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气候特点课件_第1页
青海气候特点课件_第2页
青海气候特点课件_第3页
青海气候特点课件_第4页
青海气候特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气候特点青海气候特点1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为6860米,最低点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2气候特点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有以下特点:气候特点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3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4温度

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

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2/3。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温度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5温度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冷期较长。

温度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6温度

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温度

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7温度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温度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8温度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趋势,无论1月还是7月,青海省最低气温均出现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地势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等温线总体呈封闭环状结构,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

温度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9温度全省分为暖区、次暖区、次冷区、冷区。黄河湟水谷地是暖区,年均气温在3—9℃之间;柴达木盆地是次暖区,年均气温2—5℃;祁连山地和青海南部高原是次冷区,年均气温在一2℃左右;昆仑山五道梁地区是冷区,年均气温为一6℃。青海无霜期短,河湟地区为100—190天,高原山地为30—40天,可可西里、祁连山几乎没有无霜期。

温度全省分为暖区、次暖区、次冷区、冷区。黄河湟10降水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年降水量在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降水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降水量11降水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降水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12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13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为最多,达100天以上,柴达木和东部河湟谷地最少,25天左右。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14

在高海拔地区和地势开阔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一般都较大;而在低海拔及地势比较闭塞的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则较小。全省共有3个年平均风速≥3m/s的风速高值区,分别为:海西西部至唐古拉山地区;果洛北部至海南南部地区;青海湖北沿地区。其中年平均风速的极值出现在海西西部的茫崖地区,由于地形的狹管效应致使该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达5.1m/s。

在高海拔地区和地势开阔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一般都较大;15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雪灾、霜冻、连阴雨。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16大雨、洪涝暴雨在青海省出现极少,而造成洪灾的降水量往往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暴雨标准。

正式气象记录迄今为止,境内仅有的一次大暴雨出现在1989年8月13日的兴海县河卡镇,日雨量达106.5毫米

大雨、洪涝暴雨在青海省出现极少,而造成洪灾的降水量往往达不到17大雨、洪涝时间分布特征青海省大雨出现在每年的4~10月,出现大雨的时段还是比较集中,7、8两个月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9.9%;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大雨、洪涝时间分布特征18大雨、洪涝青海省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数自东南和东北向西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大雨、洪涝青海省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数自东南和东北19大雨、洪涝

全省大部分地方均有大雨出现,且多集中在三个中心,其一为东北部的祁连山区东段,包括大通、西宁、尖扎等地,最大日降水量中心达到70mm以上;其二为东南部的外流水系河谷中的久治等地;其三为青海湖南面的河卡附近。而位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出现大-暴雨天气的概率极小,最大日降水量都在20mm以下。

大雨、洪涝20大雨预报方法对青海来讲,500hpa水汽输送带有两条:一条是来自孟加拉湾,随西南气流到达我省;另一条来自东南部洋面,随副高南部的偏东南气流从四川经甘肃到达我省。大雨预报方法对青海来讲,500hpa水汽输送带有两条:一条是21大雨预报方法700hpa水汽来源也有两条:一条是来自东南方,从四川经甘肃到我省东部有一股东南气流向我省东南部地区输送水汽,由于高原热低压与高原季风的迭加作用使这股气流沿黄河、湟水河谷到达青海的海东、黄南、海北、青海湖以及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沿等地,这是一股暖湿气流(高值区),我省境内比湿可达7~10g/kg;另一条来自西北方,自新疆经柴达木盆地进入我省的西北气流,有时含有一定的水汽,从新疆过来的这股气流大部分属冷性气团(低值区,比湿3~5g/kg,如1977年8月1日德令哈暴雨),与东南气流相比,湿度差别不大,仅是厚度较薄,它对我省海西地区的降水有一定贡献。大雨预报方法700hpa水汽来源也有两条:一条是来自东南方,22大雨预报方法1.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吸收了“青海省汛期大-暴雨分析及预报”的科研成果和部分预报员的预报经验。知识库由三部分组成。a分型规则:对历史上1970年到1985年共73个区域性大-暴雨的个例的500hPa欧亚环流进行了分类,共分为八种型。分别是:巴湖低压型、两槽一脊型、两脊一槽型、高原切变型、东高西低型、两槽两脊型、西风气流多波动型和特例型。除了特例型以外,每一种型都有相应的分类规则,共二十一条分型规则。b预报规则:预报规则分为500hPa、700hPa、物理量和要素场预报规则四个部分。共七十六条预报规则。c落区预报规则:落区预报规则用以判断大-暴雨的可能落区,共5条规则。2.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流程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预报流程模拟了预报员的预报思路。先对500hPa欧亚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再分析500hPa关键区域内有无影响系统及700hPa的环流配置情况,然后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及对要素场的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给出预报结果,若预报结果有大-暴雨,再进行落区预报。大雨预报方法1.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23大雪、雪灾

雪灾是青海牧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5月上中旬这一时段,青南牧区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等地区极易出现局地或区域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加之气温较低,积雪难以融化,时常造成大雪封山。

大雪、雪灾雪灾是青海牧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24大雪、雪灾

大雪天气分布于全年各月。分别有2个峰点和2个谷点,主峰点在4月份,次峰点在10月份。谷点分别在盛夏7~8月份和隆冬的12~1月份。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春、秋两季。

前冬出现雪灾的几率相对较大。大雪、雪灾大雪天气分布于全年各月。分别有2个峰25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1、高原辐合线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北气流与高原南部的西南气流汇合于高原东部,形成高度场比较均匀而风速很强的辐合区,它虽尺度不大,但却比较深厚。这类系统发生次数不多,在天气分析上也易忽略,预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分析发现这类辐合线的西北气流常有明显的强冷平流上高原,这是值得注意的。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6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高原低涡低涡造成的降雪天气,多出现在秋末。这种涡一般在高原形成,最易发生在切变线上气旋性环流区中,生命史较短,一般仅存在一天左右即消亡。此型中还有一种常见形势,被称为“北槽南涡”,即在低涡北部有槽东移时,低涡能随之东移,槽涡结合,辐合加强,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强降雪。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高原低涡27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3、高原切变线冬半年盛行西~西南气流时,通常天气晴朗,日照充裕,气温很低,昼夜温差大。在一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当西部高压脊东移时,脊前偏北气流加强,在高原上形成北~东北风,与印缅和高原南部的西南气流形成高原切变线,切变线多出现在32~36°N,在切变线上经常还有低涡沿切变线东传。此时若有强冷空气活动,锋区南压到40°N附近,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在切变线附近造成降雪降温天气。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3、高原切变线28冰雹

由于冰雹的形成需要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因而青海冰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区特点;有两个雹日高频区,一个是青南高原,从藏北高原的腹地安多、黑河站向东延伸到青南高原的久治,年降雹日数大多在15天以上,其中杂多、清水河、久治多达20天以上;另一个是祁连山高频区。大阪山、拉脊山地区雹日是全省次多地区,如刚察、门源、互助、化隆等地在10天以上。青海农业区除柴大木盆地外,主要分布在海东、海南北部、黄南北部和海北东部,这一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地区之一。冰雹由于冰雹的形成需要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剧烈29冰雹1、蒙古低槽型500hPa环流形势特点:欧亚上空为两槽一脊,在乌拉尔山及蒙古地区分别为低压槽,新疆为一高压脊,我省处于脊前西北气流中,高原主体为反气旋控制,这种形势场比较稳定,蒙古冷涡(或低槽)底部不断分裂小槽和冷平流南下冰雹1、蒙古低槽型30冰雹2、西北气流小槽型

此型500hPa环流形势特点:新疆到高原主体为一高压脊,我省主要受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在哈密或柴达木盆地常有小槽沿西北气流下滑。冰雹2、西北气流小槽型31冰雹3、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此型的500hPa环流形势:在西西伯利压为一低值区,新疆到我省上空处于该低压底部的西北气流中,冷温度槽位、于青海湖以南地区。或者在35—40°N、95—100°E附近有一–12℃或-16℃的闭合冷温度中心。冰雹3、西北气流冷温槽型32大风、沙尘暴

青海省大风的形成基本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及冷暖空气的活动有关:(1)青海省大风(或区域性强风)发生的动力原因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每年2至6月份,气温回升,日变化明显,由于地表不一,受热不均,加之500hpa北支锋区急流在我省上空摆动,容易造成动量下传大风。此类大风来势迅猛,一、二小时即可伸展数十至数百公里,有明显的日变化,多数出现在午后12-19时,最大风速往往出现在地面温度最高、空气对流扰动最盛的15-17时,此后风势随温度下降而减弱,待至日落即告平息。动量下传的偏西大风秉性干热,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青海省上空或附近地区300hpa风速≥50m/s,500hpa风速>20m/s,并且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时期,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尤其是青海广大牧区,海拔高,高空的动量传到地面的距离短,易产生大风。具体预报大风时还要考虑天气系统的发展情况,地面气压梯度及冷暖空气的活动等因素。大风、沙尘暴青海省大风的形成基本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及冷暖33大风、沙尘暴(2)热力性因素

高空冷暖平流的活动,除能影响天气系统的加强减弱外,对大气层结的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或南方暖空气北上时,都会引起气压梯度的变化。当低层有暖平流,或非绝热性增温时,地面会有热低压发展,此时若高空有冷平流,则大气变得很不稳定。本省地形复杂、地势高、湖泊众多,尤其是青海湖湖体大,海陆风的影响值得考虑。当有天气系统过境时,加上海陆风的影响,常使风力加大,如江西沟气象站。地形的狭管效应,也容易引起大风天气,如茫崖、茶卡。大风、沙尘暴(2)热力性因素

高空冷暖平流的活动,除能影响34大风、沙尘暴(3)冷空气的影响

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地面冷空气自西伯利亚而来,经新疆及河西东南下,有时也先侵入南疆盆地再进入柴达木盆地。如果从柴达木盆地入侵时,首先经过海西西北部的茫崖,再加上地形影响形成大风。从柴达木向东进入青海湖时,经过茶卡,又形成茶卡的大风。如果冷空气从河西绕流,或者冷空气已侵入蒙古再南下时,就会沿湟水、黄河河谷侵入青海东部,加之配合适当的山谷风影响,就形成西宁、循化等地的偏东南大风。另外,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往往会伴有阵性大风。由于这类大风是热力对流产生的地方性积雨云。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多出现于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内。

大风、沙尘暴(3)冷空气的影响

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地35大风、沙尘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有2个明显的高值区,即以刚察为中心的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高原的唐古拉及可可西里地区。大风、沙尘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有2个明显的高值区,即以36大风、沙尘暴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和上升气流,为沙尘暴天气提供动力及热力条件;二是地表有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为沙尘暴天气提供物质基础。青南高原西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分别是全省大风日数出现最多和较多的地区,冬春季盛行强劲的偏西风。同时,这两个地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壤沙化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每年春季特别是3月份土壤解冻后土质干燥松散,配合以频繁出现的冷空气活动产生的强劲的风力作用,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屡屡发生。

大风、沙尘暴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37大风、沙尘暴西亚横槽型下产生区域性强风的条件:08点500hpa高空51133、51463、52203、52323、52267、51644、51777、52533、52652、52818、52836、52866中至少有10站风向在250~290°之间,且风速≥16m/s,其中至少有3站风速≥20m/s,且51886、52818、52836三站中有两站与前一日风速差≥2m/s;51463或52203与52866、52836温差≤-4℃;14点地面图上,52866或52856或52842与51463、52267、52323、52533△P24≥5hpa。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预报我省未来24小时内有区域性强风天气。大风、沙尘暴西亚横槽型下产生区域性强风的条件:38寒潮1、北部寒潮北部15个代表站中,有6个站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72小时内日平均连续气温下降≥8℃且最低气温下降到5℃时称为北部寒潮。2、南部寒潮南部10个代表站中,有4个站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72小时内日平均连续气温下降≥8℃且最低气温下降到5℃时称为南部寒潮。3、全省寒潮凡青海北部、南部同时达到其寒潮标准时,则称为全省寒潮。寒潮1、北部寒潮39寒潮

在1960~2000年共41年中,我省共发生全省性寒潮18次,平均每年0.43次,这个数据低于我国西北区各省(区)寒潮、强降温的多年平均数。

全省性寒潮主要出现在隆冬季节的12月、1月和春季3月、4月份;北部寒潮主要集中在10月、4~5月,隆冬季节的1月和12月;寒潮过程的月季变化曲线呈三峰型;南部寒潮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的隆冬季节,3月次之,寒潮过程的月季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与北部寒潮的月季变化呈反位相。

寒潮在1960~2000年共41年中,我省共发40寒潮

造成青海北部地区的寒潮天气多数是由长波槽造成的,在500hPa高空图上影响系统比较清楚,主要有横槽转向型、西北气流型、西风气流小槽发展型、蒙古冷槽型。寒潮造成青海北部地区的寒潮天气多数是由长波槽41寒潮对于青海北部而言,过渡季节寒潮、强降温次数多,其中春季最多,冬季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春季是由冬季向夏季过渡季节,高空急流逐渐减弱北移,西风带中槽脊较多,导致北部地区寒潮、强降温天气发生频繁;秋季高空急流南压增强,也是出现北部寒潮较多的一个原因。因此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是最容易出现北部寒潮、强降温的时期,应特别注意。寒潮、强降温入侵青海北部以前,冷高压和冷锋比较清楚,可以在东亚天气图上看到寒潮冷高压和冷锋的连续移动,冷锋从天山到青海东部需20小时左右,当冷高压到巴尔克什湖时,冷锋即可到达青海省东部地区。寒潮对于青海北部而言,过渡季节寒潮、强降温次42寒潮

造成青海南部地区寒潮、强降温的影响系统有横槽转向型、高原冷温槽加深型、新疆槽东移南压型。寒潮造成青海南部地区寒潮、强降温的影响系统有横43寒潮

青海南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主体的东部,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形成的天气有其独特之处,寒潮、强降温天气也不例外。青南高原的剧烈降温,有时是由于高原西部侵入的高空冷空气所造成的,反映在地面上有明显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现象,这种剧烈降温的预报是比较困难的。冬季高空急流的南压是造成南部地区隆冬季节寒潮和强降温次数多的一个原因,另外青海南部地区降温成因比北部复杂,在高原上空一年四季都有强降温存在,说明青海南部高原晴空辐射降温也是不可忽略的又一原因,这是青藏高原主体高海拔地区主要天气气候特征之一。

寒潮青海南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主体的东部,海拔平44全省性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

500hPa高空图上52203、51463、51243、51288、52323、51431、51133、51076八站中有两站温度T≤-34℃;500hPa高空图上52866与52203的温差≥19℃或52866与51463的温差≥14℃;500hPa高空图上56029与51828的温差≥11℃;地面图上南疆至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地区的24小时正变压中心(+△P24)与负变压中心(-△P24)之差≥19hPa。地面图上51886、52707、52602、52713、52818、52825、52737、52836八站中有四站24小时变温△T24≤-6℃。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条件时可预报未来24至48小时有全省性的寒潮、强降温天气过程。全省性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

500hPa高空图上52203、545寒潮

如果把+△P24作为冷空气的代表,那么+△P24与天气的结合,在高原北部和南部不完全一样。在北部,海拔低于3500米的地区,强大的+△P24除了与降温配合外,还与大风、降水相配合;而在南部,海拔高于3500米的地区,降水与-△P24相配合,大风有时出现在-△P24区,有时出现在+△P24区,+△P24一般只与降温配合。所以在高原北部,寒潮、强降温是低空系统活动的结果,和平原上冷锋过后出现降水、降温、升压、大风的情况相似;在高原南部则是高空冷槽过境的反映,槽前减压降水,槽后升压、降温。寒潮如果把+△P24作为冷空气的代表,那么+△46谢谢!谢谢!47青海气候特点青海气候特点4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为6860米,最低点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49气候特点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有以下特点:气候特点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50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51温度

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

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2/3。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温度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52温度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冷期较长。

温度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53温度

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温度

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54温度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温度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55温度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趋势,无论1月还是7月,青海省最低气温均出现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地势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等温线总体呈封闭环状结构,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

温度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56温度全省分为暖区、次暖区、次冷区、冷区。黄河湟水谷地是暖区,年均气温在3—9℃之间;柴达木盆地是次暖区,年均气温2—5℃;祁连山地和青海南部高原是次冷区,年均气温在一2℃左右;昆仑山五道梁地区是冷区,年均气温为一6℃。青海无霜期短,河湟地区为100—190天,高原山地为30—40天,可可西里、祁连山几乎没有无霜期。

温度全省分为暖区、次暖区、次冷区、冷区。黄河湟57降水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年降水量在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降水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降水量58降水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降水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59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60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为最多,达100天以上,柴达木和东部河湟谷地最少,25天左右。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61

在高海拔地区和地势开阔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一般都较大;而在低海拔及地势比较闭塞的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则较小。全省共有3个年平均风速≥3m/s的风速高值区,分别为:海西西部至唐古拉山地区;果洛北部至海南南部地区;青海湖北沿地区。其中年平均风速的极值出现在海西西部的茫崖地区,由于地形的狹管效应致使该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达5.1m/s。

在高海拔地区和地势开阔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一般都较大;62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雪灾、霜冻、连阴雨。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63大雨、洪涝暴雨在青海省出现极少,而造成洪灾的降水量往往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暴雨标准。

正式气象记录迄今为止,境内仅有的一次大暴雨出现在1989年8月13日的兴海县河卡镇,日雨量达106.5毫米

大雨、洪涝暴雨在青海省出现极少,而造成洪灾的降水量往往达不到64大雨、洪涝时间分布特征青海省大雨出现在每年的4~10月,出现大雨的时段还是比较集中,7、8两个月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9.9%;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大雨、洪涝时间分布特征65大雨、洪涝青海省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数自东南和东北向西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大雨、洪涝青海省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数自东南和东北66大雨、洪涝

全省大部分地方均有大雨出现,且多集中在三个中心,其一为东北部的祁连山区东段,包括大通、西宁、尖扎等地,最大日降水量中心达到70mm以上;其二为东南部的外流水系河谷中的久治等地;其三为青海湖南面的河卡附近。而位于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出现大-暴雨天气的概率极小,最大日降水量都在20mm以下。

大雨、洪涝67大雨预报方法对青海来讲,500hpa水汽输送带有两条:一条是来自孟加拉湾,随西南气流到达我省;另一条来自东南部洋面,随副高南部的偏东南气流从四川经甘肃到达我省。大雨预报方法对青海来讲,500hpa水汽输送带有两条:一条是68大雨预报方法700hpa水汽来源也有两条:一条是来自东南方,从四川经甘肃到我省东部有一股东南气流向我省东南部地区输送水汽,由于高原热低压与高原季风的迭加作用使这股气流沿黄河、湟水河谷到达青海的海东、黄南、海北、青海湖以及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沿等地,这是一股暖湿气流(高值区),我省境内比湿可达7~10g/kg;另一条来自西北方,自新疆经柴达木盆地进入我省的西北气流,有时含有一定的水汽,从新疆过来的这股气流大部分属冷性气团(低值区,比湿3~5g/kg,如1977年8月1日德令哈暴雨),与东南气流相比,湿度差别不大,仅是厚度较薄,它对我省海西地区的降水有一定贡献。大雨预报方法700hpa水汽来源也有两条:一条是来自东南方,69大雨预报方法1.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吸收了“青海省汛期大-暴雨分析及预报”的科研成果和部分预报员的预报经验。知识库由三部分组成。a分型规则:对历史上1970年到1985年共73个区域性大-暴雨的个例的500hPa欧亚环流进行了分类,共分为八种型。分别是:巴湖低压型、两槽一脊型、两脊一槽型、高原切变型、东高西低型、两槽两脊型、西风气流多波动型和特例型。除了特例型以外,每一种型都有相应的分类规则,共二十一条分型规则。b预报规则:预报规则分为500hPa、700hPa、物理量和要素场预报规则四个部分。共七十六条预报规则。c落区预报规则:落区预报规则用以判断大-暴雨的可能落区,共5条规则。2.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流程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预报流程模拟了预报员的预报思路。先对500hPa欧亚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再分析500hPa关键区域内有无影响系统及700hPa的环流配置情况,然后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及对要素场的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给出预报结果,若预报结果有大-暴雨,再进行落区预报。大雨预报方法1.青海省汛期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70大雪、雪灾

雪灾是青海牧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5月上中旬这一时段,青南牧区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等地区极易出现局地或区域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加之气温较低,积雪难以融化,时常造成大雪封山。

大雪、雪灾雪灾是青海牧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71大雪、雪灾

大雪天气分布于全年各月。分别有2个峰点和2个谷点,主峰点在4月份,次峰点在10月份。谷点分别在盛夏7~8月份和隆冬的12~1月份。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春、秋两季。

前冬出现雪灾的几率相对较大。大雪、雪灾大雪天气分布于全年各月。分别有2个峰72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1、高原辐合线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北气流与高原南部的西南气流汇合于高原东部,形成高度场比较均匀而风速很强的辐合区,它虽尺度不大,但却比较深厚。这类系统发生次数不多,在天气分析上也易忽略,预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分析发现这类辐合线的西北气流常有明显的强冷平流上高原,这是值得注意的。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73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高原低涡低涡造成的降雪天气,多出现在秋末。这种涡一般在高原形成,最易发生在切变线上气旋性环流区中,生命史较短,一般仅存在一天左右即消亡。此型中还有一种常见形势,被称为“北槽南涡”,即在低涡北部有槽东移时,低涡能随之东移,槽涡结合,辐合加强,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强降雪。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高原低涡74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3、高原切变线冬半年盛行西~西南气流时,通常天气晴朗,日照充裕,气温很低,昼夜温差大。在一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当西部高压脊东移时,脊前偏北气流加强,在高原上形成北~东北风,与印缅和高原南部的西南气流形成高原切变线,切变线多出现在32~36°N,在切变线上经常还有低涡沿切变线东传。此时若有强冷空气活动,锋区南压到40°N附近,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在切变线附近造成降雪降温天气。高原大雪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3、高原切变线75冰雹

由于冰雹的形成需要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因而青海冰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区特点;有两个雹日高频区,一个是青南高原,从藏北高原的腹地安多、黑河站向东延伸到青南高原的久治,年降雹日数大多在15天以上,其中杂多、清水河、久治多达20天以上;另一个是祁连山高频区。大阪山、拉脊山地区雹日是全省次多地区,如刚察、门源、互助、化隆等地在10天以上。青海农业区除柴大木盆地外,主要分布在海东、海南北部、黄南北部和海北东部,这一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地区之一。冰雹由于冰雹的形成需要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剧烈76冰雹1、蒙古低槽型500hPa环流形势特点:欧亚上空为两槽一脊,在乌拉尔山及蒙古地区分别为低压槽,新疆为一高压脊,我省处于脊前西北气流中,高原主体为反气旋控制,这种形势场比较稳定,蒙古冷涡(或低槽)底部不断分裂小槽和冷平流南下冰雹1、蒙古低槽型77冰雹2、西北气流小槽型

此型500hPa环流形势特点:新疆到高原主体为一高压脊,我省主要受脊前西北气流控制,在哈密或柴达木盆地常有小槽沿西北气流下滑。冰雹2、西北气流小槽型78冰雹3、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此型的500hPa环流形势:在西西伯利压为一低值区,新疆到我省上空处于该低压底部的西北气流中,冷温度槽位、于青海湖以南地区。或者在35—40°N、95—100°E附近有一–12℃或-16℃的闭合冷温度中心。冰雹3、西北气流冷温槽型79大风、沙尘暴

青海省大风的形成基本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及冷暖空气的活动有关:(1)青海省大风(或区域性强风)发生的动力原因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每年2至6月份,气温回升,日变化明显,由于地表不一,受热不均,加之500hpa北支锋区急流在我省上空摆动,容易造成动量下传大风。此类大风来势迅猛,一、二小时即可伸展数十至数百公里,有明显的日变化,多数出现在午后12-19时,最大风速往往出现在地面温度最高、空气对流扰动最盛的15-17时,此后风势随温度下降而减弱,待至日落即告平息。动量下传的偏西大风秉性干热,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青海省上空或附近地区300hpa风速≥50m/s,500hpa风速>20m/s,并且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时期,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尤其是青海广大牧区,海拔高,高空的动量传到地面的距离短,易产生大风。具体预报大风时还要考虑天气系统的发展情况,地面气压梯度及冷暖空气的活动等因素。大风、沙尘暴青海省大风的形成基本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及冷暖80大风、沙尘暴(2)热力性因素

高空冷暖平流的活动,除能影响天气系统的加强减弱外,对大气层结的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或南方暖空气北上时,都会引起气压梯度的变化。当低层有暖平流,或非绝热性增温时,地面会有热低压发展,此时若高空有冷平流,则大气变得很不稳定。本省地形复杂、地势高、湖泊众多,尤其是青海湖湖体大,海陆风的影响值得考虑。当有天气系统过境时,加上海陆风的影响,常使风力加大,如江西沟气象站。地形的狭管效应,也容易引起大风天气,如茫崖、茶卡。大风、沙尘暴(2)热力性因素

高空冷暖平流的活动,除能影响81大风、沙尘暴(3)冷空气的影响

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地面冷空气自西伯利亚而来,经新疆及河西东南下,有时也先侵入南疆盆地再进入柴达木盆地。如果从柴达木盆地入侵时,首先经过海西西北部的茫崖,再加上地形影响形成大风。从柴达木向东进入青海湖时,经过茶卡,又形成茶卡的大风。如果冷空气从河西绕流,或者冷空气已侵入蒙古再南下时,就会沿湟水、黄河河谷侵入青海东部,加之配合适当的山谷风影响,就形成西宁、循化等地的偏东南大风。另外,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往往会伴有阵性大风。由于这类大风是热力对流产生的地方性积雨云。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多出现于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内。

大风、沙尘暴(3)冷空气的影响

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地82大风、沙尘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有2个明显的高值区,即以刚察为中心的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高原的唐古拉及可可西里地区。大风、沙尘暴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有2个明显的高值区,即以83大风、沙尘暴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和上升气流,为沙尘暴天气提供动力及热力条件;二是地表有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为沙尘暴天气提供物质基础。青南高原西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分别是全省大风日数出现最多和较多的地区,冬春季盛行强劲的偏西风。同时,这两个地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壤沙化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每年春季特别是3月份土壤解冻后土质干燥松散,配合以频繁出现的冷空气活动产生的强劲的风力作用,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屡屡发生。

大风、沙尘暴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劲持久的大风84大风、沙尘暴西亚横槽型下产生区域性强风的条件:08点500hpa高空51133、51463、52203、52323、52267、51644、51777、52533、52652、52818、52836、52866中至少有10站风向在250~290°之间,且风速≥16m/s,其中至少有3站风速≥20m/s,且51886、52818、52836三站中有两站与前一日风速差≥2m/s;51463或52203与52866、52836温差≤-4℃;14点地面图上,52866或52856或52842与51463、52267、52323、52533△P24≥5hpa。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预报我省未来24小时内有区域性强风天气。大风、沙尘暴西亚横槽型下产生区域性强风的条件:85寒潮1、北部寒潮北部15个代表站中,有6个站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72小时内日平均连续气温下降≥8℃且最低气温下降到5℃时称为北部寒潮。2、南部寒潮南部10个代表站中,有4个站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72小时内日平均连续气温下降≥8℃且最低气温下降到5℃时称为南部寒潮。3、全省寒潮凡青海北部、南部同时达到其寒潮标准时,则称为全省寒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