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8-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很有须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重哪些问题呢?为伴侣们细心收拾了4篇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希翼可以引发、协助到大伴侣、小伴侣们。

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同学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容易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同学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把握计算办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把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容易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体悟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同学动脑思量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办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同学经受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办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同学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办法,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办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预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同学观看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研究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沟通。

?小棒可以演示。

?研究其次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同学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同学仿照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同学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老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究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量: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重区分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同学试做前两题,再让同学自立完成后两题。注重笔算注重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分。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自立后沟通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许同学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悟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养同学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对“一半”的熟悉,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学生的一半

(2)一组学生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全部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学生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学生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状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学生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沟通。

(同学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熟悉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当)

3、折的办法不同,外形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利用这一折,同学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同学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利用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高兴。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固然1/32大。一些同学发觉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老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本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向来想多吃点,听了兴奋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同学这时候就谈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孙悟空吃的多,由于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利用直观演示:大家全都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同学发觉: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学生们都笑了,本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熟悉上提高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同学学习新知的“最近进展区”,在大背景下熟悉分数

1、分数对于同学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学问内化为同学自身的学问,找准同学学习的“最近进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同学从“实际进展水平”向“潜在进展水平”的桥梁,同学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同学认识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全部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举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浮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同学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同学对分数的熟悉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分的,惟独“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同学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觉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全部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熟悉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同学体味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学问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熟悉的基础上举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同学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同学把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充分重视同学对学具的操作,利用折纸让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熟悉,充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同学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同学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同学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熟悉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同学直观的熟悉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同学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学问。

三、按照同学年龄特征,创设好玩的问题情境

对于学校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阅历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假如能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些阅历,那么学起来必定亲切、好玩、易懂了。同学的好胜心理强,老师在同学熟悉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同学动手乐观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同学就更情愿比了。起初,同学对分数的比较这一学问停歇在比较表面、比较深沉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办法来比较分数,老师也不做出推断,而是通过同学喜爱 听的故事,将学问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同学主动得构建自己的学问,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学问。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同学都笑了。而老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同学已经自己了从前的熟悉。

在囫囵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善,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无数的缺憾、无数教学环节还有待完美。从整体上熟悉分数,对三班级同学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准时的比较等等。我想惟独一次次堆积、一次次思量,才干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味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和区分不同组数据的总体状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同学熟悉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展同学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办法。

教学预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展示一杯水,告知同学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离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分量吗?

2、同学动手解决,并沟通解决的办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领探索。

1、六一节,教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教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学生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沟通解决的办法。

(2)小结:象这种状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学生的平均数来比较。

2、展示情景图,告知学生穿兰色衣服的是愉快队,穿黄色衣服的是快乐队,引领同学观看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展示统计表,组织同学收集有关数据,按照统计表估一估,快乐队和愉快队的平均身高分离是多少?并说说估的办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快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愉快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沟通计算的办法与结果。

6、组织研究: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觉,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利用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1、利用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办法,也让同学感触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同学感触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触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状况,而是用平均数才干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状况。

3、引领同学利用观看、猜想,并验证,感触,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切的状况,而平均数才干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

4、在最后的环节,支配了沟通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利用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让同学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办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办法举行计算

⑵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同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沟通中,培养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鼓舞同学勇于探究,培养同学

的探究能力和创新。

③渗透“试验——猜测——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办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利用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办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进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①让同学动手试验操作、大胆猜测,以激活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活同学学习数学的热烈。

学习重点:让同学利用动手实践、沟通发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把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办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觉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办法来求面积。(电脑展示)如下图:

让同学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学生们,数小正方形的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假如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展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办法去求,那可太棘手了,所以我们就要寻觅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办法来计算面积。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临近同学的生活。利用课件展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详细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同学新知的欲望,让同学感触到数小正方形的办法太棘手,应当寻觅一个更简便的办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索,寻觅办法。

(一)通过迁移,大胆猜测。

我们先来讨论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办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办法。在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按照同学回答,绝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同学学习有关长方形的学问已有计算周长的办法,我就通过这个旧知,让同学猜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试验,发觉计算办法。

1、初求面积,猜测办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自立试试,也可以同桌研究举行。同学动手试试。

同学汇报自己的办法。

设想同学可能有些办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由于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较同学的办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觉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发觉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办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看第2种办法与第4种办法,有没有发觉什么?

(联系:由于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办法其实与第4种办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觉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是怎样的呢?(同学猜想,浮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

那我们的这个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测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讨论。

(设计意图:同学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

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同学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办法的急切情绪开头下面的活动。)

2、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1)师:教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2)在拼长方形之前,教师要提两个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互相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沟通。

(1)(指名同学反馈)现在谁情愿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学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学生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研究。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互相观看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觉什么逻辑了吗?你发觉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5、:刚才我们利用大胆猜测,并利用自己的试验举行了验证,发觉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办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协助,希学习新本事时,常常想起这种办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增进同学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加了团队的力气。)

6、寻觅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办法。

(1)同学猜测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

(2)(电脑展示)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

(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同学自己计算面积。

(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办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同学再次猜测,并通过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办法。)

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