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六二办监理细则定稿_第1页
合六二办监理细则定稿_第2页
合六二办监理细则定稿_第3页
合六二办监理细则定稿_第4页
合六二办监理细则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40沪陕高速公路合肥至大顾店段改扩建工程第二驻地办监理实施细则第四节桥梁工程一、明挖地基1、基坑1)放坡开挖塌方(1)表现及典型特征: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2)主要产生原因:基坑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或者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在基坑两侧,堆放大量土方或施工便道距离基坑过近,在重力或者外力影响下使坡体内剪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由于排水、降水措施不当,一方面土层受水的影响而液化,内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土方的流失,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④在挖方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出现掏空现象,使土体失去稳定。⑤开挖基坑边坡坡度确定不符合实际。(3)防治及应对措施:根据土的分类,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下表基坑的坡度参数土的类别基坑坡度基坑顶端无荷载基坑顶端有静荷载基坑顶端有动荷载砂性土1:1.51:1.751:2粉性土1:11:1.251:1.5粘性土1:0.751:11:1.25注:①开挖深度在3m以上时,应作稳定验算,然后确定坡值,宜在适当的深度增设平台。②开挖深度在4m以上且施工周期较长时,宜作坡面铺砌,如用薄膜覆盖、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或土袋堆砌坡脚等。③在同一基坑内,如各层土质不同应根据不同土质进行不同放坡,其边坡可成折线形。④基坑顶端有静荷载或动荷载时,应根据计算确定坡度。采用机械挖方时,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的坡度值,放出基坑边线,在挖方时要边挖边修坡,每次修坡深度不宜超过1m。在坡顶上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堆积土数量和土的性质确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④在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的基坑,应根据不同深度,不同土质确定排水方法。当基坑深度大于3.0m且属砂性土,宜采用井点降水。降水深度掌握在基坑底以下0.5~1.0m。对深度不深的基坑可采用集水井直接排水持续不停进行,避免基坑被水浸泡。⑤人工挖方时,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要边挖边修坡,每次挖方深度不宜大于1m,在将近1m时候就应该修整边坡。⑥基坑的底面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一般应在基础平面尺寸外各边放宽0.75~1.0m,作为支模及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之用。当基坑底面尺寸不能满足需要,而采用修坡放大基坑底面尺寸时,坡脚宜用土袋堆砌,以维持边坡稳定。⑦由于坡顶堆载过量导致滑坡、塌方时,应该清除堆载作为坡顶卸载处理,然后再修复边坡。⑧若是由于降水措施不利、效果不佳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导致滑坡、塌方时,应采取补救的技术措施,确保其能达到施工所需要的要求,然后再作边坡修复。⑨边坡的修复应先清除滑坡、塌方的土体,再按实际情况放坡,也可以放缓边坡。⑩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坑顶排水设施。2)基坑超挖、基底扰动(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2)主要产生原因: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现场开挖标识不明显或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3)防治及应对措施:加强测量复核,要设高程控制桩,指派专人负责经常复测高程。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当机械挖至还剩30cm时,应由人工开挖修整。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应挖出扰动土并回填砂、石或其他建筑材料,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3)基坑泡水(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2)主要产生原因:1)连续不断下雨,使基坑内积水。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3)排水不及时,进水量大于出水量。4)基坑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在不断渗透情况下使基坑被水浸泡。5)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使露坑时间过长。(3)防治及应对措施:1)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5~1m处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土提,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2)挖土时应挖到距基坑底0.3~0.5m处为止。不下雨时,把剩余0.3~0.5m土方挖除,并立即做好基础垫层。3)在地下水位较高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下挖方时,宜采用井点降水及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底深0.5m。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方随排水。排水设备要根据水量而定,排水量应大于进水量,排水时间应自挖方开始到填方完成为止。5)在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的地方,应在基坑外设一道截水沟,截水沟距离基坑边线3m以上,使外界水流入截水沟,而避免流入基坑内。截水沟内的水也应及时排除。6)基坑开挖后,应连续作业直至浇筑垫层混凝土。在无法连续作业时,也应保证0.3~0.5m土方,待有条件作业时再挖出,同时应随时排水,避免基坑内因积水而引起基坑泡水。7)基底已被泡软的土方应予以挖出,并回填砂、石等粒料至基坑底标高。4)基坑底出现冒水、流砂(1)表现及典型特征: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坑内采用集水井排水时,基坑底出现一个个冒水水眼,水从水眼不断涌出,同时伴随带有粉细砂。(2)主要产生原因:1)基坑底部地质情况没有调查清楚,没有提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由于基坑底部地质状况有变化,出现了粉砂层或粘土颗粒含量小于10%、粉粒含量大于75%的土层结构,基坑内外水位高差大,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通过空隙窜出基坑底面而形成冒水流砂。2)基坑底部出现暗沟、旧河道,旧河道距基坑底层很近。潜水在水压的3)作用下穿破土层而造成冒水流砂。(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和调查研究,特别是水文地质资料,基坑是否穿过承压透水层或渗透系数很大的透水层。在基底标高附近有粉砂层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动水压力。穿过承压透水层时,应截断承压水层或透水层。2)应根据地下暗沟、旧河道的流向在其上游开挖截水沟,使潜水通过截水沟引出工程范围外。3)当开挖到基坑底后,发现冒水流砂可采用如下两个方法:①在冒水水眼处开挖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内填上空隙率较大的建筑材料,排水沟通往基坑边的集水井,通过抽水使水眼不冒水。②用隔水材料覆盖在基坑底部,使水眼里涌出的水在隔水材料的阻隔下,沿隔水材料底面引到工程范围以外。5)基坑底土体隆起(1)表现及典型特征:1)由于土体的弹性和坑外土体向坑内方向挤压,坑底土体产生回弹、隆起变形。2)导致构造物建造后产生过量的土体压缩、沉降变形。(2)主要产生原因:1)基坑开挖等于基坑内地基卸荷,土体中压力减少,产生土体的弹性效应。2)由于坑外土体压力大于坑内,引起向坑内方向挤压的作用,使坑内土体产生回弹、隆起变形,其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地质条件、基坑面积大小、围护结构插入土体的深度、坑内有无积水、基坑暴露时间、开挖顺序、开挖深度以及开挖方式等有关。3)坑底土质较差,未事先进行处理。(3)防治及应对措施:1)合理组织开挖施工,较大面积基坑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浇筑垫层进行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2)做好坑内排水工作,防止坑内积水。3)可采取坑内地基加固的技术措施,通过计算确定加固地基土的深度。4)坑外卸载,挖去一定范围内土体。5)沿坑内周插入板桩,达到防止坑外土向内挤压的目的。6)坑内按实际情况作坑底地基土加固,然后挖去隆起的土体至标高。6)基坑底部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1)表现及典型特征: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2)主要产生原因: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3)防治及应对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2)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驻地办(或业主)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4)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5)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二、基坑回填一)回填不及时(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础完成后,长期不回填,基底岩土性质变坏,导致承载力下降,地基变形加大,上部结构变形、开裂。(2)主要产生原因:1)基槽(坑)因未及时回填,遭受地面水、雨水等浸泡,影响地基受力性能。2)基底若为软质岩石(如常见的红色页岩等),因日晒、雨淋很易风化,其承载力大幅度下降。3)基底若为遇水软化岩石,遇水后风化,甚至没有承载能力。(3)防治及应对措施:1)基础工程完成后,应及早回填夯压密实。2)因基槽(坑)未及时回填,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上部结构变形、开裂不严重时,可用局部封闭裂缝等方法处理。如裂缝、变形严重,应会同有关方面协商处理。二)回填沉陷(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坑回填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沉陷,使基坑表面高低不平,并低于基坑两侧原地面。如果在基坑内浇筑地坪等构筑物,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导致地坪等构筑物裂缝。(2)主要产生原因:1)回填时,基坑中积水未排除。回填物中含有淤泥杂质,杂物腐烂后形成空隙。2)基坑未按分层夯实的原则进行回填。3)回填土时,土方的含水量过高,分层夯实未达到密实度要求。4)回填土时,土块较多,产生大量空隙。5)基坑围护措施拆除过快,使基坑壁出现塌方,又未经处理。6)基坑采用放坡施工时,坡面上未修整或阶梯形宽度不够,使压实设备无法对接触面进行压实,造成空隙。(3)防治及应对措施:1)回填土以前应把基坑的积水排除,挖除基坑底部的淤泥和杂物。2)选择含水量适中的压粘土或砂质粘土作为回填材料。3)填土应分层铺筑,分层夯实或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在构筑物的两侧应同时进行,同步上升。(4)回填土时土块应敲碎,土块颗粒不能大于10cm。4)设有支撑的基坑在回填土时,应随土方填筑高度,分次自下而上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后填土作业。如果一次拆除支撑设备高度较高(大于30cm),也应按松铺30cm填筑并夯实。因塌方原因造成填土高度过大时,要挖除塌方的土,使填土符合回填土的要求。对用钢板桩作为基坑围护时,应先回填土,后拔除钢板桩并对拔除后出现的空隙宜用砂填实。基坑填土应做密实度试验,每个基坑都要做。填土每层一组,每组三点,每点密实度都应大于90%(采用标准击实法)。5)基坑一旦出现沉陷,如果基坑上尚未进行其他构筑物施工,可用压实机械反复进行压实,直到达到密实度要求,且不再沉陷为止。三、钢筋工程1、下料不准确表现及典型特征:切断尺寸不准。断口端呈马蹄状。切断钢筋长度尺寸超规范。钢筋切断口不平。主要产生原因:切割工具调整、设置不当、操作疏忽大意。防治及应对措施:(1)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切断过程中经常检查,核对断料尺寸。(2)调整切断机固定刀片、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以0.5~1mm为宜。(3)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钢筋是否可用或返工。2、弯曲尺寸不合格表现及典型特征:(1)钢筋弯配配料尺寸不准,断料后的钢筋长度和成型后的钢筋尺寸不符合施工图要求。(2)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的不同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主要产生原因:(1)钢筋加工配料时,没有准确计算长度,有弯钩或弯起钢筋,也没有加弯曲长度和扣除弯曲的延伸长度。(2)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没有控制。(3)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防治及应对措施:配料时不能直接按图纸尺寸下料,必须了解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一般情况按下列方法计算:(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线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长度+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4)对形状复杂的钢筋,要事先放好实样,再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进行弯配。(5)弯配钢筋的板距大小应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而定。(6)钢筋弯曲伸长量与弯曲角度有关。施工人员应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包括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应做以下处理:可用斜弯钩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允许用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代替斜弯钩,斜弯钩误加工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的应作为废品处理。3、绑扎搭接接头质量不合格表现及典型特征: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主要产生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防治及应对措施:(1)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2)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3)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4)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4、钢筋锈蚀,安装不规范表现及典型特征:(1)浮锈。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2)陈锈。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的呈红褐色。(3)老锈。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的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的接近黑色。主要产生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防治及应对措施:(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2)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3)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4)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5)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6)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7)浮锈。浮锈处于铁锈形成的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可不作处理。但是,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拭。(8)陈锈。可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的工地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9)老锈。对于有起层锈片的钢筋,应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应鉴定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5、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表现及典型特征:(1)在同一个截面内受力钢筋的接头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数值。(2)钢筋接头长度及质量不合格主要产生原因:(1)钢筋配料时忽略了钢筋接头错开。(2)由于原材料长度,使得钢筋接头错不开。(3)分不清钢筋的接头处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4)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防治及应对措施:(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分号,特别注意每组钢筋的搭配。(2)分不清钢筋受拉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设置。(3)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接头未错开,一般重要构件应拆除返工,如属一般构件,则可用加焊绑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4)应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5)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段面。(6)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7)钢筋接头据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d。6、钢筋骨架变形表现及典型特征:(1)钢筋骨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发生扭曲,外形尺寸不符合要求。(2)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主要产生原因:(1)成型钢筋堆置过高,底层钢筋压弯。(2)搬运频繁,运输车辆过短,放置过重等。(3)钢筋骨架尺寸偏大,局部钢筋紧靠模板。(4)保护层垫块遗漏或太稀,脱落。(5)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位移或绑扣松散。防治及应对措施:(1)成型钢筋要堆放整齐,不宜过高,不应站在上面操作。(2)起吊搬运要轻吊轻放,尽量少搬运,在运输较长钢筋时,应设置托架。(3)对已变形的钢筋骨架放在钢筋架上进行整修,局部变形严重的钢筋应予调换。(4)严格检查钢筋的外形尺寸,不得超出允许偏差。(5)按设计保护层厚度制作保护层垫块。适当加密设置保护层垫块,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6)已产生露筋的可采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接合可靠,(7)原混凝土要凿毛、修边并用水冲洗湿润,用铁刷子刷净,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修补,重要部位露筋需通过有关单位协商后,确定修补方案。7、钢筋定位不准确表现及典型特征: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在拼装模板外,拼装不上,或划刮模板,或保护层不足。主要产生原因:(1)放线错误,或弹线不准。(2)未用劲性骨架或定位钢筋,导致钢筋安装过程中变形。防治及应对措施:(1)按照测量放线点,认真弹好墨线,并保护好。(2)钢筋骨架胎架加固牢靠、结实,水平度好。(3)使用劲性骨架或定位钢筋。8、钢筋间距不合格表现及典型特征:(1)绑扎的箍筋间距与图纸不符,间距有大有小不一致。(2)箍筋的数量与图纸不符。(3)钢筋间距过大或过小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产生原因:(1)主要是绑扎不认真,绑扎前没有在纵向钢筋上画线绑扎。(2)钢筋绑扎时施工顺序不对支立模板时将钢筋压变形。防治及应对措施:(1)根据配筋要求,算出箍筋实际分布间距,并在绑扎前画在纵向钢筋上作依据。(2)钢筋按照先下后上先主筋后箍筋的顺序进行绑扎。(3)支立模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可冲撞已经绑扎好的钢筋。9、钢筋或预埋件遗漏表现及典型特征: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发现有钢筋遗漏。主要产生原因:绑扎前没有熟悉图纸和各钢筋安装顺序。防治及应对措施:(1)绑扎钢筋骨架前要熟悉图纸和各钢筋安装顺序,检查钢筋规格、数量,(2)以及各种预埋件等是否与图纸相符,钢筋骨架绑扎完成以后,要有专门质检人员进行检查。(3)将遗漏的钢筋或预埋件再全部补上。10、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表现及典型特征:(1)浇注混凝土前发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拆模后出现漏筋。(3)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发现保护层厚度不准确。主要产生原因:(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2)垫块放好后没有做好保护工作。(3)钢筋现场绑扎时,骨架定位不准。(4)钢筋下料时,尺寸不准。(5)扎丝进入保护层内。(6)模板平整度差。(7)振捣时导致钢筋移位。防治及应对措施:(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设置足够数量垫块。(2)购置检测仪器,对施工中的构件进行检查,进行混凝土垫块的调整。(3)运用胎膜等手段标准化施工,提高加工或绑扎精度。(4)提高钢筋加工人员责任心,确保下料精度。(5)绑扎扎丝全部向钢筋内侧按到,不得进入保护层内。(6)加强对模板的校核,及时调校,保证模板的平整度。(7)支垫足够垫块,保证振捣时钢筋不移位。四、原材料抽检不合格1、表面锈蚀表现及典型特征:(1)浮锈: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2)陈锈: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的呈红褐色。(3)老锈: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的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的接近黑色。主要产生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防治及应对措施:(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2)浮锈:浮锈处于铁锈形成的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可不作处理。但是,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拭。(3)陈锈:可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的工地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4)老锈:对于有起层锈片的钢筋,应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应鉴定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2、混料表现及典型特征: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虽然具备必要的合格证件(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但证件与实物不符。非同批原材料码放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主要产生原因: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钢筋出厂所捆绑的标牌脱落。对直径大小相近的钢筋,用目测有时分不清。合格证件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防治及应对措施:(1)仓库应设专人验收人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2)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明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讹。钢筋直径不易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3)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已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3、原料曲折表现及典型特征:钢筋在运至仓库时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主要产生原因:(1)运输时装车不注意,碰撞成变形状态。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2)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或成垛太乱。防治及应对措施:(1)采用车架较长的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2)利用矫直工作台的相应工具将弯折处矫直。对于曲折处曲率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4、成型后弯曲处裂缝表现及典型特征: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主要产生原因:材料冷弯性能不良。在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成型场所温度过低。防治及应对措施:(1)每批钢筋送交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环境温度达到0℃以上。(2)取样复查冷弯性能。取样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原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5、钢筋纵向裂缝表现及典型特征:带肋钢筋沿“纵肋”发现纵向裂缝,或“螺距”部分(即“内径”部分)有连续的纵向裂缝。主要产生原因: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防治及应对措施:(1)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时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的钢筋入库。(2)作为直筋(不加弯曲加工的钢筋)用于不重要构件,并且仅允许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如裂缝较长(不可能使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该钢筋应报废。6、钢筋截面扁圆表现及典型特征:钢筋外形不圆,略呈椭圆形。主要产生原因: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防治及应对措施:(1)通过供料单位或直接提请钢厂注意,要求不再发出有类似缺陷的钢筋。(2)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与技术标准对照,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3)则可用于工程。如椭圆度较大,直径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截面面积大小,对小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应予降低强度取值或按较小直径钢筋使用。如果据抽测结果计算所得钢筋截面面积大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虽然可用于工程,但因抽测点数不确定,故具体可用工程应由有关设计部门或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对于带肋钢筋,不易计算截面面积,应取样作拉伸试验,据试验所加总拉力按原钢筋应有的截面面积确定屈服点和抗拉强度。7、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表现及典型特征: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拉伸试验,试验取得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3项指标中,有l项指标不合格。主要产生原因: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防治及应对措施:(1)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疑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检结果。(2)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再作拉伸试验,重新测定3项指标,如仍有l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不论这项指标在上次试验中是否合格,该批钢筋都不予验收,应退货或由技术部门另作降质处理。如果重新测定的3项指标都合格,则可正常使用。8、冷弯性能不良表现及典型特征:按规定作冷弯试验,即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冷弯试验,其结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主要产生原因: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引起塑性性能偏低。钢筋轧制有缺陷,如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防治及应对措施:(1)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该性能不合格时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2)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再做冷弯试验,如果试验结果合格,钢筋可正常使用。如果仍有一个试样的试验结果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应退货。9、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表现及典型特征:钢筋进库时应有生产厂标识,表明生产厂厂名、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