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孟子见梁襄王课文朗读1《孟子》孟子见梁襄王课文朗读1孟子思想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教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致力于宣传仁政,反对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王天下”。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2孟子思想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3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基础知识识字嗜杀苗槁
沛然浡然shìgăopèibó通假字卒然问曰则苗浡然兴之矣由水之就下
通“猝”。突然。
通“犹”。就,趋向。通“勃”,奋发,振作。4基础知识识字嗜杀苗槁课文导读 本文是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出来对人谈起他对梁襄王的感受以及他与梁襄王谈话的内容,表现的是孟子一贯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5课文导读 本文是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出来对人谈起他对梁襄王的孟子见梁襄王⑴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⑵,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⑶。卒然⑷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⑸?’对曰:‘不嗜⑹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⑺?’
注释:⑴选自《孟子·梁惠王上》。⑵〔望之不似人君〕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⑶〔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走近他,看不见有什么可害怕的。意思是没有威严的仪表。就,接近、走近。畏,害怕、畏惧。这里指作国君的威严。⑷〔卒然〕即“猝然”,突然。卒,通“猝”。⑸〔孰能一之〕谁能统一天下呢?这句和下文的“孰能与之”都是梁襄王的问话。孰,谁。之,指天下。⑹〔嗜〕爱好、喜欢。⑺〔孰能与之〕谁能归附他呢?与,归附、跟随。之,代指统一天下的君王。6孟子见梁襄王⑴ 注释:⑴选自《孟子·梁惠王上》。⑵〔望之不似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⑻苗乎?七八月⑼之间旱,则苗槁⑽矣。天油然作云⑾,沛然⑿下雨,则苗浡然兴之⒀矣。其如是,孰能御之⒁?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⒂矣。诚如是⒃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⒄,沛然谁能御之?’”
⑻〔夫〕助词。⑼〔七八月〕这里用的是周历(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农历五六月。⑽〔槁〕枯干。⑾〔油然作云〕形容乌云密布。油然,兴盛的样子。作,兴起。⑿〔沛然〕水势很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雨量充足。⒀〔浡(bó)然兴之〕禾苗茂盛的样子。浡,同“勃”,奋发、振作。兴,起、挺起。⒁〔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其,助词。御,阻止。⒂〔引领而望之〕伸长脖子盼望着他(来解救)。领,脖子。⒃〔诚如是〕如果真能这样。⒄〔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老百姓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由,通“犹”。就,趋向。7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⑻苗乎?七八月⑼之间旱,则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8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8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9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
孟子先说他对梁襄王的感受:“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然后又“卒然问曰”,点出梁襄王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面对这样一位国君,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宣讲仁政爱民的思想,但讲得尽量浅显明白。先以“定于一”,简洁地回答了梁襄王“天下恶乎定”的询问。再以“不嗜杀”直接清楚地回答“孰能一之”的疑问。最后以禾苗遇旱、枯遇雨兴为例,运用比喻来阐述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课文内容分析10 孟子先说他对梁襄王的感受:“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亮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关联的? 民如枯苗,君泽如雨,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11亮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关联的?
其一,将百姓期盼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七八月的旱苗盼雨;其二,将百姓归附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水之就下。”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了不嗜杀、行仁政所能产生的巨大效果。前者是写百姓的“盼望”心理,后者是写百姓的“归附”行动,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劝说君主施行仁政。12 其一,将百姓期盼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七八月的旱苗盼雨;其二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13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梁襄王的三句问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了起来。梁襄王仅三句问话就已将其性格凸现于读者眼前了;其惶惑之态,在“卒然问”中流露出来,他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还伴有些许糊涂和怯懦。三句问话还步步暗合了孟子严密的逻辑思路,即:施仁政一天下归附统一一社会安定。14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语出惊人。对人语王“不似人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15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者”的话题来抒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16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孟子以“不嗜杀
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又情理深至,令人信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理来说明“仁政”(即“王道”)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增添了其说理的魅力。17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名家评点《孟子见梁襄王》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汉代赵歧《孟子题词》:“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十批判书》:“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肄,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18名家评点《孟子见梁襄王》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4.盖亦反其本矣。5.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总结练习卒,通“猝”,突然。由,通“犹”,犹如,好。说,通“悦”,喜悦,高兴。盖,通“盍”,何不。反,通返。田,通“畋”,打猎。19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总结练习卒,通“猝”,突然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恶乎定
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其如是,孰能御之!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20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恶乎定
20基础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孰能一之
数词作动词,统一省略句[]卒然问曰[]定于一天下莫不与[]也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省略宾语21基础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孰能一之数词作动词,统一省略句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22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初,鲁肃闻刘表卒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卒之东郭番间卒:同“猝”,突然士兵
死整个,全终于,最后23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同“猝”,突然23就由水之就下也
金就砺则利指物作诗立就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往靠近完成登上24就由水之就下也
往24一谁能一之用心一也一鼓作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黄鹤一去不复返
统一专一第一次一个一经25一谁能一之统一25施施施(yì)从外来,骄其妻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喜悦自得的样子实行用26施施施(yì)从外来,骄其妻妾喜悦自得的样子26古今词义句子古义今义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趋向连词望之不似人君看远望,眺望今夫天下之人牧统治放牧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伸长、脖子指引,引导衣领27古今词义句子古义今义民翻译下列短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1、注意文段中关键的词:妻子:妻子儿女;之:往;比:等到;反:通“返”;馁:饥饿。2、注意文段中关键的句子:则如之何?译为:该怎么办呢?28翻译下列短文。1、注意文段中关键的词:妻子:妻子儿女;之:往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臣子中,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受冻挨饿,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孟子又问:“监狱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问题。2929阅读文段《寡人愿安承教》,完成练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以刃与政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如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0阅读文段《寡人愿安承教》,完成练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31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1.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庖有肥肉páo
野有饿莩piǎo
陷溺其民nì
始作俑者yǒng
B.深耕易耨nòu
杀人以梃tǐng
孝悌忠信tì
童叟无欺shǒu
C.率兽食人shí
铤而走险tǐng
轻徭薄赋bó
厩有肥马jiù
D.孤家寡人guǎ
丧地失师sàng
鞭挞棰楚tà
深恶痛绝wùB321.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庖有肥肉páo
野2.加红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如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代词,这些人。
B.愿为死者一洒之
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教顺父母,恭顺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陷溺:使陷到井里,淹在水中。A332.加红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如作俑者,其无后乎
A333.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兽相食,且人恶之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B.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
C.夫谁与王敌?
今夫天下之人牧
D.为民父母行政
为其像人而用之也B343.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兽相食,且人恶之
4.加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B.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B354.加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5.下列加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愿安承教
B.民有饥色
C.为民父母行政
D.恶在其为民父母也D365.下列加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愿安承教
6.“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什么态度?第一个制作殉葬用的木偶的人,该会没有后代留下吧?孟子在此表明对以政杀人者深恶痛绝的态度。376.“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翻译下列句子(1)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用刀子和用政治杀人,有什么不同呢?(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怎么可以使这些老百姓饥饿致死呢?38翻译下列句子(1)以刃与政,有以异乎?388.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什么作用?
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对以人形俑殉葬尚且咒其无后,则统治者以政杀民,更应该痛加鞭挞。398.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什么作用?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9.文段使用了类比和对比手法,请指出来。
杀人用梃与用刀并无不同,类比出用暴政杀人与用刀杀人同样残忍。把实行仁政之后的国家的社会政治局面与暴政残民、人心尽失的敌国对比,把双方士兵的作战表现对比,说明了仁者无敌的观点。409.文段使用了类比和对比手法,请指出来。杀人用梃与用刀10.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之后,想雪耻报仇的问题。孟子的建议是:实行仁政以归民心。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4110.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梁惠王丧师失再见42再见42《孟子》孟子见梁襄王课文朗读43《孟子》孟子见梁襄王课文朗读1孟子思想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教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致力于宣传仁政,反对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王天下”。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44孟子思想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45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基础知识识字嗜杀苗槁
沛然浡然shìgăopèibó通假字卒然问曰则苗浡然兴之矣由水之就下
通“猝”。突然。
通“犹”。就,趋向。通“勃”,奋发,振作。46基础知识识字嗜杀苗槁课文导读 本文是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出来对人谈起他对梁襄王的感受以及他与梁襄王谈话的内容,表现的是孟子一贯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47课文导读 本文是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出来对人谈起他对梁襄王的孟子见梁襄王⑴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⑵,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⑶。卒然⑷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⑸?’对曰:‘不嗜⑹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⑺?’
注释:⑴选自《孟子·梁惠王上》。⑵〔望之不似人君〕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⑶〔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走近他,看不见有什么可害怕的。意思是没有威严的仪表。就,接近、走近。畏,害怕、畏惧。这里指作国君的威严。⑷〔卒然〕即“猝然”,突然。卒,通“猝”。⑸〔孰能一之〕谁能统一天下呢?这句和下文的“孰能与之”都是梁襄王的问话。孰,谁。之,指天下。⑹〔嗜〕爱好、喜欢。⑺〔孰能与之〕谁能归附他呢?与,归附、跟随。之,代指统一天下的君王。48孟子见梁襄王⑴ 注释:⑴选自《孟子·梁惠王上》。⑵〔望之不似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⑻苗乎?七八月⑼之间旱,则苗槁⑽矣。天油然作云⑾,沛然⑿下雨,则苗浡然兴之⒀矣。其如是,孰能御之⒁?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⒂矣。诚如是⒃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⒄,沛然谁能御之?’”
⑻〔夫〕助词。⑼〔七八月〕这里用的是周历(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农历五六月。⑽〔槁〕枯干。⑾〔油然作云〕形容乌云密布。油然,兴盛的样子。作,兴起。⑿〔沛然〕水势很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雨量充足。⒀〔浡(bó)然兴之〕禾苗茂盛的样子。浡,同“勃”,奋发、振作。兴,起、挺起。⒁〔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其,助词。御,阻止。⒂〔引领而望之〕伸长脖子盼望着他(来解救)。领,脖子。⒃〔诚如是〕如果真能这样。⒄〔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老百姓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由,通“犹”。就,趋向。49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⑻苗乎?七八月⑼之间旱,则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50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8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51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
孟子先说他对梁襄王的感受:“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然后又“卒然问曰”,点出梁襄王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面对这样一位国君,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宣讲仁政爱民的思想,但讲得尽量浅显明白。先以“定于一”,简洁地回答了梁襄王“天下恶乎定”的询问。再以“不嗜杀”直接清楚地回答“孰能一之”的疑问。最后以禾苗遇旱、枯遇雨兴为例,运用比喻来阐述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课文内容分析52 孟子先说他对梁襄王的感受:“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亮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关联的? 民如枯苗,君泽如雨,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53亮点探究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关联的?
其一,将百姓期盼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七八月的旱苗盼雨;其二,将百姓归附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水之就下。”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了不嗜杀、行仁政所能产生的巨大效果。前者是写百姓的“盼望”心理,后者是写百姓的“归附”行动,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劝说君主施行仁政。54 其一,将百姓期盼不嗜杀人的国君比作七八月的旱苗盼雨;其二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55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梁襄王的三句问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了起来。梁襄王仅三句问话就已将其性格凸现于读者眼前了;其惶惑之态,在“卒然问”中流露出来,他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还伴有些许糊涂和怯懦。三句问话还步步暗合了孟子严密的逻辑思路,即:施仁政一天下归附统一一社会安定。56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语出惊人。对人语王“不似人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57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者”的话题来抒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58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孟子以“不嗜杀
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又情理深至,令人信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理来说明“仁政”(即“王道”)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增添了其说理的魅力。59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名家评点《孟子见梁襄王》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汉代赵歧《孟子题词》:“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十批判书》:“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肄,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60名家评点《孟子见梁襄王》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4.盖亦反其本矣。5.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总结练习卒,通“猝”,突然。由,通“犹”,犹如,好。说,通“悦”,喜悦,高兴。盖,通“盍”,何不。反,通返。田,通“畋”,打猎。6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总结练习卒,通“猝”,突然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恶乎定
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其如是,孰能御之!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62翻译下列句子 天下恶乎定
20基础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孰能一之
数词作动词,统一省略句[]卒然问曰[]定于一天下莫不与[]也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省略宾语63基础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孰能一之数词作动词,统一省略句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64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初,鲁肃闻刘表卒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卒之东郭番间卒:同“猝”,突然士兵
死整个,全终于,最后65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同“猝”,突然23就由水之就下也
金就砺则利指物作诗立就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往靠近完成登上66就由水之就下也
往24一谁能一之用心一也一鼓作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黄鹤一去不复返
统一专一第一次一个一经67一谁能一之统一25施施施(yì)从外来,骄其妻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喜悦自得的样子实行用68施施施(yì)从外来,骄其妻妾喜悦自得的样子26古今词义句子古义今义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趋向连词望之不似人君看远望,眺望今夫天下之人牧统治放牧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伸长、脖子指引,引导衣领69古今词义句子古义今义民翻译下列短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1、注意文段中关键的词:妻子:妻子儿女;之:往;比:等到;反:通“返”;馁:饥饿。2、注意文段中关键的句子:则如之何?译为:该怎么办呢?70翻译下列短文。1、注意文段中关键的词:妻子:妻子儿女;之:往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臣子中,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受冻挨饿,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孟子又问:“监狱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问题。7129阅读文段《寡人愿安承教》,完成练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以刃与政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如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72阅读文段《寡人愿安承教》,完成练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73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1.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书模板30
- 《电气控制原理图》课件
- DB32T-建筑工程BIM规划报建数据规范编制说明
- 给予是快乐的课件公开课专用
- 《口腔洁治课件》课件
-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件
- 《TA沟通分析课程》课件
- 《伊犁河大桥》课件
-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员工管理篇】
- 慢阻肺GOLD指南解读
- T-BIE 003-2023 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
- 口腔颌面外科学 09颞下颌关节疾病
- 台达变频器说明书
- 2023年广东罗浮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11-T1835-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清最新版
- 解剖篇2-1内脏系统消化呼吸生理学
- 《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智慧水库平台建设方案
- 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九版内科学
-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