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神经系统第四章神经系统1优选第四章神经系统优选第四章神经系统2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两端
上端: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
两膨大颈膨大(臂丛C5-T1)腰骶膨大(腰骶丛L2-S3)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两端3六条沟前正中裂(较深)后正中沟(较浅)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后外侧沟(2个,接受脊神经后根根丝)31节段颈髓8节(C8)胸髓12节(T12)腰髓5节(L5)骶髓5节(S5)尾髓1节(Co1)六条沟前正中裂(较深)31节段颈髓8节(C8)4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5颈椎骶椎和尾椎腰椎胸椎颈椎骶椎和尾椎腰椎胸椎6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7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上端: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二)脑室Brainventricletonsilofc.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尾髓1节(Co1)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硬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92.脊髓的内部结构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管腔窄小不通畅,管腔内面为室管膜细胞所衬。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每一侧灰质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和后角,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2.脊髓的内部结构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10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脑和脊髓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1)大脑的外形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大脑半球的下面
嗅球、嗅束、嗅三角。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前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背侧丘脑(简称丘脑,体积最大)中脑Midbrain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脊髓固有纤维本身含有上、下行两个方向走行的纤维,它们主要紧靠脊髓灰质分布,共同组成脊髓固有束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1)灰质后角中间带前角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脊髓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联合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1)灰质后角中间带前角白质11白质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节段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含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所致。白质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1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3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前角(柱):由运动神经元组成,支配骨骼肌运动2种细胞: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2群细胞:内侧群支配躯干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前角(柱):由运动神经元组成,支配骨骼14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5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侧角(柱):见于胸髓和上3节腰髓(T1~L3),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骶髓2~4节(S2~4)相当于侧角部位,于前角根部有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侧角(柱):16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外侧群支配四肢肌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大脑cerebrum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颈膨大(臂丛C5-T1)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是埋藏在大脑底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灰质后角(柱):由中间神经元(4群细胞)组成,接受后根脊神经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并传导神经冲动。
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灰质后角(柱):由17如前所述,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三个索组成,每个索都由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的纤维束所构成。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长上行纤维,它们分别投射到丘脑、小脑和脑干的许多核团;②长下行纤维,从大脑皮质或脑干内的有关核团投射到脊髓;③短的脊髓固有纤维,这些纤维把脊髓内部各节段联系起来。脊髓固有纤维本身含有上、下行两个方向走行的纤维,它们主要紧靠脊髓灰质分布,共同组成脊髓固有束白质
如前所述,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三个索组成,每个索都由不同的上1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9脊髓白质
上行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20(二)脊神经脊神经sumal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后根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二)脊神经脊神经sumalnerves共31对。21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关节以及内脏的感受器等,将躯体与内脏的感觉冲动传向中枢。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2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23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24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参与组成第四脑室底部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1)大脑的外形根部有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③短的脊髓固有纤维,这些纤维把脊髓内部各节段联系起来。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骶髓5节(S5)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与硬膜间的腔隙称为硬膜下腔;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olive,内含下橄榄核。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二、脑和脑神经(一)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脑干、间脑、小脑及端脑(左右大脑半球)组成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二、脑和脑神经(一25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半球中脑延髓脑桥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半球中脑延髓脑桥261.脑干Brainstem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延髓Medulla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idbrain(1)脑干的外形1.脑干Brainstem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27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2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29延髓MedullaOblongata1–与脊髓相接2–包含脑与脊髓的上下传导通路3–包含三个生命活动中枢心脏活动中枢呼吸中枢血管调节中枢4–五对脑神经从此发出延髓MedullaOblongata30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cm,在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隆起的锥体Pyramid,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olive,内含下橄榄核。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cm,在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31锥体橄榄锥体交叉延髓脑桥沟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延髓腹面锥体橄榄锥体交叉延髓脑桥沟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延髓32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33延髓背面下半部分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闩上半部分参与组成第四脑室底部延髓背面34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35脑桥
Pons脑桥的部位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基底部,基底部向两侧变窄,称脑桥壁与小脑联系。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脑桥Pons脑桥的部位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36脑桥腹面基底部基底沟延髓脑桥沟小脑中脚三叉神经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腹面37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长度约2.5cm。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两者的分界可以三叉神经根为标志。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前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前髓帆上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3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39中脑
Midbrain
腹侧面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中脑Midbrain腹侧面40上丘下丘四叠体滑车神经中脑背面观松果体上丘四叠体滑车神经中脑背面观松果体41中脑长约l.5cm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大脑脚底之间为深陷的脚间窝。此处有许多血管穿入,故此区域又称后穿质。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中脑背面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中脑长约l.5cm42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及钩等围绕胼胝体的脑回几乎围成一圈,加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齿状回等,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又称内脏脑),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忆等密切相关。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视上核按进化顺序可将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脑和脊髓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二)脑室Brainventricle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尾髓1节(Co1)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小脑cerebellum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2)脑干的内部结构自学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432.间脑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2.间脑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44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①连合纤维(胼胝体)
分三种②联络纤维
③投射纤维(内囊)
内囊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三者之间的上、下行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属于投射纤维。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豆状核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2种细胞: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间脑分部间脑可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简称丘脑,体积最大)
后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间45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46背侧丘脑下丘脑
底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上丘脑47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481、背侧丘脑(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1、背侧丘脑(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49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5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51(背侧)丘脑的功能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端脑。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影响情感变化。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腹中间核、腹前核)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背内侧核、外侧核群的背侧核)非特异性核团(背侧)丘脑的功能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52下丘脑位于丘脑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底和侧壁下份,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等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下丘脑是重要的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下丘脑位于丘脑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底和侧壁下份,包括视交叉、53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1.视前区2.视上区3.结节区4.乳头体区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1.视前区视上核54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553.小脑
cerebellum*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籍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接位置3.小脑cerebellum*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位置56原裂蚓部小脑半球小脑中脚绒球小结小脑扁桃体tonsilofc.上面观下面观小脑外形蚓部半球
分叶分部后外侧裂前叶
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体蚓部中间部
外侧部原裂蚓部小脑半球小脑中脚绒球小结小脑扁桃体上面观下面观小脑外57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中脑Midbrain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大脑髓质,内有侧脑室和基底核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骶髓2~4节(S2~4)相当于侧角部位,于前角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4.大脑
cerebrum
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左、右大脑之间的裂隙称大脑纵裂,裂底有连接两半球的胼胝体。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58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表面有许多浅、深的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大脑回。
大脑半球的分叶
被三条沟分为五个叶
三条沟顶枕沟、中央沟、外侧沟
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1)大脑的外形
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表面有许多浅、深59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6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61顶枕沟顶枕沟6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63①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
②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外侧沟末端周围)角回(颞上沟末端周围)
③颞叶:颞横回。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重要沟和回
①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64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带回,扣带沟,海马旁回(海马旁回的前端弯成钩形称钩)。
边缘叶——又叫穹隆回,指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呈环行围于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
大脑半球的下面
嗅球、嗅束、嗅三角。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65(2)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由白质(神经纤维)和灰质(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构成
大脑髓质,内有侧脑室和基底核灰质白质皮质神经核(基底核)(2)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由白质(神经纤维)和灰质(神经元的66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按进化顺序可将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②锥体细胞层;③多形细胞层。在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新皮层则分化程度较高,共有六层①分子层(又称带状层);②外颗粒层;③外锥体细胞层;④内颗粒层;⑤内锥体细胞层(又称节细胞层);⑥多形细胞层。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67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纹状体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运动协调,维持躯体一定的姿势。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68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①长上行纤维,它们分别投射到丘脑、小脑和脑干的许多核团;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两端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背面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中脑Midbrain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是埋藏在大脑底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③短的脊髓固有纤维,这些纤维把脊髓内部各节段联系起来。基底核是埋藏在大脑底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壳核豆状核
尾状核新纹状体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基底核是埋藏69人的大脑皮质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区称为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会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视觉中枢——距状沟上、下皮质
听觉中枢——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会后部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阅读中枢——角回
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附近
内脏中枢——边缘叶人的大脑皮质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区称为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7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71①连合纤维(胼胝体)
分三种②联络纤维
③投射纤维(内囊)
内囊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三者之间的上、下行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属于投射纤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大脑的白质(髓质)
①连合纤维(胼胝体)
7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73边缘系统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及钩等围绕胼胝体的脑回几乎围成一圈,加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齿状回等,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又称内脏脑),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忆等密切相关。边缘系统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及钩74
人大脑皮层的Brodmann分区
人大脑皮层的75人、猫和大鼠的脑的外形人、猫和大鼠的脑的外形76(二)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第十对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脏器。按所含主要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脑神经分为三类一类是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第3类是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许多运动性神经内,含有传入纤维。脑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干内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感觉纤维是由脑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内的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记忆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二)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77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7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79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8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81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82三、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屏障(一)脑脊髓被膜脑和脊髓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三、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屏障(一)脑脊髓被膜83硬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硬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蛛网膜是一层无血管、半透明的结缔组织薄膜。与硬膜间的腔隙称为硬膜下腔;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其中充满无色透明的脑脊液。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在脑室壁的某些部位,软膜血管与脑室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硬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硬84硬膜软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硬膜软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85(二)脑室Brainventricle脑内部的腔隙称为脑室。在大脑两个半球内有侧脑室,间脑内有第3脑室;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脑脊液在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循环,如脑室的通道发生阻塞,则脑室中的脑脊液越来越多,并扩大形成脑积水。(二)脑室Brainventricle脑内部的腔隙称为86四脑室系统四脑室系统87(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①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②呕吐、呕血。③出现双侧病理反射。④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早期发生肺水肿与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⑦脑脊液压力高,呈血性。(2)第四脑室出血常由脑干或小脑出血继发破入第四脑室,损害了延髓生命中枢,故常在数小时内死亡。在存活的短时间内可有以下表现①发病初期意识障碍较轻,后迅速发展为深昏迷。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③高烧,体温常达40℃以上。④无反射性或自发性多动,亦无摸索与指划动作。⑤前庭反射消失。⑥早期出现肺水肿和呼吸障碍。⑦心跳徐缓,节律不齐,血压下降。⑧脑脊液为血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症状(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脑室出血的临床症状88第四章神经系统第四章神经系统89优选第四章神经系统优选第四章神经系统90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两端
上端: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
两膨大颈膨大(臂丛C5-T1)腰骶膨大(腰骶丛L2-S3)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两端91六条沟前正中裂(较深)后正中沟(较浅)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后外侧沟(2个,接受脊神经后根根丝)31节段颈髓8节(C8)胸髓12节(T12)腰髓5节(L5)骶髓5节(S5)尾髓1节(Co1)六条沟前正中裂(较深)31节段颈髓8节(C8)9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93颈椎骶椎和尾椎腰椎胸椎颈椎骶椎和尾椎腰椎胸椎94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95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上端: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二)脑室Brainventricletonsilofc.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尾髓1节(Co1)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硬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96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972.脊髓的内部结构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管腔窄小不通畅,管腔内面为室管膜细胞所衬。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每一侧灰质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和后角,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2.脊髓的内部结构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98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脑和脊髓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1)大脑的外形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大脑半球的下面
嗅球、嗅束、嗅三角。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前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背侧丘脑(简称丘脑,体积最大)中脑Midbrain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脊髓固有纤维本身含有上、下行两个方向走行的纤维,它们主要紧靠脊髓灰质分布,共同组成脊髓固有束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1)灰质后角中间带前角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脊髓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联合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1)灰质后角中间带前角白质99白质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节段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含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所致。白质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10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01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前角(柱):由运动神经元组成,支配骨骼肌运动2种细胞: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2群细胞:内侧群支配躯干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前角(柱):由运动神经元组成,支配骨骼10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03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侧角(柱):见于胸髓和上3节腰髓(T1~L3),由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骶髓2~4节(S2~4)相当于侧角部位,于前角根部有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脊髓内部结构与功能灰质侧角(柱):104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外侧群支配四肢肌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大脑cerebrum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颈膨大(臂丛C5-T1)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是埋藏在大脑底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灰质后角(柱):由中间神经元(4群细胞)组成,接受后根脊神经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并传导神经冲动。
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灰质后角(柱):由105如前所述,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三个索组成,每个索都由不同的上行或下行的纤维束所构成。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长上行纤维,它们分别投射到丘脑、小脑和脑干的许多核团;②长下行纤维,从大脑皮质或脑干内的有关核团投射到脊髓;③短的脊髓固有纤维,这些纤维把脊髓内部各节段联系起来。脊髓固有纤维本身含有上、下行两个方向走行的纤维,它们主要紧靠脊髓灰质分布,共同组成脊髓固有束白质
如前所述,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三个索组成,每个索都由不同的上106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07脊髓白质
上行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
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108(二)脊神经脊神经sumal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后根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二)脊神经脊神经sumalnerves共31对。109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关节以及内脏的感受器等,将躯体与内脏的感觉冲动传向中枢。运动纤维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11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11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12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参与组成第四脑室底部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1)大脑的外形根部有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构成。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③短的脊髓固有纤维,这些纤维把脊髓内部各节段联系起来。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骶髓5节(S5)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与硬膜间的腔隙称为硬膜下腔;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olive,内含下橄榄核。脊髓的外形,Spinalcord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二、脑和脑神经(一)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脑干、间脑、小脑及端脑(左右大脑半球)组成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二、脑和脑神经(一113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半球中脑延髓脑桥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半球中脑延髓脑桥1141.脑干Brainstem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延髓MedullaOblongata脑桥Pons中脑Midbrain(1)脑干的外形1.脑干Brainstem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115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16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17延髓MedullaOblongata1–与脊髓相接2–包含脑与脊髓的上下传导通路3–包含三个生命活动中枢心脏活动中枢呼吸中枢血管调节中枢4–五对脑神经从此发出延髓MedullaOblongata118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cm,在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隆起的锥体Pyramid,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olive,内含下橄榄核。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cm,在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119锥体橄榄锥体交叉延髓脑桥沟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延髓腹面锥体橄榄锥体交叉延髓脑桥沟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延髓120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V形,其尖端称闩。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下脚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121延髓背面下半部分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闩上半部分参与组成第四脑室底部延髓背面12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23脑桥
Pons脑桥的部位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基底部,基底部向两侧变窄,称脑桥壁与小脑联系。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脑桥Pons脑桥的部位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124脑桥腹面基底部基底沟延髓脑桥沟小脑中脚三叉神经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腹面125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长度约2.5cm。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两者的分界可以三叉神经根为标志。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前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前髓帆上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126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27中脑
Midbrain
腹侧面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中脑Midbrain腹侧面128上丘下丘四叠体滑车神经中脑背面观松果体上丘四叠体滑车神经中脑背面观松果体129中脑长约l.5cm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大脑脚底之间为深陷的脚间窝。此处有许多血管穿入,故此区域又称后穿质。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中脑背面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中脑长约l.5cm130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及钩等围绕胼胝体的脑回几乎围成一圈,加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齿状回等,共同组成边缘系统(又称内脏脑),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忆等密切相关。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中脑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视上核按进化顺序可将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了前正中裂。脑和脊髓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二)脑室Brainventricle前、后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尾髓1节(Co1)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小脑cerebellum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2)脑干的内部结构自学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1312.间脑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2.间脑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132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①连合纤维(胼胝体)
分三种②联络纤维
③投射纤维(内囊)
内囊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三者之间的上、下行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属于投射纤维。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豆状核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听)神经。2种细胞: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间脑分部间脑可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简称丘脑,体积最大)
后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其感觉纤维始于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间133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34背侧丘脑下丘脑
底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上丘脑135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361、背侧丘脑(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1、背侧丘脑(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137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3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39(背侧)丘脑的功能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端脑。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影响情感变化。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腹中间核、腹前核)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背内侧核、外侧核群的背侧核)非特异性核团(背侧)丘脑的功能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140下丘脑位于丘脑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底和侧壁下份,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等下丘脑核团视上核和室旁核,有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下丘脑是重要的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下丘脑位于丘脑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底和侧壁下份,包括视交叉、141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1.视前区2.视上区3.结节区4.乳头体区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乳头体核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1.视前区视上核142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433.小脑
cerebellum*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籍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接位置3.小脑cerebellum*在脑桥和延髓的背面位置144原裂蚓部小脑半球小脑中脚绒球小结小脑扁桃体tonsilofc.上面观下面观小脑外形蚓部半球
分叶分部后外侧裂前叶
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体蚓部中间部
外侧部原裂蚓部小脑半球小脑中脚绒球小结小脑扁桃体上面观下面观小脑外145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脑脊液主要由脉络丛产生。基底部外侧有三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中脑Midbrain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大脑髓质,内有侧脑室和基底核软膜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紧贴于脑和脊髓表面,不易分离。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位于间脑的背侧,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外邻内囊,内邻第三脑室,前下方邻接下丘脑,其外侧壁紧贴大脑半球的内囊。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骶髓2~4节(S2~4)相当于侧角部位,于前角脑干由3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所组成。间脑位于中脑的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与两半球紧密相连,大部分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其外侧部与大脑半球的深部愈合。4.大脑
cerebrum
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左、右大脑之间的裂隙称大脑纵裂,裂底有连接两半球的胼胝体。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146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表面有许多浅、深的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大脑回。
大脑半球的分叶
被三条沟分为五个叶
三条沟顶枕沟、中央沟、外侧沟
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1)大脑的外形
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表面有许多浅、深147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48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49顶枕沟顶枕沟150第四章神经系统培训课程课件151①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
②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外侧沟末端周围)角回(颞上沟末端周围)
③颞叶:颞横回。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重要沟和回
①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152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带回,扣带沟,海马旁回(海马旁回的前端弯成钩形称钩)。
边缘叶——又叫穹隆回,指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呈环行围于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
大脑半球的下面
嗅球、嗅束、嗅三角。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扣153(2)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由白质(神经纤维)和灰质(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构成
大脑髓质,内有侧脑室和基底核灰质白质皮质神经核(基底核)(2)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由白质(神经纤维)和灰质(神经元的154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按进化顺序可将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②锥体细胞层;③多形细胞层。在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新皮层则分化程度较高,共有六层①分子层(又称带状层);②外颗粒层;③外锥体细胞层;④内颗粒层;⑤内锥体细胞层(又称节细胞层);⑥多形细胞层。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质),是神经元胞体155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纹状体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运动协调,维持躯体一定的姿势。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156在脊髓白质中上下行的纤维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两侧间脑之间唯一狭小的腔隙,称为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上方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违约纠纷案代理意见:北京王文杰律师专业解析
- 2025合同调整的主要类别
- 2025年房产交易频繁引发争议细心审视合同条款至关重要
- 2024年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西湖国际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2025个体经营单位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软件开发项目合同
- 疫苗接种在减少医疗不平等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畜牧良种繁殖中的繁殖障碍及其解决方法考核试卷
- 2025新版企业合同范本
- 《copd疾病知识》课件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招聘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即时通讯系统建设方案
- 动车乘务实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胎盘植入课件讲义版
- 2025年江苏盐城东方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1版中医疾病医保对应中医疾病医保2
- 政府绩效评估 课件 蔡立辉 第1-5章 导论 -政府绩效评估程序
- 食堂负责人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