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遵义新蒲新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_第1页
2020-2021学年遵义新蒲新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_第2页
2020-2021学年遵义新蒲新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_第3页
2020-2021学年遵义新蒲新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_第4页
2020-2021学年遵义新蒲新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试卷第页,总7页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10.C【解析】试题分析:A、定语后置;判断句。B、宾语前置;判断句。C、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被动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点评:要想掌握特殊句式,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本题涉及到了四种。11.B【解析】试题分析:比喻加通感。A、拟人;C、比喻;D、拟人。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点评:本题仅仅局限于判断修辞,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本考点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某种修辞,更主要的是能够比较自然的运用修辞。12.A【解析】试题分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只能指人,不可用来形容物。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点评: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解析】试题分析:A"约……左右”重复;B“既以……也有”句式杂糅;D“出乎意料”与“之外”矛盾。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14.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空间方位逻辑顺序,④⑤①属于综述,②③是分述,属于④⑤①的外在表现。考点:语言表达连贯。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15.抬头看看广大的宇宙,低头看看丰富的自然万物,借此用来纵目观览舒畅心胸,完全可以穷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很快乐的事啊。16.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解析】试题分析:15.注意得分点:“所以”表方式;“极”尽;“信”确实;各1分,句子通顺且语意正确2分。16.“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一”专一;各1分,句子通顺且语意正确2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17.得分要点:一是为全诗渲染了萧瑟凄凉之气氛,二是奠定全诗悲哀低沉之感情基调,三是为诗歌抒发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作铺垫,四是点明了诗歌的时令环境。(只需答出两点,略作分析即可给满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的文字,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天高”点明当时的季节是秋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18.得分要点:一是反衬,当初我应征不得不离开家的时候,青青的杨柳依依随风飘动,以乐景写哀情。现在我能够高高兴兴回到家乡,纷纷大雪却漫天飞舞,以哀景写乐情。二是对比,今昔对比,感慨万千。三是重叠词之美,如用“依依”二字,写出了杨柳的柔嫩之姿,让人想起美好的春天。(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作出分析给2分,答出两点并作出恰当的分析即可给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用了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手法,这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同时运用叠词“依依”,韵律感比较强,写出了杨柳的柔嫩之姿,让人想起美好的春天。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19.士贰其行士也罔极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锦城虽云乐侧身西望长咨嗟【详解】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贰”“罔”“顷”“茫”“咨嗟”。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点评: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记忆结合。这样才能从容应考。答题时容易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提笔忘句,回忆不起来了;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冷静,自信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回忆出来。①喜气洋洋②粗制滥造③遗臭万年(答案不是唯一的)①虚怀若谷②晴天霹雳(符合题目要求的其它成语亦可。)【解析】试题分析:20.应该了解对偶的要求: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字数相同。因此只要词性、结构、字数等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对的其它成语即可。21.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量的成语积累,然后才能够根据意思,想到相关的成语。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成语意思,而且还考查了学生对于对偶这种修辞的认识和运用。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的积累。①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③会平息烦躁的心情(每一处所填写的意思大致差不多亦可。)【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后文的几个例子,可以发现,产生感悟和联想的关键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①所填内容应该和某种联系有关。②所填内容应该和江水的特点有联系。③所填内容应该和寂静的山林有关。考点:语言表达连贯。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23.略。【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指导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通过阅读理解材料,不难看出题目的内涵主要是有关“责任”,这样就可以围绕“责任”展开。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不少同学在困难、挫折面前,不能正视实际,冷静分析,不能从自身出发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怨天尤人,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嗟叹、抱怨中,问题难以解决,自身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同学面对问题时自觉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忽视了一个真理:虽然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内部(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主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有成还应从自身找原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而不应该一味地找客观原因,埋怨命运的不公。其实,命运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的人能够接受命运的“恩赐”,如“困难”“挫折”等;而有的人却把这笔财富轻轻地扔掉。“责任”既包括对自己负责,又包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可以从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多角度考虑。此则材料卒章显志:“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