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论文9400字)】_第1页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论文9400字)】_第2页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论文9400字)】_第3页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论文9400字)】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目录11882_WPSOffice_Level1一、绪论 37992_WPSOffice_Level2(一)研究背景 312630_WPSOffice_Level2(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319273_WPSOffice_Level2(三)研究方法 316830_WPSOffice_Level2(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37992_WPSOffice_Level31.国内文献综述 312630_WPSOffice_Level32.国外文献综述 47992_WPSOffice_Level1二、动产抵押权和质权概述 412773_WPSOffice_Level2(一)动产抵押权 417800_WPSOffice_Level2(二)动产质权 5584_WPSOffice_Level2(三)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区别 512630_WPSOffice_Level1三、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 514657_WPSOffice_Level2(一)对质权和抵押权划分的侧重点不一 54120_WPSOffice_Level2(二)对物的种类划分存在偏差 63581_WPSOffice_Level2(三)抵押权设立在先登记后又设立质权 627645_WPSOffice_Level2(四)抵押权设立在先没有登记后又设立质权 628193_WPSOffice_Level2(五)同一动产质权和抵押权同时设立的情况 627068_WPSOffice_Level2(六)动产抵押权登记问题 711653_WPSOffice_Level2(七)抵押与质押时间效力问题 719273_WPSOffice_Level31.先抵押后质押 816830_WPSOffice_Level32.先质押后抵押 819273_WPSOffice_Level1四、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 818741_WPSOffice_Level2(一)遵循不同条件下的原则 830494_WPSOffice_Level2(二)不断完善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的规定 910568_WPSOffice_Level2(三)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 918741_WPSOffice_Level1六、总结 1030494_WPSOffice_Level1七、参考文献 10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易的种类与交易的方式,以及交易的范围都日益增多与扩大。抵押在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交易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促进和维护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产抵押权和质押权在动产抵押权中经常并存,在发展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在许多纠纷诉讼中,多数是由于这些权利的冲突,导致抵押权不可能实现,抵押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抵押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理解动产抵押与质权的关系,如何平衡抵押与质权的冲突,对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任何法律制度都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秩序。动产抵押和质押作为我国的主要融资方式,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维护我国经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动产抵押,往往涉及到更多的价值和权益,在司法实践中更容易引起纠纷,如果不作更全面的分析,更容易造成经济甚至社会的不稳定。此时,我们需要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对各种冲突权利的效力顺序进行综合排序,并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现行的法律关于抵押权与质权的制度中的规定并非完美,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甚至立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并且随着交易的多样性及抵押运用的广泛性,还有许多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仍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整体而言,对于抵押权实现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上还缺乏统一的处理规则与方法。本文通过对动产抵押与质权冲突的探讨,对正确认识抵押与质权的关系,平衡抵押与质权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逻辑分析法:用逻辑分析措施,在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历程中寻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四)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文献综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意见》)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没有区分抵押和质押,将质押纳入抵押范围,也没有对抵押主体作出解释。如《意见》第112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抵押物时,应当订立书而合同或者在原债权文书中写明。没有书而合同,但是其它证据证明抵押物或者其权利证书已交给抵押权人的,可以认定抵押关系成立。”1995年公布的《担保法》将质押从抵押中划分出来,建立了一个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担保方式的担保体系。该法明确规定了可以设定抵押和质押的财产的范围,以及设定抵押、质押的公示方法。从《担保法》第34条、第63条可推知,我国法律对于可以设定抵押的动产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在同一动产上发生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情形有四种:一是先设定抵押权但不登记,再设定质权。在此情况中,依《担保法》第43条规定,质权优先于抵押权。二是先设定抵押权并登记,再设定质权。在此情况下,依《担保法》第43条规定,抵押权优先于质权。第三种情况是先设定质权,再设定抵押权但是不登记,依《担保法》第43条规定,质权优先于抵押权。第四种情况是先设定质权,再设定抵押权并登记,因此在该情况下,抵押权优先于质权。2.国外文献综述《日本民法典》中规定的质权包括动产质权、不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其中,根据《日本民法典》第356条的规定可知,不动产质权为一种用益物权,与我国的典权相类似。《德国民法典》因为已有不动产抵押权,所以没有规定不动产质权,其规定了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两种,《瑞士民法典》第891条第1款规定,质权人,在债务不得清偿时,有从质物的价金中受清偿的权利。根据《瑞典民法典》第899条第1款,可让与的债权及其他权利可出质。《法国民法典》规定的质权有三种,分别是有形动产质权、无形动产质权和不动产质权。《法国民法典》第2355条第1款规定,用无形动产设质(设立无形动质权)是指,将现有的或将来的某项无形动产或全部无形动产用于担保某项债务。第2387条规定,不动产质权是指将某项不动产用于担保某项债务;不动产质权意味着设质人转移对不动产的占有。二、动产抵押权和质权概述(一)动产抵押权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对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优先受偿。其中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之财产为抵押物。抵押权可以设定在动产和不动产上,在不动产上设立的抵押权成为动产抵押权。动产抵押是指抵押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动产设定抵押权,不转移对该动产的占有,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优先支付该动产的折价或者变卖价款的权利。由于动产抵押部分实行登记对抗制度,对于这部分动产,可能存在两类抵押权,己登记的和未登记的的动产抵押权。根据登记的对抗效力,己登记的动产抵押权效力优先于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这并无异议。而且,均己登记的抵押权之间的效力优先类似于不动产。那么,均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之间的效力又如何呢?依我国大陆民法学界通说,应按抵押合同订立的先后顺序确定它们之间的(二)动产质权质权,又称质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债权人占有,以其作为债权担保的担保物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以其占有的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质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转移占有时,对动产或者债权人变卖的权利,收取第一款项的权利。质权可以设定在权利和动产上,设定在动产上的权利称为动产质权。近现代民法的质权制度是由罗马法的所有人质发展而来。所有人质,又称信托转让和信托质押,是指债务人将动产或者不动产的所有权转让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同时,制定信托条款,规定债权人不得滥用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债务清偿后,将标的物返还债务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变卖标的物,优先支付变价所得的价款,也可以将标的物的所有权最终转移给债权。这一制度充分地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但对债务人的要求非常苛刻。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利益的博弈和妥协催生了质权制度。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变,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务官创设了质权制度。之后,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都以罗马法质权制度为蓝本,建立自己的质权制度。(三)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区别虽然抵押权与质权同是担保物权,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表现为:一是行为的生效要件不同。动产质押合同是一项重要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即合同成立并生效,动产质押的有效交付原则,即出质人交付质权时,质权成立并生效,债权人开始享有质权人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动产抵押合同是有效的,是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安全性质的主要区别之一;二是两者的公示方式不同。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为抵押登记,非经登记的抵押权即使生效亦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动产质权以占有标的物为公示方法,只要质权人占有了标的物,则质权就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三是设定的方式不同。抵押权是一种不转移对担保物占有的担保物权。抵押权设定后,抵押物仍由抵押人占有,不随抵押权一并转让给抵押权人。而质权则需要出质人将标的物出质给质权人,从而转移了占有。这是抵押与质押的根本区别。三、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一)对质权和抵押权划分的侧重点不一在罗马法上,就质权与抵押权而言,质权先于抵押权产生。债权人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交付的质物,在债务人履行迟延时,债权人出卖质物清偿债务。当初质权和抵押权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担保物占有与否。但是,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转让占有的质押往往被用来为动产设立担保,而非转让占有的抵押主要被用来为不动产设立担保。在日本和其他国家,民法的重点是按占有担保的标准对质押权和抵销权进行分类,而法国、德国、瑞士和其他国家的重点是将祖传财产的类型,即动产和不动产作为质押权和抵押权的划分标准。可见,产生第一种立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质权和抵押权不同特性的侧重点不一致形成的。(二)对物的种类划分存在偏差传统民法将物划分为许多种类,其中最重要是动产和不动产的划分。这种划分对于担保物权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民法上,质权要求对担保物实际占有,这对于一般的动产来讲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不动产就很难移转占有。这样,质权一般适用于动产担保,抵押权适用于不动产担保。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上,最受重视的是动产与不动产的物的分类方法。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财产私有制,奉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十分强调的。特别是对不动产的保护更加周密,许多国家民法规定对不动产的移转要实行登记制度。动产和不动产的担保要求不一致。对于动产,债权人可以占有。对不动产采取登记公示制度,以弥补不占有的可能后果。在财产分类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划分,它注重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分类方法。(三)抵押权设立在先登记后又设立质权动产抵押权在动产抵押权登记后先行公示的,因动产物权的变更已经对外公示的,应当在动产上设立质权人。登记部门应当知道动产物权是否变更或者抵押。因质权人的过失,不知道动产物权是否变更,或者知道动产已经抵押并继续与出质人建立质押关系的,在这种情况下,抵押权应当先于质权受偿,即存在质权和抵押权。权利在同一物上,而这两种担保物都是合法有效的,应当按照“先定、先收”的原则处理。这种处理原则,是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4条规定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54条规定: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同一财产上有两以上债权人抵押的,且都已办理抵押登记,受偿的原则就是设立在先,受偿在先。同样,质押在先,抵押在后,质权先于抵押权受偿。(四)抵押权设立在先没有登记后又设立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的竹木、航空器、船舶、车辆、设备以外的动产抵押权是否登记,由当事人根据自愿原则决定。但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抵押人未办理抵押登记而出质的,抵押权不能对抗质权。由于质权的特征是转移占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确立“谁占有、谁受偿”的原则,质权的效力优先于抵押权。(五)同一动产质权和抵押权同时设立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9条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但笔者认为解释中的这种规定并不能体现公平和公正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同一动产上抵押权与质权同时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例如:A、B之间有6000元的贷款关系,A将1万元的摩托车抵押给B,次日到当地车辆管理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但在此之前,A已经将摩托车交付给C,并承诺其8000元的债务。目前,A的两个债务都已到期,但A没有钱来履行其还款义务。B和C都应优先偿还摩托车。他们发生冲突,上了法庭。质押与抵押设定在同一日,因此无法确定谁是第一人,质押与抵押合法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同时生效的质押和抵押的效力没有区别。同时,质押与抵押具有同等效力,按债权比例清偿。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发生同一动产抵押权和质权优先权冲突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在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其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是相同的,标的不同无所谓谁优先受偿。第二,动产标的物的价值低于两项债权的财产价值之和,即标的物不能同时满足抵押权人的利益和质权人的利益其三,质押和抵押所担保的主债务均已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主债务。若主债务未到期,抵押权人和质权人不产生实现优先受偿权的条件。第四,在同一动产标的物上存在抵押、质押的,至少一方当事人开始主张或者行使权利。当标的物没有被主张和执行时,对于这两项权利,谁应该得到优先补偿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只要抵押权人或者质权人持有或者行使标的物的权利,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债权人就行使标的物的权利的优先权发生争议。第五,债务人作为两种法律关系的义务人,没有其他财产做担保。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备。这两者权利并存的情形有“先押后质”和“先质后押”。前者是指债务人为担保其债务的履行,将其已经抵押的动产又以出质的方式为其另一个债务提供担保。后者是指债务人将其出质的动产又为另一债务设定了抵押担保物权。(六)动产抵押权登记问题质权人设立的质权关系因违法无效,抵押权人对抵押物享有全部利益和补偿。并且我国对动产抵押登记的规定十分的粗陋,可以进行登记的部门及登记的程序多而繁杂,根据动产抵押标的物的不同,我国的登记机关有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证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等,登记部门繁多,多头管理,虽然设置众多的登记机关有利于了解标的物的情况便于口常管理,但是其弊端更加凸显。登记机关的不统一,使当事人若进行多种动产抵押登记时要去多个部门登记,增加登记手续和费用,耗时费力,无法保证交易的效率和安全。同时不同的登记部门各自为政,制定的登记规则和登记系统不一致,使得全国的信息查询系统也五花八门,当事人查询、检索时很不方便,重复查询多个系统,导致整个信息查询系统运作成本的提高,不能够使动产抵押登记的好处彰显出来。(七)抵押与质押时间效力问题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9条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经登记公示的抵押权效力优先于质权”。②而我国的《物权法》对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做出规定。谢在全认为:“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在次序上的优先性应依据这两种权利设定的时间先后来认定”。对于动产抵押权和质权的关系,不能仅仅已经其成立时间先后来确定,还要结合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公示的时间来决定。1.先抵押后质押质押前抵押是指动产所有人在动产上设定抵押权,然后将其质押给第三人,致使抵押权与质权发生冲突,在不同的情形下应当予以解决。其一、抵押权公示后又将抵押物出质给第三人。抵押权的公示,无论是登记公示还是协助公示,都会产生对抗性的力量。即使质权人拥有质权,也不能对抗预先公示的抵押。此时,抵押权优先于质权。第二,动产第一抵押未公开的,将无法对抗质押。由于善意第三人不能在没有公示的情况下对抗,善意质权人不知道质押物上存在抵押权,交易风险不由其承担,质押物占有权的转移具有公示效力,可以对抗未公开的抵押权。但是若质权人是恶意的,明知存在抵押权仍然在标的物上设立质权,此时便不能对抗抵押权,抵押权优先于质权。其三、先成立的抵押权未公示,在质权成立后公示。这种情况类似于未公示的抵押权,此时质权公示成立在先,由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可知,先公示的物权具有对抗力。在第二种情况下,即使抵押权是先设立的,但没有公开披露给善意的第三人,抵押权仍优于抵押权,但如果质权人恶意,抵押权就无法对抗。2.先质押后抵押先质押后抵押指质押人对动产进行出质后,又在其上设定了抵押权。因质押仅是利用了动产的交换价值,并不影响对质押物的再次处分。由此也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所有权人将动产质押后,又在其上设定抵押。由于所有权人处于间接占有的地位并不丧失对质押物的处分权,可以设定抵押,即使抵押权登记,但由于登记的效力仅对抗其后的权利,对于先于其合法成立的质权没有效力,此时质押权优先于抵押权。第二、质权人在占有质物期间设定抵押权。质权人经所有人同意将动产抵押给第三人的,有权处分。他同意设定质权限制,先到期的抵押权优先于先到期的质权。未经物主同意抵押的,质权人无权处分。对善意第三人来说,由于信托对动产占有的公示性,此时可以善意取得动产抵押权,对抗预先设定的质权,抵押权优先于质权。但第三人恶意,知道质权人无权处分动产,对该动产仍设定抵押权,不成立。只有动产质押不存在抵押权。《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九条只规定质权竞合抵押、质押的效力,未规定动产抵押、质押竞合的效力规则。《物权法》第239条只解决留置权与抵押权、质权竞存时的效力问题,对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效力规则却没有规定。《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9条第1款虽然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但在《物权法》颁布实施后,“法定登记的动产抵押权”已不复存在。明确两者的效力规则对解决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这类冲突大有裨益。四、动产抵押权与质权冲突解决对策(一)遵循不同条件下的原则动产“先押后质”中登记的抵押权效力优先于质权。其依据是:第一,抵押和质押均由当事人自愿进行,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产生的,双方都有书面合同,可以认为是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已经发生。其二,抵押权和质权的设立都履行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抵押权已登记,质物已交付占有,两个物权均已产生。那么生效的物权效力适用“成立在先,权利在先”原则。动产“先质后押”中质权效力优先于登记的抵押权。解释第79条的规定太笼统,应区分来看,否则可能对当事人不公正。对于“先押后质”中登记的抵押权效力优先于质权,笔者认同。但对于“先质后押”,即成立在先的质权效力与成立在后的抵押权效力的实现(如前而的案例)也依此规定,显然对前者不公平。因为即使该动产抵押权以登记方式公示过,物权已成立,但那也是在质权这种物权成立之后。就公示方法和效果而言,占有和登记均为物权公示方式,要区分二者效力强弱并没有法律依据,应视登记和占有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且质物由质权人占有时,要使成立在后的抵押权优先于质权行使,对质权人不公平,也不便于执行。所以,在此应以物权成立时间先后为标准,仍适用“成立在先,权利在先”原则,那么前而那起案件的合理判决应为:质权成立在先的丙应优先实现受偿权。动产“先押后质”和“先质后押”中质权效力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债权效力。依物权法和合同债权法共同的原则—区分原则[f31,可以看出质权和抵押权的生效可区分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当事人订立质押合同和抵押合同为债权行为,之后当事人按合同规定的占有和登记为物权行为。在此,动产质押合同已成立且动产已交付质权人占有,那么这一动产质权就生效了。而动产抵押合同虽已成立但没有履行登记这一物权行为,因此就不会发生抵押权生效的法律后果,仅在双方产生债权,只能约束当事人双方而不能对抗第三人,且《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法》第四十三条也予以确认。依“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生效的动产质权优先于未登记的动产抵押债权。(二)不断完善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的规定为完善动产抵押权,需要建立专门的动产抵押登记机构,逐步建立方便、安全、低成本的全国联网动产抵押查询系统。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一登记是最可行的。一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经济活动综合管理部门,是企业登记的法律部门。在实践中,动产抵押融资的主体也是企业。同时,动产抵押主要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生产资料为基础。方便快捷,符合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动产抵押物登记方面也有相关经验。其次,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管理程度迅速提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全国性抵押查询系统网络的成本最低。第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网络规模最大,不仅便于当事人登记查询,而且为计算机终端的连接和远程访问提供了便利条件。抵押登记公示制度是通过这些程序向外界展示设立抵押的情况,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可以从保护交易安全、节省交易成本出发,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抵押登记的有效区域进行限制,经登记的抵押权只能在其所在区域范围内对抗善意质权人。同时,应逐步推行电子登记,实现通过网络进行抵押登记,并进行地区乃至全国联网,最终建立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全国训一算机网络查询、公示系统,逐步扩大抵押登记的有效区域至网络所及范围。(三)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动产抵押制度的公示方式有登记和辅助公示方式,经过上文论述可知其公示方式的加强是为了避免因公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利益冲突。但在实践中,即使进行了二元的公示方法,仍不免会出现其他人为情况导致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或抵押权人的利益受损,对此要引入公法制裁,完善责任机制。抵押人在担保物上设定抵押权后仍享有处分权,这会损害抵押权人和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因此法律可以设定一个法定告知义务,抵押人在转让或处分抵押物时,若没有履行告知的义务,则法律可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其次,当抵押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撕掉抵押的标签或毁损标记,可以引入公法制裁。由于抵押权的登记和过户是抵押权对他人可信性的先决条件,因此也应作为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