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点文言文资料_第1页
2022重点文言文资料_第2页
2022重点文言文资料_第3页
2022重点文言文资料_第4页
2022重点文言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八上(唐/柳宗元)一、解释词语。1、水尤清冽()2、日光下澈()3、犬牙差互()4、以其境过清()5、俶尔远逝()6、往来翕忽()7、可百许头()()8、佁然不动() 9、隶而从者()10、凄神寒骨()二、重点文言虚词。1、全石以为底()2、以其境过清()3、为坻、为屿()4、卷石底以出()5、潭西南而望()6、乃记之而去()7、隶而从者()三、翻译句子。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四面竹树环合。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问答题。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作者一开始就是忧伤的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一、1、寒冷。2、穿过,透。3、互相交错。4、凄清、冷清。5、忽然朝远处游走了。6、来来往往轻快敏捷。7、表示估计数目;表示数目不确定。8、愣住的样子。9、随从。10使……感到凄凉。二、1、把···作为。2、因为。3、成为。4、相当于“而”。5、修饰。6、承接。7、并列三、1、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3、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5、(四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6、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7、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四、1、水之清、水之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水清的特点。2、意在表现作者因被贬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五、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3、主旨句,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作者由“心乐之”到“悲凉凄苦”,初见小石潭的欣喜,后来由于环境过于凄清,引发了作者被贬得凄苦寂寞之情。2、河中石兽七下(清/纪昀)一、重点实词。河干:2、山门圮于河:3、沉焉:4、阅十余岁:5、棹数小舟:6、曳铁耙:7、设帐:8、尔辈:9、物理:10、是非木杮:11、暴涨:12、坚重:13、湮于沙上:14、不亦颠乎:15、确论:16、啮:17、溯流:18、然则:19、但:20、可据理臆断欤:二、重点虚词。1、之:闻之笑曰:沿河求之:其反激之力: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三、翻译句子。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四、简答填空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答:2、本文作者是,字,代的、。他编纂的被称为文化史上的,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答案:一、重点实词:eq\o\ac(○,1)干:河岸eq\o\ac(○,2)圮:倒塌eq\o\ac(○,3)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eq\o\ac(○,4)阅:经历eq\o\ac(○,5)棹:船桨,此为“划船”eq\o\ac(○,6)曳:拖着eq\o\ac(○,7)设帐:设馆教徒,即教书eq\o\ac(○,8)尔辈:你们这些人eq\o\ac(○,9)物理: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eq\o\ac(○,10)杮:削下的木片eq\o\ac(○,11)暴涨:洪水eq\o\ac(○,12)坚重:坚硬而沉重eq\o\ac(○,13)湮:埋没eq\o\ac(○,14)颠:颠倒eq\o\ac(○,15)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eq\o\ac(○,16)啮:咬,此为“冲激”eq\o\ac(○,17)溯流:逆着河水eq\o\ac(○,1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eq\o\ac(○,19)但:只,仅仅eq\o\ac(○,20)理:常理、主观地推断二、重点虚词:1、代词,代指这件事;代词,代石兽;的2、被;是;成为三、翻译句子:1、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沉没在这条河里。过了十多年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3、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4、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5、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6、既然这样,那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四、简答填空题:1、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按照常情作出主观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纪昀、晓岚、清、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万里长城。3、曹刿论战八上(春秋)左丘明《左传》一、解释词语。1、曹刿请见()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小信未孚()5、小大之狱()6、虽不能察()7、遂逐齐师()8、望其旗靡()9、公将驰之()10、难测也()二、重点文言虚词。以:(1)必以分人()(2)必以信()(3)可以一战()之:(1)肉食者谋之()(2)小大之狱/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三、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彼竭我盈,故克之。四、问答题。1、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详写曹刿在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或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何作用?4、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曹刿论战》答案:一、1、请求拜见。2、参与。3、鄙陋,目光短浅。4、使人信服5、案件。6、明察。7、于是追击。8、倒下。9、驱车追赶齐国的军队。10、估计、预料。二、以:(1)把;(2)按照;(3)凭借。之:(1)代词,代与齐军作战;(2)的;(3)音节助词,无实义。三、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得到(鬼神充分的)信任,鬼神不会保佑(您打胜仗)。3、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4、(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5、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将士们的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6、敌人(击鼓进攻了三次)士气耗尽,而我军(才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四、1、取信于民。原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战前取信于民;精于谋略,知己知彼;战中关于观察,把握时机。3、略写双方的交战过程。重点表现曹刿的“远谋”,突出文章的中心。4、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忠君爱国。有军事才能;沉着、冷静、谨慎、果断、机敏。5、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官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发展,最后中国才会梦想成真。4、爱莲说(七下)(北宋/周敦颐)一、基础过关解释加点字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2、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何陋之有C.当余之从师也D.马之千里者3、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吾恂恂而起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余闻而愈悲4、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文意理解。1、本文采用了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2、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4.《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5、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爱莲说》答案:一、1、多;洗涤;竖立;亲近而不庄重;少;当然2、C(取独A音节助词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C取独D定语后置的标志)3、C(转折A修饰B顺承C转折D顺接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艳。2、(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香气越远越清芳,洁净地挺立在水上,(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3、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4、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二1、(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2、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鄙弃。3、莲花代表的可贵品质是: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4.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5、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5、马说(九上)(唐/韩愈)一、解释加点字。1、祗辱于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一食或尽粟一石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7、尽其材8、通其意9、执策而临之10、其真无马邪11、而伯乐不常有12、不以千里称也13、策之不以其道14、食之不能尽其材二、翻译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三、问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那一句?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答案:一、1、只是2、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3、一食:吃一顿或:有时。4、外见:表现在外面。5、且:尚且,况且等:等同,一样。6、策:鞭打道:规律,方法。7、材:才能。8、通:通晓9、策:马鞭而:连词,表修饰。10、其: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11、而:连词,表转折。12、以:用13、之:宾语后置的标志以:按照。14、之:代词,代千里马。二、翻译句子1、(只是辱没在地位低下的奴仆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2、(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表现在外面。)3、(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三、问答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4、(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6、醉翁亭记(八下)(北宋/欧阳修)一、解释词语。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翼然临于泉上者()3、杂然而前陈者()4、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太守自谓也()7、佳木秀而繁阴()8、泉香而酒洌() 9、颓然乎其间()10、树林阴翳()二、重点文言虚词。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醉翁之意()3、其西南诸峰()4、颓然乎其间者()5、日出而林霏开()6、朝而往()7、泉香而酒洌()8、而不知人之乐()9、而年又最高()10、醒能述以文者()1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12、行者休于树()三、翻译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四、问答题。1、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太守之醉只是因为美酒吗?答案:一、1、茂盛的样子2、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交错的样子4、散去5、聚拢;昏暗6、命名7、茂盛8、水(酒)清9、精神不振的样子10、遮蔽二、之:1、代词,代“山水之乐”。2、结构助词“的”。3、代词,它的。4、代词,他们,指宾客们。5、表承接,然后;6、表修饰,不译。7、表并列,并且。8、表转折,却。9、表递进,并且。10、以:介词,用。11、介词,在。12、介词,在。三、1、醉翁的情趣不再喝酒上,在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早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傍晚)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3、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欢乐而欢乐呀。4、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四、1、本文通过写醉翁亭得名由来、四时朝暮之景、游玩宴乐图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2、醉于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7、捕蛇者说九上(唐/柳宗元)一、解释加点字词。1、黑质而白章()()2、以王命聚之()3、当其租入()4、争奔走焉()5、专其利三世矣()()6、貌若甚戚者()7、莅事者()8、若毒之乎()9、乡邻之生日蹙()10、饥渴而顿踣()11、往往而死者相籍()()12、谨食之()13、以尽吾齿()1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重点文言虚词1、黑质而白章()2、而吾以捕蛇独存()3、则驰然而卧()4、然得而腊之()5、以王命聚之()6、而吾以捕蛇独存()7、以啮人()8、告于莅事者()9、积于今六十岁()10、苛政猛于虎()三、翻译句子。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君将哀而生之乎?4、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5、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6、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7、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8、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四、课文理解。1、当听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一、1、底子,底色;花纹。2、征收。3、当作。4、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5、独自享有;好处。6、悲伤。7、治理。8、痛恨,憎恨。9、困窘,窘迫。10、跌倒。11、处处;垫。12、喂养。13、年龄。14、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二、1、表并列。2、表转折。3、表修饰。4、表承接。5、用。6、凭借,靠。7、如果。给。9、到。10、比。三、1、如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2、要是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3、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4、可(你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我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5、(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6、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来,看看那瓦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7、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事呢。8、谁能想到赋税的祸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四、1.因为赋税比捕蛇更苛刻。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广大人民深受赋税之苦的社会现实。2.蒋氏“专其利”三世,好像蒋氏祖孙三代因捕蛇这件差事而独享好处,令人羡慕。其实,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这反衬出赋敛之毒对百姓的毒害程度之深。3.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8、送东阳马生序九下(明代/宋濂)一、重点字词解释。(1)右备容臭

容臭:(

)(2)媵人持汤沃灌沃灌:(

)(3)无硕师名人与游游:(

)(4)俟其欣悦

俟:(

)(5)腰白玉之环

腰:(

)

(6)烨然若神人烨然:(

)(7)以衾拥覆以:(

)(8)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廪稍:(

)(9)皆被绮绣

被:(

)

(10)生以乡人子谒余以:(

)(11)言和而色夷夷:(

)(1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其真无马邪?D、益慕圣贤之道/孔子曰:“何陋之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而乡邻之生日蹙

B、色愈恭,礼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

D、奉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课后练习)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课后练习)③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课后练习)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课后练习)⑤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课文注释)⑥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课文注释)⑦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⑧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四、文意理解。1、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2、选段写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4、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

作对比,体现了作者

的精神,说明了

的道理。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参考答案:1、(1)香囊。(2)洗濯。(3)交往,外出求学。

(4)等待。5腰上系着。(6)光彩鲜明的样子。(7)用。(8)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9)通"披"

,穿。10凭11平和12特意二、B

3、C

4、B

5、B三、①(我)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②(我)寄居旅店,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我)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③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④(马君则)写了一封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⑤(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⑥(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⑦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⑧(我)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⑨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四、1、读书之难,拜师之艰。2、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4、自己的粗袍破衣。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5、嗜学,家贫。成语示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划粥而食。9、岳飞八上(清/毕沅)重点实词。1、事亲:2、姬侍:3、交欢:4、饰名姝遗之:5、宵旰:6、休舍:7、课将士:8、注坡:9、束刍:10、徇:11、问劳其家:12、死事:13、秋毫无犯:14、凡有所举:15、撼山易:16、蹙额:17、礼士:18、恂恂:19、儒生:二、重点虚词。1、之饰名姝遗之:皆铠以习之:哭之而育其孤:故敌为之语曰:用兵之术:飞何功之有:其飞妻问劳其家:哭之而育其孤:3、而哭之而育其孤:谋定而后战:4、以皆铠以习之: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善以少击众:三、翻译句子。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7、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8、东南民力竭矣!9、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四、问答题。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3、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细读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3)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

(4)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5)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4、本文中哪些句子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侍奉父母;2、侍妾;3、结交而取得对方欢心;4、赠送5、宵,夜;旰,晚。6、休息;7、督促;8、从写破山急驰而下;9、捆束喂牲口的草料;10、示众;11、慰问犒劳;12、死于国事,这里指战死;13、丝毫不侵占百姓财物;14、举动行动;15、动,摇动;16、皱眉,愁苦的样子;17、尊敬读书人;18、谦和的样子;19、读书人,书生。二、1、之代词,代岳飞;代词,代“注坡跳壕”;代词,代“死事者”;代词,这样;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2、其代词,代将士们;代词,代“死事者”3、而表顺接,并且;表承接,然后。4、以表目的,来,用来;表目的,来,用来;表目的,来,用来;凭借,用。三、翻译:岳飞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家里面没有侍妾。“皇上宵衣旰食整天勤于政事,难道是大将们安心享乐的时候吗!”岳飞推却不接受。文臣不爱惜钱财,武臣不吝惜死亡,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息,(岳飞)就督促将士们从斜坡上急驰而下,(让他们)都穿着沉重的铠甲来练习它。士兵中有人夺取老百姓一缕麻来捆束喂牲口的草料的,立即被斩首示众。凡是有战斗行动,(岳飞)会全部召集各位统制,谋划商定然后作战,因此(不论)指向哪里都能打胜仗。7、岳飞喜欢尊敬有贤能的读书人,常常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的样子就像书生。8、东南地区老百姓的财力用完了呀!9、将士们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呀!四、1、课文从至忠至孝、治军有方、恤士爱民三个方面来写岳飞的品格的。2、因为岳飞治军有方,做到了“仁、信、智、勇、严”,岳家军的战斗力极强,因此能够获得如此评价称赞。3、(1)“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仁)(2)“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信)(3)“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智)(4)“猝遇敌不动。”(勇)(5)“师每休舍,……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严)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突出了岳家军的威力。10、细柳营八下(《史记》/司马迁/西汉)一、解释划线的词语。㈠实词⑴军霸上⑵上自劳军⑶天子且至⑷军中闻将军令⑸居无何⑹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⑺将军约⑻请以军礼见⑼天子为动⑽使人称谢⑾曩⑿军士吏被甲⒀锐兵刃⒁介胄之士不拜㈡虚词⑴之:①已而之细柳军②天子之诏③称善者久之⑵以: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②以备胡③将以下骑送迎⑶为: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②天子为动二、翻译句子。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三、简答题。1.本文是怎样刻画周亚夫形象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文章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一、㈠实词⑴驻军;⑵慰问,犒劳;⑶将要;⑷听从;⑸过了,停留;⑹派使臣;命令;⑺规定;⑻请允许我;⑼被感动;⑽告知;⑾先前;⑿穿着;⒀使……锋利;⒁穿着铠甲,戴着头盔。㈡虚词:⑴之①动词,到;②助词,的;③助词,补充音节;⑵以①动词,任命;②表目的,来;③表方式,用。⑶为①做、担任;②被,表被动。二、翻译句子。1.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2.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3.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三、问答题。1.①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军容军纪等方面对比衬托,②表现了周亚夫军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2.①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②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③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④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11、桃花源记八下(东晋/陶渊明)一、解释加点词语。(1)缘溪行_____________(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3)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4)甚异之____________(5)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6)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7)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8)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9)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10)悉如外人_________(11)黄发垂髫___________(12)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13)具答之__________(1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15)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16)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17)来此绝境_________(18)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19)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20)无论魏晋___________(21)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22)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23)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2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25)处处志之__________(26)及郡下______________(27)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28)欣然规往____________(29)未果______________(30)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2)具答之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4)闻之_____________(5)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_(6)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7)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8)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___(9)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10)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答案:1、(1)沿着(2)鲜艳美丽(3)落花(4)对……感到奇怪(5)走到……尽头(6)仅仅(7)开阔敞亮(8)整齐的样子(9)互相通达(10)全,都(11)老人和小孩(12)愉快的样子(13)详细(14)邀请(15)全,都询问消息(16)妻子和儿女(17)与世隔绝的地方(18)从这里(19)隔断,隔绝(20)不要说(21)陈说,叙说(22)邀请(23)值得(24)沿着原先(25)标记(26)到了(27)前往(28)打算前往(29)没有实现(30)不久2、答案:(1)代词,代指眼前的情景(2)代词,代指桃花源的人(3)衬音助词,无义(4)代词,代指这件事(5)副词,竟,竟然(6)副词,竟,竟然(7)介词,给(8)动词,作为(9)介词,向1、小河两岸几百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其他树,(树下)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2、(周围)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房前屋后)桑竹环绕,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村里不时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3、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就跟外界的人隔绝了。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12、愚公移山九上(战国/列子)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惩山北之塞(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甚矣,汝之不惠()(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河曲智叟亡以应(

)(6)惧其不已也(

)(7)无陇断焉(

)(8)吾与汝毕力平险()(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0)汝之不惠()(11)帝感其诚(

)(12)杂然相许(

)(13)固不可彻(

)(14)寒暑易节(

)(15)何苦而不平(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

四、文意理解。1、文中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答案:1.①苦于;②同“无”,没有。(3)同“慧”,聪明。(4)草木(5)亡,通“无”(6)停止(7)高大的山冈(8)险,险峻的大山(9)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10)聪明(11)被……感动(12)赞同(13)通(14)变换(15)愁,担心2.(2分)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3.(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2分)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4.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

语言、动作5.(2分)(1)在长江南岸;(3)在衡山南面;6.(2分)(答对1个要点2分,答对2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13、卖油翁七上(北宋/欧阳修)一、实词解释。善射()自矜(

)释担而立()睨之()颔之()忿然()轻吾射()()但手熟尔()()遣之()尝射于家圃()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徐以勺酌油沥之()()二、虚词解释。释担而立()久而不去()而钱不湿()笑而遣之()但微颔之()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三、选择题。1.下面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分)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C、去:睨之,久而不去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D、自:以此自矜自钱孔入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公亦以此自矜。5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五、内容分析。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一个成语概括)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答案:一、擅长夸耀放下斜着眼睛看点头恼怒的样子轻视射技只是罢了打发菜园子放箭慢慢地注入二、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表修饰音节助词凭借代这个道理三、DA四、1、看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的点头。2、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呢?译:我也没有别的(本领),只是手法熟练罢了。3、译:他自己也以这一点自我夸耀。4、译:于是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五、1、熟能生巧2、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14、秋水九上(战国/庄子)一、解释词语。秋水时至___________2、径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_4、欣然自喜_________________5、东面而视_________________6、不见水端_________________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________8、望洋向若而叹_________________闻道百_________________1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_________________11、轻伯夷之义_________________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文言虚词。1、于是焉_________________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_______________3、野语有之曰_________________4、少仲尼之闻_________________5、顺流而东行_________________6、东面而视_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吾长见笑与大方之家四、问答题。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你是怎样理解这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答案:一、(1)按时(2)直流的水波(3)通“辨”,辨别,辨明。(4)高兴的样子。(5)面向东(6)尽头(7)旋转,掉转(8)抬头仰望的样子(9)听说,知道(10)况且(11)认为----轻(12)长久、永远。二、(1)在这个时候(2)认为(3)代词,这样(4)助词,的(5)连词,表修饰(6)连词,表修饰。三、(1)在这个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胜美的东西全都在自己身上。(2)在这个时候,河伯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3)“听到过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4)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四、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最终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会被大方之家耻笑。变化的原因:其一,看到了北海的壮阔;其二,善于将黄河与北海,自己与海神作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其三,有自我批判的精神。2、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15、强项令七下(南朝宋/范晔)一、解释实词。大言数主之失()

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将何以理天下乎()驻车叩马()()宣悉以班诸吏()

后特征为洛阳令()以奴骖乘()因格杀之()欲箠杀之()臣不须箠()强使顿之()使宣叩头谢主()文叔为白衣时()威不能行一令()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妻子对哭()诏使者临视()二、解释虚词。因匿主家()因格杀之()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以头击楹()强使顿之()文叔为白衣时()宣悉以班诸吏()以宣尝为二千石()葬以大夫礼()三、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③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四、课文分析。1、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2、请简要概括董宣和汉光武帝的人物形象。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征于色,发于声

B、将何以理天下乎/以昭陛下平明C、宣悉以班诸吏/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D、敝车一乘/公与之乘答案:一、列举覆盖治理停留拉住全部分发特例征召陪乘击打用鞭子用鞭子打叩头认错百姓,平民施加捕捉打击发抖妻子和儿子亲临省视二、因为接着表转折凭借用音节助词做把因为按照三、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③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四、1、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2、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汉光武帝:开明、赏罚分明、知错就改、爱惜人才。16、黔之驴七下(唐/柳宗元)一、解释词语。1.好事者()2.庞然大物()3.慭慭然()4.大骇()5.远遁()6.船载以入()7.尽其肉()8.蔽林间窥之()()9、益习其声()10、又近出前后()二、重点文言虚词。1、船载以入()2、以为神()3、慭慭然()4、然往来视之()5、放之山下()6、计之曰()三、句子翻译。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四、文意理解。1、分别从老虎和驴的角度写出课文给你的启迪。从老虎的角度:从驴的角度:2、有同学说,文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答案:一、字词解释1.喜欢多事的人2.巨大的样子3.小心谨慎4.害怕5.逃跑6.用船7.吃光8.躲藏;偷看9.渐渐10、靠近二、重点文言虚词1、相当于“而”,不译2、把……当作3、……的样子4、然而,但是5、代词,代驴6、代词,代这件事三、翻译句子1、(老虎)渐渐走出来靠近驴,非常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2、老虎很害怕,远远地逃走了,认为(驴)将咬自己。3、(老虎)渐渐接近(驴),态度更加随便,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驴。四、1、从老虎的角度示例: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从驴的角度示例:毫无自知之明而又肆意逞强,必然自招祸患。2、不同意。老虎对驴的认识有个过程,起初害怕是因为以前没见过驴,后来经过细心观察,老虎逐步认清了驴子的真面目,最后轻易地把驴子吃掉。由此可见,老虎做事谨慎、勇敢机智,并非“胆小虎”。送东阳马生序九下(明代/宋濂)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明代散文家,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序在此指赠序,一种文体,赠言的意思,与“序言”有别。二、重点实词解释。(1)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买到)(2)假借:借。假:借(3)弗之怠(怠:放松,懈怠)(4)走送之(走:跑)(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苦于,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6)尝趋百里外(趋:快步走)(7)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满,充满)(8)未尝稍降辞色(降:减,减退)(9)援疑质理(援:引述质:询问)(10)俯身倾耳以请(请:询问,请教)(11)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大声斥责)(12)礼愈至(至:周到)(13)俟其欣悦(俟:等待)(14)负箧曳屣(负:背着,曳:拖着)(1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居室,支:通“肢”,肢体)(16)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沃灌:洗濯)(1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寄居,逆旅:旅馆,日:每天,再:两次(18)皆被绮绣(被:通"披",穿)(19)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20)右备容臭(容臭:香囊,臭:香料)(21)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22)略无慕艳意(慕艳:艳羡,十分羡慕)(2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供养,若:比得上)(2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县官:朝廷,官府,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2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冬衣,葛:夏衣,遗:赠送,接济,)(26)无冻馁之患(患:顾虑)(27)非天质之卑(天质:天然资质,卑:低下)(28)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29)撰长书以为贽(撰:写,书:信,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30)言和而色夷(夷:平和)(29)其将归见其亲也(亲:父母)(3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特意)三、文言虚词。以1.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3.以衾拥覆介词,用4.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5.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凭借之1.录毕,走送之代词,它(所借之书)2.当余之从师也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凡所宜有之书结构助词,的4.弗之怠代词,代抄书5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四、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我)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课后练习)(我)抄完后,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课文注释)(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课后练习)(我)寄居在旅店,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我)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课文注释)(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我求学时候的勤奋和艰辛就像这样。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课后练习)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比不上我那么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10.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课后练习)(马君则)写了一封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四、文意理解。1、选段1分别从哪些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致书之难,求师之难,奔走之难,生活艰苦2.第一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与勤奋。中心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顺序是分总式。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文中两处提到“不敢”,其中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谦和。4.文中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第一段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条件与同舍生的求学条件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生活艰苦、学习勤奋。第二段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条件与太学生的求学条件进行对比,突出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及求学信念之坚定,说明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不在于学习条件的好坏,关键在于用心专一的道理。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划粥而食、韦编三绝6.学完本文的启示。(任写两点)(1)要珍惜好条件,努力学习;(2)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3)苦难是试金石,只有战胜苦难的人才能成为人才;(4)要以读书为乐;(5)要尊重老师,虚心求教。《周公诫子》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诗外传》,作者是韩婴,西汉时期“韩《诗学》”开创者。周公,西周时著名的政治家。“诫”的意思是告诫,“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一语衍生出了成语握发吐哺,常用来比喻求贤若渴。重点实词。成王封伯禽于鲁(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2)子无以鲁国骄士(骄:怠慢,轻视)(3)又相天子(相:辅佐)(4)吾于天下亦不轻矣(轻:低微)(5)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6)守之以恭者,荣(守:保持,恭:素敬,谦逊有礼)(7)守以俭者(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8)守以卑者,贵(卑:低下,贵:地位显要)守以畏者(畏:通“威”,威严)(10)聪明睿智(聪明: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11)守之以愚者,哲(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12)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13)由此德也(由:奉行,遵从)(14)亡其身者,桀、纣是也(亡:使┉灭亡是:这样)文言虚词。于成王封伯禽于鲁(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在)之周公诫之曰(代词,代伯禽)吾,文王之子(结构助词,的)守之以恭者(代词)以子无以鲁国骄士(介词,因为)守之以恭者(介词,用)句子翻译。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你去了后,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吾于天下亦不轻矣。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低微的了。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样,我还(常常)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吐出口中含嚼的食物,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持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荣华显贵。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用浅陋来保持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是一种聪明.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贵为君王的人,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使自身灭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课文内容。六德是指恭,俭,卑,畏,愚,浅。核心词是谦字。周公的形象:礼贤下士、教子有方、严慈相济、大智若愚。首句的作用:交代诫子背景,突出诫子的重要性、必要性。尾句的作用:反问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总结突出中心论点句。本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你从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试结合自身谈谈收获。(围绕六德,围绕“谦”谈)例: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重视人才。(再结合自身谈)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中心论点句)国君只有做到谦虚谨慎,才会礼贤下士,广揽人才,才会励精图治,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谦德的重要性)8.周公诫子的技巧及效果怎样?一是现身说法,让儿子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二是引用古代圣言,让儿子明白谦虚的含义,明白该怎样具体去做;最后还举出桀纣亡国亡身的反面例子,加以警示。周公这番话入情入理,语重心长,效果很好1.伤仲永(七上)(北宋王安石)一.实词解释。伤仲永(为﹍感到惋惜)世隶耕(隶属,附属)未尝识书具(不曾,从来没有)父异焉(对﹍感到惊异)借旁近与之(邻居)即书诗四句(写)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团结)传一秀才观之(读书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写好)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值得看)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纷纷把﹍当宾客对待)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花钱请(仲永题诗))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牵,拉谒:拜访)从先人还家(跟从)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符合)泯然众人矣(消失)二.文言虚词。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代词,代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代这件事)余闻之也久(代词,代方仲永的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并自为其名(代词,代方仲永写的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方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诗)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仲永)父利其然也(代词,那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于舅家见之(介词,在)泯然众人矣(﹍的样子)三、翻译句子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题上自己的名字。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