油。石硫合剂有较强的杀菌、杀虫活性,对昆虫表皮蜡质层有侵蚀作用,故对介壳虫、红蜘蛛及其卵有较强的杀伤力。(二)以硫磺为主体的无机硫杀菌剂(2)熬制比例及方法:比例CaO:S:H2O1:2:10CaO要纯,S粉要细H2O热水+硫磺粉———加石灰块——保持沸腾40-60分钟,并不断搅拌,不能溢锅,保持水量。颜色变化——由黄色——黄褐色——暗红色——深褐色质量检验方法:把药液慢慢滴在清水中,如果药液不立即分散,而能呈一环状下沉,证明药液浓度已足,停火,澄清原液倒入缸内,加上一层柴油,贮存备用。(2)熬制比例及方法:(3)稀释:原液浓度重量稀释倍数=------------------1所需浓度原液浓度×(145-所需浓度)容量稀释倍数=-------------------------------1所需浓度×(145-原液浓度)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4)使用:0.5波美度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在后期或其他阔叶作物上可用0.3波美度,用0.3波美度可防治红蜘蛛、介壳虫等。果树休眠期用5-8波美度可消失过冬虫卵、红蜘蛛、腐烂病等。(5)注意事项:在生长季节使用如遇高温干旱易发生药害。原液对皮肤和衣服有腐蚀性,应小心使用。不能与其他农药混合。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硫磺(1)粉剂:一般含10%惰性物质,用量26.25-37.5kg/hm2(2)可湿性硫:含硫磺50%以上,用量7.5kg/hm2(3)胶体硫:含硫40%以上,用量同可湿硫7.5kg/hm2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三)有机硫杀菌剂是杀菌剂发展史上最早较大量而广泛使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代替铜、汞制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畜、植物安全和广谱性的特点,不易引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价格比较便宜。是目前生产直接和混合使用的主要类型。我国常用的有以下三大类:1.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1)代森类(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有锌、铵、锰盐等。代表品种:代森锰锌

(三)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大生):80%WP,用量(有)1.83-2.335kg/hm2此类杀菌剂,为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叶部病害,对果树炭疽病、蔬菜霜霉病、玉米叶斑病、麦类锈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酸性条件下易分解,使用不当易引起药害。1/500-800。是目前混合使用的主要类型之一。缺点:不稳定、不耐贮存,中间代谢产物乙撑硫脲,有致甲状腺癌的作用,在番茄上使用三天后,果实上检出20PPm的乙撑硫尿,21天后全部消失,所以早期施用致癌危险性不大。代森锰锌(大生):80%WP,安泰生(丙森锌):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低毒,是一种速效好、残效长、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早、晚疫病均有优良的保护性,并对白粉病、锈病、葡萄孢属的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剂型有70%WP,1/500-700或150-200克/667m2,5-7天一次。安泰生(丙森锌):(2)福美类(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主要有铵、锌、铁、镍、砷盐目前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是福美双,特点与代森类相同,但可做拌种剂。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

2、三氯甲硫基(Cl3CS—)主要品种有灭菌丹和克菌丹,在中、酸性中稳定,对人畜低毒。为广谱性杀菌剂,在果树、蔬菜以及各种经济作物上使用可防治多种病害,如蔬菜根腐病、立枯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和炭疽病等。但对白粉病差。对植物安全,尤适用于对铜制剂敏感的植物,如桃、白菜等。与其他有机杀菌剂混合是好品种。可进行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并兼有一定的杀螨作用。50%可湿性粉剂,使用1/500,拌种种子量的0.25%。2、三氯甲硫基(Cl3CS—)3.氨基磺酸类(1)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具有内吸作用,对小麦3种锈病有较好的防效,一般用1/500,每亩不超过125克,高温、干旱使用1/600-700,不超过100克/667m2

3.氨基磺酸类(2)敌克松(地可松、敌磺钠)具有内吸作用,对烟草黑胫病、棉花苗期病害、大白菜软腐病,小麦腥黑穗病均有较好的效果。95%可湿粉。拌种用量0.2-0.5%;土壤消毒350g加细土15Kg-20Kg;喷雾1/500-1000。遇光易分解,最好在傍晚或阴天使用。(2)敌克松(地可松、敌磺钠)(四)有机胂杀菌剂目前生产使用的有:1.福美甲胂:西德拜尔公司生产,是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2.退菌特(我国常用):由福美双40%、福美锌20%、福美甲胂20%的混合制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1/1500喷茎基部,拌种可防治棉花苗期病害(0.5%用量),也可防治其他病害。(四)有机胂杀菌剂(五)其他保护性杀菌剂。1.福尔马林(甲醛):目前常作土壤处理剂。50倍液6Kg/m2,100倍液12Kg/m2。2.芳烃类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品种,五氯硝基苯,六六六的副产品作原料,生产受到限制。主要用于拌种和土壤消毒,目前使用很少。(五)其他保护性杀菌剂。二、选择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的最大特点是在不同生物之间有明显的选择性,作用位点相对单一。这类杀菌剂多有内吸性,少数能在植物体内局部移动,具有治疗作用。但也有少数只有保护作用。(一)保护选择性杀菌剂1、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共同特点,对灰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等引致的病害具有特效。如灰霉病,油菜菌核病等。二、选择性杀菌剂主要品种有:乙烯菌核利(农剂灵)50%wp1/1000;速克灵(菌核酮,腐霉利)50%wp1/2000-4000;咪唑霉(扑海因、异菌脲)50%wp(有)0.75kg/hm2或1/1000。对抗苯并咪唑药剂的病害如灰霉病效果好。拌种0.05-0.1%。二甲酰亚胺类与芳烃类杀菌剂。虽然是两类不同的化合物,但在防病谱上是相似的,在杀菌作用机理上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药性。主要品种有:乙烯菌核利(农剂灵)50%wp1/1000;速克

乙烯菌核利速克灵咪唑霉(扑海因,异菌脲)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取代苯类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品种:百菌清对人、畜有慢性毒性,有致癌可能。但杀菌谱极广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不同作物上要求不同的间隔期(21~25d),是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品种之一。一般不于其他杀菌剂产生交互抗性。75%(Wp)800-1000倍。2.5%的烟剂。2.取代苯类保护性杀菌剂。3.羧酰替苯胺类禾穗宁:对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和马铃薯黑痣病有特效。对土传病菌、腐霉属(pythiumspp)和镰刀孢属(Fusariumsp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无效。3.羧酰替苯胺类(二)内吸性杀菌剂1、内吸性杀菌剂的概况:内吸性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77年以前商品化的品种有六个类型。有机磷、羧酰替苯胺类、苯并咪唑类、羟基嘧啶类、哌嗪类、吗啉类等,这几类有以下特点:1)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质外体系运转,即从下而上单向输导。这种输导方式,便于土壤施药或拌种,药剂由根部吸收向上输导。(二)内吸性杀菌剂2)叶丛喷药,药剂分部在有蒸腾作用的器官,即叶部。没有蒸腾作用的器官如花、果没有或很少有药剂到达,有的药剂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在植物体内不会输导,如哌嗪类。有的药剂大量集中到病部,健康部位很少有药。完全无病的叶片上则大量集中在叶缘。如氧化萎锈灵。这样的输导和分布特点,不利于病害的防治。3)药剂在木本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草本植物差。4)对鞭毛菌引致的病害基本无效。5)容易诱导病菌产生抗药性。2)叶丛喷药,药剂分部在有蒸腾作用的器

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经过人们的研究探讨。终于使内吸杀菌剂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拓出新的类型:如吡啶类、三唑类等。2)在输导方面找到了向基性输导的品种,如吡氯灵:双向传导的品种,如瑞毒霉、乙磷铝。3)有了针对鞭毛菌病害的内吸药剂,如氨基甲酸酯类的(普力克)和取代脲类的(克绝、克露)。4)为解决抗药性,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杀菌剂复配。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复配品种很多。5)加强了对病菌无毒性化合物的研究。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经过人们的研2、内吸杀菌剂的特点:1)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和输导性,有的品种具有双向传导性。2)类型较多,针对性强,对病害都有一定的选择范围。3)对植物病害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病害的防治时间有了较大的空间。4)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2、内吸杀菌剂的特点:(三)内吸杀菌剂的类型及主要品种:1、有机磷杀菌剂:有机磷农药具有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和不残留的优点。主要有三类:1)硫代磷酸酯类(1).硫赶磷酸酯类杀菌剂。主要品种有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用来防治水稻稻瘟病。并兼有防治叶蝉、飞虱的作用。

初瘟净异初瘟净

克瘟散(三)内吸杀菌剂的类型及主要品种:(2)硫逐磷酸酯类杀菌剂主要品种:甲基立枯灵(利克磷)主要用于白绢菌、丝核菌、玉米黑粉菌、灰霉菌、核盘菌、禾谷全蚀病菌、青霉菌有高效,特别对丝核菌有效。但对疫霉菌、腐霉菌、镰刀菌和黄萎轮枝菌无效。用于土壤消毒、拌种、浸种、叶面喷雾。(2)硫逐磷酸酯类杀菌剂2)磷酰胺类:代表品种三唑磷胺:(威菌磷)主要用于白粉病的防治,兼有杀螨作用,但苹果的有些品种易产生药害,使用25%WP1/1000。2)磷酰胺类:3)金属有机磷化合物乙磷铝(疫霉灵)为双向内吸杀菌剂,广谱性,对霜、疫霉菌、白粉病、菌核病菌均有效,药效长达4周-4个月,剂型为80%WP,使用300-400倍,目前已表现有抗药性。3)金属有机磷化合物2、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1)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的关系:这两类药剂在植物体内最后都转变为多菌灵而起作用。因此,防病范围相似,并有交互抗药性。对鞭毛菌无效。2)目前我国常用的品种有: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托布津,都为广谱性杀菌剂。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

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噻菌灵3、羧酰替苯胺类

具有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主要品种有:萎锈灵和氧化萎锈。主要用于担子菌,锈病、黑穗病、丝核菌病害的防治。萎锈灵氧化萎锈3、羧酰替苯胺类4、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该类药剂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目前甾醇抑制剂已发展到六大类:吡啶、嘧啶、咪唑、哌嗪、三唑、吗啉类。1)甾醇抑制剂的特点(1)有较强的向顶性传导活性和明显的熏蒸作用。(2)杀菌谱广,除鞭毛菌和病毒外,对子囊菌、担子半知菌都有一定效果。(3)高效、使用量低,大田用药量只是传统药用量的10%。(4)杀菌活性高,药效期长,一般为3-6周。(5)有的品种对双子叶作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粉锈宁、羟锈宁、丙环唑等。(6)抗性风险小,抗性产生速度较慢。4、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2)主要类型及品种(1)咪唑类:A.抑霉力(抑霉唑、万利得)主要用于果、蔬、贮藏期病害,特别对青霉菌引起的病害有效。2)主要类型及品种B、咪唑霉(咪鲜安、扑霉灵)为广谱性杀菌剂,内吸性弱,但传导性良好。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也可用于水果采收后防腐保鲜,1/1000-2000。B、咪唑霉C、咪鲜安锰络合物(施保功):为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甾醇抑制剂,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尽管不具内吸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对蘑菇褐腐病、褐斑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霉病、绿霉病、蒂腐病、香蕉炭疽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用于水果采后处理防治贮藏期病害。50%可湿性粉剂,1/2000-4000液浸柑橘防病。喷施1/1000-2000,可防治葡萄炭疽病80%左右,烟草炭疽病达90%。C、咪鲜安锰络合物(施保功):D、特富灵(氟菌唑):是一个具有内吸、治疗、保护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可用于白粉病、锈病、炭疽病、桃褐腐病等多种病害的防治。剂型有30%WP,用量33.3-40g/667m2。D、特富灵(氟菌唑):(2)三唑类:A.粉锈宁(三唑酮、百里通)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内吸剂。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和熏蒸作用。剂型有20%EC、25%WP,用量(有)120-130g/hm2或1/1000-2000喷,拌种(有)0.3-0.4g/kg。(2)三唑类:B、烯唑醇(消斑灵、速保利)三唑类为三唑类广谱内吸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较高防效,具保护、铲除和治疗作用。剂型有12.5%WP和5%拌种剂,使用量麦田喷洒用(有)22.5-60g/hm2,花生叶斑病(有)30-90g/hm2;苹果梨白粉、锈病、黑星病,用1/2000,小麦拌种(有)0.2-0.4g/kg。B、烯唑醇(消斑灵、速保利)三唑类C、丙环唑(脱力特)三唑类防病范围相似于烯唑醇,但不适宜种子处理,剂型为25%EC,喷用1/1000-1500。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D、氟硅唑(福星):为三唑类甾醇抑制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对卵菌无效。D、氟硅唑(福星):E、戊唑醇(2%立克秀、0.5%富力库):为三唑类,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病、锈菌、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引起的病害。用于小麦拌种。E、戊唑醇(2%立克秀、0.5%富力库):F、亚胺唑(霉能灵):作用同上,对梨黑星病较好。F、亚胺唑(霉能灵):G、应得(腈苯唑):是内吸传导型杀菌剂,抑制菌丝伸长,阻止侵入,对病害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防治桃褐腐病,剂型有24%WP,用量1/2000-3000。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H、敌萎丹(世高、恶醚唑):属三唑类,具有内吸性,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有持久性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防治对象主要有小麦各种黑穗病、颖枯病、根腐、纹枯、全蚀、锈病、白粉病、棉花立枯病等。剂型有3%WP,处理种子用量为0.2-0.4%。H、敌萎丹(世高、恶醚唑):(3)嘧啶类乐必耕(氯苯嘧啶醇):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甾醇抑制杀菌剂,可防治苹果白粉病、梨黑星病等多种病害。剂型有6%乐必耕WP,用量1/4000-8000防治白粉病。(3)嘧啶类(4)吗啉类:十三吗啉(克啉菌)是麦类和热带作物白粉病、锈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的保护剂、铲除剂和治疗剂。用0.07%十三吗啉+0.05%多菌灵喷雾,可有效控制花生叶斑病和锈病。(4)吗啉类:5、苯基酰胺类为较新的一类内吸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作用,但以向顶性为主;水溶性很好,易被嗜水性的卵菌摄取,对鞭毛菌引致的病害有特效;可用作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丛喷雾,药效高,持效期长。1)瑞毒霉(甲霜灵)对霜霉菌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被植物吸收快,药后30分钟即可被全部吸收,持效期长达14天左右,单剂使用易产生抗性。以复配剂为好。5、苯基酰胺类2、恶霜灵(杀毒矾)与瑞毒霉相似,市场上供应的多为复配制剂,64%杀毒矾Mg(8%杀毒矾+56%大生)、60%杀毒矾锌(10%杀毒矾+50%代森锌)、80%塞德福(20%杀毒矾+60%灭菌丹),使用量64%杀毒矾WP1/400-500。2、恶霜灵(杀毒矾)6、氨基甲酸脂类:(主要对鞭毛菌)1)胺乙威:是用于土壤的内吸杀菌剂,防治鞭毛菌特效,对作物安全。使用量(有)0.25-0.1%药液灌根。2)胺丙威(丙胺威、霜霉威、普力克):适于土壤处理和叶面喷雾。土壤处理(有)3.6-5.4g/m2,叶面喷雾1/600-1000,残效7-10d。6、氨基甲酸脂类:(主要对鞭毛菌)3)乙霉威(万霉灵)N-苯基氨基甲酸脂1988年kato证实了抗苯并咪唑的青霉属和葡萄孢属的菌株对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高度敏感。因此,乙霉威受到重视,成为第一个能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负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乙霉威: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为广谱内吸杀菌剂,对灰霉菌、尾孢菌、炭疽菌、黑星菌、青霉菌等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国产乙霉威称为万霉灵,制剂有65%甲霉灵WP(万霉灵+甲托)也称抗霉威、硫菌·霉威,50%多霉灵WP(多菌灵+万霉灵)。65%甲霉灵1/800-1250,防治灰霉病、叶霉病、黑星病等,10d一次。50%多霉灵1/600-800,用于发病初期,10d一次,并对甜菜褐斑病效果较好。为广谱内吸杀菌剂,对灰霉菌、尾孢菌、7、异恶唑类恶霉灵(土菌消):是一种内吸杀菌剂,也是一种土壤消毒剂,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抑制孢子萌发。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代谢产生两个对植物有促进生长作用的物质,O-糖苷和N-糖苷。剂型:30%水剂,20%WP。使用:1500-3000倍液,3L/m2处理苗床土壤,有效控制镰孢霉、丝囊霉属、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病害。7、异恶唑类8、取代脲类霜脲氰(克绝):为广谱性,主要防治霜霉目真菌。具有局部内吸作用,抑制产孢和孢子侵染,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商品剂型72%克露(8%克绝+64%大生)WP,使用1/600-800。8、取代脲类9、噻唑及噻二唑类1)三环唑(比艳)是一种内吸性强的保护性噻唑类杀菌剂,耐雨水冲刷,药后1小时降雨不需补喷。主要是抑制孢子萌发,阻止侵入。主要防治稻瘟病,剂型有75%比艳WP,用量22克/667m2。9、噻唑及噻二唑类2)叶青双(叶枯唑、叶枯宁、噻枯唑、川化-018)为我国特有的内吸杀菌剂,与70年代日本产品“敌枯双”相似,把叶青双结构上-SH改为-NH2,即为“敌枯双”,由于“敌枯双”有致畸毒性而禁用,而叶青双无“三致”毒性。主要用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其他细菌性病害。2)叶青双(叶枯唑、叶枯宁、噻枯唑、10、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菌素strobilurinA,又称嗜球伞果素类杀菌剂。主要特点:1)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作物安全;2)具有特别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3)具有保护、铲除、抗产孢和治疗作用;4)具有良好的内吸输导性和扩散性;5)作用靶标独特,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6)具有显著的延缓植物衰老,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破坏能量和称,抑制真菌生长或杀死真菌。10、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主要品种:1)嘧菌酯(阿米西达)嘧菌酯为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嘧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稻瘟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施用剂量根据作物和病害的不同为25~400gai/hm2,通常使用剂量为100~375gai/hm2,如在25gai/100L剂量下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主要品种:2)醚菌酯(通用名称: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c1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50g/hm2。2)醚菌酯(通用名称:吡唑醚菌酯)11、苯吡咯类适乐时(咯菌腈):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病原菌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以保护为主,在种子发芽时有小量内吸。在土壤中稳定,不移动,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圈,持效期长达4个月以上。对种子非常安全,处理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存放三年不影响出芽率。100千克种子用2.5%适乐时100-200ml或10%适乐时25-50ml,棉花种适当加量,大豆种用量翻一翻。11、苯吡咯类

12、苯胺基嘧啶类施佳乐(嘧霉胺):

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侵染酶的产生,不易与其它药剂产生交互抗性。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剂型有4%施佳乐WP,用量25-95ml/667m2,7-10天一次。12、苯胺基嘧啶类13、其他内吸性杀菌剂1)稻瘟灵(富士1号)为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速效性不及有机磷,但持效期长,一般20-45d,最长达65d。剂型有40%WP和40%EC,叶瘟发病初期用(有)360-450g/hm2,到抽穗期和齐穗期再各喷一次可以防治穗、颈瘟。有兼治飞虱作用对若虫)。13、其他内吸性杀菌剂2)烯酰吗啉(安克)属甲氧基吗啉类(肉桂酸类)内吸杀菌剂,Z、E两种异物体,只有Z-异构体具有杀菌活性,但在田间条件下两种异构体的比例能迅速达到Z∶E=80∶20的平衡。厌氧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天;好氧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0天。在紫外光条件下,E-异构体可转换成Z-异构体。主要对霜霉菌、疫霉菌有特效,对腐霉菌效果稍差。主要是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从而使菌体死亡。除游动孢子形成及孢子游动期外,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内吸性较强与代森锰锌混合使用更好。目前商品药有:安克锰锌,是防治霜霉菌、晚疫病的特效药剂。2)烯酰吗啉(安克)

Z-异构体

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14、抗菌素抗菌素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抗生物质。多数是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类的代谢物,如链霉素、庆丰霉素、春雷霉素等。其特点:选择性强;活性高;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自然中降解快,对环境安全;多数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作用机理:抗菌素的作用机理具有多样性。不同抗菌素的作用机理不同。14、抗菌素主要种类:1)井冈霉素作用机制:抑制菌丝顶端细胞的伸长。作用对象:丝核菌引起的各种立枯病、纹枯病,对稻曲病也有很好的效果。2)多抗美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常用主要是多抗美素B和多抗美素D。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作用对象:白粉病、纹枯病、灰霉病、烟草赤星病、梨黑斑病、苹果早期落叶病、瓜类霜霉病。主要种类:15、补充内容:1)甲羟翁: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对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有一定的治愈力,用于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15、补充内容:2)菌毒清:为甘胺酸类杀菌剂,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破坏病菌的细胞膜,抑制呼吸系统,凝固蛋白质,使酶变性而起抑菌和杀菌作用,并对病毒病害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可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及植物病毒病等。2)菌毒清:3)溴菌腈(炭特灵、休菌腈):主要对作物炭疽病有较好地防治效果。3)溴菌腈(炭特灵、休菌腈):4)喹菌酮:属喹啉酮类杀菌剂,可以防治根毛杆菌和欧氏杆菌引起的细菌病害。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5)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百可得):为触杀和预防性杀菌剂,主要对真菌的类酯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细胞膜机能起作用,抑制孢子萌发、牙管伸长,附着胞和菌丝的形成。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灰霉病90%;黄瓜白粉病90%左右。剂型40%WP,1/800-1000。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6)盐酸吗啉胍·铜20%(病毒A)

+①②盐酸马啉胍醋酸铜为混配制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盐酸吗啉胍是一种广谱低毒病毒抑制剂。醋酸铜通过CU++来防治其他病。1/500液,3-5天喷一次,对多种病毒病较好。6)盐酸吗啉胍·铜20%(病毒A)7)满穗(噻氟菌胺):是一种新的噻唑羧基N-苯酰胺类杀菌剂,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特别对担子菌,内吸性很强,适于喷洒、种子处理、土壤处理、防水稻纹枯病,剂型有23%WP,使用1/2000-3000。7)满穗(噻氟菌胺):8)易宝(famoxadone):为新型保护剂,抑制孢子萌发,作用机制是一种强力的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特别是对泛醌醇酶复合物Ⅲ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亲酯性最强,极耐雨水冲刷。防病范围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麦类锈病等非常好,对麦类白粉病也有抑制作用。用量50-150gai/hm2。8)易宝(famoxadone):9)氟啶胺:

为保护性、治疗性、内吸性、广谱性杀菌剂,残效期长,耐雨水冲刷。用4-16PPm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苹果疮痂病、稻瘟病和番茄晚疫病等,有极好的保护效果,对白粉病和锈病差。9)氟啶胺:10)吡啶类:

(1)(2)生物活性:两种化合物对锈病、白粉病、稻瘟病、苹果霜霉病等多种病菌均有很高的活性。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菌蛋氨酸的合成。此类杀菌剂,具有很高的内吸活性,可迅速通过作物木质部达到叶片及新芽的顶端,对作物十分安全。30PPM对灰霉病防效可达90%。10)吡啶类:11)磺菌胺:为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具有显著效果,对其他作物病害活性也很高。在种植前以0.6-0.9kg(有)/hm2剂量处理土壤。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12)易保:是易宝+大生的复配制剂,剂型68.75%WP,1/1200-1500。13)抑快净:是易宝+克绝的复配制剂,剂型52.5%WP,1/2500-3000。14)满地金:咯菌腈+甲霜灵的复配制剂。主要用作种子处理。15)高巧混剂:福美双+戊菌隆(Pencycuron)+吡虫啉混合而成,主要用于棉花蚜虫、蓟马和苗期病害的防治。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四)间接作用的药剂(无杀菌毒性)1.间接作用药剂的作用和特点定义——药剂喷到植物上,在能起到防病效果的浓度下,对病菌本身却没有毒性或几乎没有毒性。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菌,影响病菌的致病能力,使其不能侵入植物或不能在植物组织内定殖,不能发展形成病害;或通过干扰病菌致病的关键因素(如真菌毒素和酶的活性或者产物)达到削弱病菌的致病能力;也可以影响病菌和植物间的反应,使植物提高抗病能力。(四)间接作用的药剂(无杀菌毒性)特点——①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无杀伤生物的作用,因而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极小。②若属于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作用的化合物,其使用浓度很低,诱导而获得抗病性比具有杀菌毒性药剂的作用更持久;而且通过诱导所获得的抗病作用更能保持原有的优良品质。③这类药剂由于对病菌没有毒性,因而不易产生抗性。特点——2.间接作用药剂的种类①直接作用于病菌而削弱病菌致病力。A: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真菌侵入植物时先形成附着胞,再形成侵染钉,但无黑色素的附着胞不能形成侵染钉,因而不能侵入植物。三环唑(比艳)

是第一个被认识的黑色素合成抑制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前面已介绍)2.间接作用药剂的种类B:角质酶抑制剂:角质层是植物表层细胞最外层组织,真菌侵入时分泌角质酶来分解角质层而侵入。如二异丙基氟代磷酸酯和对氧磷。C:有效霉素:是干扰肌醇合成,而肌醇含量是影响真菌生长速度和分枝的物质。影响致病性。D:抑制或钝化病菌产生毒素的药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试验阶段。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②作用于调节寄主防御系统的药剂植物保护活化剂:CGA245704是第一个植物获得性系统抗病性(SAR)激活剂。是模拟抗性品系中一种天然信息素,可以引发植物自我保护机理而间接发挥防病作用,对靶标病菌无直接毒杀作用。因此对缺乏(SAR)信息传递途径的植物无效。药剂能被植物迅速吸收和输导,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对病原菌生活史中多个环节都有影响。用于小麦白粉病、锈病,蔬菜、烟草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②作用于调节寄主防御系统的药剂噻瘟唑:(噻菌烯)具有内吸性,用于防治稻瘟病,对水稻白叶枯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此药在培养基上对菌丝生长和在玻片上对孢子萌发均不表现毒性,但在水稻的叶鞘上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根部施药后对病菌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同样有影响。经研究,药剂处理后能诱导水稻产生几种抗菌物质,同时也提高了一些酶的活性。噻瘟唑:(噻菌烯)三、植物病毒病的化学防治1、植物病毒防治剂的作用机制(1)抑制病毒对寄主的侵染A:消灭传毒媒介B:保护膜:可用脱脂牛奶C:抗侵染作用。使病毒粒子暂时或永久钝化,失去侵染力,目前使用的药剂有NS-83(混合脂肪酸),菌毒清和德国开发的E-30(C9-16烷基单磺酸)三、植物病毒病的化学防治(2)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A:抑制复制:病毒唑(对TMV)、DHT(三嗪类)B:抑制装配:E-30最强,其次为DHT、DADHT、病毒唑,另NS-83,大豆卵磷酸酯。(3)抑制症状表达: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赤霉素、TS(n-三十烷醇+TWeen80)(4)通过诱导植物产生免疫的作用机制:NS-83(2)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2、植物病毒抑制剂的类型(1)有机酸类A:有机羧酸类:十二烷基氨基乙酸、乙酰水杨酸、聚丙烯酸、氨基酸衍生物(如菌毒清)。B:有机磺酸类: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含有杂环结构的植物病毒抑制剂A:生物碱类:嘌呤和嘧啶的一些衍生物B:三唑衍生物:

病毒唑C:噻二唑衍生物:(2)含有杂环结构的植物病毒抑制剂D:咪唑衍生物:D:咪唑衍生物:E:三嗪类衍生物:DHTDADHTF:含有其他杂环结构的化合物:Z=卤素X=五元杂环R=烷基A=Ph、吡啶、呋喃X=H、卤素、Y=卤素E:三嗪类衍生物:R1=H、NH2、Me、SHR2=H、NH2、NHOHR3=H、Ph、NO2(3)(硫)脲类化合物:

R1=ClCH2CH2、PhR2=H、Cl、BrR3=H、R4=H、Cl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目前为止,植物病毒抑制剂开发出的种类不多,较好有DHT、菌毒清等。单剂大田防效一般低于60%。病毒唑+硫酸铜+硫酸锌=病毒必克,对病毒病抑制效果在70%左右。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思考题:1.杀菌和杀菌剂的概念,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有哪几个方面?2.植物病害化学防制的策略及原理,原理有哪几个方面?3.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包括哪几个方面?并叙述各方面的具体内容。4.杀菌剂应用的原则。5.杀菌剂的主要施用方法。6.保护性杀菌剂的主要特点。7.波尔多液的组成、配制方法、有效成分、主要特点。思考题:8.石硫合剂的组成、熬制方法、有效成分、主要特点。9.石硫合剂的稀释计算。10.有机硫杀菌剂的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品种。11.列表比较保护性杀菌剂的主要类型,特点,代表品种。12.内吸杀菌剂的特点。13.列表比较内吸性杀菌剂的主要类型,特点,代表品种。14.植物病毒病防治剂的作用机制有哪几个方面?15.无杀菌毒性药剂的概念、作用和特点。8.石硫合剂的组成、熬制方法、有效成分、第四章杀菌剂第四章杀菌剂第四章杀菌剂一、概述: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统称为杀菌剂。主要介绍杀真菌剂。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1)抑制孢子的萌发(2)抑制菌丝的生长(3)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或调节植物代谢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所以能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目的的化学物质都属于“杀菌剂“的范畴。杀菌剂除对病菌具有毒杀或抑制作用外,还必须具备安全性(对人、畜、有益生物、植物)和不污染环境的特点。第四章杀菌剂二、杀菌剂的发展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885-1940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2、1940-1960有机杀菌剂。代森类3、1966内吸性杀菌剂的发现和迅猛发展。4、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飞跃发展。5、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6、病原菌抗药性问题的出现。三、杀菌剂的安全和四、杀菌剂的毒理学(自学)二、杀菌剂的发展过程§4-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一、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就是要科学的使用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化学防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适当使用杀菌剂。综合治理:田间卫生(铲除病原菌,减少初侵染);合理的栽培管理(轮作、调节播期等);选育选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把病害压低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上“可忍受”的程度。使用化学防治时,要根据病害种类和作物,来选用药剂。§4-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防治植物

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涵义:使用化学药剂处理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以减少或消灭病原生物或改变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化学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有以下三个方面:1.化学保护:是指病原菌侵入寄生植物之前用药剂把病原菌杀死或阻止其侵入,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1)在病害的侵染源施药:越冬(夏)场所、中间寄生、带菌土壤、带菌种子等。(2)作物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尤其对气传病害,这种措施效果最好,用药剂浸蘸果实、蔬菜防治贮运期病害。(3)在植物发病前用药,提高植物抗病性。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2.化学治疗(铲除作用):(1)局部治疗:“外科治疗”,如果树皮腐烂病、处理伤口。(2)表面治疗:对寄生在植物表面的病害,如白粉病,使用石硫合剂,或用渗透性强的多果定防治黑星病,都可起到杀菌治疗作用。表面化学治疗剂不一定具有内吸性。(3)内部化学治疗: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使用内吸剂。3.化学免疫(或抗产孢作用):是利用杀菌剂来影响繁殖体的形成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如三唑酮、壳聚糖制剂等)。2.化学治疗(铲除作用):§4-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1.杀菌作用:真正把菌杀死,如影响孢子萌发,杀死表面菌丝等。2.抑菌作用:抑制病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如菌丝生长,附着胞和各种子实体的形成,细胞膨胀、细胞原生质体和线粒体的瓦解以及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等。3.影响植物代谢,改变对病菌的反应或影响病菌致病过程,也可以作用寄主植物—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4-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病菌的中毒或失去致病能力的原因,即药剂致毒的生物化学。(一)杀菌剂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1.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几丁质合成或组成细胞壁其他物质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壁产生变化。2.杀菌剂破坏菌体细胞膜:菌体细胞膜是由许多含有脂质、蛋白质、甾醇、盐类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又由金属桥和疏水键连接起来。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作用。(1)有机硫杀菌剂与膜上亚单位连接的疏水健或金属桥结合,致使膜结构受到破坏、出现裂缝、孔隙、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2)含重金属元素的杀菌剂,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三磷酸腺苷水解酶的—SH基,从而改变膜的透性;有机磷杀菌剂抑制菌体细胞膜上卵磷脂合成过程的转移甲基反应,药剂打击点是此反应的甲基转移酶。(3)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目前许多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细胞膜生物合成中由鱼鲨烯形成甾醇的阶段,这类药剂通常称为甾醇抑制剂。如吗啉类、哌嗪类、吡啶类、嘧啶类、二氮唑类和三氮唑类,但作用点不同。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下列3.破坏菌体内一些细胞器或其他细胞结构,细胞内由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纺锤体等,药剂对细胞器的作用都会导致菌体细胞代谢的深刻变化。(二)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菌体内能的代谢包括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两个方面。内能合成受干扰,即物质的氧化或生物呼吸受影响,对菌体起致死作用。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对乙酰辅酶A形成的影响糖降解产生丙酮酸而透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氧化。有机硫杀菌剂(克菌丹)使TPP+(硫胺素焦磷酸)的结构受到破坏,使TPP在丙酮酸脱酸过程中失去转移乙酰基的作用,乙酰辅酶A不能形成。杀菌剂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主要由以下2.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每个过程的作用酶都分布在线粒体膜、基质和液泡中。杀菌剂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这些关键酶活性的抑制,使代谢过程不能进行。如福美双会使辅酶A失活;代森类会使乌头酸酶失活;硫磺会抑制琥珀酸、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CU++对延胡索酸酶有抑制作用。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3.对呼吸链的影响ATP是生物体能量贮存“库”,在生物体中ATP主要在呼吸链中三个位点形成,因此,对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干扰是杀菌剂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目前的资料说明,呼吸链的复合物Ⅰ、Ⅱ、Ⅲ、Ⅳ、V、VI六个部位都有杀菌剂的作用点。如敌枯双是通过抑制辅酶Ⅰ的合成而破坏呼吸链的功能。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4.对脂质氧化的影响在菌体内脂质氧化主要是β—氧化(即脂肪酸羧基的第二碳的氧化),而β—氧化必须有辅酶A参与,所以影响辅酶A活性的杀菌剂都会影响脂肪的氧化。5.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利用能量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如砷、铜、汞、锡等杀菌剂,能直接影响ATP酶的活性,抑制了氧化磷酸化反应。ADP+Pi→ATP+H2O4.对脂质氧化的影响(三)杀菌剂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影响1.杀菌剂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1)以假乱真:苯来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与菌体内核酸碱基的化学结构相似,而代替了核苷酸的碱基,造成所谓“掺假”的核酸,而使正常的核酸合成和功能受影响。(2)破坏指令:许多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会影响真菌核酸的聚合,与菌体DNA鸟嘌呤结合,使在DNA指令的RNA聚合酶失去控制,RNA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三)杀菌剂对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3)聚合受阻:核苷酸聚合为核酸的阶段受阻,

菌体细胞内担负核苷酸聚合的有三种RNA聚合酶:Ⅰ类负责rRNA(核糖体RNA)的合成;Ⅱ类负责mRNA(信使RNA)的合成;Ⅲ类负责tRNA(运转、翻译RNA)和5sRNA的合成。杀菌剂甲霜灵主要是抑制rRNA的合成,使三磷酸核苷大量积累。(4)与微管蛋白结合:构成纺锤丝的管蛋白的亚单位(微管蛋白),如与杀菌剂结合,就会影响管蛋白的形成,从而影响纺锤丝的构成和功能,使细胞有丝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染色体的分离紊乱,对细胞分裂造成影响。(3)聚合受阻:核苷酸聚合为核酸的阶段受阻,2.杀菌剂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许多杀菌剂能抑制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或使蛋白质变性,表现如下:(1)菌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含量降低,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2)菌体内游氨基酸增多。(3)细胞分裂不正常。杀菌剂与菌体内某些蛋白质结合而严重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如环烃类杀菌剂,能使孢子形成、萌发、游动孢子的游动等受到影响,也可导致体细胞分裂。

2.杀菌剂对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4—3杀菌剂的应用杀菌剂的应用,要在强调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来确定防治策略,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一、应用药剂的原则:1.根据病原菌种类选用最适宜的有效药剂。2.采用较低的使用量。3.最少的施药次数。4.最简便的施药方法。§4—3杀菌剂的应用二、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一)种子处理1.种子处理的防病效果许多病害是由种子传播,进行种子处理不仅可以杀死种子上(表面、内部)的病原菌,同时也可以防止土传病害的侵入。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2.种子处理的方法(1)浸种:浸种时要注意浸种药液的浓度、浸种的时间。(2)拌种:分为干拌和湿拌,药剂为粉状时可与种子干拌,一般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2~0.5%;药剂为液体时,可加适量水与种子湿拌,一般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2~0.3%,有时要结合闷种。(3)种衣法:用专门的种衣剂,一般机械加工。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二)土壤处理1.土壤处理的防病作用:土壤是许多病原菌栖居的场所,是初次侵染的来源。所以土壤处理是防治这些病害的重要方法。(1)作物生长期土壤处理一是可以防治根部、茎基部病害,二是可以利用内吸作用防治地上部病害,但要注意药剂种类的选择、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2)作物种植前土壤处理(习惯称为土壤消毒)药剂使用时,为保证药效,要注意土壤种类来确定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为保证作物种植后不产生药害,要间隔2~4周。(二)土壤处理2.土壤处理的方法(1)浇灌法(2)沟施法(3)撒布法(翻混法)(4)注射法第四章_杀菌剂课件(三)叶面喷洒和其他施药方法1.叶面施药主要是针对气流传播的病害。应注意如下问题:(1)根据作物和病菌种类来选择药剂、种类和浓度。(2)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来确定喷药时间和次数。(3)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轮换用药。2.其他方法(1)输液法(2)根部插入药瓶法(3)烟雾法(三)叶面喷洒和其他施药方法§4—4杀菌剂的种类一、多作用位点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特点:1、不会进入植物体内,只沉积在作物表面,起保护作用,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2、作用位点多,杀菌谱广,施用范围宽,防治效果稳定。3、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至今仍保持一定的地位。§4—4杀菌剂的种类(一)铜制剂1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应用的记载,在植物上应用最早的是法国,用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液防治葡萄霜霉病。铜制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浓度高时杀菌效果好,但绿色植物容易产生药害。水溶性好的铜盐不能在植物上直接喷撒使用,控制铜离子释放速度是解决药效和药害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