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第十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参考答案:D2.“由实验和天文观测普遍地确立,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有向着地球的重力,……再者所有的行星彼此有重力,此外彗星有向着太阳的类似的重力:由这个规则必需承认所有物体普遍有着朝着彼此的重力。”这一理论成果属于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相对论参考答案:B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参考答案:B4.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

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君主专制为实,立宪为虚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参考答案:C5.“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①都带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6.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重视道德和知识的,而②④只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没有涉及,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选A。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的共同点【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参考答案:C据材料“皇帝时时下手条……激起群臣愤慨……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被视为乱政,这说明中书的地位仍然受到重视,宋代中书是宰相,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群臣对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的不满,不是对即将亡国的不满,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君主专制加强,故B项错误;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学生应该正确理解中书指宰相,这说明相权地位仍然受重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的问题。8.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有

①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③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④运动从青年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9.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特点,促使这一生产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参考答案:A10.作为图片资料,下图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参考答案:C【详解】由图中“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赵家楼”等信息可知,该图可以用来研究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无关,故AB错误;一二.九运动中北京学生上街示威游行,但不符合“赵家楼”的信息,故D项错误。11.1985年后.在军委主席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央军委将原来11个军区合并成7个,井通过百万大裁军将军区编制人员减少了50%.我国这样做的原因是A.为了树立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B、国家经济困难而无力负担军费C.为了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要D、中美关系已经完全缓和参考答案:C12.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参考答案:D1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参考答案:C14.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参考答案:A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分别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参考答案:D16.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对官员的院察和控制加强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参考答案:答案:A分析:清朝的秘折奏事和军机处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对官员的控制,而官员有密奏权的扩大意味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故选A;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BD;材料体现不出对官员的监察,排除C。点睛:就材料而言,秘折奏事并非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所以材料型选择题要忠实于材料,由材料判断选项。17.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文明史观,肯定了新航海开辟带来的积极影响;故③说法错误;④无从体现。故选A。18.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主要是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参考答案:B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排除A项;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符合题意;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排除D项。19.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参考答案:B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20.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原因是A.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B.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D.国家综合国力有较大增强参考答案:A21.马克思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设立一些单个的法伦斯泰尔(空想社会主义蓝图),创立一些国内移民地,建立一个小的伊加利亚(理想国)……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马克思在此A.批判了资产阶级对外野蛮殖民扩张的罪恶行为B.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超脱阶级斗争的幻想C.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缺乏对未来社会的预见D.指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事实参考答案:B材料是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A项不符合材料的真实内涵。空想社会主义者企图依靠资产阶级的捐赠来实现伊加利亚(理想国),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阶级的本质属性,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有自己的预见,但不符合实际。D项错在“与资产阶级结盟”的表述上,不符合史实。22.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做有利于()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以税代利”政策,属于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92年“十四大”,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C23.《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即周公兄管叔,蔡叔、霍叔治理。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为了杜绝三监叛乱的政治隐患,周公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完善礼乐制度C.制定世官制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设置三监摄政,导致局势动荡,材料未涉及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西周初年并未实行完善的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世官制指的世卿世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避免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出现问题,实行宗法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24.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因佛教而发展的艺术有()

①话本②绘画③北方民歌④石窟造像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B因佛教而发展的艺术有绘画(佛教画),石窟造像(云冈石窟)。25.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核心是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参考答案:A26.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B.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参考答案:知识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比较美英两国1930年和1938年的钢铁产量可知,两国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产量下降。A错误。德日是一战的策源地,均受到一战的影响,排除B。俄国是一战中的协约国,但是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渐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选择C。D材料没有二战时期的数据,排除。27.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这一重大政策转向:A.导致之后的社会商业活动萎缩 B.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参考答案:B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唐政府对盐、茶、酒由不收税到收税,对工商者政策的改变,说明政府加强对商业的控制。故应选B。28.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参考答案:B29.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推进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目的,故A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要求中国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力,故C排除。1985年中苏关系逐渐缓和,故D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国际背景30.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A.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B.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C.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D.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1942年”“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这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实行的盐业专卖制度,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年,故B项错误;该制度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故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二战结束至今,大国发展与区域发展、全球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7月,联邦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缔结《欧洲联盟条约》,以建立“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超国家联盟机构”,并使之具有必要的权力,以达到欧洲的经济统一、共同的外交政策、各国人民的权利平等等目标。——【德】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期间(1958—1969年)的外交措施(部分):1960年,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0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有14个国家独立(当年总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4年,访问拉美,号召拉美反对美国霸权;1965年,反对美国干涉越南;1966年,致函美国总統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据【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整理材料三英国脱欧虽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近年来卡梅伦政府玫策失当使然,但同时也是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欧洲一体化之初,其合法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确立起来的:其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其二是通过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其三是通过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AlanMilward.TheEuropeanRescueoftheNationState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德国对欧政策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的主要外因。(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中国未来的崛起道路建言献策。参考答案:(1)理念:将实现欧洲联合视为国家利益。因素:抗衡美苏;经济重建;摆脱战败束缚;推动德国统一;反思战争教训。(2)出发点: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影响: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世界:冲击了冷战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3)外因:长期和平降低欧盟内聚力;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剧国家分化(如大国主导市场、财富分配失衡等);福利国家改革积弊重重;激进民族主义复话。(4)建议:要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战略;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改善本国的发展条件。(1)第一问,根据材料“要求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缔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的经济统一、共同的外交政策、各国人民的权利平等等目标”,表明德国的理念在于实现欧洲的统一,将实现欧洲联合视为国家利益。第二问,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各个方面。政治上,摆脱战败束缚,推动德国统一。经济上,经济重建。军事上,反思战争教训。外交上,抗衡美苏。(2)第一问,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据材料“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反对美国干涉越南“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表明法国捍卫国家利益,谋求大国地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内容。第二问,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世界,冲击了冷战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3)由材料“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政府政策”“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可知英国脱欧的原因在于欧盟本身的原因和英国的政策等原因。这个题主要涉及英国脱欧的外因,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政治上,长期和平降低欧盟内聚力,激进民族主义复活;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剧国家分化,福利国家改革积弊重重。(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未来之路,在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战略;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改善本国的发展条件。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进入30年代后,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12月4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指出“此实救亡图存,根本大计”,“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遂在全国展开。这项运动内容广泛,包括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方面。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比1935年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到1937年7月,全国铁路由1927年的8000公里增至13000公里,中国公路总长度已由1927年的1000公里增加到109500公里。——摘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加紧对红军的“围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计民生濒于危殆。(2)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详解】(1)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思考。国际:主要从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侵略思考;国内:主要从民族危机、国共关系、社会经济和国计民生考虑。(2)本题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对交通的改善、对民族资本主义、对抗战的准备、对官僚资本的角度回答。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乾隆帝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来“中夏正音”,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

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取之处。(9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看法:第一种是肯定。理由: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3分)看法:第二种是否定。理由: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3分)(2)可取:整顿吏治,打击腐败;(2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2分)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3分)孝文帝高远的眼光、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分析:(1)第一问看法,本问要注意准确理解材料和概括材料。根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得出第一种看法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根据材料二“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可知,第二种看法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理由,对于第一中肯定的看法,主要结合材料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回答,对于第二种否定的看法,根据材料,可得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

(2)要注意是从当今社会背景下回答,注意要分别概括出孝文帝其人和其事的可取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措施都加快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孝文帝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高远的眼光、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也值得肯定。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