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循环课件_第1页
病害循环课件_第2页
病害循环课件_第3页
病害循环课件_第4页
病害循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病害循环

1病害循环(diseasecycle)的概念病害循环(diseasecycle):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有人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cycle)。各种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是不同的。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应具备哪些条件及环节?病害循环(diseasecycle)的概念病害循环(dis2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为拟订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例如,苹果黑星病初侵染来源:落叶上产生的子囊孢子,研究内容:子囊孢子成熟和发生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预测果园中子囊孢子大量发生的时间,而后确定使用药剂的时期。防治措施:①使用药剂保护苹果不受侵染,②消除落叶或者用药剂直接处理落叶,消灭其中的病菌或抑制其中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发育。③在生长季节,还要控制分生孢子的再侵染。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为拟订植物病害的防治3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不同于病原物的生活史(lifecycle)。_生活史概念?生活史相同的病原物,它们所引起病害的病害循环可以完全不同。例如,各种黑粉菌的生活史基本是相似的,但是各种黑粉病的病害循环并不相同。甚至同一种黑粉病在不同的条件下的病害循环可以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不4病害循环的组成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初侵染3、再侵染4、传播病害循环的组成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5第一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初侵染1、初侵染的概念: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发生若干次再次侵染。第一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初侵染62、不同植物病害、不同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初侵染不同植物,有春播、夏播、秋播的作物,初侵染发生于春、夏、秋。病害不同,有些发生于苗期,有的发生于生长期。有的发生于生长后期,初侵染就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影响初侵染,如在南方亚热带地区,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病原物不存在越冬问题,也就无初侵染。如南瓜白粉病。2、不同植物病害、不同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初侵染不同7二、再侵染1、再侵染的概念: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产生新一代的孢子或其它繁殖体,经传播后引起的侵染称再次侵染.

2、再侵染发生的几种情况:(1)有些病害无再侵染;如小麦散黑穗.(2)有再侵染,但对病害蔓延已无大的影响.如小麦赤霉病、粟白发病等。(3)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发生若干次再次侵染。如稻瘟病,麦类锈病等。⊙再侵染有无及多少与病程中的哪个时期关系密切?二、再侵染83、再侵染的有无可以划分病害类型(1)单病程病害,如小麦黑穗病。(2)多病程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3、再侵染的有无可以划分病害类型(1)单病程病害,如小麦黑9第二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概念

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渡过寄主休眠期而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一般也就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与某一特定地区的寄主生长的季节性有关。第二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概念10二、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休眠孢子:如根肿病的休眠孢子囊、霜霉病的卵孢子、镰刀菌的厚垣孢子,接合菌的接合孢子进行越夏或越冬。这些休眠孢子贮藏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强。休眠菌丝体及菌核、菌索和子座:如油菜菌核病。无性孢子:如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原细菌或细菌团,如水稻白叶枯病。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如CMV。二、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11田间病株(一年生或多年生寄主)杂草、转主寄主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土壤(病原休眠体为主,土壤寄居或习居菌)病残体(多数非专性寄生菌)有机肥料(尤其是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介体(昆虫、线虫等)三、植物病原物的主要

越冬和越夏场所田间病株(一年生或多年生寄主)三、植物病原物的主要

12田间病株桃缩叶病菌以潜伏在受病芽鳞上的孢子可以引起第二年春季的侵染。杂草、转主寄主如烟草野火病可以于杂草上越冬。梨锈病可以在转主寄主桧柏上越冬。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如麦角菌和种子混杂,在种子上越冬,马铃薯病毒病在种薯上越冬。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田间病株桃缩叶病菌以潜伏在受病芽鳞上的孢子可以引起第13病菌在种子

和无性繁殖

材料上越冬

的三种情况病菌与种子混杂,如麦角菌。病菌以休眠孢子于种子表皮,如黑粉菌。病原物于种子内部,如马铃薯病毒病在种薯上越冬。病菌在种子

和无性繁殖

材料上越冬

的三种情况14土壤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1)病原物的休眠体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如鞭毛菌的休眼孢子囊、卵菌的卵孢子、黑粉菌的冬孢子、菟丝子和列当的种子以及线虫的胞囊或卵囊等。土壤15(2)在土壤内营寄居性和习居性的真菌、细菌。例如: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等(2)在土壤内营寄居性和习居性的真菌、细菌。16

病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方式:(1)土壤寄居菌: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属于这一类。(2)土壤习居菌: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腐霉属(Pyth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一些引起萎蔫的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部是土壤习居菌的代表。病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方式:17病残体(各种病组织、器官等)由于有植物组织的保护作用,一般说,病原物在病残体上的存活时间比它单独存活时比较长。具体长短取决于病残体腐烂的速度。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的时期。病原物的休眠体,一般都是先存活在病株残体内,当残体腐烂和分解以后,再散落在土壤中。病残体(各种病组织、器官等)18有机肥料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的残体混入肥料内,病菌的休眠体也能单独散落在肥料中。肥料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物接种体可以长期存活而引起感染。例如黑粉病菌的冬孢子、鞭毛菌的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等有机肥料19介体有些植物病毒可以于某些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于介体黑尾叶蝉体内越冬。持久性病毒中的某些可以经卵传播的昆虫介体介体20第三节病原物的传播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可以侵染的植物上才能发生初次侵染,在植株之间传播则能进一步引起再次侵染。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呢?传播方式有那些?第三节病原物的传播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可以侵21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人为传播自然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人为传播22一、人为传播1、人为的传播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流动最重要。农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流动与病原生物传播的关系也很大。人为的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的,而且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它不像自然传播那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人为的传播就更容易造成病区的扩大和形成新病区。(即病害四角关系)一、人为传播1、人为的传播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23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限制这种人为的传播,避免将危害危重的病害带到无病的地区。2、也有人为传播是近距离的。农事操作与病害传播的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烟草花叶病毒是接触传染的,所以在烟草移苗和打顶去芽、番茄整枝抹赘芽时就可能传播病毒。病原体附着在农具或牲畜上传播也是常见的,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限制这种人为的传播,避免将危害危重的病害带24二、自然传播1、气流传播主要是真菌病害。真菌产生孢子的数量很大,而且孢子小而轻,很容易随气流传播。有些真菌的子实体还有特殊的机能将孢子弹射到空气中(核盘菌属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其次是细菌病害中,菌脓干燥后的薄膜可随风传播。还有线虫也可以被风旋起而传播。二、自然传播1、气流传播25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在1万-2万米以上的高空和离开海岸600英里的大洋中都可以发现真菌的孢子。但可以传播的距离并不就是传播的有效距离。传播的有效距离是受许多因子(也包括风向和风力)影响。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在1万-2万米以上的高空和离开海岸26气传病害的防治问题考虑传播距离;大面积联合防治依靠预测预报气传病害的防治问题考虑传播距离;272、雨水和流水传播植物的病原细菌和真菌中的鞭毛菌、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真菌可以通过水流传播。此外还有线虫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的分生孢子鞭毛菌的游动孢子细菌产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可以进行水流传播。2、雨水和流水传播植物的病原细菌和真菌中的鞭毛菌、黑盘孢目和28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对于这类雨水传播病害的防治,只要能消灭当地菌源或者防止它们的侵染,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293、生物介体传播昆虫、螨、某些线虫和鸟可以传播植物病害。昆虫、螨和某些线虫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生物介体,其中昆虫或螨的传播与病毒病害的关系最大。类菌原体存在于植物韧皮部的筛管中,所以它的传病介体都是在筛管部位取食的昆虫,如玉米矮化病、柑桔顽固病和翠菊黄化病等都是由多种在韧皮部取食的叶蝉传播的。鸟传播桑寄生等寄生性植物。3、生物介体传播昆虫、螨、某些线虫和鸟可以传播植物病害。30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土壤和肥料传播病原物,实际上是土壤和肥料被动地被携带到异地而传播病原物。肥料混入病原物,可以由粪肥传播病害。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土壤和肥料传播病原物,实际上是土壤和肥31第四节侵染循环的种类一、根据侵染循环完成的寄主种类分:1、同主侵染循环,如马铃薯晚疫病。2、专性异主侵染循环,如梨锈病。3、兼性异主侵染循环,如小麦锈病。二、根据再侵染的有无,侵染循环种类分为:1、单循环侵染循环,如小麦黑穗病。2、多循环侵染循环,如稻瘟病。第四节侵染循环的种类一、根据侵染循环完成的寄主种类分:32第五节侵染循环与病害控制病害控制措施是根据病害的侵染循环规律拟订的。防治措施:去掉初侵染源;控制再侵染;控制病原物的传播。第五节侵染循环与病害控制病害控制措施是根据病害的侵染循环规33小结病害循环的概念: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定的。植物病害侵架循环的分析,主要牵涉到三个问题:即(1)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2)病原物的越夏和越冬;(3)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小结病害循环的概念: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34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就是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侵决的来源,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与某一持定地区的寄主生长的季节性有关。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就是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的存活35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方式:休眠孢子、休眠菌丝体及菌核、菌索和子座、无性孢子、病原细菌或细菌团、病毒、类病毒、植原体。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初次侵染来源)有: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方式:休眠孢子、休眠菌丝体及菌核、36病原物的传播主要是依赖外界的因素,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以风、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传播的作用最大;人为因素中以种苗或种子的调运、农事操作和农业机械的传播最为重要。病原物的传播主要是依赖外界的因素,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37本章重点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害侵架循环涉及到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夏和越冬、病原物的传播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方式;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病害循环以病害控制的关系。本章重点病害循环的概念;38

第九章病害循环

39病害循环(diseasecycle)的概念病害循环(diseasecycle):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有人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cycle)。各种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是不同的。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应具备哪些条件及环节?病害循环(diseasecycle)的概念病害循环(dis40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为拟订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例如,苹果黑星病初侵染来源:落叶上产生的子囊孢子,研究内容:子囊孢子成熟和发生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预测果园中子囊孢子大量发生的时间,而后确定使用药剂的时期。防治措施:①使用药剂保护苹果不受侵染,②消除落叶或者用药剂直接处理落叶,消灭其中的病菌或抑制其中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发育。③在生长季节,还要控制分生孢子的再侵染。研究病害循环的意义: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为拟订植物病害的防治41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不同于病原物的生活史(lifecycle)。_生活史概念?生活史相同的病原物,它们所引起病害的病害循环可以完全不同。例如,各种黑粉菌的生活史基本是相似的,但是各种黑粉病的病害循环并不相同。甚至同一种黑粉病在不同的条件下的病害循环可以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害循环不42病害循环的组成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初侵染3、再侵染4、传播病害循环的组成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43第一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初侵染1、初侵染的概念: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发生若干次再次侵染。第一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初侵染442、不同植物病害、不同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初侵染不同植物,有春播、夏播、秋播的作物,初侵染发生于春、夏、秋。病害不同,有些发生于苗期,有的发生于生长期。有的发生于生长后期,初侵染就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影响初侵染,如在南方亚热带地区,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病原物不存在越冬问题,也就无初侵染。如南瓜白粉病。2、不同植物病害、不同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初侵染不同45二、再侵染1、再侵染的概念: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产生新一代的孢子或其它繁殖体,经传播后引起的侵染称再次侵染.

2、再侵染发生的几种情况:(1)有些病害无再侵染;如小麦散黑穗.(2)有再侵染,但对病害蔓延已无大的影响.如小麦赤霉病、粟白发病等。(3)许多植物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发生若干次再次侵染。如稻瘟病,麦类锈病等。⊙再侵染有无及多少与病程中的哪个时期关系密切?二、再侵染463、再侵染的有无可以划分病害类型(1)单病程病害,如小麦黑穗病。(2)多病程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3、再侵染的有无可以划分病害类型(1)单病程病害,如小麦黑47第二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概念

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渡过寄主休眠期而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一般也就是初次侵染的来源。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与某一特定地区的寄主生长的季节性有关。第二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概念48二、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休眠孢子:如根肿病的休眠孢子囊、霜霉病的卵孢子、镰刀菌的厚垣孢子,接合菌的接合孢子进行越夏或越冬。这些休眠孢子贮藏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强。休眠菌丝体及菌核、菌索和子座:如油菜菌核病。无性孢子:如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原细菌或细菌团,如水稻白叶枯病。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如CMV。二、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49田间病株(一年生或多年生寄主)杂草、转主寄主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土壤(病原休眠体为主,土壤寄居或习居菌)病残体(多数非专性寄生菌)有机肥料(尤其是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介体(昆虫、线虫等)三、植物病原物的主要

越冬和越夏场所田间病株(一年生或多年生寄主)三、植物病原物的主要

50田间病株桃缩叶病菌以潜伏在受病芽鳞上的孢子可以引起第二年春季的侵染。杂草、转主寄主如烟草野火病可以于杂草上越冬。梨锈病可以在转主寄主桧柏上越冬。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如麦角菌和种子混杂,在种子上越冬,马铃薯病毒病在种薯上越冬。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田间病株桃缩叶病菌以潜伏在受病芽鳞上的孢子可以引起第51病菌在种子

和无性繁殖

材料上越冬

的三种情况病菌与种子混杂,如麦角菌。病菌以休眠孢子于种子表皮,如黑粉菌。病原物于种子内部,如马铃薯病毒病在种薯上越冬。病菌在种子

和无性繁殖

材料上越冬

的三种情况52土壤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1)病原物的休眠体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如鞭毛菌的休眼孢子囊、卵菌的卵孢子、黑粉菌的冬孢子、菟丝子和列当的种子以及线虫的胞囊或卵囊等。土壤53(2)在土壤内营寄居性和习居性的真菌、细菌。例如: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等(2)在土壤内营寄居性和习居性的真菌、细菌。54

病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方式:(1)土壤寄居菌: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属于这一类。(2)土壤习居菌: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腐霉属(Pyth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一些引起萎蔫的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部是土壤习居菌的代表。病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方式:55病残体(各种病组织、器官等)由于有植物组织的保护作用,一般说,病原物在病残体上的存活时间比它单独存活时比较长。具体长短取决于病残体腐烂的速度。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的时期。病原物的休眠体,一般都是先存活在病株残体内,当残体腐烂和分解以后,再散落在土壤中。病残体(各种病组织、器官等)56有机肥料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的残体混入肥料内,病菌的休眠体也能单独散落在肥料中。肥料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物接种体可以长期存活而引起感染。例如黑粉病菌的冬孢子、鞭毛菌的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等有机肥料57介体有些植物病毒可以于某些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于介体黑尾叶蝉体内越冬。持久性病毒中的某些可以经卵传播的昆虫介体介体58第三节病原物的传播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可以侵染的植物上才能发生初次侵染,在植株之间传播则能进一步引起再次侵染。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呢?传播方式有那些?第三节病原物的传播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可以侵59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人为传播自然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人为传播60一、人为传播1、人为的传播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流动最重要。农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流动与病原生物传播的关系也很大。人为的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的,而且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它不像自然传播那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人为的传播就更容易造成病区的扩大和形成新病区。(即病害四角关系)一、人为传播1、人为的传播因素中,以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61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限制这种人为的传播,避免将危害危重的病害带到无病的地区。2、也有人为传播是近距离的。农事操作与病害传播的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烟草花叶病毒是接触传染的,所以在烟草移苗和打顶去芽、番茄整枝抹赘芽时就可能传播病毒。病原体附着在农具或牲畜上传播也是常见的,植物检疫的作用就是限制这种人为的传播,避免将危害危重的病害带62二、自然传播1、气流传播主要是真菌病害。真菌产生孢子的数量很大,而且孢子小而轻,很容易随气流传播。有些真菌的子实体还有特殊的机能将孢子弹射到空气中(核盘菌属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其次是细菌病害中,菌脓干燥后的薄膜可随风传播。还有线虫也可以被风旋起而传播。二、自然传播1、气流传播63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在1万-2万米以上的高空和离开海岸600英里的大洋中都可以发现真菌的孢子。但可以传播的距离并不就是传播的有效距离。传播的有效距离是受许多因子(也包括风向和风力)影响。气流传播的距离一般比较远,在1万-2万米以上的高空和离开海岸64气传病害的防治问题考虑传播距离;大面积联合防治依靠预测预报气传病害的防治问题考虑传播距离;652、雨水和流水传播植物的病原细菌和真菌中的鞭毛菌、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真菌可以通过水流传播。此外还有线虫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的分生孢子鞭毛菌的游动孢子细菌产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可以进行水流传播。2、雨水和流水传播植物的病原细菌和真菌中的鞭毛菌、黑盘孢目和66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对于这类雨水传播病害的防治,只要能消灭当地菌源或者防止它们的侵染,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只有几十米远。673、生物介体传播昆虫、螨、某些线虫和鸟可以传播植物病害。昆虫、螨和某些线虫是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生物介体,其中昆虫或螨的传播与病毒病害的关系最大。类菌原体存在于植物韧皮部的筛管中,所以它的传病介体都是在筛管部位取食的昆虫,如玉米矮化病、柑桔顽固病和翠菊黄化病等都是由多种在韧皮部取食的叶蝉传播的。鸟传播桑寄生等寄生性植物。3、生物介体传播昆虫、螨、某些线虫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