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教学大纲PAGEPAGE38第一章刑法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刑法的概念和性质2、了解刑法的任务3、了解刑法的体系课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新中国的刑法发展史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在我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规范。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有两层含义:(一)刑法的阶级本质刑法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刑法的阶级本质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我国刑法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法律武器。(二)刑法的法律性质与其它实体法律部门相比,刑法在法律体系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所保护的利益更为重要;其二,刑法的强制性和制裁内容更为严厉。第二节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惩罚方面,二是保护方面。二者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刑法任务的内容的具体内容: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4、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安定的政治局面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一)刑法体系的概念(二)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三)但书的规定二、刑法的解释(一)刑法解释的概念(二)刑法解释的效力:1、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2、非正式解释:文理解释、伦理解释。复习思考题:1、论述刑法学的发展简史。2、我国刑法保护的内容是什么?3、刑法解释有何必要性?4、论述我国刑法的组成与结构。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基本原则范围的界定;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深刻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基本准则。新刑法确定了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相适应原则。二、刑法原则的意义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罪刑法定原则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第三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体现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复习思考题:1、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是什么?2、试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演变。3、试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具体体现。4、试述刑法中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什么?5、罪责刑相适应与罪刑相适应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以便正确处理不同地域、不同人和不同时间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本章应重点讲授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和刑法的溯及力。难点在于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属地主义;属人主义;保护主义;普通主义。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五、我国刑法的普通管辖权第二节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的生效时间二、刑法的失效时间三、刑法的溯及力(一)刑法溯及力的含义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二)刑法溯及力的原则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三)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复习思考题:1、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问题采用了那种原则?2、我国刑法中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第四章律师的执业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基本要件及其意义。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本章讲授的重点内容是犯罪概念及其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类(一)形式概念(二)实质概念(三)实质与形式馨香统一的概念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三、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基本特征(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刑事违法性(三)应受刑罚惩罚性第二节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就是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二)犯罪构成要件(三)犯罪构成要件法定性二、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一)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依据;(二)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三)为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提供法律保障。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复习思考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研究犯罪构成有何意义?3、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有何关系?第五章犯罪客体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作用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一、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二、犯罪客体的意义(一)有助于认清犯罪的本质,便于确定刑法打击犯罪的重点;(二)有助于认定犯罪的性质,科学地划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有助于评价分则危害社会的程度,正确把握刑罚的轻重;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刑法学理论按照犯罪侵犯的社会关系范围的大小的不同,把犯罪客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一、犯罪一般客体犯罪的一般客体,又称犯罪的共同客体,是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的整体。二、犯罪同类客体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三、犯罪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一)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二)主要客体、次要客体和随机客体(三)物质性客体和非物质性客体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概念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一)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二)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三)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一)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复习思考题:1、区分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的意义和作用。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其因果关系的含义和意义。课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2、行为的概念、特征3、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4、构成不作为的条件5、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观方面是描述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一)客观性(二)具体性(三)多样性(四)法定性二、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系;(三)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要件;(四)有助于正确量刑;第二节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识或意志,危害社会的行为。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一)作为(二)不作为第三节危害结果一、刑法中危害结果的含义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被告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狭义的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依据之一。二、刑法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一)以对直接客体造成特定的物质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二)以发生严重的物质损害结果作为罪与非罪的标准;(三)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物质性严重后果的危险性,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四)以物质性损害结果轻重作为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的标准。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二、因果关系的相对性;三、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四、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五、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六、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七、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八、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条件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是少数犯罪的构成要件,对其他犯罪可能影响其量刑。一、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危害行为具有那几个方面的特征?2、什么是不作为犯罪?3、刑法因果关系具有哪些特征?第七章犯罪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和程度,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课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犯罪主体的概念及分类2、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和程度。3、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4、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主体的概述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可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二、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一)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二)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三、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研究犯罪主体问题,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中辨认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一)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三)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第三节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一、刑事责任年龄(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意义(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二、精神障碍我国刑法规定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的三种情况: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三、生理功能丧失我国刑法规定关于聋哑人和盲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宽处理。四、生理醉酒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三、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第五节单位犯罪一、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可以由单位构成的公司、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犯罪。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内部人员实施的犯罪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三、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复习思考题:1、刑事责任中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何区别?2、我国刑事责任能力按照程度大小分为哪几类?3、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4、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2、犯罪故意及其类型;3、犯罪过失及其类型;4、行为人在法律上和实施上认识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念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以及犯罪目的和动机。罪过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犯罪的主观方面与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对立的统一罪过在刑法规定的犯罪中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第二节犯罪故意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及类型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二、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三、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四、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存在的范围:1、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2、行为人为了实现一个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严重后果的发生。第三节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及类型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可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一)过于自信的过失;(二)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一)认识因素有所不同;(二)故意因素上有重要区别;第四节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一、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的概念意外事件,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行为人不是因为故意或过失,而由于行为人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过错,因而不能构成犯罪。(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二、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因为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不可抗力因行为人缺乏罪过的意志因素而不构成犯罪。第五节犯罪目的和动机一、犯罪目的和动机的概念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犯罪目的。犯罪动机,是指刺激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起因。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将犯罪目的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查明行为人是否有此特定的动机,是正确定罪的关键。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犯罪目的源于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前提。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动机则一般不影响定罪。第六节认识错误一、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其类型刑法意义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可分为两种:一是行为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一是行为人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二、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或应当受到怎样的处罚的不正确理解。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三、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如果不涉及犯罪构成要件方面的事实问题,不影响行为的刑事责任。复习思考题: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3、什么是意外事件?4、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有何关系?5、什么是刑法意义上的认识错误?第九章正当行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要件以及二者的异同;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掌握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其刑事责任。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2、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要件3、其他非法定正当行为。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一、正当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正当行为,又称排除危害性行为、阻却违法性的行为。是指某一行为形式上看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基于某种特殊情况实质上没有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二、正当行为的种类正当行为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履行职务的行为;业务行为;执行命令行为;以及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但在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第二节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要件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所实行的必要限度内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在起因上,必须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性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二)在时间上,必须在不法侵害已经存在或迫在眉睫并且尚未结束的情形下才能实行防卫;(三)在防卫对象上,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四)在主观条件上,防卫人实施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它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五)在限制条件上,正当防卫不能超出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需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二、特殊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我国刑法对特殊防卫权的规定。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而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的情形。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酌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三节紧急避险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要件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在起因上,必须出现了现实的、客观存在的危险状况;(二)在时间上,必须是危险已经发生但尚未结束;(三)在对象条件上,只能损害较小合法利益;(四)在限制条件上,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五)在主观条件上,行为人实施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六)在限度条件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此外,为了避免本人所遭受的危险,不适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共同点:二者目的相同,性质相同,责任原则相同。区别点:二者的危险来源不同,损害的对象不同,限制条件不同,行为的限度不同,主体限制不同。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行为。避险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正当防卫?成立要件是什么?2、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要件是什么?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第十章犯罪停止状态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形态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犯罪预备的概念、成立条件;3、犯罪未遂的概念、成立条件;4、犯罪中止的概念、成立条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停止形态的概述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纵向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可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两种基本类型。二、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具体形态。由于不同的犯罪形态体现了行为的不同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刑法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原则。第二节犯罪既遂一、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完全具备构成某种犯罪所必需的要件的一种犯罪形态。是否完全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是区分犯罪既遂与其它犯罪形态的标准。二、犯罪既遂的类型及既遂犯的处罚原则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结果犯、行为犯、举动犯、危险犯都是典型的犯罪既遂形态。对于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规定的该罪条文的法定刑处罚。第三节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及其特征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状态。特征是:(一)客观上实施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二)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行为人没有着手实行犯罪犯罪行为停留在预备阶段是由于行为人不能控制的原因所致未二、犯罪预备行为的表现形式(一)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的行为;(二)其它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三、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第四节犯罪未遂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其特征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未能完成犯罪;(三)未能完成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二、犯罪未遂的类型(一)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第五节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二、犯罪中止的特征(一)时空性;(二)自动性;(三)彻底性;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复习思考题:1、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那几种?2、什么是犯罪预备?3、什么是犯罪中止?4、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有何区别?第十一章共同犯罪形态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和形式;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课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2、主犯的概念、种类、刑事责任承担方式;3、从犯的概念、种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4、胁从犯的概念、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5、教唆犯的概念及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其构成要件是:(一)犯罪主体上,必须为二人以上。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自然人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二)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三)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二、共同犯罪的认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不是共同犯罪单方故意与单方过失行为共同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两人以上的人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反组,不构成共同犯罪事前未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三、共同犯罪的形式(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四)一般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第二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一、主犯及七刑事责任(一)主犯的概念和种类(二)主犯的刑事责任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一)冲犯的概念和种类(二)从犯的刑事责任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一)胁从犯的概念和种类(二)胁从犯的刑事责任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一)教唆犯的概念和种类(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共同犯罪?其构成要件是什么?2、什么是必要共同犯罪?3、共同犯罪人分为哪几类?各自应当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第十二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和特点;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各刑种的概念、内容和适用对象;理解我国刑罚中的死刑适用标准、适用程序;了解我国刑罚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和适用条件。课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重点:1、主刑的种类,及刑法的具体规定2、附加刑的种类,及刑法的具体的规定。3、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种类。教学内容:第一节刑罚的体系一、刑罚体系的概念刑罚体系是指刑法所规定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我国刑法分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二、刑罚体系的功能、结构三、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第三节主刑一、主刑的概念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附加适用。二、主刑的种类我国刑罚规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第三节附加刑附加刑一般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有的也可以独立适用。我国刑罚规定的附加刑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一、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二、非刑罚处理方法与刑罚的关系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赔偿经济损失;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复习思考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那几种?2、什么是附加刑?我国刑罚规定的附加刑有那几种?3、什么是非刑罚处罚方法?第十三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了解各种非重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掌握各种重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概念、特征和处罚标准;理解认定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时应当注意的各种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特征;重点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和处罚原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案例讲授,突出重点。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特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种类;各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所包含的具体罪名。第二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一、本章重点犯罪(一)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认定故意杀人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李书福案件的讨论。故意杀人罪的处罚。(二)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罪的特征;认定故意伤害罪需注意的问题;故意伤害罪的处罚。(三)强奸罪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强奸罪的构成特征;认定强奸罪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奸罪的处罚。理论的热点——婚内强奸问题。(四)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处罚。(五)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非法拘禁罪的处罚。(六)绑架罪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出于其他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绑架罪的构成特征;认定绑架罪需注意的问题;绑架罪的处罚。(七)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特征;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需要注意的问题;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处罚。(八)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罪的构成特征;认定诬告陷害罪需要注意的问题;诬告陷害罪的处罚。(九)刑讯逼供罪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罪的构成特征;认定刑讯逼供罪需要注意的问题;刑讯逼供罪的处罚。(十)破坏选举罪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选举罪的构成特征;认定破坏选举罪需要注意的问题;破坏选举罪的处罚。(十一)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构成特征;认定重婚罪需要注意的问题;重婚罪的处罚。(十二)破坏军婚罪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破坏军婚罪的处罚。(十三)虐待罪虐待罪,是指采用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等手段,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从肉体、精神肆意摧残、折磨,情节严重的行为。虐待罪的构成特征;认定虐待罪需要注意的问题;虐待罪的处罚。二、本章其他犯罪扼要介绍下列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罚:过失杀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猥亵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非法搜查罪;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员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民族歧视罪;遗弃罪;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拐骗儿童罪等。第十四章侵犯财产罪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侵犯财产罪的概念、特征和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家具合同范本
- 2024房地产项目员工协议范例
- 2024建筑项目直接施工协议
- 2024年汽车零售商销售协议样例
- 2024年教育机构聘用协议样本
- 2024新木工工程承包协议样本
- 新生学习导航模板
- 2024年新视角:《阿房宫赋》创新教学课件
- 2024年借款协议范本含利息计算规则
- 2024年全媒体广告投放服务承包协议
- 高中数学函数评课稿
- 购并技巧与案例解析
- 当代西方国家议会制度
- structure-.---中文使用手册
- 小学三年级缩句、扩句复习及教案(课堂PPT)
- 平凡之路--朴树-歌词
- 斯派克直读光谱仪操作手册(共43页)
- 梯形练字格A4纸打印版
- 2014年SHE教育培训计划
- 二年级上册叶一舵心理健康教案
- 机场使用手册飞行区场地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