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典题解码对标高考]典题再做一、(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典题解码对标高考]典题再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手法的理解赏析。B项,“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原文是说,老病之身,无可消愁,只有拿着你的诗来消遣度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二、(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二、(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中的“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题目中的“见寄”意为“寄给我(所作诗歌)”,可见皮日休并不是“与外界不通音讯”。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表达了三、(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三、(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答案
B
解析
B项前半句表述正确,本诗第一句“自古功名亦苦辛”即有此意;而后半句“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表述与原诗内容不符,原诗没有表达这个意思。原诗第二句“行藏终欲付何人”的意思是“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答案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6.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答[自我评价]答题分数统计
错误原因分析
考查要点落实明确各题的考查点(是□
否□)答案符合答题要求(是□
否□)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步骤(是□
否□)知识盲点标记
[自我评价]答题分数统计
错误原因分析
考查要点落实明确各题名师解码一、选材上: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从选材看,高考命题选用的诗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诗人的作品,包括一些众所周知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等。这些诗歌涉及山水田园、赠酬唱和、托物言志、借事抒怀、登临怀古等不同题材,歌颂亲情友情,赞美劳动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名师解码二、命题上:以理解为前提,以鉴赏为重点,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一直比较固定,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选择题一般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手法技巧的赏析,四个选项,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对诗歌的标题、正文进行分析鉴赏。选择题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还涉及和课内名篇的比较鉴赏。主观鉴赏题,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方面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从目前的命题情况看,试题采用小切口、深挖掘的手法,意在打破固定的答题角度或答题模式,考查考生在特定要求下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和分析评价能力。二、命题上:以理解为前提,以鉴赏为重点,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任务一形象与情感——全面把控,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密不可分,鉴赏分析形象,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也要关注作者塑造的形象。形象题和情感题是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题型,需要给予充分关注。任务一形象与情感——全面把控,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必备知识建构][必备知识建构][关键能力突破]问题一形象特点,理解偏颇【例1】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关键能力突破]问题一形象特点,理解偏颇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从教材寻思路在《登高》一诗中,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角度提示对杜甫形象的分析,既要注意时代背景,又要关注诗人的性格特征,更要注意作品表达的内容。参考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个老病穷愁而又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形象。首联和颔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风急天高,萧条悲凉,显示了诗人的孤单穷愁、人生迟暮;后两联直抒胸臆,感慨自己漂泊万里、疾病缠身,表达出思家思亲、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精准抢分四个角度入手,避免形象理解偏颇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借助诗题、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诗歌形象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作铺垫。尤其是诗歌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诗题中常见的“怀古”“送”“咏”等,而诗歌后面的注释为理解与分析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流露。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的时机而痛心。精准抢分3.抓细节,凸显精神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4.抓技巧,抽取形象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用典、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3.抓细节,凸显精神思维流程
看标题从题目看,这是一首
诗。咏赞的对象是“苦笋”。这类诗往往采用
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独特感受或某种情感。
赏景物在这首诗中,直接写苦笋的是:“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由此可知,苦笋的特点是:
。
抓细节诗人用“
”这一细节,写自己从粗劣的饭食中看到苦笋时的惊喜。于是诗人由此展开联想,写出了苦笋的特点,并由此联想到与苦笋特征相似的魏征。
抓技巧这首诗采用了
的手法,由物及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将魏征与苦笋相比,认为两者相似,魏征正如个性耿介的苦笋;两者节操相似,性格鲜明。
咏物
托物言志洁白鲜嫩,出土有节;生性正直耿介,与众不同;抱守清苦节操,与生俱来忽眼明联想和类比
re思维流程看标题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诗。咏赞的对象是“[满分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满分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问题二景物形象,不明意境【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听郑羽人弹琴
李
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问题二景物形象,不明意境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从教材寻思路杜甫《蜀相》一诗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角度提示对景物形象的分析,不仅要注意写了什么,还要注意为什么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颔联描绘了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景物色彩鲜明,音韵响亮,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自春色”“空好音”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绪,反衬出诗人心中寂寥,与颈联写诸葛亮卓绝千古的功绩形成反衬,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思与凭吊之情。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精准抢分避免意境不明“三步法”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温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构成。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生、“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关键在于对意象(景象)的分析。精准抢分“三步”具体包括:第一步:找意象,组画面。即看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共同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二步:抓特点,联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的特点决定了意境的特点。第三步:明情感,析作用。意境是为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营造的,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要与诗歌的情感相联系。“三步”具体包括:思维流程
找意象组画面诗歌的颈联选取了
和
两个意象。草中鸣虫此时已
,松顶仙鹤也
。
抓特点联意境小虫万籁俱寂,仙鹤因琴声而惊,很好地显示了“秋月空山寂”的
之境。
明感情析作用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听人弹琴,因琴声“感浮华世”“怜太古情”,产生了
。
草间鸣虫
松顶惊鹤万籁俱寂惊于琴声而欲飞离清幽思古之幽情[满分答案]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为抒发思古之情作铺垫。思维流程找意象组画面诗歌的颈联选取了和问题三情感概括,要点不全【例3】
(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问题三情感概括,要点不全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从教材寻思路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含有八个意思,它各指的是什么?试简要分析。角度提示情感概括分析,要注意情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参考答案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悲凉怅感之情,融入一联高阔雄浑的对句之中,感人至深。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精准抢分用好“三策略”,防止情感概括不全要对作者情感全面把握,就要从诗歌描写的具体意象、物象、事件等角度进行逐句细致分析。具体可运用三策略: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诗句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要依次进行分析,若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片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对几个层次的情感进行概括或分析。精准抢分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更深一层的情感内涵。答题时,要多方联系,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要点。3.双向分析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的句子也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分析时注意兼顾两个方面。2.多方联系思维流程
切分层次题目要求分析最后两联表达的情感,因此要对这两联所写的内容进行细致分层。这两联共四句,每句可视为一层。其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分别是“
”“
”“
”“
”“
”。
多方联系诗歌最后一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
,“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
;“忽逢佳士得朱轮”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治理者到来的期待和欢迎,也是诗人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
双向分析“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是诗人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又表达了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常恐
忽逢殷勤惆怅最忆沈康沈康的到来思维流程切分题目要求分析最后两联表达的情感,因此要对这两联[满分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满分答案]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对常州问题四情感理解,牵强附会【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织
妇
叹
戴复古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问题四情感理解,牵强附会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义。(6分)从教材寻思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恍惊起而长嗟”一句,从诗歌的有关内容看,诗人“长嗟”的是什么?角度提示情感理解,既要重视写了什么,还要注意诗人的秉性和所处的时代;要避免浮于表层,牵强附会。参考答案
①美好梦境的短暂,神仙境界的瞬间即逝。(忽魂悸以魄动)②由梦境跌落到现实,产生的巨大人生反差。(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③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义。(6分)精准抢分学会三技巧,防止情感理解牵强1.立足内容,整体考虑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一联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2.抓住情语,探明情源情语,即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一般出现在首尾句、标题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因为抓住了它,就明确了情感的方向和基调;有的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描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用典的词语,表情态、语气的词等,抓住这些词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犹如拨云见日,情感显露无遗。精准抢分情语定调后,就要进一步探寻作者喜怒哀乐的原因。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部环境(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和作者自身(身体、人生遭遇、理想抱负等)两种。这些都可从诗句中找到,或从注释中得到暗示。3.打破定式,深入分析有些考生在回答情感题目时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这样的思维定式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具体分析。情语定调后,就要进一步探寻作者喜怒哀乐的原因。作者情感产生的思维流程
立足内容,整体考虑诗歌的大意是:
。
抓住情语,探明情源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紧紧围绕
着墨,层层递进,对比鲜明:“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通过劳作的重复性、紧张性,表现了诗人叹织妇所忙,叹织妇所苦。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织妇之勤。“输官”“赎典”“愁杀我”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纳,丝还没有下车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当的东西。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穿着布衣裳。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织妇的勤与贫
re
re
re
re
re思维流程立足内容,诗歌的大意是:抓住情语,全诗以第一人称来打破定式,深入分析织妇的悲叹,不全在“输官”,不全在“赎典”,也不全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因而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打破定式,织妇的悲叹,不全在“输官”,不全在“赎典”,也不全[满分答案]
①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不在“赎典”,也不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遇。②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年到头“为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缎,穿的却是“布衣”,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公。[满分答案]①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纠偏补弱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归雁二首(其一)
杜
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纠偏补弱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铺垫。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的故乡,这是作者的虚笔。C.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答案
D
解析
D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错误,“系书”是虚写,不是实写。“系书”,系帛书,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系书元浪语”一句意指诗人欲写信让大雁传递而不敢随意乱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答案(2)对点题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6分)答案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2)对点题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6分)答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②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③吴公: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治平为天下第一”。④三川:指洛阳。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答案
B
解析
B项,“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错误。结合“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狂来酒寄身”分析,“嵬峨”是侧倾不稳,形容醉态。答案B(2)对点题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答案
诗歌描绘了诗人站在天津桥上看到的一幅清新画面:经夜的雨,将天津桥洗刷得干干净净,没有了泥土和灰尘。雨后初晴,太阳升起,迎接早夏的到来;直到夕阳西下,诗人散淡而归。(2)对点题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答案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水边偶题
罗
隐①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穷似丘轲②休叹息,达如周召③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④最有才。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②丘轲:孔丘、孟轲。③周召:周公、召公。④蒙邑先生:庄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水之“无情”反衬人的有情,以水边“花好”反衬人心情不好。B.颔联抒写人生感慨——只知道事物一个个从眼前离去,没有发现变老是从头上开始的。C.颈联用典,抑郁之情以旷达出之,使诗中感情不至过于低沉压抑,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借对庄周的称赞含蓄地表达了对弃世绝俗、隐逸山林的向往之情。答案
D
解析
D项,“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运用的不是反问,应是设问。(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答案(2)对点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答案
①对造化无情、人生失意的感伤。②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叹息。③对世事无常、穷达成空的慨叹。④对弃世绝俗、隐逸山林的向往。(2)对点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答案①对造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献始兴公[注]时拜右拾遗
王
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注始兴公:即张九龄。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便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C.“匹夫”“贱子”是作者的谦称,“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
B
解析
B项,使用的是借代手法而非比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2)对点题本诗前半部分表现作者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6分)答案
不矛盾。①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高、守仁的节操。②所拜求之人具有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君子风格。③作者以此希望得到公平对待,以施展才华,而非屈从私心。(2)对点题本诗前半部分表现作者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任务二技巧与语言——熟知手法,品味语言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怎么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词)人不懈的追求,也是考查考生鉴赏水平高低的重要角度;二是技巧上,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更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任务二技巧与语言——熟知手法,品味语言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必备知识建构][必备知识建构]问题一手法技巧,分类不清【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霁
张
祜垂老归休意,栖栖陋巷中。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滴幂侵檐露,虚疏入槛风。何妨一蝉嘒,自抱木兰丛。问题一手法技巧,分类不清本诗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从教材寻思路李白《蜀道难》一诗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角度提示关注“描写”二字,从描写的类型思考答题的角度。参考答案
①细节(动作)描写。“扪”“历”“以手抚膺”等动作细节,生动地刻画出攀登者在历经蜀道时的艰难,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高。②神态描写。“仰胁息”“坐长叹”,形象地描绘出攀登者疲惫至极的神态,向上攀登时,仰面朝天,呼吸困难;攀登一段路程,疲累倦极,颓然坐地,唉声长叹。本诗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精准抢分三步鉴赏,首先辨清手法第一步:明技巧分析诗歌表达方面的特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③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④结构技巧:照应、铺垫、抑扬等。精准抢分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这一步可省略。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第三步:析效果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解题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仅在此说明,下文不再赘述。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这一步可省略。思维流程
明技巧题干已经明确“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因此要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颔联。释运用“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写的是主客两人边饮酒边下棋的情景,“暗灯”“残语”“棋子”“酒瓶”是
描写,“落”“空”既有
,也有
,动静结合。
析效果细节描写,生动地呈现出
;静态的景物和下棋的动作,显示了
,也是诗人
心理的表现。
细节
动态静态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心境环境之静空寂思维流程明技巧题干已经明确“颔联”“在描写上富有特色”,因[满分答案]
①细节描写。颔联写室内人物活动,是主客两人边饮酒边下棋。这里将“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这些细节组合,呈现原生态生活的质感,非常逼真动人;凸显出场景枯淡至极,极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暗灯”“酒瓶空”是静态描写,前者说明室内光线昏暗,后者说明对局时间已经很长,但尚无结束的迹象;“棋子落”“残语”是动态描写,前者写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楚,后者则是主客之间偶尔发生的对话,可见两人都很沉默寡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晚年那种“万事皆空”近似“禅定”的心态。[满分答案]①细节描写。颔联写室内人物活动,是主客两人边饮问题二手法技巧,术语滥用【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①堕洲渚。黄芦低摧雪翳②土,凫雁静立将俦侣。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注①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②翳:遮掩。问题二手法技巧,术语滥用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从教材寻思路在《蜀道难》中,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角度提示诗人为表现蜀道难,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还有诗人的直接议论。答题时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要恰当使用“正面”“侧面”“烘托”这些手法和表达效果的术语,不可滥用。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①正面描写。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地描写出青泥岭的山高路险。②侧面烘托。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用善飞的黄鹤、善于攀援的猿猴“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了蜀道难以翻越;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用子规“啼”“愁”表现阴森景象,渲染可怖气氛,侧面表现蜀道艰险。③直接议论。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用反问的语气,直言蜀道之“险”。诗歌一唱三叹,反复铺陈描写,收到了惊悚人心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精准抢分分清三种术语,避免混用滥用鉴赏诗歌的手法技巧,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鉴赏术语。这些术语,不可不用,也不能混用滥用,可从下面三个角度大致分类:(1)手法类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2)情感类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3)效果类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近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孤高脱俗等。精准抢分思维流程
明技巧题干问“是如何表现”的,因此要从
的角度思考。结合题目《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可知,这是一首
的诗,故可以从绘画的技巧、观画的感受等角度体会。
释运用开头两句“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是
,表现了诗人对惠崇绘画技巧的赞许。中间四句是
,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的境界,为正面描写,表达了观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两句再跳出画面,写画面让诗人回忆起亲身经历的景象,这里含有诗人欣赏画作时所引起的审美的艺术联想,同时说明了画家的笔情墨意。
析效果作者通过上述手法,表现了惠崇画技的高超,表达了对惠崇的赞许。表现手法
欣赏绘画直接抒情描写思维流程明技巧题干问“是如何表现”的,因此要从[满分答案]
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强调了他的突出地位,表现了画技的高超。②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正面描摹:中间四句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作的特点,从色彩运用、构图技法等方面显示出画技的高超。③通过观者的感受侧面烘托:观画后诗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④最后两句写这幅画唤起了诗人对昔日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的联想。[满分答案]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画史上问题三语言赏析,遗漏要点【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
尽
韩
偓①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问题三语言赏析,遗漏要点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从教材寻思路在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诗歌的颔联十分精美,请加以赏析。角度提示赏析诗句,首先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及运用的手法,然后关注作者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
①对偶工整。“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极言阴晦萧森之状。②虚实结合。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吐蕃入侵,边关告急,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③寓情于景。这两句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精准抢分从四个角度入手,避免语言赏析遗漏要点1.内容角度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2.手法角度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精准抢分3.位置角度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作用。4.情感角度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对诗句的赏析,一定要关注表达的情感,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3.位置角度思维流程
内容角度颔联两句的意思是:
。
手法角度这两句
,浮花、别涧、断云、孤村,景物之中融入诗人无所皈依的身世之感;同时用细水、浮花、断云
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
位置角度这两句是诗歌的颔联,前句写落花随水流入山涧,是典型的暮春之景,照应了
。
情感角度春尽时凋零的景物均带有凄清的色彩,烘托诗人悲凉情绪,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悲。(从注释看)
涓涓的水流载着落花流入别涧,阴云带雨飘入那远处孤村
寓情于景
象征
题目
re思维流程内容颔联两句的意思是:手法这两句,[满分答案]
①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涓涓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流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南方暮春时节典型特征的景象,传达出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浮花、别涧、断云、孤村,景物之中融入诗人无所皈依的身世之感,也写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悲。②象征手法。漂浮于水面的落花和随风带雨的断云正是漂泊无定的诗人的象征。③语言精妙。用“细”“浮”“断”“孤”来修饰“水”“花”“云”“村”,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诗人的悲凉情绪。④照应题目。前句写落花随水流入山涧,是典型的暮春之景,照应了题目。[满分答案]①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涓涓的水流载着落花漂问题四赏析风格,胡乱拼凑【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生
查
子
[晚唐]无名氏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问题四赏析风格,胡乱拼凑结合晚唐词风,浅谈该词的词风及语言特色。(6分)从教材寻思路杜甫的诗歌有“沉郁顿挫”的特点,请结合《登高》一诗简要赏析。角度提示“沉郁”指的是情感,“顿挫”指的是语言。赏析风格要抓住语言、情感分析。结合晚唐词风,浅谈该词的词风及语言特色。(6分)参考答案
(1)《登高》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在如下三点:①内容上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②情感上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急迫陡绝,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可以揣摩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③表达上迂回含蓄。《登高》中,作者悲郁深沉而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2)《登高》在语言上具有“顿挫”之美。①音节上铿锵洪亮。无论是节奏、声韵,还是对仗,产生的音乐美令人叹为观止,可令人体味诗人困苦惆怅的心境。②用词上精练警策,如诗中的“萧萧”“滚滚”写形状物,气势开阔宏大,悲凉慷慨。参考答案(1)《登高》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在如下三点:①精准抢分风格赏析,牢记知识,抓住细节1.牢记相关知识(1)派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2)诗歌的语言特点:平实、瑰丽、清新、豪迈、明快、含蓄、淡雅和沉郁等。(3)作者的语言特点:白居易的平实通俗、温庭筠的瑰丽香艳、陶渊明的朴素平易、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绮丽精工、王维的清新淡雅、杜甫的沉郁顿挫等。(4)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静,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等。精准抢分2.防止语言风格分析出错的三个细节(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通过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比如“长”“远”“旧”“新”等形容词只是客观表述描写对象的特点,没有华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语言风格质朴平实。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等,能体现出语言风格。色彩的浓艳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色彩的素净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比如杜甫的《登高》,诗中的“萧萧”体现了景物色彩的萧条,以此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应该是沉郁的。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能体现语言风格。比如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2.防止语言风格分析出错的三个细节(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擅长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语言风格;又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体现清淡自然的诗风。(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明丽清新的。(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思维流程
表达技巧本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戴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词句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弓,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思维流程表达本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戴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语言风格晚唐时期,艳体曲笔逐渐笼罩了整个词坛,所谓“艳体曲笔”就是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以寄托身世之感。但本词没有晚唐那种“用语华丽”“风格柔靡”的特点,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激越高昂的风格。该词语言通俗易懂,词风朴实自然,手法浅显明白。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豪之气。语言晚唐时期,艳体曲笔逐渐笼罩了整个词坛,所谓“艳体曲笔”就[满分答案]
①晚唐诗词多描写爱情生活,抒发相思离别,语言华美典雅,风格柔靡绮丽。《生查子》虽作于晚唐,却没有晚唐萎靡的词风,展现出的是高亢激越的风格。②本词语言朴素无华,上片仅仅使用了三个数量词,三个名词,便表现出一位豪放的将军形象,体现出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满分答案]①晚唐诗词多描写爱情生活,抒发相思离别,语言华[纠偏补弱训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纠偏补弱训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
D
解析
D项,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没有对家国的慨叹。答案D(2)对点题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分)答案
①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诗人的无奈。②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2)对点题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著绯[注]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注著绯:穿红色的官服。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对其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真挚表达了因友人升迁而生的欣喜之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
C
解析
C项,“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错,尾联“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的意思是不惑之年就官至行军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行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答案C(2)对点题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
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2)对点题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秋晚舟泊桐江
赵
湘①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注①赵湘:祖籍南阳,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任庐江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现存严子陵钓台遗迹。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讲究炼字,一个拟人化的“倚”字赋予夕阳以生命和丰富的情感。B.诗人面对静谧悠然的秋景,不禁羞于为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C.颈联采用剪辑拼贴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D.本诗和杜甫《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借助描绘古迹,表达感情。答案
B
解析
B项,理解有误,这首诗理解的难点在“羞为客”,“羞”在诗句中应理解为“尝到……滋味”,“羞为客”指的是深深体味到客居他乡的滋味。诗眼是“乡心旅思”,点明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是思乡的心情和羁旅的愁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2)对点题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
①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视听结合,描述萧瑟的芦苇、凄清的笛声两个意象,增加了抒情效果;③以景结情,言已尽而意无穷。(2)对点题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①直抒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①
苏
轼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②知。注①这首诗写于熙宁七年杭州通判任上。是年苏轼与毛、方二人同游西菩寺,作此诗。②取次:任意、随便。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的山水之乐,又抒发其心中感慨。B.第一句移步换景,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奇妙美景的敏锐观察力。C.第三句承上句的“石瘦”写两山,两峰屹然,白云浪涌,其情景便如同那白云自己占领了东、西二岭。D.第三、四句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使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答案
B
解析
B项,“移步换景”说法不妥。“足未移”三字说明观察点并没有变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答案(2)对点题本诗的“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
①诗人在闲游寺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甜的柑和桔。②作者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较实物更为浓艳而鲜明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③入胜境而观奇景、美景,将诗人游寺之乐衬托得淋漓尽致。(2)对点题本诗的“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广受后世任务三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知人知言,知体知法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题涉猎面广,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各个层面。因此,从知人、知言、知体、知法的角度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技巧和情感,并且能够课内课外对比分析,是重要的解题思路。任务三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知人知言,知体知法诗歌的综合[必备知识建构][必备知识建构][关键能力突破]问题一不能正确解读诗意【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
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②。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注①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与任右补阙(居右署)的岑参同为谏官。②紫微:星官名,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关键能力突破]问题一不能正确解读诗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述作者与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入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B.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C.颈联承前两联,一个“悲”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D.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精准抢分读懂诗家语,避免误读诗1.了解诗句理解的常见障碍(1)语言理解障碍:省略、语序、词类活用、词义解读等。(2)文学欣赏障碍:修辞(用典)、意象等。(3)文化传承障碍:节气文化、礼仪文化、官场文化、民俗文化(婚姻爱情文化)等。精准抢分2.读懂诗家语的“四步法”(1)推敲字词。标注名词(古诗词“意象”),查找动词或形容词;落实文言词类活用,猜想关键词的语境义;把古诗词当成文言文来读。(2)补充内容。补出古诗词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和留白等。(3)调整语序。还原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移位等;调整因合辙押韵而颠倒的词序、句序。(4)整合诗句。前后连缀,解读为意思完整通顺的语句,一般包含时、地、景、物、人、事(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2.读懂诗家语的“四步法”思维流程
选项比对分
析A.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联步趋丹陛”,同行入朝;“分曹”,分署。首联叙述作者与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入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B.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随……入”“惹……归”,没有体现“为国尽忠”的意思。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C.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白发”“悲花落”“羡鸟飞”,直抒胸臆。颈联承前两联,一个“悲”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D.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无阙事”“谏书稀”与“无一字补”相通。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思维流程选项比对分析A.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联步趋答案
B
解析
B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村年度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教案3-模块3 3.3 大数据工具
- 中班秋季安全教育教案20篇
-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课时7 七年级 Unit 7 2025年中考英语(仁爱版)一轮复习基础练(含答案)
- 【中考考点基础练】阶段训练三 第11~15章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广东)(含答案)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实验:探究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课件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13-2018年中国噻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码彩激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感应擦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治指南.
-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 营销总监绩效考核表(完整版)
- 电除尘拆除施工方案
- 线材基础知识
- 灌浆平洞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房屋修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
- 派尔科化工材料(启东)有限公司年产75500吨年合成材料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IQ测试题和答案
- 6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