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⑾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⑿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的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的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⒀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1.如果要替换第⑥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B.况且C.因此D.也许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⑨段加以分析。(3分)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2分)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B.第⑥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C.第⑿段写到了“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答案】1.A2.答案示例: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3.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4.C5.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6.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解析】【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的练习是把戏的原因,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第九段加以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考生的答题可能就没有头绪,但要求结合第九段分析,实际上就给考生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明确的是文中说到的把戏到底是什么,那就是人们看到地图上箭头指向的矩形图就认为那是建筑物,但作者从图纸本身出发,指出箭头指向的只是矩形图。第九段说人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把地图上的矩形图说成是建筑物就是因为人们用了特定的社会约定来阅读地图,但作者故意不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个小把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考生筛选的对象,此题要求考生筛选出练习是把戏的原因。其次,考生要明确筛选的范围区间,题干对此已有提示,它要求考生根据文本第九段对把戏加以分析。考生若能逐步分析,自然可以理清当中的头绪。【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考生要读准题干,题干要求考生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A项用汽车模型的例子的目的为了与宴会模型进行对比,而不是类比。B项并未采用夸张的手法,原文的意思就是人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D项举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只是为了说明,没有一张地图能够做到完全的精确,而不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求考生把握说明文写作的各类方法,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将选项放到原文当中加以对照,不被文本的细枝末节所干扰,要从章节和全文出发。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题干已经提示筛选区间,“综览全文”,考生要从全文去综合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通过一个小把戏,作者在第六段的最后说明,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容易被人忽略,或表述为“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差别),但两者容易混淆(差别容易被人忽略)”。文本的最后一段表明“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那么考生把上述地图的特点归纳出来,置换成理论模型的特点即可。其中包括三点:一、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二、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三、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加上前面第六段得出的一点,理论模型的特点一共有四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雪天张抗抗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泻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⑼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地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⑽“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咕。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⑾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⑿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上,大娘一把将我拽往,“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咽了。⒀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⒁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⒂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⒃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对第(4)(5)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8.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线句。(4分)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4分)【答案】7.C8.答案示例: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9.答案示例:通过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10.答案示例:第一转变是由满怀烦恼到怀疑、动摇,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到彻底释怀,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1.答案示例: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浸湿的纸巾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解析】【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语句,一般要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声音被托起”是比拟手法,“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把听觉写成了能看见的视觉,是通感的手法,“蹒跚”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与“苍老”相照应,正是这一苍老而善良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总结概括,注意结合心理描写的句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第一次转变是在第10.11段,注意关键词的提示,“我心里咯噔了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第二次转变是在第15段,“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根据这些语句可概括出“我”心理转变的过程,原因结合老妇人的言行对我的影响分析即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和探究写作意图及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本题要求给文章续写结尾,必须尊重原作,合理想象。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善于捕捉文章的暗示性信息,认真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语言上要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五关空,按前6空评分]12.(1)__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雾失楼台,___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5)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6)德不孤,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7)风乍起,___________。(冯延巳《谒金门》)(8)___________,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答案】(1)积善成德(2)俯察品类之盛(3)长安不见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随意春芳歇(6)必有邻(7)吹皱一池春水(8)都云作者痴【解析】【考点定位】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1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答案】13.B14.B15.答案示例:划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解题时可以根据词牌的分类进行判断。结合平时学习过的词曲,进行对比判断。也可以从选项出发,选择熟悉的词牌进行套用,看是否符合,即可判断出。【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训练的题型,难度不大。解答是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上阕中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描写的对象,结合全诗进行分析。15.试题分析: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分析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考虑。词中画线句中的“尘垢”指的是尘土与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造物不言功”,写上苍从未求我们表彰什么,从未向我们索取什么。此句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8分)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节选自《隋书》)[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当兴吾宗(2)其俗颇质(3)臣自分废黜(4)聪令有闻者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间的心理状态。(2分)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16.(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17.A18.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19.胸有成竹20.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另一方面立学兴儒,仪的化人,取得成功。【解析】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第一句中“当兴吾宗”的“兴”从语法意义上来讲属于使动用法,“兴”的对象是“吾宗”,故应解释为“使……兴”,可以翻译为“振兴”;也可以联系《伶官传序》中的句子“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兴”的用法,这是一样的。第二句中的“质”联系后文的内容,“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不同的地方他采取相同的手段,但结果不同,原因是岐州的民风很质朴,由此可以知道应翻译为“质朴”。第三句中的“分”从其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断定,应为动词;然后联系后面的内容,“无复衣冠之望”,可以翻译成“料想”。第四句中的“令”可以联系成语“巧言令色”可以知道应解释为“美好”;也可以联系句意,“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这里几个词都是夸赞性的形容词,故“令”也应是赞美的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有的是词义扩大,有的是词义缩小,有的是词义转移,有的是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本题所考查的四个词语都是双音节词语,这类词语如是古今异义词,在古文中的解释就是把其拆开,逐一进行解释。比如“理化”,可以解释为“治理教化”,“山东”可以解释为“崤山以东”。18.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浏览句子,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短语、特殊句式。“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事”“阙”“讼”“罪”“令”,“为从弟所讼”中“为……所”表被动,“彦光弗之罪”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彦光弗罪之”,“令观孔子庙”省略“之”“于”。【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要想知道人物的心理状态,首先要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然后看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最后再来推测其心理状态。“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这句话中有一个“复”,意思是“重新”,联系上文应是他要求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治理办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来报答皇帝;而由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他是遭到当地百姓的“讽刺”而被皇帝免掉当地的官职,现在还要求回到这个地方,说明他的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主张;同时题干中给出四个空,说明需要成语或四字词语,由此可以联系到“胸有成竹”。【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审出题目的要求和答案的模式,然后到文中按照要求找出相应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题干说“两次治理相州”,那就应找到两次治理的过程;“成败迥异”,那就要找到分别找到成功和失败的表现;“分析原因”,主要应看其做法。【参考译文】梁彦光字修之,安定乌氏人。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西魏大统末年,彦光到太学学习,略略涉猎经史,循规蹈矩,自我约束,匆忙中举止也一定有礼节。开始做官当秘书郎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受魏禅让,任舍人上士。武帝时,积功升官,担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而离职,又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周宣帝即位,任命他为华州刺史。隋高祖文皇帝即位,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任岐州宫监。在任很有政绩,粮食连年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隋高祖驾临岐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以后几年又转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等到了相州府衙,还是沿用在岐州的办法。但邺都人口杂居,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编歌谣,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最终免了他的职。一年多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饧。我自以为官已罢免了,就不再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我请求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治理办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皇上的厚恩。”高祖同意了,彦光又出任相州刺史。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彦光刚一上任,就揭发指斥奸邪之人的罪行,像有神灵指引一样,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当初,北齐灭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里,因此这里人心险恶,行为偏颇。他们毫无根据地编造谣言,诉告官员,行为变化无常。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崤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常在每季最后一个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到学习有大的成就,就举行宾礼,贡于京师。又在郊外饯行,并用财物资助他们。于是人人都能励志学习,风俗大为改观。有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礼数甚缺,被堂弟诉告到公堂。彦光没有对他问罪,而带着他到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在这时候,庙里有韩伯瑜被母亲杖打而不觉疼,于是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就对着母亲悲泣的画像。于是焦通感悟了,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后来焦通改正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静者居记
(明)高启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余记之,久辞而未获□。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③余谓客曰:“子何言之戾邪?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埋怨堨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④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⑤顾余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2分)A矣B乎C耶D也2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23.对第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欲静而未能”点明作者久未写记的原因。B.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加深了对“静”的认识。C.作者通过写这篇记同时勉励张君和自己。D.作者觉得要和张君学习才能成为“静者”。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吾知其所勉②居不静而静者③居静而非静者④吾知其所警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25.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答案】21.D22.示例: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引出后文“客”的感叹。23.C24.D25.示例: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解析】2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通过筛选确定答案。第一段内容讲的是张来仪嘱咐作者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作者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应为陈述语气,而“耶”“乎”用在句末一般表示疑问语气,所以排除B项和C项。“矣”用于句末,多表时态,与“了”相同,不符合语境,所以答案应为D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句段作用,是上海卷独有的考查方式,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一般情况下,解答这类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方面分析就是确定所给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结构上分析,就是思考一下,画线句子处于文章什么位置,一般如果在开头则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如在文章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在文章结尾部分,一般有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本题所考查句子所写内容明显,位置在第二段,属于文章开头部分,考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可很容易得出答案。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分析。A项,从文本内容来分析,可知文章体现了一种“廉退”思想,“欲静而未能”说的是想要真正的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B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认识早已有之,只是通过这篇记写出来。D项“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表达作者自己想要寻得真正安静的愿望。【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属于上海卷的常规题型,难度适中。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将所给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思考前后话题是否一致,陈述角度是否一致,内容前后是否照应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意境是否谐调,最后总结归纳。本题就可先在小范围内将四个句子分类,一类静而不静,一类不静而静,然后结合上文,考虑上下文的照应性即可得到正确答案。25.试题分析:本文是论说文,这类文章通常的写作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中,作者先列出了“客”的观点,“客”认为主人所追求的静,是主人的居所“静者居”所提供的,作者不同意“客”的观点,然后进行反驳。反驳是从两个角度分析的,先说为什么居所安静不一定就是,再谈居不静不一定是真不静,然后提出“居仁而静”,层层展开,逐层深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译文】静者居记(明)高启①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②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③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淡泊处之,不为所动,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安静是和人有关系,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虽然这样,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但不是这种说法。《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最宽广的住宅,就是仁。自己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仁”,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至于看重它,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所以说“仁者静”。张君的理想,大约就在于此,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④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而内心安静,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却愿意学习。你的话非常全面了,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⑤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姑且书写记下来,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二写作70分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答案】【习作例文】造就和谐自我海派在显摆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阿拉(我)那能(怎么样),那能”。想当年,即使“阿拉”钻着“鸽子笼”,但到外面也要西装领带,不管别人怎样的嘲笑他的假领头,但“阿拉”还是那样的不以为然,装着阔佬显牛逼,里子不重要,只要形象有了,面子也就有了。这也许就是最体现“阿拉”的“和谐自我”。“和谐”一词还真是一个现代新词,且还极其的热门。从词义看,就是和睦谐调之意。从社会或群体层面看,反映了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如今海派要“造就和谐自我”,大概就是想抽身于这个背景或环境,独自来解剖自我。否则,作为一个个体怎样体现和谐关系呢?人有七情六欲,若是某个因素出现了矛盾冲突,自然也就不和谐了。当然,有矛盾并不都是坏事,就人生而言,矛盾也是人生成长的对立统一。正如海派所悟的一样:“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不知当年海派领衔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是因为自我的不和谐,还是因为需要被和谐呢?都说人有灵魂,正是人的灵魂主宰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也正是因为人的情感和欲望经常出现矛盾,所以人的灵魂也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两种人最富“和谐自我”,一是能自我超脱的人,常被人称为“乐天派”或“逍遥派”,但这种超脱也是暂时的,只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而已。另一种就是没有意识、没有灵魂、没有欲望,也不知疼痛、不知痛苦的疯子,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吃了“AX神经阻断药”的横路敬二。(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人物)在“阿拉”的灵魂中是“那能”对待自我的情感与欲望,“那能”处理自我心中的“坚硬”与“柔软”的呢?终于从“阿拉”的历史教科书中找到了答案。崇尚英雄是否太坚硬,革命史矛盾冲突是否过于显现了,所以“阿拉”决心把他们剔出历史教科书。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写的,是人民写的,所以把领袖删除了,转而替代的盖茨又“那能”代表人民?意识形态少了,思想清空了,灵魂也就荒芜了,“阿拉”自然也超脱了,自我也就和谐了。“阿拉”不仅是这样造就自己,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造就自己的门徒门生,并高喊着:“阿拉,你看多么神奇的新干线,一直走,不要向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时空隧道里!”【解析】【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1卷(单项选择题)和第1r卷(非单项选择题)。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1卷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an埋怨mai谆谆告诫zhun引吭高歌h6ngB.豆豉chl踝骨huai踉踉跄跄cang按图索骥j1C.梗概gen删改shan炊烟袅袅nieio明眸皓齿m6uD.搁浅ge解剖pou鬼鬼祟崇sul不屑一顾xi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雍,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迭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令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LL。C.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日:“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请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对,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成体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日: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关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贡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I表传》及交章诗赋数卡篇。(节选自《晋书·虞溥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汉氏失御御:控制。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渝:违背。C.夫工人之染染:着色。D.朝士敬而叹之叹:赞叹。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岂非化以成俗始以强壮出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C.甚于丹青善假于物也D.朋友钦而乐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第1I卷共4大题,12小题。四、(31分)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欢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1)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2)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3)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5)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6)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7)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关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嫠,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嫠峰头,云气淆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滂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16.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惑隋?请简要概括。(6分)1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1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六、(10分)19.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③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4分)20.《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6分)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语文试题第6页(共6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 感喟(kuì) 紫蔷薇(wēi) 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 驰骋(chěnɡ) 栀(zhī)子花 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 别(bié)扭 康乃馨(xīn) 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 酣(hān)畅 蒲(pú)公英 春风拂(fó)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本文有删改)6.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B.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B.A.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C.D.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C.D.一无所慕与无所惧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2)君子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速写交通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金融服务技术外包合同
- 认识雪 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建筑项目工程终止合同
- 2024年度太阳能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外包合同
- 2024年修订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协议
- 2024年建筑合同纠纷解决策略
- 2024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04版版权许可协议
-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患者的推拿治疗
- 房产开发地块收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
- JJF 2133-2024海洋资料浮标传感器校准规范
- HGT 6333-2024《煤气化灰水阻垢分散剂阻垢性能测定方法》
- 高三一模“人生需要学会绕行”审题立意及范文(彩色高效版)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玄武区中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职场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
- 2024中国通信服务股份限公司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中医养生活动策划方案
- 汽车坡道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漫画解读非煤地采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