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平口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今年是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40周年纪念。据其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C.洋务派号召“自强”、“求富”

D.戊戌维新废除八股考试参考答案:B2.“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D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参考答案:B4.世界一体化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冲击与重组,在1915年的中国发生了A.变法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改良主义运动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材料“文化冲击与重组”“191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1915年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ABC项是政治制度的改革,排除。点睛:材料“文化冲击与重组”“1915年”是解题的关键。5.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力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参考答案:D略6.钱缪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评判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和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缪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B.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参考答案:答案:D考点: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历史认识与研究·概况及认识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A.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B.日本近代天皇体制的确立C.中国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D.日本工业化整体水平较低参考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8.据报道,昨天(俄历十月二十四日)清晨,特派员出示了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波尔科夫尼科夫关于立即查封《工人之路报》《士兵报》及其印刷厂指令。尽管该指令遭到出版编辑们的拒绝,但……铅版被捣毁,印刷厂被封闭。当时,这类报道的传播A.丑化了苏维埃政府形象B.压抑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D.体现了政府的文化导向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题眼是“俄历十月二十四日”。据材料时间,此时十月革命还没有发生,苏维埃政府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当时已经处在十月革命的前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矛盾已经激化,这种报道临时政府暴行的内容只会刺激民主思想的传播,故B项错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列宁的指导下,面对临时政府的镇压,民众的革命热情很容易就被激发,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不是泛泛意义上的文化建设,故D项错误。9.下面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都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B.都脱离了中国国情C.都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考答案:C10.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点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11.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讲述正确的是A.

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B.

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杰出的贡献C.

他们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D.

他们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参考答案:B12.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A选项和D选项中的“始终”表述过于绝对,A、D错;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题目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方针、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注重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体现了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故C正确。

13.以下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生产力进步→私有制→阶级压迫→部落联盟瓦解B.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私有制C.生产力进步→采集变农耕→男子优势→氏族瓦解D.生产力进步→火的使用→陶器使用→生食变熟食参考答案:B14.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和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前者对所有公民开放,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D.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参考答案: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从古代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了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每个部落选出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15.《大众是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淹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参考答案:C16.荀子在《礼论》中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由此可知荀子主张:A.人性本恶B.礼法合一C.出礼入刑D.以德服人参考答案:B荀子继承儒家仁的思想,又兼具法家思想,注重礼法合一,“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说明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霸思想,B正确;A是荀子性恶论思想;C中刑法没有提及;D中属于孔子思想,不符合题意。17.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C.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D.证据是法官判案唯一依据参考答案:CA选项与题干中的“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不符,B选项与题干中的“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不符,D选项与“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不符,B、D的表述都过于绝对,故本题选择C选项。18.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实质上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参考答案:D19.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材料中只是说有效的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A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正确;材料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C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D错误。20.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意义在于(

)A.有效防止了封建王朝复辟的可能性

B.使法国垄断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C.保留了浓厚的军事封建残余

D.巩固并确立了法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参考答案:A21.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明清思想家民主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D.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参考答案:B【详解】李贽批判孔子的思想权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体现出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明清思想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藩篱,不具有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此时儒家思想仍然占有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是对儒学批判并不是与儒学对立的新思想,故D项错误。2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

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君主立宪制B.第二次工业革命C.1832年议会改革D.责任内阁制参考答案: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C解析:从题干中的“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新的经济利益”等关键词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渐入佳境,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而改变此现状的是C项1832年议会改革。【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的理解23.下列对我国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5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60:自然灾害

B.1952:土地改革整本完成;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52:互助合作运动开展;1960:“八字方针”提出

D.1952:过渡时明总路线提出;1960: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B略24.“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参考答案:D25.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大一统的重新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儒家思想的复兴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家族政府的逆转”“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始的科举制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家族政府的逆转”。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26.下图表为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华文时辰钟”的出现说明A.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深蒂固B.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D.“中体西用”的观念深入人心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据此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与中国人民的时间观念相符的“华文时辰钟”,故B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C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无关,D错误。【点睛】“中体西用”主要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与西方的洋枪利炮和生产技术一类的文化结合在一个体系之中,来改变清王朝的现状。27.在“秦并天下”之初,秦王宣布“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随之建立了不同于周代“王制”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与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①沿袭了周代嫡长子继位制度

②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③沿用周代的“家天下”的统治观念

④确立“君权神授”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开创的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沿用了“家天下”的统治观念;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②③正确。秦朝沿袭嫡长子继承制,因此①正确;“君权神授”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来的;④错误。故选A。

28.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参考答案:D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析题意,其主旨强调这一邹姓富户把三千亩土地捐给族人,只有一千亩交给了儿子,说明他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宗族制度深刻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所以答案为D。29.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30.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参考答案:B从题干所述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罗马法保护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形成出现与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反封建斗争,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樊树志《晚明史》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出版时文反映了哪些现象?(8分)(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8分)参考答案:(1)民间对外贸易发达,出口大量商品到外国,处于出超地位;明代市镇经济发展迅速;牙行在市镇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分)(2)明代印刷业和出版业水平有较大发展。(2分)明代人口大量增加,科举竞争压力增大。(2分)明代科举八股文,士子通过研习时文,提升八股文水平。(2分)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出版时文是商业行为,出版商有大量的利润。(2分)(3)商品经济只在江南地区发展较充分,在全国范围内,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分)八股文科举取士,限制了思想发展。(2分)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江南地区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发展没有进入发展型增长。(2分)中国在明清时没有庞大的海外市场和优质的矿产资源。(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社会背景:“古文运动”:骈体文束缚了思想表达和文学的发展;唐代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三教合一”潮流。文艺复兴:较多的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压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人性解放等。(2)共通之处: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启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代的古文运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第(1)问,唐代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文艺复兴是因为意大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形式以冲破教会神学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即可作答。第(2)问,唐代古文运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都是一定形式的思想解放运动,故而必然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阶层的发展需要,进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关于传统文化的启示,需注意应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有选择性的进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据此即可作答。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杜润生,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1953年,杜润生在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时,就提出要给农民经济活动的自由,就是商品交换、借贷、雇工和租佃关系的“四大自由”。后来又在邓子恢的领导下,提出从农民小生产的特点出发,稳步推进的农村改革意见。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多主张并没有得到实施。20世纪80年代初期,路线斗争惯性犹在,姓私还是姓公吵得不可开交,从小岗村开始的包产到户搞不好就会夭折。面对这种情况,在中央领导下,杜润生试探性提出,贫困地区要调太多粮食救济,国家耗费太大,不如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即中共中央1980年75号文件)中,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可以包产到组,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这就是著名的“可以……可以……也可以”,从而让各界都能接受。同样,他提出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改革“鱼跃龙门”的一步。万里曾由衷感慨:“为什么同样的道理,从我们口里说出来,和从杜润生同志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话让他一讲,不同意见的双方都能接受。”——摘编自《杜润生为何赢得那么多人尊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润生主持起草中共中央1980年75号文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润生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包产到户存在夭折危险;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杜润生有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2)优秀品质:尊重国情;勇于改革;灵活务实;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详解】(1)通过材料中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根据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