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指导】所谓“议论要言之有据”,说的是写议论文,提出观点,要有依据支撑观点成立。这好像是废话,谁不知道议论文要有论据?可是,由于同学们是初学写议论文,使用论据常常会犯错,给人的感觉就是“言之无据”了。因此,要避免论据出错。常见的论据错误有哪些呢?概括起来,大约有如下几种:首先是不准确。引用的数据或者其他资料,来源不清楚,是道听途说;或者虽然清楚,却不够权威,这样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肯定不行。比如,我们谈论当代中学生的理想追求,引用的材料就是你身边几个同学的事例,怎么可能代表全中国的情况?其次是不一致。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材料和观点不一致,这也是常犯的错误。比如,观点说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用来证明观点的论据是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锥刺股是证明刻苦用功取得成功的,把它用来证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再次是不丰富。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或者往往只有一个事例,或者一两句名言,显得非常单薄,不能很好地突出论点。材料太单薄,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说的都是特例,不具有代表性,自然就不能证明观点,令人信服了。为了避免以上这些错误,我们在使用论据证明论点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一致,使用权威资料,多引名人名言、名家事例。【借鉴课文】课文《敬业与乐业》非常典型。全文总论点是“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除了这个总论点,文中还有分论点“有业之必要”、“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证“无业”的危害,再引用百丈禅师的事例,从正面论述“有业的必要”,然后结合所引名言、事例进一步分析论证,突出了“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在论述“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时,也是这样,多引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论证非常充分,观点令人信服。我们如果写议论文,只要好好揣摩借鉴这些写法,一定能写出漂亮的议论说理文章。【写作实践】【题目分析】本题并不要求写,只是告诉我们如何收集论据素材。课本上讲了一些方法,都是传统做法。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利用互联网找资料,学习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学会用网络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样,写议论文就不愁找不到材料了。利用网络找资料首先就要注意资料的来源要准确无误有权威。网络资料鱼龙混杂,不能拿来就用,要注意区分真伪,斟酌使用。利用网络检索资料,最好去正规的网站和媒体。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型报刊杂志都有网络版,阅读查找特别方便。一般大学都有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手机查阅也非常方便,资料相对可靠的多。名人名言、著名事件、名人事迹、古书材料等等都能检索。【审题指导】“谈诚信”这个题目比较宽泛,可以谈诚信的价值,可以谈诚信的培养,也可以谈什么是诚信,还可以谈不诚信的伤害……因此,下笔写作前,要先在头脑中想一想:我打算写哪一方面?以缩小开口,确定自己观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观点明确,立论集中。有了观点,然后就是使用哪些材料,如何证明观点。相比记叙文的多姿多彩,议论文的结构、行文还是比较固定的,很少变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新颖。如何才能做到材料新颖?要注意选用最新材料,比如最近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再一个就是自己平时阅读中,从一些经典作品中摘录收集的材料。比如,上面“写作实践一”强调的那些收集材料方法搜集来的材料。这些往往是你独有的,别人没有,就很新颖。【佳作示例】谈诚信成景进《论语》中有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北宋著名学者、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认为,“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学者身体力行,诚信做人,又用自己切身经历告诉我们要讲诚信,诚信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石。从小,父母和老师都教导我们:做人要诚信,不能撒谎,撒谎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我们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谎言,不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必须弘扬,并且发扬光大。相信大家都读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就是因为说了谎话,导致所有人都不再信任他,最后他被狼吃掉了。这样的悲剧完全是小男孩自己一手造成,的不讲诚信者的必然下场。虽然,我们一般人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的事情可能不会遇到,但是,类似的诚信考验却是时常遇到的。不要以为,偶尔说一次慌,又没有对证,谁能知道?你知道什么叫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吗?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量变到质变。一次谎言没有被人识破,给你带来了好处,可能就会助长你再一次说谎,一而再再而三,你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收不住手。许多犯罪分子都是这样养成的。所以,把诚信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有人说,我说句善意的谎言总可以吧?的确,善意的谎言有时可以给别人带来希望,但终究还是谎言,应该审时度势,谨慎用之。在我们用“善意”在“欺骗”的深渊上编织一张网时,就应该想到,当这张“善意”的网被“现实”侵蚀过后,还在网上行走的人,是否会落入一个更深、更大的深渊?到那时该如何拯救?莎士比亚说过:“闪光的东西,并不全部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待善意的谎言,无论是说还是听,我们都要慎之又慎。诚信是我们的做人之本,是一个企业的兴盛之源,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石。让我们的生命在诚心的土壤中开出美丽的鲜花!【教师点评】本文论述很有条理,做到了言之有据。开篇引用名人名言,提出观点:诚信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石。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接下去,论述发扬诚信要对谎言防微杜渐,举例子,讲道理。再接下去,论述善意的谎言要慎之又慎,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引用莎士比亚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引用名人名言和故事,做到了言之有据,论述有力,令人信服。【审题指导】本题类似于读后感——《岳阳楼记》的读后感。你首先想到可能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人都这么写,难免就千篇一律。因此,一定要突破这一点,写的与众不同,才能有新意。如何才能突破?要借助发散思维,从不同侧面去想。比如,范仲淹这思想是从哪来的?原来是孟子的思想“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可以写我们要继承古代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再如,范仲淹为何有如此思想?联系范仲淹生活时代,从小受到的教育,可以写要读古人书。又如,范仲淹的为人,他写《岳阳楼记》的背景,可以看出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可以写好思想来源于好品行……经过这样一番发散思考,就打开了思路,就容易写出比较有新意的文章。【佳作示例】心系苍生,流芳千古——读《岳阳楼记》有感王春晓了解范仲淹是从学习《岳阳楼记》开始的。范仲淹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在史册上留下了关心国家命运,情系百姓忧乐的光辉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前,范仲淹写下这样的句子,是多么难能可贵!它一出场就广为流传,受到人们一致喜爱,为什么?因为,这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每一个中华儿女不都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吗?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然仕途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百姓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诗作《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范仲淹不就是臧克家写的这样一类人吗?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操守,并身体力行,他才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名篇流芳万世。《岳阳楼记》不是一篇空喊的口号,而是范仲淹个人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它启示我们,心系天下苍生,一心为人民谋福祉的人,人民是不会忘了他的,他的精神必将流芳千古,成为后人永世怀念敬仰的丰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铭记先贤教诲,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教师点评】本文标题就是论点,做到了观点鲜明。文章紧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指出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接下来论述范仲淹的为人为文,引用臧克家诗句加以论述,做到了“言之有据”。结尾再扣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发出号召,鼓励读者学习范仲淹,振兴中华,奋勇作为。全文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晰,做到了言之有据,非常有说服力。【链接中考】中考作文写作要求通常都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条。但是,根据一般初中生水平和考场局限,虽然题材不限,可供选择的范围往往也就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近年,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流行,很多地方中考作文题指定考生写议论文。请看下面例子: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①谢公(谢安)夫人教儿,问太博(谢安):“那得初(从来)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刘义庆《世说新语》)②有许多年轻人在读了《傅雷家书》后说:“我能有这样一个父亲就好了。”其实他们应该这样说:“我要努力成为傅雷这样的父亲。”(林可行《现代散文鉴赏》)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