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理学Jurisprudence(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制作人: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法理学》(第五版)统稿小组成员)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制作人: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六章法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十六章法的实施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本章导言:
“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全面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和关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法治理论和新时代中国法理为引领,全面深入地揭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探索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尤其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其实践问题。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本章导言: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于对1949年以来我国法治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和沉痛教训的反思。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近20年的沉痛教训和切肤之痛使党和人民认识到搞人治很危险,而搞法治才靠得住。只有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制才能制约权力,防止权力任性;才能保障人权,使人权免遭恣意侵害;才能维护稳定,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全体代表用无记名方式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1954年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一天通过了七部法律(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首次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一日七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一)“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对宪法的修改。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王家福教授赴中南海法制讲座授课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二)王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和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重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部署。2012年,中共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概念。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续)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转换。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换为“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续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依法治国是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急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中国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法治道路的理性选择法治道路的选择是基于法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知识、实践试错、经验累积和主观意志这四者的有机统一作出的。法治道路的选择以科学的法治理论为指引。历经了实践的洗礼和优胜劣汰之后,沉淀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法治的中国道路选择是深刻总结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法治道路的选择立基于人民主权、人民民主原则。“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法治道路的理性选择“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指导思想和学理支撑。“要义”,就是规定本质性、实质性意义的精髓。核心要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重要制度载体。(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会会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包括:关于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关于法治原则的理论关于法治道路的理论关于法治体系的理论关于良法善治的理论关于宪法至上的理论关于立法协商的理论关于法治政府的理论关于法治实施的理论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关于人权保障的理论关于法律权威的理论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第一要义。“完备”,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严谨,不同法律规范之间逻辑关联科学,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全面协调,对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设定科学合理,不仅在量上达到应有规模,做到全面系统、协调有序,而且在质上符合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价值优良;二是逻辑严谨;三是实际可行。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关键。高效地实施法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发扬人民民主、形成社会合力,健全宪法实施体制、强化宪法实效,创新执法体制、落实执法责任,推进司法改革、释放司法效能,坚持公开透明、注重信息建设,让民众通过执法司法获得公平正义。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就是对法律实施进行的监督,即对一切公权力及其行使,无论是行政权、司法权、执法权还是其他相关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法依纪进行监督制约。有了好的法治实施体系,还必须对法治实施进行严密的监督制约。否则,便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法治实施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局面的形成和有效运行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是由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能力保障、体制保障和履职保障以及实践运行保障构成的统一体。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管党治党,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执政,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还要有一套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与否,是政党执政合法性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一)首席大法官;(二)大法官:一级、二级;(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的概念“法治中国”是在深刻总结生动活泼的地方法治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新概念,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升级版。法治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在当今世界,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上的强国:法治是强国的有效手段法治是强国的重要标志法治是强国的构成要素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的概念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是人民,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法治中国的核心在于依法治“权”;维度是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依据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据国家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法治来确立、维护和保障人权,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是人民,法治建设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二、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指党依照宪法法律和党法党规管党治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即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自身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以法治形式实施和执行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和实施党法党规。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二、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依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通过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的法治化状态。成熟的法治国家通常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标识:法律之治程序之治人民主体依法行政良法善治法治国家致力于在法治层面解决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二是国家权力关系模式的法治化三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政府是集为民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程序政府、责任政府于一体的政府。法治政府具有三个主要法理特征:在权力设定上,奉行“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权力行使上,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在权力约束上,坚持“违法用权必问责”。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政府是集为民政府、有限政府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社会指法治得到全社会公认和践行的一种社会状态,旨在通过公民、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等社会主体及其行为的法治化而达致社会治理。法治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社会依法治理社会依法自治法治的社会信仰营造依法治国的人文环境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社会指法治得到全社会公认和法治的品质在法理。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理支撑和引领。以良法善治为本质特征的法治中国,在理论上最精确的概括性表达是“法理中国”。“法治中国”与“法理中国”是并行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推进法理中国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不仅要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而且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新时代中国法理体系贯彻其始终;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制度上和实践中的法治中国,而且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上的、法理中的法治中国。我们将秉持这一坚定信念,以坚持不懈的探索进取和创新实践,奋力实现建设法治中国、构建法理中国、推进法治强国的伟大理想。法治的品质在法理。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理支撑和引领。以良法善治思考题1.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什么?4.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5.如何理解“法理中国”?6.古语有云:“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请结合全书相关内容,阐释其理论精义。思考题1.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Theend高等教育出版社法理Theend高等教育出版社法理法理学Jurisprudence(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制作人: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法理学》(第五版)统稿小组成员)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制作人: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六章法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十六章法的实施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本章导言:
“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全面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和关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法治理论和新时代中国法理为引领,全面深入地揭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探索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尤其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其实践问题。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本章导言: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形成于对1949年以来我国法治问题上的颠覆性错误和沉痛教训的反思。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近20年的沉痛教训和切肤之痛使党和人民认识到搞人治很危险,而搞法治才靠得住。只有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制才能制约权力,防止权力任性;才能保障人权,使人权免遭恣意侵害;才能维护稳定,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全体代表用无记名方式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1954年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一天通过了七部法律(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首次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一日七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一)“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对宪法的修改。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王家福教授赴中南海法制讲座授课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续二)王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和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重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部署。2012年,中共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概念。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续)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转换。中共十九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转换为“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续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依法治国是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急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一节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中国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法治道路的理性选择法治道路的选择是基于法治与社会发展的理论知识、实践试错、经验累积和主观意志这四者的有机统一作出的。法治道路的选择以科学的法治理论为指引。历经了实践的洗礼和优胜劣汰之后,沉淀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法治的中国道路选择是深刻总结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法治道路的选择立基于人民主权、人民民主原则。“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法治道路的理性选择“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指导思想和学理支撑。“要义”,就是规定本质性、实质性意义的精髓。核心要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重要制度载体。(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会会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包括:关于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关于法治原则的理论关于法治道路的理论关于法治体系的理论关于良法善治的理论关于宪法至上的理论关于立法协商的理论关于法治政府的理论关于法治实施的理论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关于人权保障的理论关于法律权威的理论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论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第一要义。“完备”,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在结构严谨,不同法律规范之间逻辑关联科学,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全面协调,对权力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设定科学合理,不仅在量上达到应有规模,做到全面系统、协调有序,而且在质上符合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价值优良;二是逻辑严谨;三是实际可行。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关键。高效地实施法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发扬人民民主、形成社会合力,健全宪法实施体制、强化宪法实效,创新执法体制、落实执法责任,推进司法改革、释放司法效能,坚持公开透明、注重信息建设,让民众通过执法司法获得公平正义。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就是对法律实施进行的监督,即对一切公权力及其行使,无论是行政权、司法权、执法权还是其他相关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法依纪进行监督制约。有了好的法治实施体系,还必须对法治实施进行严密的监督制约。否则,便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法治实施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局面的形成和有效运行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是由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能力保障、体制保障和履职保障以及实践运行保障构成的统一体。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管党治党,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执政,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还要有一套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与否,是政党执政合法性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一)首席大法官;(二)大法官:一级、二级;(三)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四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的概念“法治中国”是在深刻总结生动活泼的地方法治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新概念,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升级版。法治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在当今世界,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上的强国:法治是强国的有效手段法治是强国的重要标志法治是强国的构成要素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中国”的概念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是人民,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法治中国的核心在于依法治“权”;维度是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依据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据国家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法治来确立、维护和保障人权,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是人民,法治建设第四节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二、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娃娃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古建筑亮化保护工程协议
- 2024年地摊经济创业项目经营权转让协议
- 2024个人助学贷款合作合同
- 2024年度4S店汽车销售与金融投资合同
- 2024丙公司与丁公司就煤炭废料处理服务的合同
- 2024年度腻子产品生产线改造合同
- 2024年己方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销售合同
- 有机合成化学(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 商标法题库1(答案)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电视剧《国家孩子》观影分享会PPT三千孤儿入内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PPT课件(带内容)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改革开放英语介绍-课件
- pet考试历届真题和答案
-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 大学英语三级B真题2023年06月
- GB/T 7909-2017造纸木片
- GB/T 25217.6-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