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上海江南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参考答案:D2.20世纪初,有人预测“清王朝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③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

④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分封制和都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制度”可知,“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指的是三省六部制。故本题选D。分封制实行于西周时期,郡县制的推行是在秦朝,故不选A、B、C三项。4.“秦王扫六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参考答案: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故D项正确;AB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的转换,从篆体到宋体,让大家印象深刻。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故C正确;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和而不同”无关,排除A;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不符合“和而不同”,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符合“成功的范例”,排除D。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B.国民党一大同意和共产党合作C.中共纲领和三民主义原则一致D.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参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是国共合作的前提条件,故排除A项;国民党一大是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故排除B项;中共纲领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纲领,而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二者原则并不一致,故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故选D。【点睛】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方面是存在一致性的,这些一致性成为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基础。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民主、平等

C.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D.人民当家做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参考答案:C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此题没有难度。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体现的两大原则”,故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C。8.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充分说明这种政策本质上是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C.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欧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实质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故C项正确;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是二战后的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高税率政策的说法本身错误,故B项错误;D项是其影响,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故选C。9.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5分)参考答案:第一次:手摇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汽船

火车机车;第二次:发电机

内燃机

电话

点灯等(各次写出两项或三项即可得满分,总分不能超过5分)。10.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体现其观点的是(

)A.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C.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D.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议会参考答案:D

1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参考答案:A“状元实业家”发出的“舍身喂虎”的感叹,实际上是“实业救国”精神与“重农抑商”传统的冲突。1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参考答案:B略13.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两则材料均表明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C.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参考答案: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两则材料都要求公民必须参加城邦事务,不能将个人置身城邦事务之外,要履行公民职责,故C项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全体雅典公民的民主,A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第一则材料;D项不能体现第二则材料。故选C。答案:C14.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参考答案:B15.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的首席将军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参考答案:B16.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③不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略17.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C.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D.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参考答案:C考查“门户开放”政策。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的在华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它们在华扩张,因此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故应选C。18.《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A.反映了欧洲紧张的国际关系 B.使中国无偿地收回了辽东地区C.目的是维护远东地区的和平 D.反映了列强在中国矛盾的激化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干涉还辽是由于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严重触犯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因此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在中国矛盾激化的表现,故选D项;日本不是欧洲国家,因此不是反映欧洲紧张的国际关系,排除A;中国是在付出三千万两赎辽费后才收回了辽东地区,排除B项;干涉还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在中国的特权,而不是维护远东地区和平,排除C。故选D。19.右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杆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杆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这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A.中断了中国社会独立发展的道路

B.激发农民群众奋起扫荡王朝秩序C.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导致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参考答案:C20.如果你是唐朝中期的人你可以①在长安的夜市里购买帽子②到广州进行对外贸易③不用携带钱币进行长途贩运④将金银财物存入柜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市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①是错误的;唐朝没有夜市。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21.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C.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派遣专人加强对地方巡访、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同时加强对“专人特使”的监察,反映了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对地方监察和对“特使”监察,而非涉及分权与制衡,排除A;宋朝政治体制的实施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主旨强调对地方监察和对“特使”监察,而非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排除D。所以选C。22.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参考答案:B23.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年份1875年1905年1919年1931年比重78.1%78.7%65.53%61.6%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C.农村自然经济丧失了统治地位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参考答案:A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到1931年,中国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基本稳定,变化不大,这说明传统棉纺织业仍有一定的生命力,故选A;B、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与材料材料信息不符,故C错误。故选A。点睛:数据类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数据,据此得出数据变化规律。通过材料中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依然较大这一信息,可得出中国自然经济在近代仍然占据主导作用。24.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其经济发达的表现包括: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打破了旧时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朝还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并且相当重视经济立法。且就当时世界范围的其他文明来看,13世纪的欧洲尚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落后于宋朝,因此中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故答案为B项。A项,唐代尚未出现“纸币”,排除;C项,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前期由恢复到发展,中后期由发展到停滞、衰敝。与材料中的“高度发达”不符,排除;D项,明朝统治者开始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且明朝所处时代为14-17世纪,这一时期欧洲通过新航路开辟已经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出现了荷兰、英国等海上强国,可见中国已开始落后于欧洲国家,并非“当时最先进的国家”,排除。2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故A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排除B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26.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A.引发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导致了西欧物价上涨C.促使世界市场锥形出现D.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其表现就是欧洲的物价飞涨,金银贬值,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D选项排除。27.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考答案:A略28.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参考答案:D29.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业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参考答案:B“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分别是指对商人征收重税和对商人参与政治的禁止,两个材料都体现了对商人商业的限制,故选B;AD与题意无关。C表述不准确,故排除ACD。30.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

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材料二、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材料三、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材料四、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五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5—19594.43956.61965—1969337.259.81980—19842.632.864.619991.624.773.7(资料《世界经济》编辑部等)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2分)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2分)(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2分)请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8分)(4)材料五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4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变化:民营丝织业超过官营丝织业(居主导地位)。(2分)因素:商品经济发展。(2分)(2)条件: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技术条件。(2分)论证: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分)(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4分)(4)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分)原因:科技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4分,言之有理即可)32.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参考答案:B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实质: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详解】(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可以得出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第二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并结合所学从城市经济繁荣、纸币出现以及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等回答。第三小问的依据,依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结合所学可知是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可以得出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依据材料三“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可以得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小问的实质,注意限定信息“全球史观的角度”,结合第一小问的回答和所学可知是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3)原因:依据材料四“1912-1920年”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回答。【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对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及其实质;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