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_第1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_第2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_第3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_第4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前我们学习了货币的职能,知道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单个的微观经济主体还是货币当局都需要从数量上进一步确定“需要多少货币”。货币需求是受制于交易量、收入、财富、利率等众多客观经济变量的有效需求。从本质上说,货币需求是第一位的,货币供应是第二位的,即货币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及利率的变化。本章主要介绍货币需求基本理论及货币供给机制及理论。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前我们学1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第一节货币需求2第一节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与货币供应是对应的概念。货币供应着眼于“谁控制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是多少”。而货币需求则立足于“人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需求量是多少“货币供应是否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第一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与货币供应是对应的概3第一节货币需求

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政策操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组织货币供给提供操作的数量依据,最大程度地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一致,保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当对货币需求的含义、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有所认识,知道它们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节货币需求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能有4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支票)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是一种财富,公众主观上总是希望货币持有越多越好;但公众的财富总量是给定的,公众多持有货币资产,就必须减少其他资产的持有量,公众必须考虑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和回报率,选择最优的货币持有量。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5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进一步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可以有以下更为具体的货币需求的概念。1、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在主观上希望拥有的货币的欲望。客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其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进一步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可以有以6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主观货币需求在量上是无限制的,是一种无效的货币需求,显然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意愿,又有支付能力的行为,是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主观货币需求在量上是无限7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个人、家庭或企业的微观角度,考察其在既定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最为合适时,称这种类型的货币需求为微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入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机会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一般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各种在银行保留存款的必要量。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8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宏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考察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所必须的货币量,我们称这种类型的货币需求为宏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入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量既能满足货币需要量,又不能引发通货膨胀。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宏观货币需求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宏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9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3、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量。它以货币单位来衡量,与物价正相关,随物价的上升而上升。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3、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10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公众货币需求的实际值。即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例如:原来100元钱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现在因物价上涨1倍,需要200元钱才能买到与原来相同的物品,这200元钱就是名义货币需求,而实际需求仍然是原来价值100元的东西。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公众货币需求的实际值。11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幅度变化,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真实货币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12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有争论的理论之一。它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一国经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

二、货币需求理论13二、货币需求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应该把货币需求看成一个极其确定的量值。考虑到经济结构、政局、心理因素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本身的增值性,周转灵活性或容纳弹性,较为贴近现实的思路是把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看作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下面我们就货币需求的理论加以介绍,主要包括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需求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应该把货币需求14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贯穿于他的货币流通规律中。1.概念: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规律。2.前提或假设: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作为假设和前提。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5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Q/V其中:M表示货币必要量、P表示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具体理解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该时期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反比。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6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意义:揭示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内在联系,反映了货币需求量的基本原理。2.该理论存在的问题:该理论是建立在金属货币流通基础上,存在明显的问题:(1)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币是有价值的,可以发挥自发调节职能,这时货币必要量单纯由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而在纸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和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有价值。于是,货币供应量失去了自动适应货币必要量的性能。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意义:揭示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17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该理论直接运用时还有许多难题。如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可实际生活中很难确切统计有多少商品正处于销售中,有多少处于储存,有多少处于积压。再如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很难测算的。因此,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只是一个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工具,难以在实践中定量的测算。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该理论直接运用时还有许多难题。18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该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货币的交易需求,而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所需的数量没有体现出来。人们需求货币,不仅仅因为它是单纯的交易手段,更因为它是一种购买财富和资产的手段,以便用于投资或投机。因此,在金融经济时代,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表现形态和影响因素上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该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货币的交易需19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菲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前提:菲里德曼研究货币需求时,把货币视为微观经济主体所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在菲里德曼看来,货币持有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名义货币需求,而是实际货币需求量Md/P,于是,菲里德曼认为,人们究竟持有多少货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菲里德曼的货20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财富总额:由于在现实中财富总额很难计算,所以通常用收入来代替---收入是指恒久性收入。恒久性收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即一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它相对稳定,是制约人们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资产需求理论,一种资产的需求同人们持有的财富正相关,既然货币也是资产,对货币的需求也就与财富正相关。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财富总额:由于在现实中财富总额很21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财富结构:指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股票、债券、商品等)所占比重。财富总额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进行谋生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有关。非人力财富主要指人们的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财富结构:指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和22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两者关系:因为非人力财富具有较高的替代性,而人力财富的时常则是不完全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很难将人力财富转变为收入。因此,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人力财富的滞销,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越大,处于审慎动机,人们为了保险起见,而愿意持有较多的货币,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小。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两者关系:因为非人力财富具有较高的替23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人们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于放弃了以其他非货币资产来保有财富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其他资产的收益就成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的大小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持币需求。人们持有三类非货币资产(债券、股票、实物资产),其原因在于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24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那么,非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就构成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的高低,自然会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预期收益率越高,人们以这三类资产持有的财富就越多,因而货币需求越少。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那么,非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就25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4、其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殊偏好、社会的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社会支付体系等客观技术和制度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4、其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殊偏好、社26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货币需求函数Md/p=f(Yp,W,rm,rb,re,1/P*Dp/dt,U)式中:Md/p-----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Yp-------恒久性收入,代表财富总额W------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rm,------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b-------债券的名义收益率re-------股票的名义收益率1/P*Dp/dt-------商品价格的预期收益率,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U-------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货币需求函数27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该函数说明,货币需求量是恒久性收入,人力财富在财富总额中的比重,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及其他因素的函数。这些因素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恒久性收入Yp和财富结构W及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他们与货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另一类是机会成本变量,包括rm,rb,re,1/P*dP/dt四项,他们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该函数说明,货币需求量是恒久性收入,28第二节货币供给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是相伴而生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当对货币供给及其理论有总括性的认识。重点掌握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二节货币供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29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应量。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30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应量静态的存量概念,某一时点上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数量(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和)它不外乎是指财政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和个人所持有的,是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和现金发行量。

二、内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应量二、内容31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货币(包括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特定的存款金融机构。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32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例如,中央银行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现金货币,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增加企业的存款货币等,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反之,当现金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收回贷款,企业存款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收缩。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例如,中央银行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现金货33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机制是指银行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流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解决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货币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何种方式注入流通领域中,集中反映货币供给的形成规律。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机制是指银行通过自己34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分为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无论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其货币供应的主体是都银行系统。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过程,实际上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存款货币的创造,其主角是商业银行;二是基础货币(广义的现金货币)的创造,其主角是中央银行。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5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所以,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前提是存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设的二级银行体制。尽管都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所以,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前提是36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的投放)

从货币供应程序来看,中央银行先通过自己的资产业务向社会直接供给货币,或者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可以创造货币,这就涉及到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第一个层次:中央银行与货币创造问题。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的投放37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关于基础货币1、概念:有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通常指公众持有的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或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是整个货币体系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中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中的货币发行量,用C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款的需要而保留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用R表示。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用B表示基础货币,则B=C+R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关于基础货币3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中3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三个:1)证券买卖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假定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买入100万证券,则中央银行持有的证券增加100万元,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减少100万元。如果商业银行将出售证券所得存入中央银行,则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元,如果将出售证券所得兑现,则库存现金增加100万元。无论那种行为,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100万元。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三个:4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贴现贷款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假定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100万元贷款,则中央银行资产增加100万元,商业银行负债增加100万元。如果商业银行将贴现贷款存入中央银行,则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元,如果将贴现贷款兑现,则库存现金增加100万元。无论那种行为,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100万元。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贴现贷款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假定中4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其他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买卖外汇业务、黄金业务的基础货币投放与证券买卖业务类似。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其他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买4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提供基础货币是其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基础货币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其有直接的控制能力。首先,中央银行对现金的发行有垄断权,其发行过程完全由中央银行来掌握。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有很强的影响力。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提供基础货币4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的开端,随之基础货币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然后再通货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并最终完成货币供给的全过程。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4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二)商业银行和货币供给(存款货币的创造)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虽然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发行,但绝大部分的货币供应却由商业银行体系所创造。在二级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货币总规模及结构、货币运行质量都与商业银行的活动有直接联系。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二)商业银行和货币供给(存款货币的创4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两个概念:存款货币是银行以银行存款为表现形式的货币。银行存款按性质不同分为: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外汇和黄金及贴现等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的存款。例如:张三将100元现金存入银行,使银行的存款得以增加。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两个概念:存款货币是银行以4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超过原始存款部分的存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并非可以凭空创造,必须具有派生的基础,即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保证。可见,在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任何一笔存款都不是凭空创造的。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4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在现实的银行信用活动中,在实行转帐结算的条件下,凡是在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力的货币,都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4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两者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的过程: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帐户,成为可供借款人使用的存款。但由于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所以表现在银行帐面上,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一笔存款来。依次类推,这些引申出来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两者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存在相互4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如果一笔由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由甲银行贷款转入乙银行,从整个银行系统看,只是派生存款的转移,即甲银行由贷款派生的存款转移到乙银行,但从乙银行来看,有相当部分会作为存款准备金;如果由一家银行通过“多存多贷”促使存款不断派生,在每笔派生的存款中也须有相当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在不同层次的派生存款过程中,总有数量不等的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又形成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存款派生的基础。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如果一笔5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除留下部分准备应付体现外,其余大部分要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而借款人一般都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人们大多数采用转账方式进行资金收付。因此,银行贷款的资金又会转入银行账户,这种由银行贷款引起的活期存款的增加,称为存款货币的扩张。相反,如果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就会减少银行的放款,导致存款货币的减少,称为存款货币的收缩。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除留下部分5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

理解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对于认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和货币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1)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多倍派生存款,不是一家银行能够单独完成的,单一银行仅能创造等于其超额储备的存款,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却能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具体说,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5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即商业银行能以支票、汇票等代替现金流通,发挥货币的职能,这是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本条件。*b银行机构众多,转帐制度发达,一笔存款能在不同银行的帐户上多次流转,这为创造派生存款提供了可能。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即商业5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c银行帐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全部收回放款。这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客户的存款不可能一次全额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会在同一时点将放款全部收回。

*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c银行帐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5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d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实行完全准备。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而只能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客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而完全准备制度银行必须保留百分百的现金准备,这就排除了商业银行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贷款的可能性。只有在部分准备金制下,商业银行才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现代商业银行具备了以上各项条件,因而,具备创造派生存款的全部条件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d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5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为了清楚地说明存款的多倍创造过程,下面借用简化的资产负债表—T形帐来详细分析银行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条件:1、假定有甲、乙、丙--等银行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2、同时存在若干商业银行的客户群3、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5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帐户为:甲银行帐户A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0存款100放款80合计10010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帐户为:5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0%,符合法律规定,其余80万元用于放款。至此甲银行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0%,符5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行,那么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10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10万元,甲银行的T形帐户变为帐户B。甲银行帐户B资产负债现金准备30存款110放款80合计11011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行5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此时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30/110*100%=27.3%,高于法定准备金率,拥有超额准备金8万元(30-110*20%)。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此时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30/110*6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万元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贷放给客户),甲银行的T形帐户变为帐户C.甲银行帐户C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2存款110放款88合计110合计110在帐户C中,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2/110)*100%=20%,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又处于均衡状态。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万元超额准备金用于6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经客户签发支票支付给供货商,这8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定流入乙银行。设乙银行在8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乙银行帐户A资产负债现金准备15存款75放款60合计75合计75此时,乙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5/75*100%=20%,符合法定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经客户签发支票6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帐户变为:乙银行帐户B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3存款83放款60合计83合计83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3/83*100%=27.7%,高于法定准备金率,拥有超额准备金6.4万元(23-83*20%),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银行从赢利出发,也势必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则乙银行的帐户变为: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帐户6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乙银行帐户C资产负债现金准备16.6存款83放款66.4合计8383乙银行贷出的6.4万元又流入丙银行,丙银行除保留20%即1.28的准备金以外,同样又将其余的5.12万元贷放出去----如此辗转存贷,直到超额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消失。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乙银行帐户C6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那么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10万元现金,经过甲、乙、丙---银行的依次放贷,构成了以这10万元新增可用资金为基础的存款货币的创造链条。在这个存款创造链条中,甲、乙、丙—银行依次增加的存款数量为:甲银行:10万元乙银行:8万元丙银行:6.4万元-------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那么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10万元现金6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显然,从乙银行开始,以后每一家银行之所以能够增加存款,正是前一家银行发放贷款的必然结果。这说明商业银行有了一笔初始的可用资金后,能否创造出存款的决定因素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而且,存款创造的数量与新增贷款的数量相等。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显然,从乙银行开始,以后每一家银行之所6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100000+80000+64000+51200…=500000(包括了初始流入的可用资金100000、商业银行新创造的存款量400000)由上可见,该系列的每一个存款机构都在创造存款,换句话说,出现了一个多倍存款创造。在通常情况下,法定准备金率都小于50%,因此,银行存款的增加将导致银行存款成倍增加,银行准备金的初始增加带来一系列的存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00000+80000+646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这个系列有两个特点:(1)没有一个存款机构保留100%的存款准备金;(2)当一个机构发放贷款时,它失去了等量的准备金。但是,它失去的这些准备金并没有化为乌有,而是进入另一些存款机构,由后者再次用于扩大贷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这个系列有两个特点:6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从这一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是由于运用原始存款发放贷款的结果。如前分析,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的大小。准备金率越高,银行运用原始存款创造信用的能力就越低,存款货币量就越小;反之,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就越大。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这一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银行6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就个别银行而言,银行只能就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加以运用,亦即只能创造与其超额准备金相等的存款。但就整个银行体系而言,则能创造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这就是我们在前面分析过的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可用表来表示。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就个别银行而言,银行只能就超7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银行增加存款法定准备金增加存款第一家银行1000002000080000第二家银行800001600064000第三家银行640001280051200第四家银行512001024040960第五家银行40960819232768第六家银行

总计50000010000040000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7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大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这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金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少;反之,则越大。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7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可见,每一笔原始存款的增加,最终会引致出数倍于自身的派生存款,这个倍数也叫存款乘数。它表示每1元原始存款变动所引起银行系统总存款的变动。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K=1/rd,即派生倍数(存款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它代表了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大小。上例中的存款乘数是1/20%=5,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存款增加数是原始存款的5倍.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可见,每一笔原始存款的增加,最终会引致7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商业银行的存款收缩上面我们假设客户最初在银行存入一笔款项,使得银行增加一笔原始存款从而在银行体系中创造出多倍的存款货币;与之相反,若客户从银行中提取存款,引起银行体系原始存款的减少,在银行体系无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也必然会出现消减存款货币的过程。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商业银行的存款收缩7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从前面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研究可以看到,中央银行独家垄断货币发行,而商业银行在提供存贷款业务服务的过程中自动发挥了存款货币创造的功能。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共同构成了货币供应。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前面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研7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但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基础,没有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就没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权利都控制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通过它的资产业务,轻松完成了货币发行的任务,让货币进入了流通体系,为商品流通和服务贸易提供了手段,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中央银行资产的增加,意味着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中央银行资产的减少,以为意味着通货的减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它的资产负债表,就可达到调整基础货币的目的。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但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基础,7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B、货币乘数(m)(1)概念: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应的变动。其公式是:m=Ms/BMs为货币供给总量;B为基础货币由此而来得出货币供给的基本公式为:Ms=m*Bm为乘数。因此,货币供应总量可以从理论上表示为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扩张的结果。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B、货币乘数(m)7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总结以上内容,可以发现,货币供给的过程是通过两极实现的。第一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源泉。因此,没有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和提供贷款,商业银行便难以形成准备金存款或原始存款。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的开端,随之基础货币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总结以上内容,可以发现,货币供7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但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的过程中实际不过是初级,必须还要具备第二级。第二级的角色是由商业银行扮演的。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超额准备金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不断循环贷放资金,,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创造出数倍的派生存款,从而完成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最终改变货币供应量。因此,商业银行在倾向供应过程中处于终极的位置。当然,无论是初级还是终极,必须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但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79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80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81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82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课件83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前我们学习了货币的职能,知道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单个的微观经济主体还是货币当局都需要从数量上进一步确定“需要多少货币”。货币需求是受制于交易量、收入、财富、利率等众多客观经济变量的有效需求。从本质上说,货币需求是第一位的,货币供应是第二位的,即货币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以及利率的变化。本章主要介绍货币需求基本理论及货币供给机制及理论。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前我们学84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八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第一节货币需求85第一节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与货币供应是对应的概念。货币供应着眼于“谁控制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是多少”。而货币需求则立足于“人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需求量是多少“货币供应是否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第一节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与货币供应是对应的概86第一节货币需求

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政策操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组织货币供给提供操作的数量依据,最大程度地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一致,保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当对货币需求的含义、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有所认识,知道它们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节货币需求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为了能有87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支票)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是一种财富,公众主观上总是希望货币持有越多越好;但公众的财富总量是给定的,公众多持有货币资产,就必须减少其他资产的持有量,公众必须考虑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和回报率,选择最优的货币持有量。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88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进一步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可以有以下更为具体的货币需求的概念。1、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在主观上希望拥有的货币的欲望。客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其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进一步研究货币需求问题,可以有以89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主观货币需求在量上是无限制的,是一种无效的货币需求,显然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意愿,又有支付能力的行为,是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主观货币需求在量上是无限90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个人、家庭或企业的微观角度,考察其在既定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最为合适时,称这种类型的货币需求为微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入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机会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一般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各种在银行保留存款的必要量。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91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宏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考察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所必须的货币量,我们称这种类型的货币需求为宏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入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量既能满足货币需要量,又不能引发通货膨胀。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宏观货币需求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宏观货币需求:当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92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3、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量。它以货币单位来衡量,与物价正相关,随物价的上升而上升。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3、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93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公众货币需求的实际值。即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例如:原来100元钱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现在因物价上涨1倍,需要200元钱才能买到与原来相同的物品,这200元钱就是名义货币需求,而实际需求仍然是原来价值100元的东西。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公众货币需求的实际值。94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幅度变化,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真实货币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95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有争论的理论之一。它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一国经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

二、货币需求理论96二、货币需求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应该把货币需求看成一个极其确定的量值。考虑到经济结构、政局、心理因素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本身的增值性,周转灵活性或容纳弹性,较为贴近现实的思路是把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看作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下面我们就货币需求的理论加以介绍,主要包括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需求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应该把货币需求97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贯穿于他的货币流通规律中。1.概念: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规律。2.前提或假设: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作为假设和前提。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98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Q/V其中:M表示货币必要量、P表示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具体理解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该时期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反比。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99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意义:揭示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内在联系,反映了货币需求量的基本原理。2.该理论存在的问题:该理论是建立在金属货币流通基础上,存在明显的问题:(1)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币是有价值的,可以发挥自发调节职能,这时货币必要量单纯由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而在纸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和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有价值。于是,货币供应量失去了自动适应货币必要量的性能。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意义:揭示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100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该理论直接运用时还有许多难题。如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可实际生活中很难确切统计有多少商品正处于销售中,有多少处于储存,有多少处于积压。再如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很难测算的。因此,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只是一个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工具,难以在实践中定量的测算。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该理论直接运用时还有许多难题。101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该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货币的交易需求,而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所需的数量没有体现出来。人们需求货币,不仅仅因为它是单纯的交易手段,更因为它是一种购买财富和资产的手段,以便用于投资或投机。因此,在金融经济时代,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表现形态和影响因素上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该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货币的交易需102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菲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前提:菲里德曼研究货币需求时,把货币视为微观经济主体所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在菲里德曼看来,货币持有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名义货币需求,而是实际货币需求量Md/P,于是,菲里德曼认为,人们究竟持有多少货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二)现代货币需求理论-菲里德曼的货103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财富总额:由于在现实中财富总额很难计算,所以通常用收入来代替---收入是指恒久性收入。恒久性收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即一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它相对稳定,是制约人们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资产需求理论,一种资产的需求同人们持有的财富正相关,既然货币也是资产,对货币的需求也就与财富正相关。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1、财富总额:由于在现实中财富总额很104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财富结构:指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股票、债券、商品等)所占比重。财富总额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进行谋生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有关。非人力财富主要指人们的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2、财富结构:指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和105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两者关系:因为非人力财富具有较高的替代性,而人力财富的时常则是不完全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很难将人力财富转变为收入。因此,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人力财富的滞销,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越大,处于审慎动机,人们为了保险起见,而愿意持有较多的货币,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小。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两者关系:因为非人力财富具有较高的替106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人们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等于放弃了以其他非货币资产来保有财富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其他资产的收益就成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的大小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持币需求。人们持有三类非货币资产(债券、股票、实物资产),其原因在于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107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那么,非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就构成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的高低,自然会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预期收益率越高,人们以这三类资产持有的财富就越多,因而货币需求越少。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那么,非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就108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4、其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殊偏好、社会的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社会支付体系等客观技术和制度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4、其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殊偏好、社109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货币需求函数Md/p=f(Yp,W,rm,rb,re,1/P*Dp/dt,U)式中:Md/p-----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Yp-------恒久性收入,代表财富总额W------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rm,------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b-------债券的名义收益率re-------股票的名义收益率1/P*Dp/dt-------商品价格的预期收益率,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U-------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3、货币需求函数110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该函数说明,货币需求量是恒久性收入,人力财富在财富总额中的比重,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及其他因素的函数。这些因素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恒久性收入Yp和财富结构W及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他们与货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另一类是机会成本变量,包括rm,rb,re,1/P*dP/dt四项,他们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该函数说明,货币需求量是恒久性收入,111第二节货币供给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是相伴而生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当对货币供给及其理论有总括性的认识。重点掌握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第二节货币供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112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其数量表现即货币供应量。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13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应量静态的存量概念,某一时点上流通中所存在的货币数量(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和)它不外乎是指财政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和个人所持有的,是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和现金发行量。

二、内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应量二、内容114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货币(包括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特定的存款金融机构。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115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例如,中央银行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现金货币,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增加企业的存款货币等,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反之,当现金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收回贷款,企业存款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收缩。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例如,中央银行根据社会需要发行现金货116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机制是指银行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流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解决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货币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何种方式注入流通领域中,集中反映货币供给的形成规律。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机制是指银行通过自己117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分为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无论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其货币供应的主体是都银行系统。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过程,实际上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存款货币的创造,其主角是商业银行;二是基础货币(广义的现金货币)的创造,其主角是中央银行。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18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所以,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前提是存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设的二级银行体制。尽管都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所以,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前提是119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的投放)

从货币供应程序来看,中央银行先通过自己的资产业务向社会直接供给货币,或者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可以创造货币,这就涉及到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第一个层次:中央银行与货币创造问题。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的投放120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关于基础货币1、概念:有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通常指公众持有的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或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是整个货币体系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中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中的货币发行量,用C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款的需要而保留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用R表示。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用B表示基础货币,则B=C+R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关于基础货币12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中12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三个:1)证券买卖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假定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买入100万证券,则中央银行持有的证券增加100万元,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减少100万元。如果商业银行将出售证券所得存入中央银行,则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元,如果将出售证券所得兑现,则库存现金增加100万元。无论那种行为,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100万元。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有三个:12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贴现贷款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假定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100万元贷款,则中央银行资产增加100万元,商业银行负债增加100万元。如果商业银行将贴现贷款存入中央银行,则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元,如果将贴现贷款兑现,则库存现金增加100万元。无论那种行为,都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100万元。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贴现贷款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假定中12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其他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买卖外汇业务、黄金业务的基础货币投放与证券买卖业务类似。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3)其他业务与基础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买12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提供基础货币是其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基础货币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其有直接的控制能力。首先,中央银行对现金的发行有垄断权,其发行过程完全由中央银行来掌握。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有很强的影响力。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提供基础货币12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的开端,随之基础货币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然后再通货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并最终完成货币供给的全过程。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12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二)商业银行和货币供给(存款货币的创造)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虽然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的发行,但绝大部分的货币供应却由商业银行体系所创造。在二级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货币总规模及结构、货币运行质量都与商业银行的活动有直接联系。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二)商业银行和货币供给(存款货币的创12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两个概念:存款货币是银行以银行存款为表现形式的货币。银行存款按性质不同分为: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外汇和黄金及贴现等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的存款。例如:张三将100元现金存入银行,使银行的存款得以增加。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1、两个概念:存款货币是银行以12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超过原始存款部分的存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并非可以凭空创造,必须具有派生的基础,即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保证。可见,在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任何一笔存款都不是凭空创造的。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13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在现实的银行信用活动中,在实行转帐结算的条件下,凡是在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能力的货币,都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13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两者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的过程: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帐户,成为可供借款人使用的存款。但由于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所以表现在银行帐面上,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一笔存款来。依次类推,这些引申出来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两者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存在相互13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如果一笔由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由甲银行贷款转入乙银行,从整个银行系统看,只是派生存款的转移,即甲银行由贷款派生的存款转移到乙银行,但从乙银行来看,有相当部分会作为存款准备金;如果由一家银行通过“多存多贷”促使存款不断派生,在每笔派生的存款中也须有相当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在不同层次的派生存款过程中,总有数量不等的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又形成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存款派生的基础。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如果一笔13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除留下部分准备应付体现外,其余大部分要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而借款人一般都在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人们大多数采用转账方式进行资金收付。因此,银行贷款的资金又会转入银行账户,这种由银行贷款引起的活期存款的增加,称为存款货币的扩张。相反,如果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就会减少银行的放款,导致存款货币的减少,称为存款货币的收缩。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除留下部分13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

理解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对于认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和货币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1)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多倍派生存款,不是一家银行能够单独完成的,单一银行仅能创造等于其超额储备的存款,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却能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具体说,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13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即商业银行能以支票、汇票等代替现金流通,发挥货币的职能,这是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本条件。*b银行机构众多,转帐制度发达,一笔存款能在不同银行的帐户上多次流转,这为创造派生存款提供了可能。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a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即商业13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c银行帐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全部收回放款。这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客户的存款不可能一次全额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会在同一时点将放款全部收回。

*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c银行帐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137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d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实行完全准备。是指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而只能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客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而完全准备制度银行必须保留百分百的现金准备,这就排除了商业银行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贷款的可能性。只有在部分准备金制下,商业银行才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现代商业银行具备了以上各项条件,因而,具备创造派生存款的全部条件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d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138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为了清楚地说明存款的多倍创造过程,下面借用简化的资产负债表—T形帐来详细分析银行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条件:1、假定有甲、乙、丙--等银行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2、同时存在若干商业银行的客户群3、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2)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139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帐户为:甲银行帐户A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0存款100放款80合计10010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形帐户为:14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0%,符合法律规定,其余80万元用于放款。至此甲银行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0%,符141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行,那么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10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10万元,甲银行的T形帐户变为帐户B。甲银行帐户B资产负债现金准备30存款110放款80合计110110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万元存入甲银行142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此时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30/110*100%=27.3%,高于法定准备金率,拥有超额准备金8万元(30-110*20%)。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此时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30/110*143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万元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贷放给客户),甲银行的T形帐户变为帐户C.甲银行帐户C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2存款110放款88合计110合计110在帐户C中,甲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2/110)*100%=20%,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又处于均衡状态。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万元超额准备金用于144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经客户签发支票支付给供货商,这8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定流入乙银行。设乙银行在8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乙银行帐户A资产负债现金准备15存款75放款60合计75合计75此时,乙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5/75*100%=20%,符合法定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万元经客户签发支票145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帐户变为:乙银行帐户B资产负债现金准备23存款83放款60合计83合计83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金率为(23/83*100%=27.7%,高于法定准备金率,拥有超额准备金6.4万元(23-83*20%),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银行从赢利出发,也势必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则乙银行的帐户变为: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当甲银行流出的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帐户146第二、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乙银行帐户C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